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江中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研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44号(城乡建设类023号)提案答复的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44号(城乡建设类023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1.09.07•【文号】•【施行日期】2021.09.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44号(城乡建设类023号)提案答复的函王美华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城市更新评价体系,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我部赞同您提出的建立城市更新评价体系,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我国城市发展从追求“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市建设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在此阶段,需要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听取各方意见,判断存量改什么,增量加什么,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关于加强城市更新评价深度研究、逐步完善评价制度的意见。
目前,各地对城市更新工作热情很高,均在积极探索相关做法,但普遍遇到更新什么、怎么更新、更新成什么、如何评价等难题。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部部署开展了城市体检评估工作,2018年会同北京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2019年选择11个城市开展体检评估试点,2020年选择36个样本城市进行城市体检评估,2021年进一步将范围扩大到59个城市,覆盖所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
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我国目前已基本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病”问题,形成城市自体检、第三方体检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
各样本城市已基本明确了“无体检不项目”“城市更新体检先行”的工作思路。
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服务功能分析

员比例是满足 区域的内部需要,1城市 ( 对外服务功能 【 群) 量取决于该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商 …具体的测算过程 (。
如下。
2O1 l: 6 2&, 海西地区对外服务的主导部门 本文以部门对外服务功能量占经济区域总功能量的比 例作为部门对外服务功能的比重, p= le  ̄ 。 列出了不 图2 同时期各经济 区对# L 务的主要部 门, tI - ̄ I 以及该部门对外服 务功能的比重。 十年期间, 海西对外服务主要部门从研究初 期的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制造业。 珠三角的主要部门从制
图1 20-0O 0021年三地区对外服务功能变化比较
造业逐渐转变为建筑业与交通运输业, 部门结构的综合性
越来越强。 制造 业—直是长三角对外服务的主要部门, 并且 其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 制造业对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越 来越高。 制造业集中了海西地区大部分的对外服务功能, 虽
然部门结构与长三角、 珠三角存在 同质化, 但其产业发展滞
拉大。本文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其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弱, 中心城市的极化能力不足, 导致城市之间的配套服 务 并 没有被 整合 成 强劲 的对外服 务能 力。 这一 “ ”的困境 会 随着长 三 角和 珠 三 角的 “ ’ 夹缝 挤压 ’ 而进 一 步严峻 。
[ 关键词] 对外服务功能 长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 洲地区 海峡西 岸经济区
() 1 计算 区位商。 计算公 式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2014]65号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2014]65号](https://img.taocdn.com/s3/m/e1eabf2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d.png)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2014〕65号)民和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已经海东市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5月9日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喇家遗址是200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是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遗址的文物价值、展示价值和科研价值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国家文物局已批准立项建设国家级遗址公园。
省政府高度重视喇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下发了《关于印发青海省喇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3]120号),为确保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顺利建设,特制定《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喇家遗址是黄河上游地区齐家文化时期重要的文化遗存,是同时期区域性大型聚落,具备大遗址的诸多要素与独特性。
