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分类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浆蛋白等。
15
整理课件
(二)保存
1、保存温度 FFP于-30度以下速冻保存;FP 于-20度以下保存。
2、有效期 FFP为1年,1年后可转为FP;FP 为4年。
3、大出血,血小板消耗过多。
4、大量输注库存血后,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5、血小板计数<20*10 9/L时。
10
整理课件
(三)禁忌证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3、受血者体内已产生免疫性抗体时 如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输血后紫癜(PTP)、免疫性血小班减少性紫癜(NAITP)等。
3
整理课件
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RCC)制备时去掉原血浆后 剩 下 的 红 细 胞 就 是 浓 缩 红 细 胞 , 1U ( 200ML 全 血 制 成 ) 浓 缩 红 细 胞 体 积 (120+-12)ML,比容0.70-0.80。特点: ①与全血具有同样携氧能力,而容量仅为全 血的一半,可减少循环超负荷危险;②减少 了血浆中钾、钠、氨、乳酸和构橼酸含量, 适用于心、肝、肾等疾病患者输用;③减少 了由血浆引起的发热、过敏反应等
4、脓毒败血症、脾亢时 但脾切除时有严重出血者除外。
11
整理课件
(四)血小板治疗性输注
1、血小板计数<20*10 9/L伴出血时。如鼻出血、牙 齦出血、咯血、呕血、黑便、血尿、阴道出血、头痛、 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及其他交明显出血。剂量: 2U/10kg体重,一般用量8-16U血小板(或1-2个机采 血小板治疗量),每周2-3次。
2、有效期 机采血小板保存时间5d,手工血小板1d, 特殊血袋保存7d,快速冰冻低温(-80度以下)保存1 年以上,但止血效果只有新鲜血小板的55%左右。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前言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常被用于临床上的输血治疗和血友病等疾病的治疗。

但是,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的规范,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本文将探讨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多种类型。

其分类如下:1.红细胞:用于输血治疗缺血性贫血、严重贫血等血液病。

2.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3.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可以用于急性出血、外科手术、产科手术等情况。

4.凝血因子:适用于体内某种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5.免疫球蛋白:常用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治疗。

血液制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血液制品前,应该了解其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具体如下:1.血型测试:在输血治疗前,应先进行血型和交叉试验,以避免出现血型不匹配等危险情况。

2.疫情筛查:在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前,应进行疫情筛查,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3.保持稳定:输血过程中,应保持输液速度稳定,避免血容量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副作用。

4.观察病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身体反应。

如出现呼吸急促、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记录信息: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应注意记录输血的类型、数量、时间和剂量等信息。

血液制品的副作用和风险血液制品虽然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具体如下:1.过敏反应:一些人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急促、发热、荨麻疹等。

2.感染传播:血液制品在输血过程中,有可能被感染的病原体传播给接收者。

3.增加心血管风险:输血治疗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4.铁负荷过重:输血治疗过多会导致人体铁负荷过重,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血液制品的筛查和质控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筛查和质控。

血液制品相关法规

血液制品相关法规

血液制品相关法规摘要:一、血液制品的定义和分类1.血液制品的定义2.血液制品的分类二、血液制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1.血液制品生产的基本要求2.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三、血液制品的监管法规1.国家相关法规2.地方相关法规四、血液制品的销售和采购1.销售渠道的管理2.采购渠道的管理五、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1.适应症和禁忌症2.临床应用规范六、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血液制品的安全性2.血液制品的有效性七、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1.监管部门的职责2.血液制品的召回和处理正文:血液制品是指从血液中提取、加工、制备的各类药品,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

血液制品的生产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我国对血液制品的监管非常严格。

一、血液制品的定义和分类血液制品主要包括全血、血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根据制品成分和用途的不同,血液制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二、血液制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血液制品的生产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同时要严格遵循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包括原料血浆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的质量检验等环节。

三、血液制品的监管法规我国对血液制品的监管主要依据《药品管理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此外,各地方卫生部门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定。

四、血液制品的销售和采购血液制品的销售渠道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采购方必须从正规渠道购买。

为了保障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

五、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血液制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临床医生在开具血液制品处方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遵循临床应用规范。

六、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血液制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应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监管部门会定期对血液制品进行抽检,以确保其质量达标。

七、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我国卫生部门负责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

