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考案2第二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Word版含解析.doc

考案2第二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本练案共4页,共17题,满分为100分,用时90分钟一、文言基础知识(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导学号42454159(B)A.揕.(zhèn)击戮.(lù)力攻秦佚.(yì)之狐樊於.(wū)期B.淬.(cù)火和.(hè)而歌中庶.(shù)子夜缒.(zhuì)而出C.彘.(zhì)肩参乘.(shènɡ)樊哙氾.(fán)南百余骑.(jì)秦军D.目眦.(zì)人为刀俎.(zǔ)飨.(xiǎnɡ)士卒按剑而跽.(jì)【解析】“淬”应读“cuì”。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导学号42454160(B)A.不如因善遇.之遇:遇到。
B.臣愿得谒.之谒:拜访,前往。
C.使使以闻.大王闻:闻名。
D.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解析】A遇:对待。
C闻:使……听到。
D使……作为边邑。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42454161(B)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C.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不”通“否”。
C“决”通“诀”,诀别。
D“共”通“供”,供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42454162(C)A.愿大王少假借....之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C.秦王目眩..来归丹..良久D.樊将军以穷困【解析】A假借:古,宽容,原谅;今,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B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今,细细说来。
D穷困:古,走投无路;今,贫穷。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42454163(D) A.吾其.还也疑其.有改悔B.邻之.厚,君之薄也乃夜驰之.沛公军C.失其所与.,不知欲呼张良与.俱去D.今行而.无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解析】A其:副词,相当于“还是”/代词,相当于“他”。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日常阶段测试高一必修一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日常阶段测试高一必修一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设计:刘加军(满分150分,考试时间70分钟)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9分,每个0.5)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 __,________)2.共其乏困(通__ __,________)3.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通__ __,________)5. 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 __,_______ _)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 ___,________)7.秦王还柱而走(通_ ___,_____ ___)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9.距关,毋内诸侯(通_ ___,_______ _) 10.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11.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12.不可不蚤来(通_ ___,________)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 14. 因击沛公于坐(通_ ___,________)15.秦王必说见臣(通__ __,________) 16.日以尽矣(通_ ___________ )17.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18. 图穷而匕首见(通__ 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9分,每个1分)1.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____)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8.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 10.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________)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 12.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____)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14.将军战河北(古义:______________)15. 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 ) 16.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___________)17. 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 18. 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___________)1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5分,每个0.5)1晋军函陵()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邻之厚,君之薄也() 4越国以鄙远()5朝济而夕设版焉()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7函封之() 8 又前而为歌曰()9 乃朝服,设九宾()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1使使以闻大王() 12 箕踞以骂曰()13 其人居远() 14 皆白衣冠以送之()15 进兵北略地() 16群臣怪之()17籍吏民() 18范增数目项王()19刑人如恐不胜() 20道芷阳间行()21沛公欲王关中() 22 于是项伯复夜去()23 吾得兄事之() 24 日夜望将军至()25 常以身翼蔽沛公() 26 头发上指()27 项伯杀人,臣活之() 28从百余骑()29 素善留侯张良() 3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四.一词多义(解释词义与用法)(40分,每个解释0.5分)1、鄙:①越国以鄙远()②蜀之鄙有二僧()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⑤孔子鄙其小器()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⑦北蛮夷之鄙人()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②敝人()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敝帚自珍()3、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⑤弃甲曳兵而走()⑥故上兵伐谋()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

文言文综合练习(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假设亡郑而有利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假设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 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 是寡人之过也C. 邻之厚,君之薄也D. 何陋之有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B. 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 夜缒而.出D. 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以下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进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高中人教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练习(含答案)

高中人教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练习(含答案)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无能为也已( )4.秦伯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doc

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一、选择题:(共45题,每题2分)1.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秦王还柱而走 B. 秦伯说,与郑人盟2. 下列词语屮“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 同舟共济B ・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 ・无济于事3.下列句屮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B. 为之奈何■ ■C. 獎榕军以穷困未归丹■ B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I ■4. 下列各句屮“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 C. 使工以药淬之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 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Z 力不及此A. ①③④/②⑥ V B .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6.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7. 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 吾属今为之虏矣一一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 持千金之资币物一一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一一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 (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一一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 8. 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谢项王 A.备他潘之出入与驻常也行李之往来 ■ ・ 人不敢与忤视■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检测题

