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下、环境等方面的工程构成,所以工程的复杂程度相对较高,而各部分工程的建设对岩土工程勘察的依赖性都较强,所以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1.1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面决定的特点首先,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复杂,包括车站主体、风道、风井、出入线、高架线路、停车场、变电站等,不同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地质的要求存在差异,所以勘察的关键环节设置也并不相同,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勘察内容复杂的特点,例如地下工程对地下水位、围岩分级等方面的勘察依赖性较强,而地面建筑更重视地基承载力、变形计算参数等勘查信息等[1];其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矿山法、明挖法、盾构法等施工方法,而每种施工方法又由诸多细小的方法构成,如明挖法可分为明挖、盖挖、铺盖挖3种形式,而3种形式又可继续细分,每种细分的施工方法又需要降水、注浆、止水、冻结、接收井加固等配套辅助方法提供支持,岩土工程勘察要满足复杂的方法和工艺的要求,需要全面的获取工程物理力学指标和相应的特殊参数指标,如热物理指标、围岩级别、可开挖性等级等,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也具有勘察范围广的特点[2]。
1.2受城市轨道交通地质方面决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性能决定,线路通常要跨越多个地质单元,这要求相对应的岩土工程勘察要以地质单元为单位进行物理力学参数统计,以此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而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穿越不良地质发育区域的可能性较大,如沉降区、断裂带等,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质量,需要对不良地质的发育程度、分布状况等信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可见岩土工程勘察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特点[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主要为了服务城市居民,所以其线路和建筑主要分布在城市,必然要受到城市地址特点的影响,如城市人工填土分布较强,所以填土的成分、分布等相对复杂。
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探讨

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探讨摘要:哈尔滨市地处松花江中游和滨洲、滨绥等五条铁路干线交汇处,该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春季多风,秋季凉爽。
松花江是哈尔滨市区内主干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市区北部,河道蜿蜒曲折,边滩及江心洲发育。
河床宽293-1000m,水深3.80-6.00m。
历史最高水位120.89m,二十五年一遇洪水位119.50m。
年迳流量153-755.5亿立方米,输砂量152-1150万吨。
最大流量12200m3/s。
最大冰厚1.25m,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可通行汽车。
其支流何家沟、马家沟、阿什河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南源北流。
其中阿什河是主要支流,河道曲折,河床宽50-100m,水位115.303-118.952m。
本文对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关键词: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地下水问题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入,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
一、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一)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水能力的指标。
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
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叶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特别是在成岩较差的泥叶岩当中。
(二)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
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
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
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三)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