血液制品_精品文档

血液制品_精品文档
• 又称为冷沉淀抗血友病因子,是指将约200ml 新鲜冷冻血浆在1℃~6℃复融后留下的冰渣状 不溶性成分,迅速高速离心,移去上层血浆, 剩下的白色沉淀物。将其连同剩下的少量血浆 即刻置于-30℃冷冻,从新鲜冷冻血浆完全融 化到分离结束不应超过1h。
• 冷沉淀在-20℃以下冻存,冷冻状态一直持续 到使用之前,有效期自采血日起1年,融化后 应立即使用。
• 又称为冷冻血浆,与新鲜冷冻血浆的区别 是其来源不同。
• 来源于保存过期不满5d的抗凝全血或保存 期满1年的新鲜冷冻血浆。
• 在-20℃以下冻存,冷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 用之前,有效期自采血日起5年。
• 该制品含有全部稳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 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临床 上主要用于扩充血容量,补充各种稳定的 凝血因子。
• 3.凝血因子类制品
• 凝血因子是一类能够参与血液凝固基本环 节的多种蛋白质组分,世界卫生组织按其 发现次序编号,有凝血因子Ⅰ、Ⅱ、Ⅲ、 Ⅳ、Ⅴ、Ⅶ、Ⅷ、Ⅸ、Ⅹ、Ⅺ、Ⅻ、Ⅻi等。
• 主要包括: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四)全血
• 全血是指使用不同的抗凝剂于采血后 2℃~8℃保存,包括:血细胞、血浆的所有 成分、抗凝剂及保存液。
• 2.血液
• 或称全血,是指采集于含有抗凝剂溶 液中的血液,抗凝溶液中可含或不含 营养物,如葡萄糖或腺嘌呤等。
• 3.血浆
• 是指血液采集于含有抗凝剂的接收容 器中,分离血细胞后保留的液体部分;
• 或在单采浆过程中,抗凝血液经连续 过滤或离心分离后的液体部分。
• 4.单采血浆术和单采血细胞术
•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肿瘤 患者因治疗而导致的骨髓抑制等。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用途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用途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用途
一、人血白蛋白( Human Albumin)
▪ 血浆中含量最高的是白蛋白,每100ml血浆中约含有白蛋 白 5.5克,约占血浆蛋白含量的一半以上。
▪ 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6kDs,其分子呈椭圆形,较对称的球 状结构,是由一条单肽链盘曲形成,链内有17个二硫键交 叉连接,因此白蛋白的稳定性很好。
▪ 由于组成白蛋白的氨基酸中,有许多是亲水性的,所以白 蛋白是一个极易溶于水的极性分子,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带 负电荷。
▪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每个肝细胞每秒钟合成约7000个白蛋 白分子。健康人每天可以合成约15克的白蛋白。
白蛋白的主要作用:(理论)
维持渗透压。1克白蛋白产生的渗透压相当于20ml血浆 或40ml全血,它能调节体内由胶体渗透压紊乱引起的功 能障碍,如水肿、腹水等。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症:以B-细胞发育或功能异常者约 占50~70%,骨髓造血干细胞缺损所致严重联合免疫 缺陷(T-细胞,B-细胞联合缺陷)占10~25%。性联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系母亲X染色体携带缺陷基因传给 儿子,患儿反复发作结膜,咽部,皮肤,中耳,气 管和肺部化脓性感染。
▪ 继发性免疫缺陷 症:儿童爱滋病、严重感染的外科 病人、心血管体外循环外科手术(3天内IgG均有明 显下降,输注IVIG配合抗生素治疗系最佳选择,尤 其对多种抗生素过敏或有反应者)、早产儿败血症 、 感染性疾病 (反复呼吸道感染和经常性腹泻 、巨 细胞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长期发热,淋 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
▪ 其他:原发性癫痫 、哮喘,毛细支气管炎 。
3.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剂:
是针对某些病源微生物具有高效价抗体的血浆制备的特异性 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制剂。
制备此种制剂所用的原料血浆,与制备普通的免疫球蛋白制 剂所需的血浆不同。这些血浆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挑选出 具有高效价的血浆用于制备成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血液制品是一种可以治疗和预防临床血液疾病的医疗药品。

它们是从献血者的血液中提取、分离、制备而成的。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其输注方法。

一、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一种含有红细胞的血液制品,用于改善贫血患者的血液氧运输能力。

它通常由新鲜献血提供,通过离心分离红细胞,再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最后进行灭菌和保存。

输注红细胞悬液时,需要注意确认病人的血型和配型是否匹配,以避免输注不合适的血型引发输血反应。

二、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血小板浓缩和血小板血浆分离而制备而成。

输注血小板悬液时,一般使用血浆呈黄色、透明的包装袋,注意避免剧烈摇晃,以防止血小板受损。

三、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从新鲜全血中提取并在冷冻保存后制备的一种血液制品。

它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可用于急性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等临床情况。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前需要解冻,并在输注前进行冷沉淀清除。

为确保安全,输注时需注意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四、凝血因子浓缩剂凝血因子浓缩剂是从血浆中提取并制备的一种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

它可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在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前,需要明确病人凝血因子的缺乏类型,以确定使用的浓缩剂种类,并仔细检查过敏史和补充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五、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一种提取自血浆中的蛋白质制品,具有维持血容量、调节血浆渗透压和增加细胞外液等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烧伤、感染、手术和创伤等情况下的血容量不足或血浆蛋白减少。