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检测题出题:李仁杰审核:语文组 2017.6.14班级姓名分数说明:本卷满分120分。
及格72分。
一、客观题。
(每题3分,共81分。
)(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23题。
1.与“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一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A.日.削月.割B.理.固宜然C.小.则获邑D.义.不赂秦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以.有尺寸之地B.较秦之.所得诸侯之.地有限C.与战胜而.得者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3.下列各项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厥:其,泛指列国的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C.胜负之数.数:次数D.始速.祸焉速:招致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赂者以.赂者丧輮以.为轮,其曲中规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故为.之文以志D.而.秦兵又至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秦以.攻取之外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B.奉之.弥繁句读之.不知C.则.秦之所大欲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学而大遗.遗:丢弃B. 圣人无常.师常:普通的,凡庸的C. 吾师.道也师:学习D. 苏子愀.然愀:忧愁凄怆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 惑而.不从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8.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顽固。
B.戍卒叫,函谷举.举:举兵攻打。
C.摽掠其人.人: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夜缒而.出D.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一、选择题:(共 45 题,每题 2 分)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还柱而走B.秦伯说,与郑人盟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夫晋,何厌之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 B .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 D .无济于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 .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 B .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6.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7.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8.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 分)12.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A.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相同B.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不同C.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相同D.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不同13.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
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
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来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
1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16.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17.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B.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以次进C.使使以闻大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使工以药淬之18.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群臣怪之B. 使使以闻大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函封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人居远未来19. 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D.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20.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B.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具以沛公言报项王C.鲰生说我曰秦伯说,与郑人盟D.沛公军霸上晋军函陵21.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相去四十里B. 沛公则置车骑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沛公欲王关中22.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不然,籍何以至此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图穷而匕首见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能得樊将军首23.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4.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图穷而匕首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D.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举头望明月2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亚父者,范增也D.谁为大王此计者26.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轲自知事不就27. 与例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A. 拔剑撞而破之B.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常以身翼蔽沛公D. 范增数目项王E. 此其志不在小28. 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秦武阳色变振恐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B. 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29.下列各句省略成分不同的是()。
A. 沛公军霸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 卫士仆地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D.欲呼张良与俱去毋从俱死也30. 下列加点部分词语不属于同一语言现象的是()A、便可白公姥B、昼夜勤作息....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否泰如天地....31.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B.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C.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2. 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谢家来贵门B.多谢后世人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谢家事夫婿33. 下面“适”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适得府君书从上观之适与地平B.处分适兄意适大病,不能行C.始适还家门奴辈适至D.适彼乐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4. 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B.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誓天不相负..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及时相遣归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35.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C.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D.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36. 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不得语(含情相识的样子)感君区区怀(见识短浅的样子)....B.寂寂人定初(寂寞的样子)暧暧远人村(模糊不清的样子)....C.皎皎河汉女(明亮的样子)淇水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D.绵绵思远道(绵延不绝的样子)儿今日冥冥(糊涂的样子)....37. 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B.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D.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3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离骚》是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被逐后,仿楚曲所作。
它突破了《诗经》既有的“比兴”手法,开辟了香草美人的新典范。
“兮”这一楚地方言的大量出现既增强了诗中咏叹的抒情气氛,又极大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
B.《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被南宋郭茂清收入《乐府诗集》时,改名为《焦仲卿妻》。
它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和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壁”。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
南朝的萧统把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编在一起,收入其《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以诗的第一句为标题。
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田园诗人。
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他1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田园诗人。
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他归隐田园,开始过着躬耕自给的生活。
《归园田居》是其田园诗代表作。
3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
共有诗歌17 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
C.1953 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4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
高,加高;长,加长;都作动词。
泽,污浊。
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
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
复路,返回原路。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41. 对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虽,即使。
惩,惩罚。
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
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