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基本诊疗路径质量控制与管理
医疗质量控制内容

医疗质量控制内容一、背景介绍医疗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医疗过程和医疗结果进行监测、评价和改进,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质量控制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质量控制的内容和要求。
二、医疗质量控制的内容1. 临床质量控制临床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以下方面:(1)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和实施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规范患者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2)医疗指南和规范的制定和应用: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制定科学、规范的医疗指南和规范,指导医务人员的临床决策和操作。
(3)手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安全措施和手术后的随访和评估。
(4)药物管理:规范药物的购买、储存、配发和使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5)感染控制: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环境清洁等方面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
2.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方面:(1)设备采购和验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医疗设备的采购和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2)设备维护和保养: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质量监测: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设备安全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和安全操作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医疗信息管理医疗信息管理是现代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包括以下方面:(1)电子病历管理:推行电子病历系统,实现病历的电子化管理,提高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医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建立医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系统,对医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第七章 附 则
PART ONE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各医疗机 构可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实 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卫医管发 〔2009〕99号)同时废止。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临床路径 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 八 条
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主要 负责人和分管医疗工作的负责 人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 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临床、 护理、药学、医技等专家任成 员。管理委员会是医疗机构开 展临床路径管理的最高决策机 构,应当定期组织会议,主要 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定本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 管理的实施方案;
(二)审定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 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
(三)审定本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 的各项相关制度;
(四)审议指导评价小组提交的有关 意见建议;
(五)协调解决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
(六)审定本医疗机构中临床路径管理 所需的关键数据、监测指标、考核指标。
l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配合物价管理和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按照临床 路径做好费用测算,推进单病种付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等支付方 式改革。
第五章 临床路径的信息化
PART ONE
第五章 临床路径的信息化
鼓励医疗机构通过信息化开
1
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信息化建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 则
第一章
总则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推行基本诊疗路径管理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机制 。同时 , 层 医疗卫 生机 构大 多能 按照转 诊 指征 基 向上 级 医院 转诊 ,但 是 转 回基 层 医疗 卫 生 机 构诊 疗 的路 径执 行不好 , 人常 常滞 留在上 级 医院 。 病 五是 有 的路 径 管理 模式 与 当地 现行 的医 保报 销 政策 有 冲突 。比如 “ 划性 剖宫 产基 本诊疗 路径 ”按 计 ,
一
健康教育 , 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 , 药物治疗 , 上级 医 师 查房 , 确定 进一 步诊疗 方 案 , 向患者 家 属 初 步交 代 病情 。每天操 作完 成后 , 由责任 医师 、 护士 签名 。
、
基本 诊疗 路径 方 法探 索
\ 、、 、
~
( ) 建基 本诊 疗路 径 管理机 制 的 流程 一 构
基 本 诊 疗 路 径 将 基 本 药 物 与 临床 路 径 相 结 合 , 既 体 现 了基 本 药 物在 防 治 常 见疾 病 中的 核 心 作 用 , 又 凸显 了 临床路 径 的质 量安 全 和 公平 效 益 准 则 。在 基层 医疗 卫 生机 构 推 行基 本 诊 疗路 径 管 理 ,有利 于 促进“ 医改 ” 基 本 、 保 强基 层 、 机制 目标 的实现 。 建
和国际 ID 1 C 一 0编码 [ 1 】 本 诊 疗路 径 有别 于二 级 以 。基
资料汇总 分析
I
组建编写
编 印 基 本 诊 疗 路径 。 、
. .