输注人血白蛋白时,需注意其浓度和输注速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综上所述,临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

在进行输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血型配型、过敏史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和速度。

血液制品指南

血液制品指南

血液制品指南血液制品是指从人体血液中提取、精制和加工而成的一类特殊药品。

它们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一系列血液相关疾病。

而在正确使用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遵守。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血液制品使用的简要指南,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血液制品的使用。

一、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根据来源和用途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包括红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新鲜冷冻血浆、凝血因子制剂等。

使用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选择使用血液制品时,要注意确保品种的准确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二、血液制品的使用指南1. 严格遵循医生的嘱托:血液制品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停用或改变用药剂量。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药效不佳的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2. 注意卫生和安全:血液制品具有传染性,使用前要注意彻底洗手并保持使用场所的清洁和无菌。

另外,使用血液制品的工具和设备要做好消毒和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3. 存储和运输:血液制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在接收血液制品时,要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 不同人群的使用差异:血液制品在婴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这些人群中使用血液制品时,要特别注意剂量和使用方式的调整,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5. 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血液制品的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传染病传播等。

在使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过敏反应,必要时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6. 定期检查和评估:对于长期使用血液制品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以监测血液制品的疗效和副作用。

在检查过程中,要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调整。

三、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1. 防止滥用:血液制品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守医嘱,避免滥用和非必要使用。

完善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完善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完善血液制品管理制度一、总则1.1 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和完善医院血液制品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有效管理和利用血液制品资源。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相关部门和人员,包含但不限于医生、护士、试验室技术人员、药房管理人员等。

1.3 全部使用、管理血液制品的人员必需严格依照本制度的要求执行,违反制度规定的将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纪律处分。

1.4 医院将建立健全血液制品管理的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血液制品的分类和管理2.1 血液制品依据其用途和特性,分为红细胞制品、血浆制品、血小板制品和冷冻血浆。

2.2 医院将设立特地的血液制品管理中心,负责血液制品的管理、储存和分发工作。

其中,血液制品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需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培训证书。

2.3 血液制品管理中心将依据血液制品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清楚的责任分工,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2.4 全部血液制品必需先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审批手续,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2.5 对于过期、破损、污染或者存储期限超出规定的血液制品,一律禁止使用,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报告。

2.6 医院将建立完善的血液制品使用登记和追溯制度,确保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监控和追溯。

三、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3.1 医院将建立特地的血液制品存储区,设置符合要求的温湿度监测仪器和报警系统,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3.2 血液制品的存储设备和容器必需经过专业检验和消毒处理,确保无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3.3 血液制品的存放位置必需明确标识,依照不同种类分开存放,避开混淆和交叉污染。

3.4 对于需要冷藏或冷冻的血液制品,必需严格依照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存储和运输,防止过高温度或低温度对血液制品质量的影响。

3.5 医院将建立血液制品的运输规范,确保合理包装、适当保不冷不热安全运输,避开血液制品的破损和污染。

3.6 运输途中如发现血液制品的破损或温度异常,必需及时报告,并依照相关流程进行处理和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制品分类
有人血白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13种制品。

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制品有冻干人凝血酶、S/D-FFP、抗凝血酶-Ⅲ、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等。

Ⅰ类:白蛋白类制品
通常指浓度为20~25g/dl的白蛋白制品。

主要用于纠正因大手术、创伤、器官移植等引起的急性血容量减少;处理大面积烧伤、呼吸窘迫等引起的体液水、电解质和胶体平衡失调,以防止和控制休克;低蛋白血症等。

Ⅱ类:免疫球蛋白类制品
正常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某些病毒性传染病,如甲型肝炎和麻疹等疾病的预防。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与正常人免疫球蛋白相比,具有预防效果更可靠的优点,有的还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品:使用时有较好的大剂量静脉注射耐受性,加之在生产工艺中增加了病毒灭活步骤提高了安全性,临床适应症不断增多,应用日趋广泛,是当今血液制品产业的主导产品。

Ⅲ类:凝血因子类制品
纤维蛋白粘合剂:应用于整形外科、显微外科和神经外科等领域。

该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经病毒灭活处理,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第Ⅷ因子制品: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

比活性分别为0.2~1.0IU/mg蛋白及>10IU/mg蛋白的中纯度和高纯度的第Ⅷ因子制品,不仅体积小、效价高、便于家庭使用,而且因为纯度更高,加之生产过程中进行了病毒灭活处理,所以使用中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

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制品:含有第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不仅用于先天性第Ⅸ因子缺乏的乙型血友病和少见的先天性第Ⅶ和第Ⅹ因子缺乏症的治疗,还可用于肝病等获得性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及产生了第Ⅷ因子抑制物的甲型血友病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