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柱抗震墙结构

合集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计值应按下式调整:
VV(cM c bM c l)/H n
一级的框架结构和9度的一级框架可不按上式调整,但 应符合下式要求:
V1.2(M c bu aM c l u)/aH n
v c —— 框架柱剪力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一、二、三、四
级可分别取1.5、1.3、1.2、1.1;其它结构类型中的框架, 一级可取1.4,二级可取1.2,三、四级可取1.1。
GB50011-2010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抗震规范RC结构 条文的主要变化情况
混凝土结构新规定的主要内容
1 条文变化简况 2 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 3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4 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 5 框架和墙体组成结构抗震设计 6 预应力砼结构抗震规范对2001规范的主要改进:
四级
框架结构
0.65 0.75 0.85 0.90
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 0.75 0.85 0.90 0.95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0.6 0.7


❖ 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的轴 压比限值。试验表明,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随轴压比的增 加而减小。结合震害经验作如下修订:
(1)对框架结构的轴压比限制适当从严;对框剪结构、筒体结构, 框架为第二道防线,对延性要求稍松,因此轴压比适当放松;对部 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柱必须提高延性,其轴压比从严。 (2)国内外试验表明,增加柱配箍率;采用复合箍螺旋箍,连续复 合螺旋箍;截面中配置芯柱,均能增加柱的位移延性,可对轴压比 适当放松,但其箍筋加密区的体积最小配筋率,应满足放松后轴压 比的箍筋配筋率要求。 (3)6度设防区,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其轴压比计算,可取 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对6度区,Ⅳ类场地上的高层建筑, 需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力设计值。

浅谈板柱-抗震墙结构设计

浅谈板柱-抗震墙结构设计

浅谈板柱-抗震墙结构设计摘要:板柱结构是经常被采用的一种结构体系。

它具有很多的优点,如绑扎钢筋与施工支模较简单,结构本身高度较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层高来降低建筑物的造价等,然而因为结构在受到较强地震的作用下,其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不如梁的梁柱节点,地震作用产生的不平衡弯矩用板柱节点传递,它在柱周边将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当缺乏有效的抗剪措施,容易发生冲切破坏,从而造成结构的连续破坏,但是实际工程中,对于梁板结构还是有大量要求的,文章将结合实际对板柱抗震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板柱结构;抗震;设计近几年我国汶川、玉树地震的发生造成很大的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损失,对于板柱结构我国现行《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是否应用于地震区,很多学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地震作用的考验比较缺乏,也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目前比较普通的看法是,因为板柱结构的侧向刚度差,为能有效的控制结构的水平位移、抵抗水平地震荷载,在板柱结构中设置抗震墙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工程中,因为板柱自身的结构的优点,对于采用板柱结构还是大量需求的,希望结构可以更高,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板柱抗震墙结构设计阶段加强抗震效果分析板柱抗震墙结构中,为有效的加强抗震效果,首先要在设计阶段进行预防,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

根据调整好的建筑图确定抗震等级、地质报告确定基础形式,确定基础的埋深、高度。

根据使用功能(荷载)以及使用高度初步设定顶板、底板厚度并进行抗浮验算,需要建模计算出最小柱底力验算局部抗浮是否满足,建模时活载宜设定为零,恒载取停止降水时结构施工完成量的荷载、提取竖向荷载进行计算。

合理的设置伸缩缝,最大长度不大于30米,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抗震缝,计算其宽度,提给建筑。

二、板柱-抗震墙体系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并没有单纯的板柱结构体系,而是要求采用板柱、框架和抗震墙共同组成抗侧力体系,即板柱-抗震墙体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在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地区分别为80m、70m、55m,较2001版规范有较大提高。

板柱—抗震墙办公楼结构设计

板柱—抗震墙办公楼结构设计

板柱—抗震墙办公楼结构设计戴亚鹏【摘要】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the paper sums up some attentive problems for designing the slab-column and anti-seismic wall structure,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s,the equivalent frame-beam calculation of width,and the allocation of the plane structure,and illustrates the evaluation for the beam's width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plate in the equivalent frame method,so as to direct the practice.%通过工程实例总结了设计板柱—抗震墙结构时应注意的计算方法的选用,等代框架梁宽度计算,平面结构布置等问题,着重阐述了选用等代框架法中梁宽的取值、板厚的取值,以期指导实践。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1(037)027【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无梁楼盖;板柱—抗震墙结构;等代框架法;等代梁宽度【作者】戴亚鹏【作者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3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又称板柱—抗震墙结构体系,这是相对梁板结构体系而言的。