地铁岩土工程勘探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及原位测试试验 , 括标准贯 人试 验、 力触探试 验 、 包 静 动力触
探试验 、 旁压试验 、 扁铲侧胀试验 、 十字板剪切试验 、 波速测试
等。
( ) 铁 岩 土 工 程 勘 探 的 原 则 三 地
不同勘察 阶段有着 不 同的勘察 精度 和要求 , 在勘察 过程 中要 因地 制宜 , 坚持 以下 原则 : 一是 要在初 勘基础上 , 细查 详 明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特别 是地质复杂地段 、 特殊 岩土地段或有特殊施工要求 区段 , 应进行 重点勘察 , 细查明 详 不 良地质条件及特 殊性岩 土的分 布特征 。二 是要对 于车站 、
水位等水文地 质资 料。五是要 分析 沿线建筑 物 、 地下构 筑物
与其他岩土工程相 比, 地铁岩 土工程勘 察具 有 自身 的独
特性 。由于地铁工程按 线路敷设 方式 可分为 地下线 、 面线 地
和高架线等 ; 按功 能可分 为车站 、 区间、 辆段 、 车 停车场 、 电 变 站、 控制 中心等 ; 而按施 工 方法 可分为盾 构 法、 山法 、 矿 明挖
0卷 第 21 第 1 1 0年 3月 l 期
长 沙铁道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分析引文: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快速、安全、准时、舒适和节约耕地。
我国发达省、直辖市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条件,加上我国耕地资源宝贵,所以社会和政府将更加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在人均GDP未达到国际标准时,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提早提上议事日程。
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尤为重要。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述(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按照线路敷设形式可分为地下线路、地面线路和高架线路;按照结构类型可分为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风道、风井、人防工程、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渡线、出入线、泵房、高架线路、桥梁、涵洞、路基、路堤、路堑、车辆段(停车场)、变电站、水源井等。
不同的结构类型侧重的工程地质问题不同,勘察的重点也不同,勘察应满足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需求。
比如,地下工程一般需要提供地下水位、围岩分级等;地面建筑需要提供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等;高架结构需要提供桩基参数等。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方法一般有明(盖)挖法、矿山法、盾构法三大工法;明(盖)挖法又可细分为明挖、盖挖和铺盖法,明挖施工的支护体系一般有桩(墙)加内支撑支护、桩(墙)加锚杆(索)支护、土钉墙支护、自然放坡等,盖挖又分为盖挖逆做法和盖挖顺做法;矿山法的施工工艺一般包括全断面法、上半断面临时封闭正台阶法、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正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眼镜工法)、中隔墙法(CD法、CRD法)、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洞桩法、钻爆法等;盾构法施工的盾构类型一般包括敞开式盾构、半敞开式和密闭式盾构,近年国内用的比较多的为密闭式盾构,密闭式盾构根据其力学平衡原理又可分为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盾构。
配合_三大工法施工还有一些辅助工法,包括降水施工、止水施工、注浆施工、冻结法施工、小导管施作、、大管棚施作、盾构始发井和接收井加固施工等。
二、勘察实施风险控制要点勘察实施过程中风险控制应从组织机构、技术措施、过程控制、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控制:(l)施工准备过程中,对勘察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一、前言1、工程概况为了适应哈尔滨市城市现代化发展和迎接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需要,缓解长期没有解决的地面交通堵塞、人车分流不畅带来的问题,更好地减少环境污染与危害,从而发挥轨道工程的安全、舒适、快捷、大容量、小污染的优点,哈尔滨市市政府启动了哈尔滨市市轨道交通建设一期(一号线)工程.哈尔滨市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是***市未来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规划中的骨干线路.一期工程线路起点为***、终点为***,线路走向为***,全长17.73km.里程CK0+000~CK17+435。
车站设置由:***共18座车站及1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1座***站控制中心、2座****主变电所,正线全长17.73km,全部为地下线。
