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分析论文
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及防治体会

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及防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及防治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患有椎管内肿瘤患者22例,分析误诊疾病涉及到的临床表现症状,误诊原因和病情时段及治疗转归。
结果 22例患者在初诊时都被误诊成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狭窄等。
通过mri详细检查确诊为椎管内肿瘤,手术后进行病理分析确定有20例患者为神经鞘瘤,2例患者为脊膜瘤。
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较好。
结论患者发生腰腿痛症状需要详细询问发病病史,严格仔细检查身体、如有可疑则需直接开展mri检查,确保能够早期发现椎管内肿瘤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放置工作。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误诊;防治椎管内肿瘤发病时比较隐匿,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神经根疾病、脊髓受压特点,但是并没有特别的表现症状,其表现主要是胸、腰背和腿部出现疼痛和椎间盘退化发生病变以及椎管狭窄症混淆,使用在早期容易被误诊误治[1]。
本文通过选取22例患者进行误诊原因的分析,有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110年12月患有椎管内肿瘤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8~52岁。
患者发病都比较缓慢,并没有很明显的外伤诱因,而且患者发病后表现症状无连贯性,时轻时重,但是达到一定期限后病情会持续增加。
发病历史为最长4个月至5年。
入院前患者被诊断成坐骨神经痛、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实施过针灸推拿、理疗以及内服中西药等方法的治疗。
在患者当中有16例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18例发生单侧下肢疼痛症状,10例患者出现单侧下肢麻木症状,8例患者拇指背伸肌力发生下降情况,14例患者下肢感觉神经发生退化,8例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呈现阳性,9例患者屈颈挺腹试验呈现阳性。
患者都没有发生病理性反射。
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有14例患者的x线片呈现腰椎退变,4例椎间孔有扩大迹象。
ct检查发生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6例,l4~5椎间盘发生膨出的患者有12例,l3~5 椎间盘出现膨出的患者有2例,4例患者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胸腰椎管内肿瘤26例诊疗结果分析

2
3
1
3
2
2
1
4
2
3
2
3
4
2
4
3
1
3
女 女
男
畸 胎瘤 神 经鞘 瘤 弘
脂 肪 瘤
蛳
聪
铊
6
l5
站
女 女 ”
畸 胎 瘤 畸 胎 瘤
懈
1 3 ∞ 8 l 4
女 男
痛、 造影痛 、 牵引痛和仅『 自 J 痛 的 特 点 。 此。 j { 仃 允 分 认 识胸
腰椎 管 内 肿 煳 患 1 i 亍 症 状 发 展 悄 干 ¨ 疼痛特点后 . 才 能 划‘ 该 病 进
干 了 甲 ^ 期诊断 . 提 岛 治疗 效 果 。 住 接 诊 患 者 时 . 啦 意 以下 儿 点 : 详细询 『 u J 病r 史, 细致查体 , 刈 小 叫 原 的 躯 体 卡 ¨ 四肢症状』 、 t 号
经 鞘 瘤 表 现最 为 【 I J 】 显; ( 3 ) 休 息 或 物 治 疗 小 能 缓 解 患 肯 的 临
床症 状 ; ( 4 ) 直腿 抬 高 试 验 为 性 者 多 ; ( 5 ) 根 性 疼 痛 仃 胺 穿
移 瘤 等 。 良性 肿 瘤 起 病 缓 慢 , 可 导致 疼 痛 、 麻小 、 ’ 肢 无 力等 症 状 或 尢 临 床 症 状 。恶 性 肿 瘤 则 表 为 突 然起 病 , 以疼 痛 为 主要 症状 . 病 情 化 较 快 髓 外 肿 瘤 多 为 神 经 鞘 瘤 . 苗 发症 状 多 为 根性烽痛 . 感 觉 障 碍 自 Fl 甸 发展 , 严重时可导致夫 、 、 便 功 能 障 碍 。髓 内肿 瘤 则 以 形 细 胞 瘤 为 主 , 酋发 症 状 多为 肢 体 麻 木 无 力 感 觉 障 碍 白 F向 [ . 发展 , 可 导 敛 小 同 程 度 的 感 觉 分 离 。 胸 椎 管 内肿 瘤 l } l j 表 现 尢特 片 忭 , 症 状 不 舆 , r 1 J 早 脊 髓 慢 性 受 表 现 . 有代偿性 、 波动性 、 节段 等 临 J 术特 征 . 误 诊率 较 高 , 常需 L j _ 椎I - 几 J 盘突出 、 椎 管狭窄 、 风 湿 性 关 炎 等 J 十 他疾病 干 u 鉴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关键词]误诊;原因回顾我院近年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病历资料,即:①多发骨髓瘤;②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③腰段椎管内肿瘤;④腰椎转移瘤;⑤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分析误诊原因,旨在为基层医院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正确率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女,56岁,主因行路时不慎摔倒后腰痛,即往有慢性腰痛史。
