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二期)
热油管道的程序设计

0 引言
am - 一 _ —
一
K D , n
l) ( J l 1
热 油管 输 送 系统 的结 构 布 置 、 流程 设 置 及 在 已知 的外 部 自
然 后 根据式 ( ) 2 求加热 站 间最大 间距 为
摘要 : 针对 热 油 管道 输 送过 程 中的计 算 问题 , 用计算机 技 术 实现复 杂计 算 , 用 V 应 使 B编 程 , 用计 算
机 实现热油管道的加 热站数 目、 油输 量、 间摩 阻、 站 泵站数 等的计算。通过和 实际数值 的对 比, 编制的
程 序 可 以进 行 长输 管道 工 艺计 算 , 以后 相 关软件 的研 制 奠定 了基础 。 为 关键 词 : 热油 管道 ; 程序 设 计 ; B; V 长输 管道
2 2正 01
管
技 术 5 设 备
2 2 01
No 2 .
第 2期
P p l Te h i u a d Eq i me t iei ne c nq e n up n
热 油 管 道 的程序 设 计
刘 洪 瑞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 司储运销售分公 司 , 黑龙江大庆 13 1 ) 6 4 1
中图分 类 号 : E 3 T 8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4— 6 4 2 1 ) 2— 0 1 0 10 9 1 ( 0 2 0 0 0 — 2
Ho lP p l e Pr g a mi g tOi i ei o r m n n
L U n —u I Ho g r i
则 首 站 出站 ( 道起 点 ) 度 为 管 温
=
( g・C)D 为管道 外 直径 ; 为管 道 总传 热 系 数 , k o ; W/ ( ・ ) T m ℃ ;R为 管道 起 点 油 温 , 为 距 起 点 处 o C;
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方案研究

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方案研究一想到成品油管道,那些密密麻麻的管线、复杂的工艺流程就浮现在脑海。
经过十年磨砺,我早已将这些细节烂熟于心。
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阐述这个“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方案研究”吧。
我们得明确项目的背景和目标。
这个项目是为了提高成品油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安全环保。
所以,我们的设计方案要紧紧围绕这三个核心目标展开。
1.工艺流程优化(1)重新布局管线,减少不必要的弯头和阀门,降低输送阻力。
(2)更新输送设备,提高输送效率,降低能耗。
(3)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操作人员的熟练度。
2.自动化控制系统(1)实时监控输送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流量、压力、温度等。
(2)自动调节输送设备,确保输送过程稳定。
(3)故障预警和自动切换,降低事故风险。
(4)数据采集和存储,便于后续分析和优化。
3.安全环保措施(1)采用先进的防腐蚀材料,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2)设置泄漏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事故。
(3)采用高效环保的输送设备,降低能耗和排放。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施工和验收(1)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2)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
(3)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1)管道铺设质量。
(2)设备安装质量。
(3)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
(4)安全环保措施。
5.项目实施和后期维护(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
(2)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3)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定期检查管道和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维护能力。
这个“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方案研究”项目,通过对现有工艺流程的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安全环保措施的加强,以及施工和验收、后期维护等方面的细致规划,有望实现提高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安全环保的目标。
希望这个方案能为我国成品油输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管道输送工艺——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doc概要