本次勘察分二个标段,一标段从***~***,二标段从***~***.本标段工程位置见图《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总体方案示意图》.本院经过投标中标负责二标段勘察,里程为CK10+800~CK17+435,全长6.635km,位于***区境内.线路走向为:自起点***站站头沿***向东北行进,线路进入***街后转向东,沿***、***向东延伸,并逐渐转向斜穿***过***转入***街,向东穿***路、***街至铁路***站。
该区段有***站共5座车站,以及***站—***站之间4个区间隧道和***车辆段和***桥主变电所.《***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总体方案示意图》本标段内车站、区间设计及施工性质等,详见下表1:《拟建线路性质一览表》.拟建线路性质一览表拟建项目勘察等级为甲级、勘察阶段为初步勘察。
建设方为哈尔滨市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总体设计方为**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2、勘察依据1)哈尔滨市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招标文件(2005。
3)2)***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初步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2005。
4)3) ***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初步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纲要(2005。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人民广场站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工程名称:哈尔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工程人民广场站施工单位:哈尔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六标项目部编制日期:目录1、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2)1.3编制目的 (2)2、工程概况 (2)2.1工程概况 (2)2.2工程地质条件 (3)2.3基坑支护设计 (8)2.4车站周边环境 (9)2.5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12)2.6工程目标 (12)2.7主要工程量 (18)3、施工部署 (18)3.1总体施工安排 (18)3.1.1施工安排原则 (18)3.1.2施工安排 (19)3.2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20)3.3施工进度计划 (21)3.3.1总工期计划 (21)3.3.2主要工序进度指标 (22)3.4劳动力配置计划 (22)3.5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22)3.6施工总平面布置 (23)3.6.1现场围挡及大门设置 (23)3.6.2临时道路布置及场地硬化 (24)3.6.3基坑护栏及挡水墙 (24)3.6.4现场照明及冲洗槽布置 (24)3.6.5现场安全保卫和消防 (24)4.施工工艺技术 (25)4.1地下连续墙施工 (25)4.1.1连续墙施工工序 (25)4.1.2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 (25)4.1.3主要施工工艺 (26)4.1.4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标准 (37)4.1.5确保成槽稳定的措施 (38)4.1.6地下连续墙防渗措施 (38)4.1.7地下连续墙的渗漏处理 (38)4.2格构柱施工 (39)4.3冠梁施工 (42)4.4锚喷支护 (44)4.5降水井施工 (47)4.6钢支撑施工工艺方案 (51)4.6.1钢支撑施工原则 (51)4.7混凝土支撑施工工艺方案 (54)4.7.1格构柱顶部处理 (56)4.7.2钢筋施工 (56)4.7.3模板施工 (57)4.7.4砼浇筑施工 (58)4.8土方开挖施工 (58)4.8.1土方开挖前期准备 (58)4.8.2土方开挖施工总体思路 (60)4.8.3土方运输路线及卸土点安排 (61)4.8.4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61)4.8.5土方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要求 (61)4.8.6土方文物保护措施 (61)4.9混凝土支撑拆除施工 (62)4.9.1混凝土支撑拆除条件及顺序 (62)4.9.2混凝土支撑拆除方法 (63)4.9.3支撑拆除施工 (63)4.9.4成品保护措施 (64)4.9.5文明施工措施 (64)4.10旋喷桩预加固施工保护措施 (64)4.10.1旋喷桩预加固设计 (64)4.10.2机构及人员配备 (67)4.10.3施工技术要求 (67)4.10.3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 (67)4.10.4施工控制要点 (72)4.11袖阀管施工应急保护措施 (73)4.11.1设计参数 (73)4.11.2工艺原理 (74)4.11.3袖阀管注浆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5)4.11.4注浆时的施工监测 (78)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79)5.1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79)5.1.1 高空、负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79)5.1.2 钢支撑拼接与安装 (79)5.1.3 防止基坑支撑体系失稳 (80)5.1.4防止基坑内纵坡坍方 (80)5.1.5 夜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80)5.1.6防台风安全措施 (81)5.1.7防汛安全措施 (81)5.2质量技术措施 (82)5.2.1基坑降水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83)5.2.2基坑土方开挖与支撑施工技术措施 (83)5.2.3模板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84)5.2.4 钢筋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84)5.2.5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85)5.3.1雨季施工 (86)5.3.2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94)5.3.3冬期施工 (94)5.4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102)5.4.1 周边的交通组织、管线、建(构)筑物安全保护措施 (102)5.4.2 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控制措施 (105)5.4.3 避免施工扬尘措施 (105)5.4.4 废气治理措施 (106)5.4.5 施工噪声及振动的管理 (106)5.5、基坑监测技术措施 (107)5.5.1基坑检测项目 (107)5.5.2各项监测实施细则 (109)5.5.3监控量测资料整理 (123)5.6、应急预案 (124)5.6.1应急组织机构的组成、职责和分工 (124)5.6.2基坑坍塌应急预案 (125)5.6.3经纬街沉降等监测异常的应急预案 (125)5.6.4基坑纵向滑坡的应急预案 (126)5.6.5支撑失稳的应急预案 (126)5.6.6基坑围护结构流砂的应急预案 (127)5.6.7大型机械设备(塔吊)履带吊、钢丝绳断裂等的应急预案 (127)5.6.8高处坠落应急预案 (128)5.6.9管线损害应急预案 (128)5.6.10火灾应急救援措施 (129)6、劳动力计划 (130)6.1劳动力计划 (130)6.2项目部安全管理及特种作业人员投入名单 (131)7、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131)7.1现场文明施工 (131)7.1.1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31)7.1.2现场卫生管理 (132)7.1.3周围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 (133)7.1.4弃土外运 (134)7.1.5噪音及其他 (134)7.2环境保护 (134)7.2.1防噪声扰民控制措施 (134)7.2.2防振动扰民控制措施 (135)7.2.3城市生态 (135)7.2.4水污染控制措施 (136)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哈尔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工程人民广场站地质勘察报告及施工现场考察资料等;(2)哈尔滨市轨道交通2号线期工程土建工程人民广场站施工设计图;(3)哈尔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工程第6标段施工合同;(4)国家、部、建筑行业颁布的现行有关地铁、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的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规则、标准、文件;哈尔滨市以及哈尔滨市地铁有限公司有关规定、规则和管理办法,主要有:1)《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JGJ120-2012)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0)《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13)11)《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2010)1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13)15)《钢结构制作工艺规程》(DB/TJ08-216-2007)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5)1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1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0)2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2003)22)《哈尔滨市地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办法》2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08-2014)24)《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25)《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T 104-2011)26)集团公司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
探析地铁岩土工程地质勘探的关键要点

