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有关小麦的资料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一、小麦的一生(一)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
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
天津市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二)生育时期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三)生长阶段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
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
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
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
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一)根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
胚根也叫做种子根、初生根。
一棵幼苗通常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
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
当第—l片绿价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
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
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
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
根系一般入土100一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米。
根系入土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强。
据调查,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
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小麦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
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
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等)从根部通过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穗部;把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分),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子。
作物栽培学(小麦)

作物栽培学(小麦)小麦栽培技术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一)实现高产的土壤指标小麦适应性广,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必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高产麦田的耕作层深度一般为20cm以上,土壤容重1.2g/cm3左右,孔隙度为50-55%(其中非毛管孔隙:15-20%),水气比例:1.0:0.9—1.0 ,有机质含量:砂壤土1.2%以上;粘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土壤含氮量0.1%以上,小麦生长期间水解N70mg/kg左右,速效P含量> 15mg/kg,速效K含量大于120mg/kg,土地平整,地面坡降小于0.1%-0.3%,有利灌排,土壤PH6.8-7.0左右。
(二)麦田整地方法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麦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和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整地方法因地而异,有的地区冬春干旱,要注意抗旱保墒;有的地区雨水多,要防止烂耕烂种。
1、稻茬麦田整地稻茬田含水高,质地粘重,宜耕期短,耕整难度大,必须在水稻生育中后期,加强水分管理,在稻田四周开挖排水沟。
在水稻收获前适时干田,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天左右停止上水,收稻时土壤表土发白,脚踩不下陷,耕出的土块易散碎时为宜耕期,立即进行随耕随耙随播种。
早中稻收后距小麦播种有较充裕时间,应进行耕翻晒垡,使土壤风化,改善理化性状,播种前,应再浅耕,耙碎作畦。
机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旋的方法,先旋耕灭茬,后用铧犁耕翻,再用旋耕犁碎垡。
晚茬稻收割迟,种麦季节紧,必须边收割边耕边耙,边播种。
南方麦区稻茬麦面积大,为克服稻田整地费工、缓解稻麦两熟季节紧、劳力紧张的矛盾,近年来发展了稻茬少、免耕种麦技术和反旋灭茬秸秆还田技术。
少免耕种麦减少了耕作程序,比耕翻种麦省工节本,有利于适时播种。
免耕麦田表土平整,播种深度一致,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有利苗期早发,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
但少,免耕种麦杂草较严重,肥料施得浅,易流失,根系在土壤0-10cm分布比例大,在土壤下层根量比例小,在生长中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
小麦基本情况汇报

小麦基本情况汇报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我将
从小麦的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一,小麦的
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
据统计,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约为2.5亿亩,产
量约为1.3亿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淮
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
其次,小麦的品种特点。
我国的小麦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两大类。
冬小麦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具有耐寒性强、抗倒伏能力好的特点;春小麦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具有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
此外,我国还培育了一些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如中冬麦、鲁麦、冀麦等,为小麦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品种资源。
再次,小麦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小麦生产也面临着新的
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国小麦生产将朝着提高品质、增加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在品质方面,将加大对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提高小麦的加工品质和营养价值;在增产方面,将采取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将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料利用等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综上所述,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种多样
等特点。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小麦生产的支持力度,推动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小麦的生长条件

小麦的生长条件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小麦的生长条件对于保证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小麦的生长条件:1. 土壤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它需要肥沃、疏松、透气、保水性好的土壤。
通常来说,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含有丰富有机质和养分的壤土是最适合小麦生长的土壤类型。
而且,小麦不喜欢过于酸性或碱性的土壤。
2. 气候小麦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但同时也能适应干旱或寒冷环境。
在生长季节中,温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秋季收割的冬小麦需要较低温度(5℃-15℃)和较高降雨量(500mm-700mm),而春季播种夏季收割的春小麦则需要较高气温(20℃-25℃)和较少降雨量(400mm-500mm)。
3. 光照小麦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在生长期中,小麦对光照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拔节期到灌浆期之间。
因此,在种植小麦时应选择阳光充足、遮荫较少的地方。
4. 水分水分是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生长季节中,小麦需要适量的水分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但是,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小麦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在拔节期到灌浆期之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度在60%左右。
5. 施肥施肥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也非常重要。
通常来说,小麦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在种植小麦时应根据土壤情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并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法。
综上所述,小麦的生长条件包括土壤、气候、光照、水分和施肥等因素。
只有在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小麦才能健康地生长和发育,并产生出优质的粮食产品。
小麦管理技术(技术培训) 共55页PPT资料

• 11. 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 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我省5月中旬开始灌浆。
生长发育阶段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 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 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 收获期。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 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 物质积累停止。
④追肥深施、开沟10cm以上,盖严埋实。
⑤因土壤质地而异,沙土,少吃多餐,粘土,应 提前施,多吃少餐。
四 小麦田间管理
(一)播前准备 1.选择良种; 2.种子处理 a.选大粒饱满的种子,做发芽试验 b.晒种,促后熟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减少病害。 4.药剂拌种,防地下害虫
50% 辛 硫 磷 100ml , 加 水 2.5-3kg , 拌 种 50kg , 闷3-4小时。 5.浸种催芽
生长发育阶段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 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 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 绿变为青绿色时,我省2月下~3月上。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 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 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 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 我省3月中下旬。
3)从孕穗—成熟 乳熟以前:应有良好的N素营
养,以延长上部各叶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
增粒重,保持一定的P、K营养促进光合产物的 运转转化。蜡熟以前:P、K吸收基本结束,只 需维持少量的N素营养,保证正常的灌浆与成 熟。
小结
1.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无机换有机,培肥低产田。 2.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麦收胎里富,基肥是基础;
关于小麦的参考文献

