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血细胞的区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二)教学难点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细胞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知识容量较大,教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驱动为一条主线,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释疑点拨、学以致用等“七环节”为教学策略,以“六步”探究式诊断卡为抓手,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设计:创设情景,设疑启思→问题引领自主思考→实验、视频增强感性认知→疑难问题,合作释疑→展示交流,点拨释疑→归纳梳理,学以致用。
同时渗透“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现象与生理功能之间相联系等生物观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疑问与困惑,用科学的生物知识指导学生健康生活成长。
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式探“血液”之奥秘,以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教学准备(一)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加入抗凝剂的羊血、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红色气球、血液常规化验单。
(二)学生预习教材和诊断卡上的相关知识,带着疑问进课堂,师生、生生思维碰撞;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过程预习感知生:课前利用探究式诊断卡预习教材,发现疑惑。
师:课前批阅,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关键知识点,明确自身需要学什么?想什么?议什么?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从而使课堂探究有的放矢。
探究新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图中这位可爱、坚强,令人心疼的小朋友正在通过什么方式维持生命呢?生:输血师:输血为什么能维持一些病人的生命,点燃生命之光呢?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血液的秘密。
循环系统复习

炎症
个体最小, 形状不规则, 无细胞核
止血和 加速凝血 多
少
异常 出血 血栓
红细胞
白细胞
血 小 板
人血的永久涂片
13100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一)№
姓名 张XX 临床诊断
0031220
科 普通 病号 检号 测定值 床号
性别 男
年龄 41
档案号 急
检查结果: 项目
送检物 检验目的 送检人 医师 化验费 收费章 年 月 日
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此请你判断出代表静脉血和组织细胞的字母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药物需______
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扁桃体。
如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 (用图中字母回答)
(1)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_______的数目会显著
思考: 一名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
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到达伤 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径。
上肢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左心室
主动脉
下肢动脉
下肢伤口
【典例1】(2011·枣庄模拟)如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肺泡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肺泡中的氧气是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血液的。
女:110~150克/升
PLT (100~300)×109个/L
血管联接示意图
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的比较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和红细胞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 眼注视目镜,用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 3、观察标本 将人血的永久涂片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涂片, 使其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左眼注视目镜, 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发现物像。 必要时可转动细准焦螺旋。
3、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你知道吗?
红细胞:男(4.0-5.5)×1012个/升, 女 (3.5-5.0)×1012个/升 白细胞:(4-10)×109个/升
血小板(100-300)×109个/升
五、实验态度和习惯
(一)整理存放
1、实验结束时,先提升镜筒后取下装片; 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偏到通光孔的两 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存放; 显微镜外表用纱布擦拭,镜头用擦镜纸擦 拭;放回原处。
一、实验目的 能够正确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知道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是哪种?为 什么看不到其他的?
了解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
二、材料器具 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三、实验操作 (一)准备 器具检查: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材料器具检查,且齐全。 (二)观察 1、取镜安放 将实验桌人血的永久 涂片放回原处并合理存放废品等。
六、通过这次实验,你的收获是什 么?
请写在实验报告上。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结合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判断下图中血 细胞的名称并填写三者的主要区别。
2、你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材料中还应该 有什么?没有看到的原因是什么?
看到的是红细胞(或者有些同学还能看见 白细胞) ,还应该有白细胞和血小板。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食物经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第二章)后,氧经呼吸系统(第三章)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供细胞所利用?细胞产生的废气、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该疑问(运输问题)。
本章(第四章)便顺理成章讲运输问题,也为下一章(排泄)作了铺垫。
本节重点讲授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学情分析:对于血液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前者易引起兴趣,后者易激发好奇心。
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实物(血样品)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利用课件观察识别血细胞。
(3)掌握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重难点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多媒体运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血液化验单、血液知识录象、新鲜血样分层实验装置都解决了吗,(师引领打勾)(完了)谁能谈一下收获,学生自已谈。
八.布置作业:列表比较血细胞的区别九.板书设计: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2.认识血常规化验单RBC表示红细胞WBC表示白细胞Hb表示血红蛋白PLT表示血小板3.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废物。
血细胞: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没有核,功能:运输氧。
白细胞数量少,有细胞核,功能:吞噬和防御的作用。
第三章 1 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三章人体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学习目标:2、说出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3、会识别三种血细胞,能说出血细胞的数量及缺乏症。
4、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中的几个指标,增强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
4、输血和血量,尝试血型的识别与鉴别。
自主学习一:1、阅读第43页,找出血液循环的作用。
2、阅读第45页,说出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和组成,血浆约占血液的,是一种的液体。
血浆中以上是水,其余为、、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血细胞包括、、。
合作探究一: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44页部分和45页相关链接,小组合作。
1、10毫升新鲜血液的试管内加入少量的抗凝剂(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轻轻摇动几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2、新鲜的血液不加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3、血清与血浆的最大区别是合作探究二:12、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什么是贫血?3、会识别45页图中的三种血细胞。
4、小组解读47页血常规化验单。
自主学习二:1、人体内的血量一般是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如果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会有生命危险。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2、ABO血型系统把人的血液分为、、、。
5、输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从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献血是每个周岁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毫升,不会影响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知识拓展:阅读46页相关链接,血细胞主要是由什么产生的?怎样治疗白血病?复习巩固本节内容:当堂检测:1、父亲为A型血,需要输血时,最好输血。
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
3、你认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A 葡萄糖B 血红蛋白C 无机盐D水4、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不具有细胞核的是()A 白细胞和血小板B红细胞和血小板 C 红细胞D血小板5、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对红细胞和白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数量多,有细胞核B白细胞体积大,无细胞核C 红细胞体积大,无细胞核D白细胞体积大,有细胞核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A 氧气B 二氧化碳C氮气D空气7、人体患急性炎症时验血,会发现()A 血红蛋白增多B白细胞增多C红细胞增多D血小板增多8、将新鲜的血液放入试管,加入少量柠檬酸钠的目的是()A 使血浆和血细胞分开B 防止血液凝固C 破坏血细胞D加速血液凝固。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点彩红细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其胞质中残存变性的嗜碱性RNA,碱性亚甲蓝染色后,呈大小、形状不一的蓝色颗粒,瑞氏染色后,颗粒呈蓝黑色。
2、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3、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或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4、异型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梅毒、布鲁氏菌、弓形虫感染、药物反应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共分三型。
I型(空泡型,浆细胞型),II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III(幼稚型)。
5、ABO血型抗体:分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
天然抗体是在没有可觉察的抗原刺激下铲射过的抗体,以IgM为主,免疫性抗体是在无觉察的免疫刺激下产生的抗体,有IgM,IgG,IgA,主要是IgG。
6、尿渗量:是反映溶解在尿中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道尿中的所有溶质颗粒的的总数量。
7、血尿: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分为三种。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和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
3、混合性血尿。
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
镜下血尿是指尿液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个/HP。
8、夏科—莱登结晶:为菱形无色透明结晶,其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光性强,是嗜酸粒细胞破裂后嗜酸性颗粒相互融合而成。
多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患者的粪便中。
可见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管腔内的粘液栓中(粘液栓主要是由粘液、坏死脱落的细胞和一些白细胞构成的)。
9、病理性尿蛋白: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
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10、肾小管蛋白尿:是指肾小管受到感染或中毒损伤后,肾小管近曲小管段对肾小球滤过液中的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血液成分缩写