建筑工程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地铁作为城市内最便捷的交通工具,能够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在地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各个施工阶段对地质条件与水文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可以为各个施工环节提供科学参数,对地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有必要探析岩土工程地质勘探的关键要点。
1 地铁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地铁岩土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为勘察地质与水文条件,可以为地铁工程建设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际土层进行必要检测,进而分析一系列检测数据。
通过将实验数据与当地施工环境进行比较,能够为施工建设工作作出指导。
由于施工现场往往会涉及到复杂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地质勘查可以帮助工程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使地铁工程达到理想的建设效果。
岩土工程地质勘查还可以预测土层病害。
岩土功能勘查数据可以分析土层病害产生的原因,令地铁工程项目建设更加安全可靠。
除此之外,地质勘查可以分析能够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影响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土地,优化地铁工程最终设计方案。
2 地铁岩土工程地质勘探的关键要点分析2.1 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方法在地铁建设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有盾构法、矿山法、明挖法、盖挖法、沉管法等,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时,需要根据各施工环节的岩土勘测要点选择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明挖法与盖挖法在岩土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岩土地质勘查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岩土的分层、厚度情况进行勘探,并注意考察地表的坡度情况。
对于地下水的环境与条件,勘探人员需要测算平均水位、最高水位、枯水位、水量及补给来源的准确数据,确保工程中的管涌与浮托作用不会在工程中出现,保证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明挖法与盖挖法进行探测。
在施工时,需要注意将勘探孔布设在相应位置,标准位置应该为地铁边线外的两米处,并进行钻孔开挖施工。
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发布时间:2022-03-23T03:00:26.340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10月20期作者:高峰[导读] 近年来,中国城市地铁实现了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际交通网络的改善,高峰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地铁实现了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际交通网络的改善,大大减少了交通拥堵,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也是整个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同时,地铁是建筑业的重要建筑内容,也是确保我国城市交通畅通的重要交通措施。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建设直接影响地铁建设和地铁质量。
因此,地铁施工中加强勘察是保证地铁施工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本文详细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铁;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地铁是中国城市道路建设的中心。
由于岩土工程中的地下管线是地铁建设的基础,本文首先对中国建筑业进行了岩土勘察工程调查,然后分析了地铁建设中的岩土工程特点和细节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一)岩土勘察工程研究综述中国岩土工程勘察时间比较早,各种方式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地下地质条件,为相关施工提供有效的岩土工程资料。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类型差异较大,给岩土勘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只有在勘察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针对性勘察,才能保证勘察的准确性。
(二)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在建筑业的施工过程中,准备工作无疑非常重要。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岩土工程的重要性,整个岩土工程基本上占了大部分成本。