_ L_
上医院正在开展 的临床路径 ,在编写时要考虑到基 层 医疗 卫 生 机构 的设 备 配置 、 开展 的诊 疗 项 目、 有 现
疗卫生机构开展 , 试点 覆 盖 了 2 病 种 , 入 路 径 3个 纳 管 理 的病例 数 达 8 1 97例 、 成路 径 的病 例 数达 8 l 完 10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医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医务科负责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
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须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格的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医院成立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委员会要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设立指导评价小组,建立质控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和督导。
各科室设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加强领导。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病历途径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
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症。
3.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合并症。
(二)变异原因分析和实施过程质控。
1.变异原因分析: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2.过程质控:记实: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实在变异记实单,记实应当真实、正确、简明。
分析: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诊疗规范管理指南管理制度

诊疗规范管理指南管理制度标题:诊疗规范管理指南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诊疗规范管理指南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诊疗规范管理指南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诊疗规范的制定1.1 制定背景和目的医疗机构制定诊疗规范的背景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规范医疗行为。
制定诊疗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明确的诊疗流程和标准,使医疗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1.2 参与制定的主体制定诊疗规范需要多个主体的参与,包括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还包括相关的专家、学者和行业协会等。
他们通过研究和讨论,制定出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诊疗规范。
1.3 制定的程序和要求制定诊疗规范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
首先,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和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的相关规范和指南。
然后,通过专家咨询、讨论和征求意见等方式,形成初步的诊疗规范。
最后,经过医疗机构内部的审批和公示,最终确定并实施。
二、诊疗规范的内容2.1 诊疗流程和操作规范诊疗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明确的诊疗流程和操作规范。
它包括从患者就诊、初步诊断、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制定到随访和康复等全过程的规范。
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操作,可以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2 临床路径和标准化诊疗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疾病诊疗过程中,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经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时间节点。
标准化诊疗是指根据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2.3 医疗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诊疗规范还包括医疗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内容。
医疗质量控制是通过制定规范和指标,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提高医疗质量。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诊疗规范的实施与监督3.1 实施的方式和要求医疗机构在实施诊疗规范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科室和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
医疗质量控制内容

医疗质量控制内容引言概述医疗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医疗质量控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医疗设备的管理、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医疗流程的规范化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疗质量控制的内容。
一、医疗设备的管理1.1 设备采购与验收: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疗设备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严格的验收。
验收包括检查设备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1.2 设备维护与保养:医疗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设备检修、清洁和消毒等工作,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1.3 设备质量监控: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质量监控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存在的问题,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二、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2.1 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医疗机构应制定医务人员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内容和目标。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安全知识等方面,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2.2 培训方法与评估:医疗机构可以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如面授培训、实践操作、案例研讨等,以满足不同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务人员培训的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纠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3 人员管理与绩效考核: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职称评定、考核奖惩等方面。
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以提高整体医疗团队的素质和能力。
三、医疗流程的规范化3.1 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明确患者的诊疗流程和时间节点,以提高诊疗效率和减少误诊误治的风险。
3.2 医疗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操作规范,明确医务人员在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包括洗手消毒、手术操作、药品使用等方面,以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基本诊疗路径质量控制与管理

文本制作
医院临床路径开发工作路线示意图
临床路径设计组人员
CP设计小组基本成员应包括医学专家、医生、护士、 辅助科室人员、药学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等。 多专业人员的参与才能保证CP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7