我国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开展大型古代文化遗址保护工作,改变大遗址保护的被动局面。
通过在该遗址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能够有力促进和带动我省大型古代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二)有利于促进历史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喇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展示早期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等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窗口,对于探索研究青海乃至我国西部的早期文明、远古地质灾害及成因有着相当高的价值。
福建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城市流强度提升的视角

径选择 , 即通过 强化沿海核心 带、 构建两大都 市圈、 合理发挥各城 市的空 间节点功能来 实现福
建整 体 的 经济 发展 与城 市影响 力的提 升 。各城 市应 该根 据 城 市优 势 产 业 分布 和 城 市 流 强度 结 构 的情 况 实施 相 应 的产 业政 策 。
关键词 : 福建省 ; 市流强度 ; 城 空间结构优化 ; 市圈 都
区域 之 间 的物 质 流 ( 流 、 人 资金 流 、 术 流 、 息 技 信 流等 ) 的交 换 。所 谓 城 市 流 是 指 城 市 基 本 经济 活 动 对 外 产 生 的 影 响 作 用 。… 由 于城 市 的 经 济
活 动 主要 表 现 为 城 市 产业 部 门 的 活 动 ,所 以城 市 流 强 度 的 测 度 也 是 分 产 业 部 门进 行 测 度 的 。 区 域 各 产 业 部 门 的 服 务 对 象 既 可 以是 区 内 也 可 以是 区外 . 区外 服 务 的 部 分 即表 现 为 对 外 部产 为 生 的影 响 , 即城 市 流 强 度 。城 市 流 强 度 模 型 的优 点 在 于 它 剔 除 了 区 内 自我 消 解 的 经 济 活 动 , 客 观考 察 了区 域 的对 外 经 济 影 响力 。当然 , 有 对 没 地 区 间 的距 离 加 以 充 分 考 虑 是 城 市 流 强 度 理 论
随 着 近 年 来 我 国各 种 层 级 的 城 市 群 逐 渐 兴 起 。利 用 城 市 流 强 度 来 对 城 市 的 对 外 经 济 影 响 力 作量 化 分 析 的研 究 也 逐 渐 增 多 。王 海 江 、 长 苗 虹 ( 09 利 用 城 市 流强 度 模 型 对 我 国 中 心 城 市 20 )
强 度 和结 构进 行 了 比较 研 究 。[劬 矾以城 市 群 和 3。 1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难题与中小城市的战略选择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难题与中小城市的战略选择作者:郭毅来源:《对外传播》2024年第03期【内容提要】地方国际传播中心是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功能定位高度集成,与国外地方国际传播实践相比具有制度优势,也存在值得我国中小城市反思的建设难题。
中小城市不宜复制省级和大城市国际传播中心,而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小而精”、市场化、区域联动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国际传播中心城市形象战略传播品牌营销随着我国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批量建设和启动,多点开花、全方位推进的国际传播立体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正不断向更低层级的行政单元拓展。
起初主要是个别省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在积极成立国际传播中心,现在一些地级市和县级市也逐渐投身到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中来。
对于多数地方而言,国际传播中心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由于缺乏建设经验,不少城市不得不对标省级国际传播中心的做法。
然而,省与市虽同属“地方”范畴,但二者之间在国际传播能力基础和可调配资源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特别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这种差距可能更加明显。
因此,中小城市有必要深入思考当前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中的难题,在对标省级国际传播中心的同时,找到更加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
一、融于一家:功能定位的高度集成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地方国际传播工作是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重任,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同时,讲好地方故事、做好地方形象的国际传播工作,也有助于提升地方省市在国际社会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力,进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合各地建设经验来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功能模块普遍较多,且呈现出高度集成性。