以腰痛收入我院内科,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L5-S1椎间盘膨出。
诊断为: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加重,遂转入我科。
经过查体患者疼痛部位位于脊柱及骨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阴性,症状及体征与诊断不符,查骨盆x线片及腰椎CT后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后经过行骨髓穿刺后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15个月后去世。
1.2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女,63岁,平素有慢性腰痛史,于当地个体诊所行腰部按摩后疼痛加重,转侧不能,于疼痛科行针灸理疗治疗无好转,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左侧硬膜囊受压,故收入内科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我科,当时患者卧位疼痛减轻,转侧不能,动则痛甚,汗出,查体受限,经给予PCA自体镇痛术治疗后,查体疼痛点位于T12S1棘突水平,无放射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90°,加强实验阴性,左侧脐平面至髂嵴水平皮肤痛觉过敏,经查胸腰段MRI提示T12S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绝对卧床6周,口服接骨药物后恢复良好。
1.3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男,4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疼痛4年余,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因经济困难拒绝住院系统检查,曾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多家医院门诊行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贴膏药,牵引,按摩等多方法保守治疗,均无效,且逐渐加重。
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发病早期有间歇期,咳嗽或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且疼痛向下肢放射,呈刀割样,卧位加重,坐位可缓解,后期疼痛逐渐加重,且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查体右侧直腿抬高实验30°,加强实验阳性,腰椎CT加强扫描及MRI检查提示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后经手术切除肿瘤送病检,回报为神经鞘瘤。
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

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近20年来, 脊柱外科的发展非常迅速, 手术治疗的效果也有相应提高。
但就不同的脊柱疾患而言, 其手术疗效也相差较大。
脊柱手术的失败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术前诊断错误、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操作错误以及发生了手术并发症。
也有人认为脊柱手术的失败更为确切的定义不应包括上述几种情形, 而是指术后仍有或发生脊柱畸形、假关节形成、脊柱不稳、椎管狭窄、植入物断裂以及肿瘤或全身性疾病未缓解或加重等。
本文重点介绍除手术并发症之外导致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
术前诊断错误肿瘤脊柱及椎管内肿瘤几乎均以疼痛为首发症状。
Gilbert等报道235例脊柱转移性肿瘤, 在作出诊断时已有39例发生瘫痪, 在此之前这些瘫痪患者均有明显的疼痛症状。
其中肿瘤引起腰背痛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
我们曾对临床诊治的200例老年腰背痛患者进行调查, 有6例诊断为肿瘤, 其中转移性骨肿瘤4例, 多发性骨髓瘤1例, 椎管内肿瘤1例。
转移性脊柱肿瘤最多见, 此外腹膜后的转移性肿瘤亦可引起腰背疼痛。
转移性脊柱肿瘤大多位于胸腰段, 其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为腰背部的局部疼痛和压痛, 部分病例也可发生沿臀部、下肢的根性放射疼痛, 当肿瘤压迫脊髓时病情发展可相当迅速, 甚至在数小时内即出现完全性截瘫。
有相当一部分的转移性脊柱肿瘤无法找到原发灶。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体会是, 当老年患者有持续腰背疼痛症状且进行性加重时特别是X线检查椎体表现为溶骨性破坏或压缩变形者, 应高度警惕转移性脊柱肿瘤之可能。
必要时可行放射性核素扫描、CT扫描及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在该组病例中有1例系下胸椎合并下腰椎椎体压缩骨折, 经MRI检查诊断为转移性骨肿瘤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另1例脊柱转移性肿瘤经放射性核素扫描发现肝区有核素浓集, 初步诊断为肝癌。
此外, 组织活检对于寻找肿瘤原发灶也有一定帮助。
脊柱肿瘤与脊柱退变性疾病很容易混淆, 就年龄而言, 最容易与退变性疾病相混淆的多数为脊柱转移性肿瘤。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益,因此认真寻找其原因很有必要。
这些原因常被疏忽,临床工作中,结合有关文献的学习,对其常见原因初步归纳如下。
1.不重视病史的采集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辅助检查的广泛应用,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资料,不重视询问病史:病史问得、写得简单、空洞。
