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4月月考文试题 (3)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1. 侍弄过庄稼的人都知道,那些幼小的禾苗在经历过水渠灌溉与阳光沐浴之后,会发了疯似的拔节成长。

其实,人生亦是如此。

在个体的生命旅程中,那段拔节的时光或短或长,或曲折或顺利,也有戛然而止的时刻,但毫无疑问的是,那一段拔节的时光是人生中最充满希jì的时刻。

它或许并不那么辉煌,甚至会偶尔经历暗淡,但属于生长的光芒会将一切都笼罩其中,那些童年时的错误会变得可爱,那些少年时的懵懂会变得唯美,那些青年时的横冲直撞会变成一种可贵的坚强。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希jì ______②懵懂______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自己能干的事,就不要越俎代庖。

B.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你的甜言蜜语无论怎样义愤填膺,也改变不了大家坚守真相的信念和行为。

C. 美国政府悍然挑起中美贸易战,首当其冲的是美国农民。

D. 古代诗文中有不少石破天惊的警语,发人深思,令人叹服。

3.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外桃源万紫千红高兴极了春光明媚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在美不胜收的瘦西湖里游览的人们无比惬意。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们惬意”。

C. 自省,既不是自怨自艾自己,也不是对他人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的反省,是对灵魂的拷问。

解说:这句话有语病。

D. 即使是一丝希望的光芒,也可以照亮整个宇宙的黑暗。

解说:这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阅读诗歌要体会诗人的情感。

《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采用第一人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意。

B. 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和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均抒发了卫国戍边、志在千里的豪壮之气。

C. 小说善用对比刻画人物。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年度(上)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验收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应用(17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恣睢(suī)天娇(jiāo)瞥见(piě)间不容发(fà)B.冒然(mào)旁骛(wù)逞办(chéng)自吹自擂(léi)C.吹嘘(xū)杜绝(jué)筵席(yán)言不及义(yì)D.糟踏(tà)端详(xiáng)炊烟(cuī)鸠占鹊巢(què)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若盛开,那是__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

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__的一种职责。

盛开,总是令人欣喜的。

花朵的盛开是__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__。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被誉为楚国“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丝绸织物。

②这些织物轻薄细密、流光溢彩、柔软如梦。

③那锦上添花的刺绣,构图既生动流畅又艳丽繁复,有龙飞凤舞的灵动造型,也有花草枝蔓的自然延伸,其作品之精美、绣工之细腻,令人赞不绝口。

④历经两千余年的沧桑,颜色仍然鲜艳如新,令人叹为观止。

A.第②句中的“轻薄细密”“流光溢彩”“柔软如梦”都是并列短语。

B.第③句是病句,“龙飞凤舞”用词不当。

C.第④句中的“历经两千余年的沧桑”是状语。

D.第③句中的“赞不绝口”和第④句中的“叹为观止”可以调换位置。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运用典故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方法,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类,《水调歌头》开头、结尾是对语典的改造运用。

2023年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3篇

2023年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3篇

2023年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3篇2023年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3篇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1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申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子日:“,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③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李商隐)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⑤,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诸葛亮)⑥足蒸暑土气,《观刈麦》(白居易)⑦,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⑧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下片。

(4分)2.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你读一读,完成(1)-(4)题。

(9分)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

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协,婉转悠扬,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1)给第一行中的“绚”字注音。

(2分)绚()隽()(2)第二行中“隽永”的意思是。

(2分)(3)第三行中有错别字的一个字是“”,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2分)(4)仿照前三句的句式,把第四行句子补写完整。

(3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根据《水浒》的叙述,本书表现了“”的主题。

《水浒》印证了“”真理。

(2)《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其中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其中流传的谚语有:。

(各举一列即可)4.你班组织"毕业晚会"活动,假如你经历了下面一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12分)(1)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2分)(2)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郑州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4及答案解析