关于小麦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2018). 小麦生长发育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51(5), 932-942.2. 王五, 赵六. (2019). 小麦抗逆性状及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作物学报, 45(7), 1045-1056.3. 黄七, 刘八. (2020). 小麦品质形成机理及其调控途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53(2), 278-287.4. 王九, 张十. (2021). 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进展与展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3(3), 54-63.5. 李十一, 王十二. (2022). 小麦根系结构与养分吸收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54(1), 120-129.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关于小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本文将综述关于小麦的几篇重要参考文献,包括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调控机制、小麦的抗逆性状及其遗传改良、小麦品质形成机理及其调控途径、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以及小麦根系结构与养分吸收。
张三和李四在2018年的研究中探讨了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调控机制。
他们通过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和信号通路。
这对于优化小麦的生产管理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接着,王五和赵六在2019年的研究中关注了小麦的抗逆性状及其遗传改良。
他们系统地分析了小麦在逆境环境下的表型和基因表达变化,并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小麦的抗逆性。
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黄七和刘八在2020年的研究中研究了小麦品质形成机理及其调控途径。
他们通过分析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和调控机制,为提高小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王九和张十在2021年的研究中关注了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
他们总结了小麦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危害程度和防控策略,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一、小麦的分类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
世界各地种植的小麦产要是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分布极广,其播种面积占世界小麦播种面积的90%以上,普通小麦的得类很多,其分类方法不一,一般采用下述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小麦籽粒的皮色划分按照小麦籽粒皮色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简称为红麦和白麦。
红皮小麦(也称为红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白皮小麦(也称为白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黄白色或乳白色。
红白小麦混在一起的叫做混合小麦。
(二)按照小麦籽粒的粒质划分按照籽粒粒质的不同,小麦可以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简称为硬麦和软麦。
硬麦的胚乳结构为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软麦的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
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质粒,为硬麦;而当其角质不足1/2时,称其为粉质粒,为软麦。
对一批小麦而言,按我国的标准,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软质小麦是指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三)按照播种季节分类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小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麦。
二、中国商品小麦的分类及等级标准(一)分类中国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将商品小麦分为9类,见GB一1351一1999。
具体如下: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4%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小麦品种分类

小麦品种分类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各个大陆的不同地区。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小麦的品种分类也越来越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麦品种,并对其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1. 硬粒春小麦硬粒春小麦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小麦品种。
它的生长期较短,一般在春季播种,秋季收割。
硬粒春小麦的颗粒较硬,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淀粉,适合用来制作面包、面条等面食。
它的耐寒性较强,适应能力广泛,是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之一。
2. 软粒春小麦软粒春小麦是另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小麦品种。
与硬粒春小麦相比,软粒春小麦的颗粒较软,含有较低的蛋白质和淀粉。
它的口感更加柔软,适合用来制作糕点、面粉等食品。
软粒春小麦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一般在春季播种,夏季收割。
3. 硬粒冬小麦硬粒冬小麦是一种适应温暖气候的小麦品种。
它的生长期较长,一般在秋季播种,来年夏季收割。
硬粒冬小麦的颗粒较硬,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淀粉。
它适合用来制作高筋面粉,适应性较强,广泛种植于南方地区。
4. 软粒冬小麦软粒冬小麦是另一种适应温暖气候的小麦品种。
与硬粒冬小麦相比,软粒冬小麦的颗粒较软,含有较低的蛋白质和淀粉。
它适合用来制作低筋面粉,口感更加柔软。
软粒冬小麦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一般在秋季播种,来年夏季收割。
5. 高产小麦高产小麦是指每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
它们经过长时间的选育和改良,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能力。
高产小麦的颗粒较大,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它们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小麦品种的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品种的小麦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不同的产量和品质特点。
合理选择和利用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粮食质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小麦品种的分类涉及到不同的生长季节、颗粒硬度和产量特点。
了解这些品种的特点,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科学家选择适合自己地区和需求的小麦品种,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粮食质量,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有关小麦的资料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新月沃土(levant)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
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
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一年生草本,高30~120公分。
叶鞘无毛。
叶舌膜质,短小。
叶片平展,条状披针形,长10~20公分,宽5~10公分。
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长5~10公分,宽约1公分,穗轴每节着生1枚小穗。
小穗长约10公分,含3~5小芝,两侧鹾扁,侧面向穗轴,无柄。
颖卵形,近革质,中部具脊,顶端延伸成短尖头或芒。
外稃扁圆形,顶端无芒或具芒。
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具2脊。
颖果卵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具短毛,腹具纵沟,易与稃片分离。
花果期7~9月。
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deg;~50deg;,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新疆高原地区)均有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