从病史中根本得不到有关起病诱因、发病形式、主要病情和病程的演变、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等情况,因而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特别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将询问和书写病史当做技术锻炼的好机会,而看成是负担,因而草率从事;忽视对以往和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史及不典型的症状的询问;忽视对流行病学、遗传因素、营养与保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询问;忽视女性患者的月经及有关妇科病史的询问。
对危重急诊,询问时则抓不住重点,关键问题往往被主症掩盖因而误诊。
对疑难复杂病例,询问病史缺乏广度与深度。
还有缺乏采问病史的知识和艺术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
使原始资料不全,难以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讨论,造成误诊漏诊。
在现代高科技的检查手段,如CT、核磁、彩超、电子内窥镜以及生化检验的今天。
在相当时期内病史仍然是门诊、急诊与日常查房的最基本资料,可能永远也难以为其他方法所替代。
任何医院都不应该忽视。
病史材料是医疗质量内的指标,是临床科研的依据,是医生业务水平的反映,对其采集与书写更是培训青年医生的主要项目,是青年医生的基本功,是中年医生为提高诊断水平的手段,也是老年医生要充实探索的课题。
有人统计,临床上约半数以上的疾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就能初步得出正确的诊断。
1958年Malney氏再次强调一句老的格言:“诊断70%依靠病史,20%依靠物理检查,仅10%依靠特殊检查。
”某些疾病的早期,患者仅有自觉症状而缺乏客观体征,这时体检、实验室检查,甚至器械检查都可能一无所获,而询问病史常可提供诊断线索。
故制止草率应付而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病历,对防止误诊至关重要。
环后癌误诊一例

[ ] 孙 吉 林 . 新 船 , 华 字 , . 管 内 胚 胎 性 肿 瘤 的 MR 9 张 张 等 椎 I 诊 断 [ ] 中 华 放 射 杂 志 ,9 7 3 ( ) 16 19 J. 19 ,1 3 :5 ・5 . [O 刘 彪 . 管 内 肿 瘤 的 M I 断 ( 2 1] 椎 R诊 附 8例 分 析 ) J . 学 [] 医
N uoa i . 0 5 3 ( ) 4 49 e rrd 12 0 ,2 1 :2 . o
高信号 , 呈哑铃 形生 长 , 1例 MR 误 诊 为 神 经纤 维 瘤 。 I
神经母 细胞瘤 为少见椎 管外肿瘤 , 本组 1 为 1 例 4岁女
性, 病程 发展快 , 周 即 出现 双下 肢不 全瘫 痪 及 大小 便 1
2 ( 刊 ) l 一7 9增 : l. 4
本组 2例脂肪瘤 T 为均 匀高信 号 , 2为 中 等信号 , 1 T 经
S I 变为低信 号 。 TR转
3 2 3 硬膜 外椎 管内肿瘤 的定性 诊断 : .. 以转移 瘤 及淋 巴瘤 多见¨ …。本 组 2例 结 核 性 肉芽肿 为条 形 等 T 、 1
现为高 、 等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号 , 灶 内部均无增 强 。畸胎瘤 表现 病 为 T 、2混 杂信号 , 块包含 囊性 及脂 性结 构 , 1T 肿 本组 2
例 G .T A增 强后 呈 不均 匀 强 化 。腰 骶 部脂 肪 瘤 多 dD P
与 圆锥 或终 丝 粘 连 , 伴 有 椎 管 闭 合 不 全 等 畸 形 。 并
局部硬 膜增厚 、 强化 , 并与 瘤体 相 连 , 之 为“ 膜 征 ” 称 脊 或脊膜 瘤 的 “ 巴征 ” 。脊 髓 内皮 样 囊 肿 及 畸胎 瘤 尾
椎管内肿瘤误诊11例分析

(56 例 , 效 6膝 ( .% )总 有 效 率 达 9 .%。结 论 : 1 .%) 无 63 , 37 玻璃 酸 钠 关 节 腔 注 射 治 疗 轻 中 度 膝 骨 性 关 节 炎 疗 效 确 切 , 重 度 关 节 对 炎 疗效 欠 佳 。 [ 键 词 】 玻 璃 酸钠 ; 性 关 节 炎 ; 关 节 腔 注射 关 骨 膝 膝 关 节 骨 性 关 节 炎 ( A 是 一种 以关 节 软 骨 退 行性 变 和继 o ) 发 性 骨质 增 生 为 特 征 的 慢 性关 节 疾 病 , 中 老年 患 者 常 见 病 、 是 多 发病 , 性多 于男 性 。常 引 起 膝 关 节 疼 痛 和功 能 障 碍 , 重 女 严 者影 响行 走 与 日常 生 活 。玻 璃 酸 钠 关 节 腔 内 注 射 可 提 高 滑 液 的 黏 弹 性 , 关 节 软骨 得 到 保 护 和 修 复 。我 科 自 20 使 07年 9月
2 结 果
与 髓 外 定 位 诊 断 , 此 定 位 诊 断 的 基 础 上 , 合 肿 瘤 的 好 发 部 在 结 位 、 号 是 否 均 匀 、 强 扫 描 上 所 见 有 助 于 其 术 前定 性 诊 断 。 信 增 可 为 临 床 术 前 确 定 治 疗 方 案 提 供 帮 助 , 已 成 为 椎 管 内病 变 现
放射科诊断工作中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和措施分析

放射科诊断工作中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和措施分析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拥有500例病例征象+讲座【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投稿文章作者: 朱文约副主任医师叶剑技师爱康国宾健康管理集团杭州爱康国宾健康体检中心放射科近年来,医疗行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误诊、漏诊的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导致各类医疗纠纷案件日益突出,并且逐年增多。