在我国,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建筑结构新技术。

较之传统的密肋梁结构体系它具有整体性好、建筑空间大,可有效地增加层高等优点。

并且,采用无梁楼盖体系的建筑物的地震效应也要明显小于层高较大的梁板结构体系的建筑物。

在施工方面,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建筑物具有施工支模简单、楼面钢筋绑扎方便,设备安装方便等优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

板柱—抗震墙办公楼结构设计

板柱—抗震墙办公楼结构设计

板 柱 一抗 震 墙 办 公 楼 结 构 设 计
戴 亚 鹏
摘 要: 通过工程 实例 总结了设计板 柱一抗 震墙结构 时应注意 的计算 方法的选 用 , 代框 架梁宽度 计算 , 等 平面 结构布 置 等 r ̄ , . 着重 阐述 了选 用等代框 架法 中梁宽的取值 、 厚的取值 , - l 板 以期 指导 实践。
钢 结构 ,0 6 2 ( ) 3 —7 2 0 , 1 4 :5 3 .
[2 栗增 欣 , 1] 郭成 喜. 心 受压 L形柱 的 有 限元 非线 性 分 析 轴 [ ] 钢 结构 ,0 82 ( ) l —3 J. 2 0 ,3 5 :11 . [3 荣 1]
第3 7卷 第 2 7期 2 0 1 1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7 N . 7 13 o 2
S p 2 1 e. 0 1
・51 ・
文章编 号 :0 9 6 2 (0 1 2 —0 10 10 — 8 5 2 1 )7 0 5 —3
1层 , 4 地下 1 , 层 地上部分层高均为 36m, . 地下部分层高为 5 3m, 故取 等代框架梁宽度 为 4 2m。 . . 室 内外 高差 0 3 0 建筑 总高度为 5 . .0 , 0 7m。建 筑标 准层平 面布 置 2 3 .
图 见 图 1 。
平 面结构 布置
关键词 : 无梁楼盖 , 板柱一 抗震墙结构 , 等代框 架法 , 等代 梁宽度
中 图分 类 号 :U 4 T 23 文献标识码 : A
无梁楼盖结构体 系又称板柱一抗震墙 结构体 系 , 这是相 对梁
1 经验系数法 。 )
板 结构体系而言 的。在我 国 , 无梁楼 盖结构体 系是近 年来发 展较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疑问解答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疑问解答
问题3:
如果仅有一、二根独立的框支柱,框支柱的抗震等级如何定?是否要按《高规》第10节复杂高层的要求进行内力调整?
解答:
如果仅有一、二根独立的框支柱,应按框支柱的要求进行构件设计,框支柱的抗震等级按“框支框架”要求取值,并按6.2.5和6.2.10条进行内力调整。
6.1.3-3嵌固部位
问题1:
地下商场和车库能否视为“地下室无上部结构部分”,按三级或四级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单层大面积地下车库,采用板柱-抗震墙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密肋楼盖、无梁楼盖或无粘结预应力楼盖。这类结构设计一般只在外墙和楼梯间处布墙,抗震墙间距有时达60~80米,对这类结构抗震墙间距应如何把握?这类地下建筑的抗震等级是否按《抗规》表6.1.2执行?
解答:
地下商场和车库上盖无建筑物时,可以视为“地下室无上部结构部分”按三或四级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是,当地下商场面积很大,按照所容纳人数或营业面积判别,属于重点设防类(乙类)时,抗震等级宜适当提高。
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对地下车库抗震墙间距做规定,抗震等级按《抗规》14.1条执行。
问题2:
单层地下车库上部有多栋高层剪力墙结构主楼,地下室采用板柱
4.1.8地形影响
问题:有一“校安工程”有三个台阶,均开阔平坦,地勘报告划分为“抗震一般地段”,是否应根据4.1.8条条文“坡降”计算出系数对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予以增大;
解答:4.1.8条主要针对不利地段,除了要考虑稳定性外,尚应考虑地震作用的放大;对于一般地段无此要求。
5.2.3扭转效应
问题:《抗规》P323页5.2.3条的第3点“对于扭转刚度小的结构例如某些核心筒-外稀柱框架结构或类似结构……”这里的类似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吗?这里说的Tθ>0.75Tx1,或Tθ>0.75Ty1均需考虑地震扭转效应,那几乎所有的结构都要考虑双向地震了,我们一般的扭转周期比控制都是0.9或者0.85,要达到0.75比较困难?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第6章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ENTER>6.1 一般规定第6.1.1条 本章适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6.1.1的要求。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IV 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注:本章的"抗震墙"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剪力墙。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表6.1.1第6.1.2条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按表6.1.2确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表6.1.2第6.1.3条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彩三级或更低等级。