路径设计的论证
一个较完善和科学的CP:
CP的设计时充分论证
内容符合临床专业诊疗标准、我国法律法规、
我国临床路径管理记事
2009 7
2010 1
2012 5
2013 1
政府的主导管理行为
在我国,临床路径(CP)管理已不是医院自 主行为,而已变成了政府的主导管理行为。
----卫生部2012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
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 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
路径组 对照组
CP病种住院天数对比
(2010年3月-2011年3月)
住院天数对比 30
住院天数
20 10 0 对照组 路径组 1 4.76 4.4 2 7.86 7.74 3 16.34 14.5 4 7.46 6.71 病种 5 9.15 8.19 6 9.6 8.5 7 22.21 15.25
对照组 路径组
临床路径病种
实施科室
20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尿崩症 矮小症 1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友病 消化性溃疡 消化科 肾内科 血液科 内四科
陶红兵, 【临床路径运用现状与关键环节】,2010年
疾病诊疗指南和质量控制制度

疾病诊疗指南和质量掌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要求,订立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疾病诊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药房等部门的疾病诊疗工作,包含疾病诊断、治疗方案订立、药品选择和使用、手术操作等内容。
第二章疾病诊疗指南第三条疾病诊治流程1.医院应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专业学会的最新指南,编制疾病诊治流程,明确每个科室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医院应定期对疾病诊治流程进行更新和修订,及时反映最新的疾病诊治进展。
第四条疾病诊断标准1.医院应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标准,订立本院的疾病诊断标准,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
2.医院应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最新的诊断标准,供应准确和及时的诊断服务。
第五条治疗方案订立1.医院应依据疾病诊断结果和患者个体差别,订立符合规范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2.医院应鼓舞医务人员参加临床研究和学术沟通,提高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药品选择和使用1.医院应建立药物采购和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2.医务人员应依照医院的药品目录和临床路径订立的药物使用规范,合理选择、合理使用药品。
3.医务人员应关注药品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第七条手术操作规范1.医院应建立手术室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安全、干净和无菌。
2.手术室应建立手术流程和手术台账,记录手术过程和手术器械使用情况。
3.手术室应加强手术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确保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
第三章质量掌控制度第八条质量掌控体系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掌控体系,包含质量管理部门和质量掌控小组。
2.质量掌控体系应设置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和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3.质量掌控体系应保护医疗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不得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第九条质量监测和评估1.医院应建立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度,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试饮水
□流食
□药物治疗:1.行乳头切开或 □药物治疗:1.行乳头切
乳头开口球囊扩张者需继续抑 开或乳头开口球囊扩张者
酸治疗(洛赛克、奥西康等) 需继续抑酸治疗(洛赛克
。
、奥西康等)。
2.抗感染:头孢曲松、喹诺酮 2.抗感染:头孢曲松、喹
合理用药”原则
讨论论证
医生制订
本院 CP版本
科主任审阅 草拟合稿
护士制订
再次讨论
科室执行 上报医院 文本制作
本院临床路径开发工作路线示意图
临床路径设计组成员选择
临床路径设计小组基本成员应包括医学专 家、医生、护士、辅助科室人员、药学人员和医 院管理人员等。多专业人员的参与才能保证CP的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1.信息化 2.相关文件和 制度 3.组织体系 3.病种选择 4.文本制定 5.培训计划 6.评估方案
计划 准备
实施 控制
实时监 控
终末质 控:
变异分析
评估与反馈
1.监控指标评估
2.经济学分析
评估
7
3.反馈与改进
基础环节的质控内容
1. 信息系统建设:临床路径管理软件,支持临床路 径管理
甲治疗方案
病
乙治疗方案
人
丙治疗方案
医 疗 质 控
临床路径实施
诊疗服务全程的控制
医生甲
病
医生乙
医生丙
人
医
临床
院
路径 方案
质 控
符合进入路径标准
临床路径管理的流程
1
计划准 备阶段
2
临床路径 制定阶段
3
临床路径 实施阶段
4
评价改 进阶段
控制好关键环节,关系到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成效 5
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用于明确医师在临床路径诊疗过程中的诊疗项
目和诊疗时间顺序的表单
是一个指导性的文本
是评价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和进行变异研究的依
据。
临床路径的表的内容包括
1.预期目标:包括预期住院天数、费用和转归
2.日程或时段;
3.诊疗项目:包括临床评估、检验、药剂、处
置与手术、 卫生材料、营养、活动、护理处置、教
工 况及合并症
证与禁忌症
□术后密切观察生
作 □完善常规检查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 命体征及腹部体征
相关宣教
,复查化验指标,
□进行术前准备,向 警惕操作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补液治疗,并应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用广谱抗菌药物
重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点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医 □二级护理
注意成员的广泛性和多专业性
28
路径与时间的设计
CP是强调时间性的医疗管理模式,时间质 量管理是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的内涵之一。 CP的时间性包括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诊疗项目的时限性要求 路径日程的时间安排等。
临床路径的文本开发
• 临床路径文本的种类 a.医师版临床路径文本 b.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
29
医师版临床路径文本
□带药:镇静药、解
□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痉药、泛影葡胺或有
、肺功能、血气分析
机碘造影剂、麻醉用
□超声心动、腹部CT、MRCP 药
(必要时)
□预约ERCP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术前禁食水 □术后药物治疗:1.禁食 2.行乳头切开或乳头开口球 囊扩张者需抑酸治疗(洛赛 克、奥西康等)。 3.抗感染:头孢曲松、喹诺 酮类、甲硝唑等,感染重、 血像高者可选用舒普深、头 孢哌酮。 4.术中有出血:加用止血敏 5.术中进入胰管、术后淀粉 酶高或并发胰腺炎者:加用 生长抑素及常规通便治疗( 大黄+芒硝)。 6. 静脉补液 临时医嘱:(术后) □复查肝功能、电解质(必 要时) □术后3小时血淀粉酶 □次日6时血淀粉酶、血常 规
CP的设计时必须做好充分论证; 当某病种路径完成后,一定要在临床路径设计小
组内反复讨论集思广益,发挥各成员的作用; CP出台前,必须经专门的组织进行审核认可。
33
3. 宣传动员和培训教育
各种方式的宣传动员 分别与科室负责人交流、沟通 培训教育:
培训是贯穿临床路径试点阶段的一项持续性的 工作,根据实施前、实施中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人 员的针对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0天
时
住院第1天
间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4天
主 □病史采集和体格 □上级医师查房,明 □上级医师查房
要 检查
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完成三级查房记
诊 □完成病历书写 □根据化验检查结果 录
疗 □评估患者全身状 评价内镜治疗的适应 □行ERCP取石术
1.