99%的影像医生都或多或少地犯过,医疗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今天我们再来说说误诊漏诊这个话题,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分析,到底怎么才能避免?一.误诊、漏诊的原因。
最低级错误的原因1、写反左右写报告开始就写错左右,可以说这个问题非常常见,但是影响也非常坏。
首先,会给人一种你不认真的感觉;其次,你这人水平不咋样。
最重要的是写错左右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手术医生没有认真执行TIME-OUT核实患者左右,开错了刀,往往影像医生将负责主要责任。
作为有效的法律文书,影像医生一定要认真核查“左右”。
2、写错男女这种问题往往出现在写腹部的时候,明明是一个男性,偏偏要描述卵巢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明明是女性,还有说说前列腺未见异常密度/信号影。
3、术后病人问题原因主要是没有询问病史。
如明明是胆囊切除患者,偏偏要描述胆囊位置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明明是子宫部分切除,还要描述子宫大小、形态无明显异常。
4、错别字这种错误非常常见,有时读起来也让人啼笑皆非,试想临床医生及患者读了这份报告该如何想?5、正常解剖结构的误认这种问题属于经验问题,发现“问题”但实际是正常解剖结构,这种问题的出现需要影像医生日积月累多学习,因为正常的变异实在太多。
但是如果把常见的血管、淋巴结、生理钙化等误认为病变。
6、没有发现病灶其实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发现病灶,这属于漏诊。
误诊属于经验问题,一般是不用承担责任的,但是如果漏诊,很有可能承担全责。
产生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有几种1、临床资料的不完善一份完整合格的放射检查申请单,应该是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后提供的,如果病史不够详细,体格检查不够细致,分析病情不够深入、全面,简单地书写申请单,就会误导放射诊断医生,无法为放射科提供真正需要检查的部位和体位,而导致病变部位的遗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管内肿瘤的误诊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误诊原因以及降低误诊率的措施。
方法对6例早期误诊但是后期经过病理证实的腰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例误诊患者确诊后全部行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
6例患者经平均时间为6个月的随访肿瘤无复发情况,除1例有轻微腰痛外其余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死亡病例。
结论和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相似程度较高、诊断方法不当和医师自身认识水平不足等是造成腰椎管内肿瘤的主要原因。
重视对患者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对两种疾病临床表现上的不同有足够的认识,同时结合ct扫描和mri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可以减少误诊。
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是提高腰椎管内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腰椎管内肿瘤;误诊
腰椎管内肿瘤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基本上一致,均表现为腰腿疼痛。
两种疾病在临床鉴别诊断上很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共发生腰椎管内肿瘤误诊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共发生早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后期确诊为腰椎管内肿瘤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6岁。
1.2 临床表现 6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有2例患者有下
肢疼痛或者放射性下肢痛表现。
有4例患者有下肢钝痛或者烧灼样痛表现,部分患者疼痛感在夜间加强。
全部患者症状在休息后不能得到明显的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均显示为阴性。
1.3 漏误诊情况本组漏误诊6例病例患者住院后即重点对患者腰椎进行了检查,采集患者腰椎部分x线片和ct扫描信息,根据诊断信息初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2例位于l4,4例位于l5。
诊断之后使用按摩、小针刀等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但是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太明显,疑为误诊。
1.4 确诊方法 6例误诊患者首先对其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了解有无腰椎损伤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检,并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例患者均显示为阴性。
所有患者在采集x线片和ct扫描信息基础上同时采集了mri影像学信息,对这些检查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临床症状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