重庆科技学院《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报告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气储运工程2010—3班学生姓名:何滔学号: 2010440142 设计地点(单位)石油与安全科技大楼K715 设计题目:__ 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完成日期: 2013 年 12 月 25 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摘要易凝、高黏油品当其凝点高于管道周围环境温度,或在环境温度下油流黏度很高,不能直接输送,必须采用措施降黏、降凝。
加热输送是目前最常用的的方法,即将原油加热、加压后进入管道,通过提高原油输送温度使油品黏度降低,减少管路摩阻损失,使管内最低油温维持在凝点以上,保证安全输送,本设计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设计要求并以及相关设计手册规范进行设计,分别对输油管线所采用输送方式,管道规格及选材,加热设备的选型,泵机组的选型及泵站、热站的布置位置进行设计并进行校验。
关键词:热油管道输送工艺设计目录摘要 (I)1 绪论 (1)1.1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1)1.2设计参数 (1)1.2.1原油物性 (1)1.2.2设计输量 (1)1.2.3其他基础数据 (1)2 工艺设计计算 (2)2.1输送方式 (2)2.2管道规格 (2)2.2.1流量计算 (2)2.2.2油品密度 (2)2.2.3平均温度 (3)2.2.4油品粘度 (3)2.2.5管道内径 (3)2.2.6管道壁厚 (3)2.2.7管道外径 (4)2.2.8验证经济流速 (5)2.3热力计算 (5)2.3.1雷诺系数 (5)2.3.2总传热系数 (6)2.3.3原油比热容 (7)2.3.4热站布站 (7)2.4水力计算 (9)2.4.1计算摩阻 (9)2.4.2泵及原动机的选型 (9)2.4.3站场布置 (10)2.5校核动静压力 (11)2.5.1判断翻越点 (11)2.5.2动水压力校核 (11)2.5.3静水压力校核 (11)2.6最小输量 (12)3 总结 (13)参考文献 (14)1 绪 论输油管道的工艺设计是为了妥善解决沿线管内流体的能量消耗与输油站能量供应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安全经济地完成输送任务的目的。
毕业论文--某成品油管道工艺设计【范本模板】

摘要在一条成品油顺序输送管线中,顺序输送的循环次数越少,每一种油品的一次输送量越大,在管道内形成的混油段和混油损失也随之减少,但另一方面,油品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均衡进行的,各种油品每天都在生产和消费,顺序输送管道对每一种油品来讲是间歇输送。
循环次数越少,就需要在管道的起、终点以及沿线的分油点和进油点建造较大容量的储罐区来平衡生产、消费和输送之间的不平衡,油罐区的建造和经营费用就要增加。
因而,最优循环次数的确定应从建造、经营油罐区的费用和混油的贬值损失两方面综合考虑。
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设计应首先根据输量确定管道的管径以及首末站、分输站、中间泵站等基本工艺条件,同时考虑管道应能适应不同季节成品需求量的变化.在确定了这些基本工艺条件后,顺序输送和罐容的优化只与管道输送次序、混油处理方式和油罐设置等有关。
优化批次、罐容时应根据不同批次分别计算首站罐容、分输油库和末站罐容,并根据输送顺序计算混油量以及混油处理的各项费用,最终确定管道的最优批次和罐容配置。
本文以所给的设计任务书为依据,在进行了相关设计计算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编程对该管道进行了水力计算、经济计算,确定了最经济的管道工艺参数(如管径、壁厚、工作压力、泵站数),并计算出了该方案中油品的输送天数、最优循环次数、首末站所需的最优油罐容积,并确定了油品的切割方案,绘制了水力坡降、和首站工艺流程图.关键词:管道输送批次混油量混油处理罐容设计AbstractWithin a product oil botched transportation pipeline, the less the transportation circles are and the more the transportation sum of each kind of oil, the less the mixed oil segment and oil mixture loss will form. However, oil's producing and consumption are usually balanced。
某输油管道工艺设计方案的优选

某输油管道工艺设计方案的优选摘要本文以某输油管道为例,在给出管道基本设计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响应的水力计算和热力计算,对不同管径从投资、能耗及费用现值等方面进行对比,确定最优输送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长输管道;保温层;工艺;原油;经济性虽然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石油运输方式正在不断增多,但管道运输仍然是最主要的输油方式。
石油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而在石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输油管道的建设非常重要[1]。
在原油输送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约占所输送的原油的1% ~3%,因此,高额的能源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而长输油管线的工艺参数是否合理,关系到能源费用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个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才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输油费用,优化设备运行组合,实现管道长期经济、安全运行[2]。