血液成分缩写【篇一:血液成分缩写】考点名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流动的组织——血液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上面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约占55%,下面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约占45%。
中间薄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不到1%。
特别提示:不加抗凝剂的血液很快就会凝成血块,在凝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清。
血清和血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能使血液凝固的物质)。
血浆:(1)成分: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
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如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另外血浆中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2)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运输氧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起防御保护作用,调节体温。
静脉血和动脉血:主要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来区分。
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鲜红色,此时的血叫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含氧量的多少和颜色的差别,与在什么血管中流动无关。
三种血细胞的比较:【篇二:血液成分缩写】红细胞的英文是red blood cell,简写为rbc;白细胞的英文是white blood cell,简写为wbc;血红蛋白的英文是hemoglobin,简写为hb;血小板的英文是platelet,简写为plt.故答案为:红细胞;血红蛋白.【篇三:血液成分缩写】① tc: 总胆固醇的英文缩写,代表血中所有的胆固醇,目前认为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防治最有效地措施之一。
② tg: 甘油三酯英文的缩写,代表血中所有甘油三酯的含量。
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以高胆固醇血症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情况时升高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及教学反思

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主要教法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学生分析资料能力的培养。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通过消化系统获得营养,通过呼吸系统获得氧气,是不是只有这些
系统需要营养或氧气呢?那么这些营养与氧气是怎样送往全身的?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动的血液及给病人输血的图片
课后
通过自学教材和观察资料,分析归纳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数
反思 量和功能等。并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归
纳、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了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以及形成正确 的血液观。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了目标,突出重点、突破了 难点。不足:限于教学内容较多及设备上的不足等原因,没有能让每一 位学生能在课堂上,亲自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来认识各种血细胞的 形态,所以在培养学生学科探究能力方面,本课有所欠缺。
2、血库未能及时送血 产妇失血过多死亡(新闻)
3、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医生常常叫病人先去验血。(书本的插图) 提出问题:
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 3、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引入新课:血液 教师设疑:血液属于动物体的哪一结构层次?是哪一种组织?为什么说它是流 动的组织? 二、新授课 (一)血液的成分 播放课件: 已经分层的血液 问题: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 几层?各层是什么颜色?大致比例?它们分别是血液的什么成分? 能列表总结 血液的成分吗? (二)血浆 课件展示血浆成分 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的功能。并强调应该注意血浆 中水所占比例。 (三)血细胞 一、血细胞的结构 1、组织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并讨论血细胞的结构及区别的 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 2、播放课件:课本图片“显微镜下的血细胞” 问题: ①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②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③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