2 结果
本组病例经第二次鉴别诊断后全部确诊为腰椎管内肿瘤,后全部行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对椎管内肿瘤进行完整切除。
6例患者经平均时间为6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肿瘤无复发情况,除1例有轻微腰痛外其余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两种疾病临床表现的不同腰椎管内肿瘤和腰椎间盘突出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如果发生误诊且没有及时得到更正的话很可能会造成患者终身瘫痪。
尽管如此,就大部分患者而言这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同,而这些不同点则会为鉴别两种疾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首先腰椎管肿瘤发病较为缓慢且
早期疼痛症状不明显,然后症状逐渐加重,经按摩或理疗等普通治疗方法治疗后症状不能得到较为显著的缓解。
而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为迅速,一旦发病症状比较严重,多数患者经按摩、牵引和理疗等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
其次腰椎管内肿瘤表现为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患者会出现排尿和排便困难表现,而在鞍区会有感觉减退或者过分敏感表现。
而腰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单一神经根受压症状,一般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疼痛或者该受压迫神经控制区域的感觉障碍。
再次,虽然腰椎管内肿瘤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会有腰部疼痛表现,但其疼痛表现有所不同。
腰椎管内肿瘤疼痛为弥散性疼痛,椎旁一般没有固定的压痛点,下肢直腿抬高试验显示为阴性,股神经牵引试验可表现为阳性。
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表现为疼痛区域相对固定,同时椎旁有相对固定的压痛点。
下肢直腿抬高试验一般显示为阳性,股神经牵引试验一般表现为阴性。
3.2 误诊原因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ct扫描和mri等影像技术的应用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但是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为80%左右,因此如果过分的依赖这些科技手段而忽略了对患者病史以及常规病情问询,一旦影像结果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较大偏差时很容易造成误诊。
其次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在诊断时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体检则很容易将两种疾病混淆。
再次影像学医师的诊断经验对减少两种疾病的误诊也有很大关系,如果影像学医师对腰椎管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不够
准确,对其疾病的影像表现缺乏认识或者不敏感甚至对影像资料检查方法不正确等均可能导致最终诊断结果的错误。
本组6例误诊病例在初诊时并没有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同时也忽略了对其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等体格检查试验。
在诊断方法上只是采用了x线片和ct扫描作为主要的鉴别依据,没有进行更为细致的mri检查,以致出现误诊。
3.3 预防误诊措施首先要重视患者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的不同点做出正确的
鉴别诊断。
其次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应该警惕腰椎管内肿瘤的可能甚至是两种疾病共存的可能,要结合x线片、ct扫描、mri检查进行详细的分析,必要时可以做脊髓造影检查以提高腰椎管内肿瘤的鉴别率。
3.4 治疗腰椎管内肿瘤早期因为肿瘤较小,因此对周围神经产生的影响较小,此时治疗难度较小,肿瘤病灶也容易完整切除,手术完成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比较好。
如果早期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待肿瘤较大时,对周围神经的影响较大,而且手术切除难度也较大,术后神经组织恢复情况较差,可能会遗留神经障碍症状。
因此腰椎管内肿瘤确诊后应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一般采取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进行治疗,尽早的治疗是提高腰椎管内肿瘤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周汉光.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
药,2011,(09):49-50.
[2]郭红雨,樊建勋,王冠军,刘清志,包改辉.腰椎管内肿瘤的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127. [3]陈志毅,王华,刘榆,朱伏生,胡中华.腰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06,(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