像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这样成立较早的机构,功能模块已达12个之多。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3 文献综述 (5)2.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概述 (6)2.1 长三角区域概况 (7)2.2 城市空间联系网络定义 (8)2.3 研究区域选择与数据来源 (9)3.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分析 (10)3.1 时空特征概念与研究框架 (11)3.2 空间联系网络构成要素 (12)3.3 历史数据与趋势分析 (13)3.4 空间联系网络演变特征 (14)4.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影响因素分析 (15)5.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7)5.1 研究方法选择 (18)5.1.1 数据分析方法 (19)5.1.2 网络分析与模拟 (20)5.2 数据处理技术 (21)5.2.1 数据收集与整理 (23)5.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6.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时空特征实证分析 (25)6.1 数据与案例选择 (26)6.2 研究范例分析 (27)6.3 分析结果与讨论 (28)7. 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影响因素案例研究 (30)7.1 研究区域案例选择 (31)7.2 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32)7.3 分析过程与结果讨论 (33)8. 结论与建议 (35)8.1 研究总结 (36)8.2 对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发展的建议 (38)1. 内容概览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经济数据及人口移动数据等多维度的分析,该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空间联系网络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动态特性,如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某些城市在特定时期内作为交通、经济以及文化交流的关键节点显现出来。
交通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影响网络演变的核心因素,而政策导向、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则是影响城市间联系的关键宏观因素。
本研究的成果不仅为理解长三角城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区域规划、城市网络优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城市经济区位时空变异分析_以河南省为例_王海江

形成演化的机制所在。研究表明, 通过提高城市对外联 系的便 捷程度, 加强 与区域 内外的 经济联 系, 可以改善 城市的 经济区
位, 提升其经济地位。
1关键词 2 河南省; 经济区位; 经济联系; 区域可达性
1中图分类号 2 F299. 276. 1
1文献标识码 2 A
区位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区位也就是位
城市与区域外的其它城市的相互经济联系就对应有
对于区域内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选取城市市 区非农业人口和市区 GDP来综合表示城市的质量,
区外可达性。区内可达性与区外可达性之和就是某 一城市的区域可达性 [ 6 ] , 此即城市经济区位完整表
用城市间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路的营运里程表示空间 述。设 k 城为在研究区域之外与 i城有经济联系的
陆玉麒等学者关于区域可达性的理论较为深刻地揭 示了城市在对内、对外经济联系中的便捷程度。
一 城市经济区位测度方法
城市之间通过交通、邮电、网络等媒介进行各种 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的交流, 形成密切的经济联 系, 在不断的 相互作用中定位 各自的功能与作 用。 研究城市经济区位, 就是研究城市在区域空间经济 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可根据城市在区域经济联系 中的强度大小来定位其经济地位的高低, 并且依据 城市在其对外交流中的便捷程度来比较经济区位的
于其对外经济联系的 密切程度, 通过比较一个城市区内外经济联系量所占 区域内全部 城市区内外 经济联系 量的比例, 可得到
该城市的经济区位, 从而量化了城市经济地理位置。通过河南省的实证研究, 发现 其城市经 济区位空间 分布大致呈 以郑州为
中心的同心圆状圈层 结构, 中原城市群沿着经济区位较高的区域路径演化 发育, 同 时也验证 了内部密切 的经济联系 是城市群
中国中心城市的外向功能联系与时空格局

区域 内各中心城市依托其规模不等 、 定位 不同的外 向功 能, 通过对外进 行经济交 流与协作 , 履 行 中心 城市 的外 系, 从而影响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状态与空间 组合形式。因此 , 中心城 市对外服务的职能特性与功能 强弱是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形 成的影 响因素 , 中心城市对 外服务能力成 为区域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动力来源 。
则对 应 于 中 心 城 市 对 外 服 务 的外 向 扩 散 功 能 。经 济 流
1 理 论 分 析
1 . 1 基于 外 向功 能联 系的 区域 空间结 构 模式
城市流是城 市之 间人流 、 物流 、 信 息流 、 资金 流、 技
收 稿 日期 :2 0 1 2—0 7一l 2 ;修 回 日期 :2 0 1 3— 0 3—3 0
空 间结 构模 式 有 极 核 式 、 点 轴 式 、 网络 式 、 对 称 式 ,
术流等空间流在城市 区域所发生 的频繁 、 双 向或多向的
流动 现 象 。 由 于 城 市 流 是 城 市 与 外 界 的 联 系 中所 产
生的经济活动 , 因此 , 这些活 动即构成 了城 市 的外 向功
第3 2卷
2 0 1 3年
第 3期
6月
地 域研 究 与 开 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0PM ENT
Vo 1 . 3 2 No . 3
J u n .2 0 1 3
中 国 中心 城 市 的 外 向 功 能 联 系 与 时 空 格 局
王海江h , , 苗长虹 ,刘春 国h , ,茹 乐峰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2 3 6 3 ( 2 0 1 3 ) 0 3 — 0 0 1 1 . 0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城市流是城市与城市区域以外地区的联系中所产 生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构成了城市的外向功能。
➢ 城市流是指在城市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 金流、技术流等空间流在城市区域所发生的频繁、 双向或多向的流动现象
城市对外服务功能与中心性相关系数 (3指标评价法)(相关系数为0.904 )
