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中的单行和群化——艺术设计的基础
群化构成

单形的群化可以是比较随意的自由构成,也可以靠 比较规律性的原则构成。 线形状排列: 对称状排列:; 环线状排列:群化时圆形、方形、菱形等多边形环 列构成; 放射状排列: 平面状排列:群化时相对集中,溶成一体,构成面 状图形。
群化构成示例
单练习(图例2)
群化构成
平面构成中的单形与群化 一、单形的定义
狭义解释为——一个简单形; 广义解释为——一个单元形。 二、单形的设计 单形的开发与创造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以几何 形为基础;二是对自然、生活中所提供的形态进行 利用与改造构成的单形。
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单形:
自然形为基础的改造构成的单形
形与形的关系属性 形与形的关系属性(1)
单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3)
四、群化构成的基本要领: 群化构成要求简练、醒目,所以单形的数量不宜过
多,基本形要简练、概括 ; 单形的群化构成要紧凑、严密;相互之间可以交错、
重叠、透叠; 构成的群化图形要完整、美观; 注意画面的平衡和稳定。
作业
设计一个单形,并用这个单形作9种不同的 群化组合。
要求:单形设计的形象要简洁,连接排列组 合成新形,各得到不同的图形效果。
并列关系:
相遇关系:
融合关系:
减缺关系:
形与形的关系属性(2) 复叠关系: 透叠关系: 差叠关系: 重合关系:
三、单形的群化:
单形的群化是指,在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单形的前 提下,再使用这个单形为造型要素,作方向、位 置、大小等变化的组织,构成视觉效果完全不同 的新图形。
群化的基本形数量要适中,组合时,基本形之间 应该具有共同的目的性和明确的方向感。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精品ppt
2
三、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 如何创造形象; • 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 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根据美的形式法则,构成所需要的图形。
在经过一定量的学习和练习后,扩大和丰富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造型手段,再过 渡到平面设计(应用设计)的新阶段,这就是平面构成的作用和实质。
四、平面构成的原理与技法:
精品ppt
30
⑵ 几何曲线形的面——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 成的几何性质的面。
比直线形柔软,有数理性的秩序感。特别是圆形,能表 现几何曲线的特征。但,由于正圆形过于完美,则有呆板 和缺少变化的缺陷。而扁圆形,呈现出一种有变化的曲线 形,较正圆形更具有美感。在心理上能产生一种自由整齐 的感觉。
精品ppt
例如:用手撕开纸张所产生的形;用颜料喷洒 所产生的形;用“油水分离法”产生的形等等。
精品ppt
33
三、图与地:
在构成设计里,一般我们把具有形象感的实 体称为“图”,而把形象周围的空间称为 “地”。
一般容易被识别为图形的是:
⑴居于画面的中央,或处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形,易于 成为“图”;
⑵被封闭的图形,在画面中容易显现出来,也容易被人 们认为是“图”;
31
⑶ 自由曲线形的面——是不具有几何秩序的 曲线形。这种曲线形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 者的个性,所以,是最能引发人们兴趣的 造型,它是女性特征的典型代表。
在心理上能产生幽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温暖 感觉。
精品ppt
32
⑷ 偶然形的面——以特殊方法构成的意外的 形态。具有其它形态表现不出来的、独特 的视觉效果。
精品ppt
平面构成中的单行和群化——艺术设计的基础

形与形的关系属性(1)
• 并列关系:形象与形象保 持距离而互不接触;
• 相遇关系:形象与形象之 间边缘恰好接触;
• 融合关系:一个形象与另 一个形象重合,溶成一个 新的形象;
• 减缺关系:一个形象减缺 另一个形象,形成一个新 的形象;
形与形的关系属性(2)
• 复叠关系:一个形象覆盖 在另一个形象上,产生上 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 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 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例如:大与小、区与直、冷与暖、粗与细、刚与柔、 简与繁、疏与密、动与静、规则与不规则、传统与现 代等。
对比就是由于平面构成的各元素在形态、颜色、 材质的不同形成了视觉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范围很 广,如形的圆与方,点、线的疏密、曲直,颜色深和 浅等等,强烈的反差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 几乎所有的元素都可 以作为对比的因素。
对比构成(图例)
密集构成(图例)
(6)密集构成
• 密集,指众多的单形 在画面的某个地方结 集,而在其他地方表 现为疏散。
• 密集的单形,可以是 具象的,也可以是抽 象的形态。
结集构成(图例)
(8)空间构成
• 平面构成所涉及到的 所谓空间,主要是指 平面中的形给人视觉 上造成各种不同的空 间感觉。
统一: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者对画 面整体美感进行调整和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在 此,我们要强调平面设计中的统一不是对二维平面 上静止状态下多种要素机械而类似的重复,而是指 多种相异的视觉要素间的和谐相构。统一原理在设 计构成中的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对设计整体美感的 妥善安排上,表现在对那些复杂、富有变化的状态 所构成的有秩序的组合之中。
设计构成-单形与群化