1、项目概况某原油输油管道设计输量为240万吨/年,管道长度24.5km,全线设2个站,首站和末站。
在首站通过泵增压后输送至末站装船外运。
2、工艺参数1)原油性质:原油的性质见下表。
表1 原油的性质2)地温埋地管线平均地温取值分别为:夏季25℃、冬季5℃。
3)成品油管道末站进站压力管道进站压力取0.5MPa。
4)计算年输送天数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规定,输油管道全年计算天数为350天。
3、工艺方案确定1)工艺计算软件本工程采用德国GL公司开发的SPS(Stoner Pipeline Simulator)9.6版本进行模拟计算和水力分析。
该软件是国际上被广泛认同的长输管道仿真计算软件之一。
该软件能够实现长输管道的离线实时模拟计算,是世界公认的用于长距离输送管道设计、计算以及全线自动化控制模拟的高精度软件。
在液体管道的稳态和瞬态计算方面应用较广,已在国内多项液体输送管道工程研究与设计中应用。
2)方案组成根据输送原油的性质及管道沿线地温情况,为保证安全,末站进站油温一般要高于所输原油凝点3℃~5℃,原油最高加热温度不能高于其初馏点和管材的设计温度;原油出站温度不能选取太高同时又要尽量降低能耗,综合考虑,确定输油方案设计原则如下:①原油进泵温度需确保其粘度低于100mPa·s,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小。
热油管道输送工艺方案设计

管 道 的实 际壁 厚要按 计 算壁 厚 向上调 整 至相 近
的公称 壁厚 。
—
—
Q — — 平均 温度下 的原 油流 量 ,m/。 s 2 5 加热站 、泵 站 的确 定和 布置 . 热 油 管道 工 艺 设 计 过程 是 首 先 进行 热 力 计 算 ,
3 )列 出不 同工 艺 参数 ( 径 、输送 压 力 )组 管 合 的可供对 比的方案 。 4 )利用 计 算 公 式 或采 用 工 艺 计 算 软件 ,对 每
管 径及 壁 厚 三个 要 素来 描述 ;泵站 部 分可 以用 进 出
加 热站 进站 油 温 主要取 决 于经 济 比较 ,对凝 点
站 压 力及 泵站 数 等要 素 来描 述 ;热 站 部分 可 以用 进 较 高 的 含蜡 原 油 , 由于 在 凝 点 附 近 时 黏 温 曲 线 很
出站 原油 温度 及 热站 数 等要 素来 描 述 。在 管 道 的线 陡 ,故其 经 济进站 温度 常 略高 于凝点 。
— —
摩 阻 系数 ; 输 油管 道 的内直径 ,m;
—
材料 的最 低屈 服强 度 ,M a P; 焊 缝 系数 ,直缝 电阻焊 管取 1 。 . 0
L—— 管道 长度 ,m;
— —
K —— 设计 系 数 ,站外取 07 ; .2
— —
—
原 油在管 道 内的平 均流 速 ,m/; s 重力加 速度 ,98 ; .1 / m s
2 输 送 工 艺 的计 算
2 1 热 力计 算所 需的 物性 参数 .
至 少应分 别按 其最 低及 最 高 的月 平均 温度来 计算 。
2 3 热油 管道 的热 力计算 .
管 道 考 虑 摩 阻 损 失 的 热 效 应 , 温 降 按 下 式
热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第四章 热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4.2 热油管道稳态热力计算
对不保温埋地管道,当埋深具有一定深度、管内油流 流动为紊流时,总传热系数主要取决与管道与土壤的 换热。
K
2
2t
D
ln
4ht D
第四章 热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4.2 热油管道稳态热力计算
D、h、t 决定了2(或K)。
正确地选择 t 是确定总传热系数K 的关键。
第四章 热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4.3 热油管道摩阻计算
对无时效幂律 (假塑性)流体
nm n(t m )
n
m
nm
k m k(t m )
k
m
km
( 3nm
1 )
4nm
nm
Re mMR
d V nm m
2nm
k
m
(
3nm 4nm
1 )
nm
8 nm
1
第四章 热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4.3 热油管道摩阻计算
m
Nu 1d 3.65
1
3.65
d
当 Gr Pr 500自然对流相对强
Nu 1d 0.17 Re0.33 Pr0.43Gr0.1( Pr )0.25
Prbi
1
0.17
d
Re0.33 Pr0.43Gr0.1(
Pr Prbi
)0.25
第四章 热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4.2 热油管道稳态热力计算
过渡 2000 < Re< 1104
λ=0.092~0.125 kJ/(m・hr・℃)
第四章 热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4.2 热油管道稳态热力计算
3. 管外壁对土壤放热 该过程以土壤导热为主,但用换热系数的形式表示。 对不保温管道: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2

与等温管相比,热油管道的特点是: ① 沿程的能量损失包括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两部分。
② 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互相联系,且热能损失起主导作用。 设计热油管道时,要先进行热力计算,然后进行水力 计算。这是因为摩祖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油品的粘度, 而油品的粘度则取决于输送温度的高低。 ③ 沿程油温不同,油流粘度不同,沿程水力坡降不是常数, i≠const。一个加热站间,距加热站越远,油温越低,粘 度越大 ,水力坡降越大。
五、热油管道的温降计算
1、加热输送的特点
与等温管相比,热油管道的特点是:
① 沿程的能量损失包括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两部分。
② 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互相联系,且热能损失起主导作用。 设计热油管道时,要先进行热力计算,然后进行水力 计算。这是因为摩祖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油品的粘度, 而油品的粘度则取决于输送温度的高低。 ③ 沿程油温不同,油流粘度不同,沿程水力坡降不是常数, i≠const。一个加热站间,距加热站越远,油温越低,粘 度越大 ,水力坡降越大。
aL R
也可以根据出站油温TZ,求得上游站的出站油温:
T R T 0 T Z T 0 e
aL R
温降曲线的特点:由图可知:
①温降曲线为一指数曲线,渐近 线为 T=T0
T TR
②在两个加热站之间的管路上,各 T 处的温度梯度不同,加热站出口 T0 处,油温高,油流与周围介质的 0 温差大,温降快,曲线陡。
围介质散热的强弱 。
以埋地管道为例,管道散热的传热过程由三部分组成:即 油流至管壁的放热,钢管壁、防腐绝缘层或保温层的热传 导和管外壁至周围土壤的传热(包括土壤的导热和土壤对 大气和地下水的放热)。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K 1 1 D D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报告学院: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_专业班级: _ 油气储运11-01班 _ 学生姓名:学号: _ 设计地点(单位):_ K802_ _ 设计题目: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二期)完成日期: 2015 年 1 月 4 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 _目录1 总论 (1)1.1 设计依据及原则 (1)1.1.1设计依据 (1)1.1.2 设计原则 (1)1.2 总体技术水平 (1)2 工程概况 (2)3 工艺计算 (4)3.1 采用的输送方式 (4)3.2加热站的数量与布置 (4)3.2.1加热站的数量 (4)3.2.2加热站的平均温度 (6)3.2.3计算摩阻 (6)3.3选用泵的型号 (9)3.4校核动静压力 (11)3.4.1判断翻越点 (11)3.4.2动水压力校核 (12)3.4.3静水压力校核 (13)3.5最小输量 (13)4设计结果 (14)参考文献 (15)1 总论1.1 设计依据及原则1.1.1设计依据①国家的相关标准、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②相似管道的设计经验;③设计任务书。
1.1.2 设计原则①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
②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保证工程项目的高水平、高效益,确保管道安全可靠,长期平稳运行。
③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合理布站,站线结合。
站场的布置要与油区内各区块发展紧密结合。
④在保证管线通信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通信网络结构,降低工程投资。
提高自控水平,实现主要安全性保护设施远程操作。
⑤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合理利用资金,减少风险投资,力争节约基建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1.2 总体技术水平采用高压长距离全密闭输送工艺,整体工艺达到国内较为先进的工艺设计水平。
2 工程概况某油田初期产量油420万吨,五年后原油产量达到560万吨,计划将原油输送到620km 外的炼油厂,需要设计一条输油管道,采用密闭输送方式。
设计要求:(1)确定二期(560万吨/年)条件下,泵站数及热站数; (2)二期热站、泵站的位置、翻越点校核; (3)静水压及动水压校核; (4)最小输量;(5)绘制二期工程中间站工艺流程图1张。
目前设计状况:管道管材为X70,规格为7426⨯φ。
总传热系数1.572(W m ·0)C ,比热2000/(C kg =·0)C 。
一期热站数6个,热站间距103.33km ,热负荷为6994kJ ,每个热站包含1个加热炉,型号为4000/2.5/GL Y YQ Q II ---。
油品性质见表2.1。
表2.1某原油性质里程和高程见表2.2。
表2.2里程和高程表管道走向纵断面图,见图1.1。
图1.1 管道走向纵断面图地表资料见表2.3。
表2.3管道经过地区温度输送压力7.5kPa,末站剩余压头80m,局部摩阻为沿程摩阻的1.1%计,20 0C 相对密度0.851,50 0C粘度5.7mPa·s。
粘温指数0.035。
进站温度控制在39 0C。
保温层采用黄夹克,厚度42 mm。
土壤导热系数1.21W/(m·0C),埋地深度1.8 m。
最高输送温度68 0C,最低输送温度34 0C。
3 工艺计算3.1 采用的输送方式密闭输送也叫“从泵到泵”输送,这种输油工艺中,中间输油站不设供暖冲用的旁接油罐,上站来油全部直接进泵。
其特点是:整条管道构成一个统一的密闭的水力系统,可充分利用上站余压,节省能量,还可以基本中间站的轻质油蒸发损耗;但对自动化程度和全线集中监控要求较高;存在水击问题,需要全线的水击监测与保护。
长距离输油管道的离心泵大都采用“从泵到泵”的方式。
3.2加热站的数量与布置3.2.1加热站的数量以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最大数量作为工艺计算的依据,考虑到管道维修及事故等因素,计算时年输油量应按350天(8400 h )。
油品的质量流量QG t= (3.1) 式中 G ——质量流量,kg s ;Q ——年输量,3m ;t ——年输油时间,取350天(8400 h ),s 。