郑州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4及答案解析

2023-2024 郑州二中教育联盟九年级(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共24 分)1 .(4 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相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liáo 动心弦的遇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是李白与黄河欢喜的遇见;“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这是林徽因与四月美景温暖的遇见……这些美丽的遇见,zhāng 显华夏民族特有的审美特质。

今天,我们没有附庸风雅、矫揉造作的伪饰,只有吟诗会友,畅享人生,这是文字与生命的遇见……(1)依次给语段中画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píng jiǎoB.pīng jiǎoC.píng jiāoD.pīng jiāo(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liáo 动zhāng 显2 .(8 分)古诗文默写。

风景无意,人间有情。

沿着诗词隧道往前穿行,我们触摸到文人墨客寄托在其中的喜怒哀乐。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动静结合描写了洞庭湖月夜的美景①“,”;张岱独往湖心亭,看到了大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②“,”(《湖心亭看雪》);苏轼从月亮中悟出人世不可避免有遗憾的人生哲理③“,”(《水调歌头》);欧阳修从滁州山水中找到了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④“,”(《醉翁亭记》)。

3 .(4 分)整本书阅读。

结合下面两首诗,探究艾青后期的诗歌与冰心《繁星•春水》在主题上的相似之处。

成功的花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镜子艾青仅只是一个平面有人喜欢它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自己美它最爱真实有人躲避它决不隐瞒缺点因为它直率它忠于寻找它的人甚至会有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恨不得把它打碎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4 .(8 分)班级正在开展“自强不息,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金马公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金马公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金马公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测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评分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2分)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污秽(suì)诡谲(jué)忌讳(huì)咆哮(páo xiào)B.犀(xī)利侦缉(jī)瘦削(xiāo)睥睨(pì nì)C.劲(jìng)敌竹匾(biǎn)怯懦(nuò)咀嚼(jǔ jué)D.蓦(mù)然虐(nüè)待幌(huǎng)子囫囵(hú lún)2.(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瘦削鼎盛威严无可奈何B.收览怯懦雕塑骂骂咧咧C.犀利拾掇麻利另请高明D.景仰凄惨雷霆咬牙跺脚3.(2分)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能够哗众取宠,获得班级提名,他一直默默地为班级做事。

B.四合院是传承百年的中国建筑智慧,更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雕梁画栋间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

C.上午第一节课,李老师精神焕发,他蹑手蹑脚地走到讲台前。

D.他做事雷厉风行、拖泥带水,效率很高,深受员工喜爱。

4.(2分)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体育课上,丽丽被旁边足球场上飞出的足球砸到后去了医务室,几位同学课后前去看望她。

____________A.小芳说:“丽丽,你头脑清醒着没?可别砸坏了脑子。

”B.小兰说:“丽丽,你现在要多注意休息,听医生的话就能快点好。

”C.小颖说:“撞你的那个家伙抓到了没?我去会会他。

”D.小倩说:“看到你大难不死,我真是太开心了。

”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实施40余次探测任务,但只成功20余次,成功率约50%左右。

B.吉林省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核心素养检测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开展“无悔青春难忘初中生活”主题活动,以下是资料组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忙完善。