4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3.1.3条规定和表6.1.2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第6.1.4条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结构抗震等级的基础知识

结构抗震等级的基础知识

在结构钢筋工程量计算中,根据国家建筑规范图集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ℓae须参照钢筋种类与直径、砼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取值。

以下为抗震等级的定义介绍:一、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

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二、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一般规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I 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框架 结构
高度
框架(跨度≥18m)
框架-
高度
抗震墙结
框架

抗震墙
抗震墙
高度
结构
抗震墙
框支抗震 加强(一般)部位
墙结构
框支层框架
筒体
框架(外筒)
结构
核心筒(内筒)
板柱-抗震
高度
墙结构
框架,板柱的柱
抗震墙
≤24m 二(一)
>24m 一
≤24 25~60


>60m 一


≤24 25~80


>80m 一
● 适用最大高度( 新增 0.30g)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
2001 规范
45 100 100
2010 规范(0.2g)
40 100 100
框支抗震墙
80
80
核心筒-框架
100
100
筒中筒
120
120
板柱抗震墙
30
55
竖向和水平均不规则结构,最大高度宜减少 10%
总高度指地面至主要屋面板板顶高度
6.1.5 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 的丙类建筑,
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 的丙类建筑 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3. 尺寸边长(直径) 6.3.5
6.3.5 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
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 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 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1. 局部调整适用的最大高度、抗震等级的高度分界, 以及裙房和地下室的抗震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柱抗震墙结构
什么是板柱抗震墙结构?
就是楼层处不设梁,完全用钢筋混凝土厚板作为承重构件,在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力。

在我国,纯板柱体系是不被润徐的,必须设置剪力墙,这就是板柱剪力墙体系。

在国外,如澳大利亚,应用很多的。

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节规定,尚应符合本规范第6.5 节的有关规定;柱(包括抗震墙端柱)和梁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3 节的有关规定。

板柱-抗震墙的结构布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18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房屋高度大于12m时,墙厚不应小于200mm。

2、房屋的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楼、电梯洞口周边宜设置边框梁。

3、8 度时宜采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节点,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纵筋直径的16 倍,托板或柱帽的边长不宜小于 4 倍板厚和柱截面对应边长之和。

4、房屋的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房屋高度大于12m 时,抗震墙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房屋
高度不大于12m 时,抗震墙宜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

各层板柱和框架部分应能承担不少于本层地震剪力的20%。

2、板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按等代平面框架分析时,其等代梁的宽度宜采用垂直于等代平面框架方向两侧柱距各l/4。

3、板柱节点应进行冲切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应计入不平衡弯矩引起的冲切,节点处地震作用组合的不平衡弯矩引起的冲切反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一、二、三级板柱的增大系数可分别取1.7、1.5、1.3。

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板柱节点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柱帽平板应在柱上板带中设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可取柱宽及柱两侧各不大于1.5 倍板厚。

暗梁支座上部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柱上板带钢筋面积的50%,暗梁下部钢筋不宜少于上部钢筋的1/2;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3/4 倍板厚,肢距不宜大于 2 倍板厚,在暗梁两端应加密。

2、无柱帽柱上板带的板底钢筋,宜在距柱面为2 倍板厚以外连接,采用搭接时钢筋端部宜有垂直于板面的弯钩。

3、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
As&ge;NG/fy(6.6.4)
式中As&mdash;&mdash;板底连续钢筋总截面面积;
NG&mdash;&mdash;在本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8度时尚宜计入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柱轴压力设计值;
fy&mdash;&mdash;楼板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4、板柱节点应根据抗冲切承载力要求,配置抗剪栓钉或抗冲切钢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