➢ 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中心性得分与对外服务功 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7和0.904,城市流强度 与城市中心性有着很强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城市 流强度测度模型是一种能够较好表征城市对外服 务功能大小与强弱的测度方法。
➢ 两者区别: 中心性是中心地为其以外地区服务的相对重要性,
珠三角 城市群
2357 61.08
0.73
5.65 1.49 2.06
6 5.81 7.13 2.25
0.06 3.36 4.04 0.34 61.82 38.18
三大城市群及其核心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结构表
基于城市流的中国中心城 市对外服务功能研究
王海江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报告题纲
城市流概念引入 1. 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模型 2. 测度指标的选取 3. 模型的验证 4. 中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功能分析 5. 中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规模分布 6. 研究结论
城市流概念引入
➢ 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中,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 的需要服务的,即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 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 城市流描述了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而城市流强度 进一步揭示了城市对外联系的强弱,是表征城市对 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指标。
➢ 选择全国地级以上所有城市的市区经济指标进行测度。 ➢ 若Eij表示i城市j部门的外向功能,为j部门从业人员中的基
本活动部分,则有 ➢ 若Nij为i城市j部门的外向功能效率,用j部门从业人员人
省域意义
芜湖、株洲、太原、玉溪、柳州、金华、绵阳、 齐齐哈尔等225个城市
省内区域意义
地级以下的城市
市域中心城市意义
部门比例(%)
城市流强度(亿元) 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高等教育 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第二产业合计 第三产业合计
北京 上海
京津
969
1141
1228
23.61 15.32
3.84 9.54 11.52 12.06
12.34 27.14 13.71
➢ 中心城市通过各种城市流将其对外服务功能发挥 出来,引导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完善。
FNE
1 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模型
➢ 城市流强度是指在各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中城市外向 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
公式为:
式中F为城市流强度,N为城市功能效益,即各城市间单位外 向功能量所产生的实际影响,E为城市外向功能量。
均GDP表示,则有 ➢ 由此,城市流强度Fi为:
2 测度指标的选取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制造业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 建筑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教育(仅含高校教师数) 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对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所列的全部20个产业门类,进行逐 一筛选。在第二产业中剔除采掘业,在第三产业中剔除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部门、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部门。
➢ 剔除采掘业是因为采掘业城市专业化职能特强。对于教育部门,作为城市 非基本部分的中小学教育从业人员比重较大,所以直接认定高等教育从业人 员作为教育部门的基本部分。
3 模型的验证
中心性得分 中心性强度
20
15
10 5
0 0
-5
4000000 8000000 12000000 中心城市对外服务功能
城市对外服务功能与中心性相关系数 (综合评价法)(相关系数为0.847)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
0
4000000 8000000 12000000
中心城市对外服务功能
由中心地的对外服务部门的诸多总量指标综合加 权体现,中心性指数的大小只有相对意义。
城市流强度是城市基本部分的具体经济活动量值, 是城市在履行对外服务功能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流 量大小的绝对数额。
4. 中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功能分析
依据城市流强度的大小,将中国城市的对外服务功能分成五个级别。
对外服务功能 城市流强度
3.85
5.98
100
25.5
12.58 2.19 0.36 23.61 76.39
4.33 7.53 9.57 9.52
9.74 22.19 10.82
1.02 5.24
4.72 15.32 84.68
广深 1252 48.67
10.63 2.05 3.88 11.13
13.42 4.24
5.35
0.64 48.67 51.33
京津冀北 城市群 1405 16.06 1.94 0.33 6.57 6.85 9.01 8.32 0.54 8.79 19.4 9.48 1.85 6.21 0.45 4.2 18.33 81.67
长三角 城市群
2923 46.4 0.65 2.01 13.4 0.29 5.35 2.96 4.56 2.25 5.52 2.79 0.22 8.53 4.38 0.68 49.06 50.94
等级
(亿元)
一级中心城市
>800
二级中心城市 200-800
三级中心城市 四级中心城市 五级中心城市
50-200 <50
中心城市
城市作用
上海和北京
全国意义
深圳、广州、苏州、厦门、无锡、大连、佛山、 天津、青岛、杭州、成都、东莞等12个城 跨省大区域意义 市
珠海、南京、宁波、长沙、哈尔滨、济南、沈 阳等47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