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

1. 儒家文化

-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

2. 文化

-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

3. 文化

-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

4. 唐诗宋词

-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5. 四书五经

-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

6. 武侠文化

-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

价值观

-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

被广泛传播和阅读

三、结语

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

文化等重要内容。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

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

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年龄称谓 在古代,人们根据年龄不同,使用不同的称谓。例如,2至3岁的儿童被称为“孩提”,3至8或9岁的儿童被称为“垂髫”,8或9岁至13或14岁的少年被称为“总角”,10岁以下的儿童被称为“黄口”,13或14岁至15或16岁的女子被称为“豆蔻”,15岁的女子被称为“及笄”,20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30岁的男子被称为“而立”,40岁的男子被称为“不惑”,50岁的男子被称为“知天命”,60岁的人被称为“花甲”,70岁的人被称为“古稀”,80岁的人被称为“耄耋”,90岁的人被称为“鲐背之年”,100岁的人被称为“期颐”。 地理常识 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包括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黄河中下游地区被称为

“中原”,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 因此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称天下或全国为“四海”。在古代许 多文章中,“江河”一词专指长江和黄河。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又称“江左”,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江表”。五岳分别 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南京又称为“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扬州又称为“广陵”、“维扬”,杭州又称为“临安”、“武林”,苏州又称为“姑苏”、“平江”。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中 国被古人称为“赤县神州”,“六合”和“八荒”都泛指天下。三国 指东汉后分裂成的魏、蜀、吴三个国家。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被称为“三秦”。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官职变化 在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官职变化。例如,“任”指担当或担任,“授”指授予官职或任命,“除”指任命或授职,“拜”指授予官职,“征”指征召,特指君召臣,“辟”指中央官署征聘人才并任以官职。 推荐:荐举品行端正的人,任命为官。“(荀)XXX。”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 1. 儒家文化 -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 2. 文化 -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 3. 文化 -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 4. 唐诗宋词 -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5. 四书五经 -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 6. 武侠文化 -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 价值观 -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 被广泛传播和阅读 三、结语 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 文化等重要内容。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 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 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 总)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 《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100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1. 2.(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礼》《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 3.(应该是“太学”或“国子监”)

4.(“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教授”一开始也是学官名) 5.(书院一开始是私人设立的,但后来官府也参与干涉了) 6.(应该是选那些“有才德之人”,此外,“孝廉”不是荣誉称号,而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除了针对“孝顺父母”,也选那些“办事廉正”之人) 7. 8. 9. 10.(始于隋炀帝时期)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一、字音 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 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 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 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合适)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顿,此处是雨停顿)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防止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构造的参过失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亮堂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篇2: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才能层级如下: (一)阐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阐述类文本。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 评等阐述类文体的根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阐述类文 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p 文本的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p 综合 ⑴ 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p 文章构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p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 分析^p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 普文章的文体根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 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挑选整合信息,分析^p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课内文化常识整理汇总(文言文+诗词曲)

高考语文课内文化常识整理 一、文言文 1《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2《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驽马十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3离骚:同“罹”,遭遇。 4 《楚辞》和楚辞不同在于:《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屈原、宋玉、景差等人的作品);楚辞是一种诗歌体裁,也称“骚体”。(《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5《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国风》好色而不淫:《国风》是收集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 6谏太宗十思疏:奏章。 7师说:文体的一种,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同“逗)。“句读”在这里泛指文字的诵读。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即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时巫、医不分,巫的职业是祝祷、占卜等,也用药物为人治病。 11阿房宫赋: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12辇来于秦: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以后多指皇帝、皇后乘坐的车子。 13而望幸焉: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14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形容极为细微。 15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 16思厥先祖父: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17答司马谏议书:信。 18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谦辞,用于自称。 19赤壁赋: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20壬戌之秋: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2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22项脊轩志:记。 23迨诸父异爨:分开做饭,意思是分了家。爨,烧火做饭。 24妪,先大母婢也/ 先妣抚之甚厚: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5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2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27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千乘之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国家。 28冠者五六人: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29《报任安书》:信。 30《史记》: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分为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1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时候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1.关于古诗与星宿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 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

(完整版)文言文文化常识

1、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至正”属于谥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

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年龄称谓 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 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官职变化 1.关于任职授官的: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必修一 《诗经》两篇 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 1、考:指已故的父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孔雀东南飞》 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人定:是亥时。 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0结发:束发。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11、罗敷:指古代美女的通名。 12、床:是古代的坐具。 13、城郭:古代内城叫做城;外城叫做郭。 《汉魏晋诗三首》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_》。 2、河汉:银河。 3、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词语与词义 1. 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如“德” 读作dé(德行)或dē(德宇);“读” 读作dú(学习)或dòu(朗读)等。 2. 文言文中的异体字:如“余” (我)还有“免” (豁免)等。 3. 文言文中的双音词:如“苟” 读作óu(稍纵即逝)或gǒu(极其),根据语境理解词义。 二、句子结构与语法 1. 文言文的基本句型: (1) 主谓结构:如“吾爱尔”。 (2) 主谓宾结构:如“君不见斯战何时有”。 (3) 主系表结构:如“君子人之爱,贵义无穷”。 (4) 并列结构:如“夫人不言,言必信之;不约,约必果之”。 2. 语气助词的用法: (1) “之”:表示动态助词,用于动词前。 (2) “乎”:表示疑问助词,用于句末。 (3) “兮”:表示感叹助词,用于句末。 (4) “焉”:表示疑问、感叹或否定助词,用于句末。 (5) “耳”:表示停顿、徐缓、疑问或感叹助词,用于句末。