2.
2.
2.
医师 签名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4-5天 (术后第1天)
住院第5-6天 (术后第2-3天)
□观察患者腹部症 □观察进食/水后患
状和体征
者腹部症状和体征
□上级医师查房, 变化
根据ERCP造影结果 □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下一步诊疗 根据ERCP造影结果
计划
,明确下一步诊疗
□复查异常化验指 计划
最能代表专科技术水平的病种。所选病种既有 诊治水平的代表性,又有较大的覆盖率。
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 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注意病情复杂、变化大且治疗处理措施较多的病 种不适宜实施CP。
14
对某些疾病,可根据疾病的情况制 定分段式不同路径。如:胆总管结石病 种,有急诊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入 院第三天择期行胆总管结石取石术等。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一、胆总管 结石临床路径表单二等)
标
□复查异常化验指
□对患者坚持治疗 标
和预防复发进行宣 □对患者坚持治疗
教
和预防复发进行宣
教
住院第7-10天 (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 确定能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家属 出院 □向患者及家属交 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准备出院带药 □通知出院处 □将出院记录副本 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 院,在病程记录中 说明原因和继续治 疗的方案如果患者 可以出院
孢哌酮
等,感染重、血像高
3.改善凝血功能:维生素K1 者可选用舒普深、头
。
孢哌酮。
4.补液治疗
3.改善凝血功能:维
临时医嘱:
生素K1。
□血、尿、大便常规+潜血 4.补液治疗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临时医嘱:
、心肌酶谱、血淀粉酶、脂 □次晨禁食
肪酶、凝血功能、血型、RH □碘过敏试验
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
培训主要包括: (1)临床路径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 (2)临床路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制度
4.实施流程、检查、分析与评估
临床路径标准化诊疗流程
退出CP
准入标准
患者入院
不入CP
变异分析
进入CP
按CP流 程实施诊 疗计划
出院 继续CP
临床路径质控的要点
1. 病种筛选 2. 文本的制订 3. 宣传动员和培训教育 4. 实施流程、检查、分析与评估 5. 结果反馈
1.临床路径病种的选择
病种选择原则
常见病、多发病、费用多、手术或处置方式差 异小,且诊断明确和需住院治疗的病种为宜。
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 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主要护 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基本生活和心理
理入院手续
理
护理
□进行入院宣教
□进行关于内镜检查 □观察ERCP后患者
□静脉抽血
宣教并行内镜检查前 病情变化,如有异
准备
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1.
1.
基本诊疗路径质量控制与管理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伍姗姗
2
临床路径概念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
是从入院到出院的过程。 是根据循证医学原则,由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 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 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按时间顺序图表式的 或表格式的医护计划。 本质上是环节质量管理。强调在限定的时间内达 到预期的目标。
芒硝)。
□血常规、肝功能、电解
5. 静脉补液
质(必要时)
临时医嘱:
□复查血淀粉酶(必要时
□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 )脂肪酶
必要时)
□腹部超声
□复查血淀粉酶(必要时)、
脂肪酶
长期医嘱: □出院带药:口 服质子泵抑制剂 □门诊随诊
主要护 理
工作
□基本生活和心理 护理 □监督患者用药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理 □监督患者用药
3.建立组织体系及其职责: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4.病种选择 –筛选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科室和实施病种目录, –确定开展临床路径的科室和病种
5.有临床路径文本 自行设计 修改卫生部的版本
6.实施临床路径教育、培训与考核
过程环节的质控内容
1.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2.实时监控: 收集、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变异分析:患者因素、系统因素、医护人员因素 依从性分析: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认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