建筑业标准化促进了岩土工程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设计的主要阶段。
任何施工前都需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目前,由于资金不足,许多单位对岩土工程研究重视不够,因此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会发生事故,造成很大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黄晓平( 1977- ) , 男( 汉族) , 就职于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工程师。
∃ 80 ∃
林业科技情报
2009 Vol 41 No 4
饱和, 底部含 50- 100cm 卵石;
出现, 水位不连续, 没有统一的水面 标高, 水位埋 深为 1 0
e. 基岩 % 白垩系嫩江 组沉积 岩 ( K1n ) ( 11) 强 风化 ~ 中风化 粉 砂质 泥 岩: 灰 褐 色~ 青 灰 色, 泥 质或 砂 质结 构, 碎屑沉积, 此次钻探未穿透。 1 3 2 岗阜状平原
图 1 线路走向及地貌单元划分 1 3 不同地貌单元的地层分布特点 1 3 1 松花江漫滩
该地貌 单元线路为 太 平桥 站~ 哈东 站。地 层由 上至 下 为:
a. 人工填 土层 ( Q4ml) ! 1 杂填土: 杂色, 松散; b. 全新统低漫滩冲 积成因 土层 ( Q42al ) 1 粉质 粘土: 黄褐色~ 灰褐 色, 软 塑~ 流塑, 中~ 高压 缩 性; 1T2 淤 泥 质粉质粘土: 灰色~ 黑褐色, 流 塑, 高压 缩性, 含 有机质, 有腥臭味。 2 粉砂: 灰色, 稍密, 饱 和; 3 中砂: 灰色, 中密~ 密实, 饱和; c. 下更新 统东 深 井组 冰水 堆 积层 ( Q12 dfgl ) ∀ 粉 质 粘 土: 灰色, 可塑, 中压缩性; ∀ T 中砂: 灰色, 中密, 饱和; d. 下更新统猞猁组冰水堆积层 ( Q1 1shal ) #1 中砂 : 灰 色~ 灰绿色, 中密- 密实, 饱和; #2 粉质 粘土: 灰色~ 灰 绿色, 可塑, 中压 缩性; #3 中 砂: 灰 色~ 灰 绿色, 密实,
2 1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 于人工 填土和 粘性土层 中, 呈点 状
表1
各车站区间施工方法一览表
序号
பைடு நூலகம்工点
工法
1
哈南站、农科院站、医大二院站、黑龙江大学站、理工大学站、电表厂站
逆作法
2
清滨公园站、烟厂站、工程大学站、太平桥站、交通学院站、南直路站、哈尔滨东站
明挖法
3
教化广场站、博物馆站
暗挖法
4
西大桥站、铁路局站
站厅层明挖, 站台层暗挖
5
哈南站~ 电表厂站区间 ( 3 个区间)
矿山法
6
电表厂站~ 清滨公园站区间 ( 3 个区间) 、工程大学站~ 哈东站区间 ( 4 个区间)
盾构法
7
清滨公园站~ 工程大学站 ( 7 个区间)
改建整治
3 2 勘察方法 3 2 1 勘探工作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勘察工 作布置是设 计单 位根 据地 铁各 工点 设计 要求 及
~ 3 5m, 主要为局部地表水、管道渗漏水造成。 2 2 全新统与下更新统地 层中潜水 主要分 布在松 花江漫 滩 地区的太平桥站~ 哈东站, 赋存于 1 层粉质粘土、 2 层、
3 层中砂中, 具有局部连续 性和统一的地 下水面, 水位 埋 深为 2 0~ 6 0m, 主要接受侧 向松花江、地表 水体和大气 降 水的补给, 排泄方式主 要 为蒸 发、侧 向径 流, 季 节性 变 化 规律比较明显, 与松 花江 有互 补关 系, 地 下水 位的 年变 化 幅度在 2 0m 左右 。 2 3 中更新统与下更新统 地层中孔 隙承压 水转无 压水主 要 分布在岗阜状 平原 地区的 哈尔 滨南 站- 工程 大学 站, 赋 水 地层 ∋ 层粉砂和 (、 ∗ 中砂, 含 水层厚 度一 般为 18~ 29m, 地下水位埋深 24- 40m, 承压水头高度 1~ 16m。 2 4 全新统 与 下更 新 统地 层 中 孔隙 承 压水 主 要 分布 下 部 #1 、 # 3 中粗砂和角砾、 卵石 地层, 相对 隔 水顶 板为 ∀ 层 粉质粘土、隔水底板为 基岩。含 水层厚 度一 般为 17~ 33m, 地下水位 埋 深 109 11 - 114 85m, 承压 水 头 高 度 17~ 23m。 该含水层与上部潜 水含 水层有 密切 联系, 主要 补给 来源 为 地下径流 及 上部 越 流补 给, 以 地 下 径流 为 主要 排 泄方 式, 水位基本不随季节变化。
该地貌单元在本 轨道 交通 线路 上分 布较 长, 为 哈尔 滨 南站~ 工程大学站。地层由上至下为:
a. 人工填 土层 ( Q4ml) ! 1 杂填土: 杂色, 松散; b. 上更新统哈尔滨组冲 积湖积层 ( Q32 hral+ pl ) 、中更 新 统山荒 山组 湖积 层 ( Q22 h1 ) &1 粉质 粘土: 黄 褐 色- 褐 黄 色, 可塑, 中压缩性 ; &2 粉质 粘土: 褐黄色 - 褐黑 色, 软 塑, 含可 塑土, 中压 缩 性; &2T2 粉 砂: 黄 色, 稍湿, 中 密 ~ 密实; c. 中更新统下 荒 山组 冲积 层 ( Q2 1h1al ) ∋ 粉 细砂: 黄 色, 稍湿, 中密 ~ 密 实; (中 砂: 黄 色, 稍 湿, 中 密 ~ 密 实; ) 粉质 粘 土: 灰色, 可塑, 含可 塑 土, 中 压 缩性; ∗ 中砂: 黄色~ 灰色, 中密- 密实, 饱和; d. 下更新 统东深 井组 冰 水堆 积层 ( Q1 2 dfgl) ∀ 粉 质 粘 土: 灰色, 可塑, 含软塑 土, 中压缩性; ∀ T 中砂: 灰色 灰绿色, 中密~ 密实, 饱和; e. 下更新 统猞猁组冰 水堆积 层 ( Q1 shal) #1 中砂: 灰 色~ 灰 绿 色, 中 密 - 密 实, 饱 和; #1T1 粉 质 粘 土: 灰 色, 可塑, 中压缩性; f. 基岩 % 白垩系嫩 江组 沉积岩 ( K1n) ( 11) 强 风化 中风化泥岩、粉砂岩: 灰褐色~ 青灰色, 泥 质或砂 质结构, 碎屑沉积, 此次钻探未穿透; 2 沿线地下水分布特点 轨道交通一号线 横跨 两个 不同 的地 貌单 元, 地 下水 按 赋存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孔隙承压水。