三、文句修辞与修辞性格 1. 同音转注:将一些字音相近的字转化为另一字音,以达到修辞或表达需求。 2. 排比句:通过使用相同句式、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3. 长句与短句的运用:使用长句可以表达复杂的意思,使用短句可以使表达更加简练、精炼。 4. 比喻与夸张:使用比喻或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表达力。 5. 对仗与倒装:使用对仗或倒装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更加对称、鲜明,达到修辞效果。 四、典故与引用 1. 常见典故:如“岳阳楼记”、“弟子规”、“孔乙己”等,理解典故含义以及与文段内涵的关联。 2. 名句和名篇:如《论语》、《史记》等重要名篇,理解名句的含义,分析其在文段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修辞格与修辞手法 1. 描写手法:如对比、比喻、象征等,理解其在文段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反问与陈述:使用反问和陈述的修辞手法,强调某一观点或情感。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汇编 必修一 《诗经》两篇 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 1、考:指已故的父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孔雀东南飞》 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人定:是亥时。 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0结发:束发。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11、罗敷:指古代美女的通名。 12、床:是古代的坐具。 13、城郭:古代内城叫做城;外城叫做郭。 《汉魏晋诗三首》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_》。 2、河汉:银河。 3、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4、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5、杜康:相传古代发明造酒的人,后用作酒的代称。 6、周公吐哺:周公:周武王之弟姬旦。相传周公求贤若渴,凡有士人来访,立即接待,以至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7、双鲤鱼(鱼书):指代书信。古人常把两块刻有鲤鱼图形的木板合在一起制成木盒,中夹书信。故称鱼书。 必修二 《阿房宫赋》 1、四海:古代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 一。后指全国各地。 《赤壁赋》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 随着高考的日益逼近,备考的同学们也应该加强对于文言文和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这两个方面是高考语文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既考查对于文言的理解和运用,也考验考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因此,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做一些介绍,希望对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的学习 文言文是高考中必考的一个内容,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古文的识别、分析、理解以及运用能力。因此,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运用。 首先,学习文言文需要重视对于字词的掌握。在古代,汉字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文言文中,大量使用了古汉字,考生需要对于这些字词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古代语言的语法,包括词性和语序等。 其次,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读多练。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课文的阅读,通过多次阅读来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结构,再从中提取出句型、词语和表达方式等内容。同时还需要进行翻译练习,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最后,学习文言文需要结合历史文化常识。对于一些古代文化和历史事件,考生需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此外,考生还需要通过读一些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等,来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哲学观点。

二、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不仅考查了考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还考察了考生对于文化常识的掌握。 要学习古代文化常识,需要先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古代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重大差异。在日常的学习中,考生需要通过学习古代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来掌握和了解古代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上述方面,还包括了很多其他领域。例如,古代服饰、礼仪、节庆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此外,还需要对于古代人物和事件有所了解,例如儒家学派、孟子、韩愈、杜甫等的历史地位和贡献都是需要掌握的。 总之,高考中的文言文和古代文化常识是需要考生在备考中重视的一部分。在日常的学习和阅读中,考生需要注重字词的学习和掌握,多读多练,结合历史文化常识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同时,考生也需要对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解和掌握,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高中统编教材文化常识汇编归类记忆(统编版五册)-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

【2023高考一轮复习文言知识助记】 高中统编教材文化常识汇编归类记忆 (必修上下至选必上中下) 必修上册文言文文化常识归类整理 《劝学》 1.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 2.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跂:踮起脚后跟。 《﹡师说》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说”是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 2.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3.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4.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登泰山记》 1.姚鼐(nài):(1732—1815)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等。 2.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泰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泰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3.“阳”和“阴”。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4.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必修下册文言文文化常识归类整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他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称刘备为刘豫州。 【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语文文言文常识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语文文言文常识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语文文言文常识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 歌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李重福,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诗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Seiches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 楚辞形式译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古诗》,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颂。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 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 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结尾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述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为出自于《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 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备浓郁的唯美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名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长达年的历史,全书篇,分成“本纪、世家、本纪、表中、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作“史家之绝响,无韵之 《古诗》”。《陈启衅家》即为Lizier《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之首。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100道试题与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100道 目录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100道 (1) (一)学校与科举 (1) (二)山川与地理 (3) (三)天文与历法 (4) (五)节日与习俗 (8) (六)宗庙与祭祀 (9) (七)礼仪与风俗 (11) (八)人名与称谓 (12) (九)文集与典籍 (14) (十)其它与补遗 (15)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对 错 2. 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对 错

3. 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对 错 4. 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对 错 5. 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对 错 6.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对 错 7. 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对 错 8. 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对 错 9. 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

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对 错 10. 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对 错 (二)山川与地理 11. 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对 错 12. 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对 错 13. “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对 错 14.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对 错 15.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高考语文文言文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 文言文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