当年输量为560万吨时,756010185.19()350243600G kg s ⨯==⨯⨯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001(2345689109753) 5.92()12T C =+++++++++++=进站温度390C ,假设出站温度680C 。
00ln R R Z T T GcL DK T T π-=- (3.2)式中 R L ——加热站间距,m ;c ——比热容,J /(kg ·0C );G ——质量流量,kg s ; D ——管道外径,m ;K ——管道总传热系数,W /(m ·0C );R T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0C ; Z T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0C ;0T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0C 。
则3185.192000110()3.1442610 1.57R L km -⨯==⨯⨯⨯ 应布热站数560 5.10()110R L km n L km===个 热站数向下取整,取值5。
此时,加热站间距6201125R L km L km n === 出站温度00()e K DLGcR Z T T T T π=+- (3.3)式中 R T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0C ;0T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0C ; Z T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0C;K ——管道总传热系数,W /(m ·0C );D ——管道外径,m ;L ——管道加热输送的距离,m ;G ——质量流量,kg s ;c ——比热容,J /(kg ·0C )。
331.573.1442610112100185.1920005.92(39 5.92)e68.00()R T C -⨯⨯⨯⨯⨯⨯=+-=与假设相符。
所以出站温度068R T C =。
每个加热站的热负荷Gc TQ η∆= (3.4)式中 Q ——加热站的热负荷,J s ;G ——质量流量,kg s ;c ——比热容,J /(kg ·0C );T ∆——加热站进出站原油温度之差,0C ;η——加热站的效率,80%~85%,此处取85%。
185.192000(6839)12636.941()85%Q KJ s ⨯⨯-==由于加热站的热负荷过大,为了保证加热站不承受过大的负荷,所以加热站数修正为6n =(个)。
此时的加热站的间距为6201036R L kmL km n === 则出站温度331.573.1442610103100185.1920005.92(39 5.92)e65.24()R T C -⨯⨯⨯⨯⨯⨯=+-=3.2.2加热站的平均温度如果在加热站间起终点温度下的油流黏度相差不超过一倍左右,且管路的流态是在紊流光滑区,则可按起终点平均温度下的油流黏度来计算一个加热站间摩阻。
加热站口间油流的平均温度采用平均温度计算法算取。
1233pj R Z T T T =+ (3.5)式中 pj T ——加热站口间油流的平均温度;R T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0C ;Z T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0C 。
01265.243947.75()33pj T C =⨯+⨯=3.2.3计算摩阻在进行水力计算时,油品的密度采用管道埋深处土壤年平均温度下的密度。
根据200C 时油品的密度换算成计算温度下的密度。
油品密度20(t 20)t ρρξ=-- (3.6) 式中 t ρ——温度为t 时油品的密度,3kg m ;20ρ——温度为t 及200C 时油品的密度,3kg m ;ξ——温度系数,201.8250.001315ξρ=-,kg /(3m ·0C )。
350853(1.8250.001315853)(5020)831.90()kg m ρ=--⨯-=tt tv μρ=(3.7) 式中 t μ——温度为t 时油品的动力粘度,Pa ·s ;t 当温度是500C 时,355002513.910 1.6710()831.90/v m s μρ--⨯===⨯油品运动粘度0(t t )0u t v v e --=式中 t v ——温度为t 时油品的运动粘度,2m s ;0v ——温度为0t 时油品的运动粘度,2m s ;u ——黏温指数,此处取0.0036,01C 。
当温度是 50 0C 时50(t t )50.0036(47.7550)55021.6710 1.6910()/pj u pj v v m s ee ------==⨯=⨯当温度是47.750C ,3853(1.8250.001315853)(47.7520)833.48()pj kg m ρ=--⨯-= 管路中原油的体积流量GQ ρ=(3.8)式中 Q ——管路中原油的体积流量,3m ;G ——质量流量,kg s ;ρ——油品在平均温度下的相对密度,3kg m 。
3185.190.222()833.48pj G Q m ρ===根据选择管道,内径(42627)=0.412d mm m =-⨯管内油品流速22440.2221.72()3.140.412Q v m s d π⨯===⨯ 经济流速满足在12m s m s ~之间,所以,选择的管道7426⨯φ符合。
判断流态,假设油品处于水力光滑区,雷诺数为4Re Qdv π= (3.9)式中 Q ——管路中原油的体积流量,3m ;d ——管内径,m ;5340.222Re 41200.003.14(42627 1.6910)10--⨯==⨯-⨯⨯⨯⨯18757.9Re 2()e d=(3.10) 式中 e ——管壁的绝对粗糙度,直缝钢管取55.410m -⨯,则1857357.9Re 51239.982 5.410[](42627)10--==⨯⨯-⨯⨯251.5 1.531111Re 80180.7722 5.410()[](42627)10e d --===⨯⨯-⨯⨯ 因为13000Re Re <<,为水力光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