哈尔滨 地区大地构 造单 元属 松辽 台向 斜中 国陆 台的 一
部分, 经海 西及早期 燕山 运动 之后, 台向 斜的 轮廓 已经 形 成。白垩纪 初 期, 四 周地 区 上 升, 台 向斜 开 始 全 面下 沉, 整个白垩纪以接受 堆积 为主, 因 而沉 积了 巨厚 的陆 相堆 积 和内陆湖相堆积 地层, 喜 马拉 雅运 动开 始后, 台向 斜继 续 受到影响, 使白垩纪 第三 纪地 层产 生了 局部 隆起, 其余 继 续下沉, 接 受新的堆 积, 因 而普 遍又 堆积 了很 厚的 第四 纪 地层。 1 2 地形地貌特点
特点, 提出 勘察要求, 勘察 单位 根据 其要 求并 依据 地铁 有 关规范布置了勘察 方案 及详 细测试 及土 工试 验要 求。总 体
工作量布置原则如下: a. 勘探孔在车站 基坑边 线及区 间隧 道边线 外侧 3~ 5m
范围内交叉布置; 钻探取土孔与试验测试孔的比例约为 3+1; b. 车站孔间 距为 25~ 35m ( 轴 线投 影距 离) 左右, 孔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和车站基底埋深一般为 14~ 26m, 该 深度在松花江漫 滩段多 为粉 土、粉 细砂、 中粗 砂及 饱和 软
土, 埋藏丰 富的孔隙 潜水 及承 压水, 对轨 道交 通深 基坑 施 工影响最大, 施工时应防止流砂和突涌。 3 勘察方法及要求 3 1 轨道交通施工工法
哈尔滨南站至哈尔滨东站 共设置 了 18 座地 下车站, 车 站的施 工方 法主 要采 用: 明 挖法、 逆作 法、盖挖 法、暗 挖 法; 区间的施工方法主要考虑: 矿山法、盾构法见表 1。
哈尔滨位于松嫩平 原 东南 部, 地 处松 花江 中 游, 其 余 为广阔松嫩平原, 平原 波 状起 伏, 河 谷地 貌发 育、阶 地 清
晰、漫滩开阔。本 工程 线路 跨越 松花 江漫 滩和 岗阜 状平 原 两大地貌单元, 东南部 呈岗阜 状起 伏, 相对 高差 10~ 30m, 西北部呈漫滩区, 地形比 较平坦, 相对 高差 1~ 10m。两 地 貌单元缓坡状接触, 其中南 通大 街为 波状 平原 与松 花江 漫 滩过渡地带。线路走向及地貌单元划分见图 1
0 引言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 ( 一号 线) 工程 起点为 哈南站、
终点为哈东站, 线路走向为哈南 站通过学 府路、西 大直街、 东大直街、桦 树街、 至哈 东站, 正 线 全长 17 435km, 全 部 为地下线, 其中 和兴 路~ 工 程大 学间 的 5 4km 区间 为利 用 既有 7381 工程 已有隧 道。车站 设 18 座 车站及 1 座车 辆 段、1 座停车场、1 座控 制中 心、2 座主 变电 所。工 程计 划 于 2008 年开工建设 , 2012 年建 成通车, 计划工 期 4 年。 岩 土工程详细勘察于 2008 年 3 月开始, 2008 年 6 月结束。
2009 Vol 41 No 4
林业科技情报
∃ 79 ∃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黄晓平 林 颍
( 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 摘 要] 通过对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沿线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 地质特点 的分析, 指出了在 不同地貌单 元 和不同地质 条件下针对轨道交通施工工法, 进行岩土 工程勘 察的基 本内容 和方法, 分析 了轨道 交通勘 察在场 地条件、勘察 要 求、试验内容等方面不同于其它专业的勘察特 点。 [ 关键词] 哈尔滨轨道交通一期工程; 地貌单元; 勘察方法及试验; 勘察特点
Reconnaissanc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 Rail Traffic First Stage Construction In Harbin City
Huang Xiaoping Lin Ying
( Reconnaissance Mapp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arbin City)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of the of rail traffic first stage construction in Harbin cit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onstruct ion method of rail traff ic and the base con tent and method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econnaissanc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landform unit and geological. It also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reconnaissance from the aspects of site condit ions, reconnaissance demand and test content. Key words: rail traffic first stage construct ion in Harbin city; landform unit; reconnaissance method and test ; reconnais sance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