单形与群化的应用领域
单形与群化的概念在设计、艺术、建筑等多个领 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巧妙运用单形与群化, 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满足不同设计需求 。
单形与群化的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设计观念的更新,单形与群化 的运用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未来,单形与群 化将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用户体验,为设计带来 更多图案。
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单形与群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构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设计水 平。
单形与群化的运用可以丰富设计语言,拓展设计思路,为现代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意 和灵感。
在实际应用中,单形与群化的运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视觉效果和品牌形象,增强消费 者对产品的认知和记忆。
02
单形的基本概念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设计的 目的和效果选择合适的单形和群 化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05
案例分析
单形案例分析
案例一:苹果标志
苹果标志是一个典型的单形设计,简洁的形状 和线条,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细节,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这种设计风格强调的是简洁、明了, 让人们在第一眼看到时就能够记住。
案例二:BMW标志
Adidas的标志也是一个单形与群化结合的例子,其三 条平行线是一个单形,而其下方的“Adidas”文字则 是一个群化设计。
Nike的标志是一个单形与群化结合的例子,其“钩子 ”形状是一个单形,而围绕其周围的“Swoosh”则是 群化设计。 案例二:Adidas标志
通过这种设计风格,传达了品牌的独特性和统一性,使 品牌形象更加鲜明和易于识别。
注重情感表达和 用户体验
在未来的设计中,情感表达 和用户体验将成为重要的考 量因素。设计师将更加注重 通过单形与群化的运用来传 达情感,以及满足用户的需 求和期望。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ppt课件

ppt课件
6
二、点的性质和作用:
ppt课件
14
二、线的分类和特征:
在造型中,线具有较强的感情性格。它 的重要性格主要表现在长度。而长度是按 点的移动量来决定的。
除了移动量而外,点的移动速度也支配 着线的性格。
例如:速度的大小,决定线的流畅程度,能表现出线 的力量强弱。加速、减速或速度的不规则变化,以及移动 方向的变化,都会有各自性格的产生。
在心理上能产生幽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 温暖感觉。
ppt课件
32
⑷ 偶然形的面——以特殊方法构成的意外的 形态。具有其它形态表现不出来的、独特 的视觉效果。
例如:用手撕开纸张所产生的形;用颜料喷 洒所产生的形;用“油水分离法”产生的形等等。
ppt课件
33
三、图与地:
在构成设计里,一般我们把具有形象感 的实体称为“图”,而把形象周围的空间称为 “地”。
ppt课件
21
粗细变化的线(图例)
ppt课件
22
3、疏密变化的线
• 把线按不同的距离进 行平行排列,线距大 的部分看起来空灵; 而线距密的部分则表 现出厚实感。
• 这样的构成,可以体 现出平面的纵深感, 并能表现平面的明暗 调子,是较为常见的 透视空间表现技法。
ppt课件
23
4、不规则的线
• 不规则的线的形式和 种类非常的多,不同 的工具、不同的手法 和不同的材料都可以 画出许多丰富多彩的 线条。
平面构成-单形创造--艺术设计