【追忆美好】1. 小豫回忆自己作为志愿者参加2023年中华轩辕龙舟大赛时的感受,并分享了下面一段话。

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每年在端午前后举行。

它是全民性特征明显的文化活动,船上操桨驾①______(驭育)的舵手多,岸上加油助威观看比赛者更多。

轩辕龙舟大赛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且其竞渡习俗也有着本地文化的独特烙印。

当嘹亮的哨音响起,数十条龙舟在眼前奔驶而出,竞技的热血在水面喷薄时没有人会无精打②______(彩采),因为人们只会感受到文化传承所带来的滚烫的澎湃。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A. tuóluòbóB. tuólàobáoC. duòlàobóD. duòluòbáo(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 小文和同学们分享了鸡冠洞独特的钟乳石景观,还为同学们搜集了相关科普知识,但有几句话的顺序不小心弄乱了,请你帮忙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钟乳石是在碳酸盐岩地区的洞穴内广泛分布的一种钟乳状次生碳酸钙沉积物。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①石钟乳是从洞顶像时钟的钟摆一样向下垂直悬挂的部分②当自上向下的石钟乳和由下向上的石笋长到一起上下相连时,就称为石柱③这些地质形态主要分为石钟乳、石笋和石柱三种④这些沉积物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在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⑤石笋一般位于石钟乳的正下方,像地面长出的竹笋一样A. ③④②①⑤B. ③④②⑤①C. ④③⑤①②D. ④③①⑤②【回味经典】3. 古诗文默写。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初三上册月考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初三上册月考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初三上册月考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第一部分(28分)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6分)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政通人和的太平年代,写作已然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

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huàn)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ōu)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又为(),思想更为(),情感更为(),艺术更为()。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为加横线字注音。

(3分)①开辟()②(huàn)发③诅()咒④(ōu)歌(2)依次在画线句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下列哪一项最恰当?()(3分)A.深沉/浑厚/广泛/圆熟B.广泛/浑厚/深沉/圆熟C.深沉/圆熟/广泛/浑厚D.广泛/圆熟/深沉/浑厚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8分)(1),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3),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4)寂寂江山摇落处,!()《长沙过贾谊宅》)(5)?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太平洋,使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五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九年级语文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基础(28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1分)(2)欲为圣明除弊事,□□□□□□□!□□□□□□□?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分)(3)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以“□□□□□□□,□□□□□□□。

”两句正面写“行路难”。

此两句用比喻手法写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2分)(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5)把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默写完整。

(4分)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yāo ráo()。

(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的喉咙歌唱。

(3)百花的 guān miǎn()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4)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 chén zuì()了凝望它的大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B.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

D.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

(把“变化”改为“改变”)B.当我走进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九年级4月月考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B.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C.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D.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2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满路,有遍地的意思)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C.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斡旋:周旋,在人多的地方旋转)D.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帘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3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求甚解(节选)马南邨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

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

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4 .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

5 . 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 . 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老师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

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

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

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

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破落,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

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

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

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

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

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

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

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

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

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

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

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

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

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

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

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

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

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

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

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

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

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

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

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

她是乡亲们的骄做,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

老师坐在一边,听看大家对她的称赞。

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

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

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

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

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

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

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7 . 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

(2)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

8 . 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9 . 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A.10 .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A.11 . 小说结尾并未交待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课外阅读洁净之莲张佐香①莲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是我挚爱的意象。

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情影,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越心。

②一湾碧水澹澹,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淋。

(A)那水的绿啦,绿得蓬勤,绿得纯正,绿得深迷,绿得温柔,绿得恬推、绿得醉人,绿锦缎似的术面之上,洁净的莲亭事如盖。

碧波有幸,能照它的影;鱼儿有幸,能吻它的足。

莲与碧水结下不解之缘,涟漪了整个夏季。

③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

其间,有一支支或白或粉或嫣红的花,在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隐现。

莲的身上不曾沾染一星尘埃,瘦长的腰身烤烤熔婷,在风中故摆,韵致绝住,红莲穿破碧波,等着炽烈的火焰,通出明丽的色调。

白莲冰肌玉肤,素巾编袂,一派清远的风度。

每米莲花都仰着脸,专注而矜持,每张脸都不重复。

偶尔微风拜访,举起一张张阔大圆滑的绿叶,漾起无边的清凉。

莲的芬芳,香气盘桓,久久不肯逸去。

那摇曳着交叠的红、白、绿,荡漾起袅象的更加动人魂魄的娇媚,染满我的心壁。

④我尤爱月光下的白莲,我疑心那白荷的峻洁品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

(B)我仿佛看见蓝就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着四周的露水的月光,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级。

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泥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

⑤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

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中.莲也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透露洁净清爽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