减 加
切割与重组
方法二:对自然形的改造和利用
大自然与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与形态,每 一种都独具特征与美感。 对自然形进行加强、减弱、夸张和变形,可以创造 出各种符合设计目的的新形象。
• 方法三:模仿或者创造偶然形和有机形。
三、空间中形态的组合关系
形态的派生与发展关系:体量与比例关系、方向关系、位置 关系、肌理关系、色彩关系等。在设计训练中,常常采用两 个几何形的组合来研究空间和形态的关系。并以此来获得具 有视觉审美价值和独特个性的基本形。空间中形态有以下的 组合关系:
单形群化的方法:排列
• 线性排列:将单形沿水平、垂直或斜线方向排列; • 对称排列:将单形沿左右、上下方向排列; • 环线排列:将单形以圆形、方形、菱形等多边形 环形形式排列; • 放射排列:将单形向一个中心点作聚集或离散形 式排列,形成放射形式的图形; • 面状排列:将单形相对大面积集中,溶成一体, 构成面状图形。
等差数列:加法关系,数列相隔的差极是相同的数字。 特点:尤似渐变的韵律。
等比数列:乘法关系,数列中的每个数均乘上相同的数字。 特点:极数变化大,倍数关系。 费波纳齐数列:A+A=B A+B=C B+C=D C+D=E长度。 特点:极数变化适中。 模数分割:模数的单位形正方形、黄金矩形、三角形等。 特点:形的扩展有一定的模数依据。 自创数列:把多组不同数列关系的分割形组合在同一作品中, 自主调节组合面积、组织关系,形成新的组合效果。 特点:既有数列结构关系,又有自由分割的灵活性。
02--平面构成

单形的设计
以几何形为基础,对它们进行相减或相溶 合的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单形。
形的关系
• 并列关系:形象与形象保持距 离而互不接触;
• 相遇关系:形象与形象之间边 缘恰好接触;
• 融合关系:一个形象与另一个 形象重合,溶成一个新的形象;
• 减缺关系:一个形象减缺另一 个形象,形成一个新的形象;
• 对称状排列:群化时,沿左右、上下方向排列。
• 环线状排列:群化时圆形、方形、菱形等多边形环列构成。
• 放射状排列:群化时向一个中心点集中排列,构成放射图形。
• 平面状成的基本要领
群化构成要求简练、醒目,所以,单形的数量不宜过多; 单形的群化构成要紧凑、严密;相互之间可以交错、重 叠、透叠,避免松散;
形的关系
• 复叠关系:一个形象覆盖在另一 个形象上,产生上与下,前与后 的空间关系;
• 透叠关系:一个形象与另一个形 象重合,保留原形态的边缘线, 又丰富了再造形的视觉效果。
• 差叠关系:形象与形象相互叠置 而相减缺,形成一个新的形象。
• 重合关系: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合 在一起。
单形的设计
对自然、生活中所提供的形态进行 利用与改造构成的单形。
构成的群化图形要完整、美观,为此,应该注意外形的 整体效果;
注意画面的平衡和稳定。
作业
1、单形设计 2、群化构成 (20cm×20cm×1或者尺寸不限,画布不限)
要求:主题突出,富有创意。 上色均匀,画面效果整洁、工整、精细,形式规范
故事分享:信用记录,一个美女留学生的海外应聘遭遇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 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 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企业家牛根生先生
做个有品的人!
平面构成中的单形与群化设计(二)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讲的一些内容,我们说平面构成它是一门在二维的空间来研究形态变化构成的科学,那构成呢,在设计的领域他是一个造型的概念,它指的是将一些形态的要素按照我们的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以及审美的法则来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我想问一下大家最近有没有在收看非常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呢?我相信如果你是一个吃货的话,那这一部美食纪录片一定可以让你从视觉的体验来满足自己味觉的欲望,其实呀我们的平面构成也是一道视觉盛宴,是一道视觉大餐。
那我们上节课所讲的三大构成要素点线面就相当于我们烹饪美食的食材,那有了这些食材,最后这道菜是清蒸,水煮还是红烧呢?我们如何将这些构成的要素,有效地的组织起来来创作艺术或设计上所需要的有趣的形态呢。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所要研究的基本形式的问题。
首先给大家准备了4首诗歌,是节选自我国著名的书籍设计师朱赢春先生自作的诗集《设计史》,那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来阅读一下,我们从中认识平面构成比较常用的几种基本形式先来看第一首,比较的简短,我们可以一起大声的来朗读出来,花苞起,花蕊现,花瓣打开,花正艳,一阵风来花满地,一个比较优美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比较容易,我们能够发现设计师呢,它是用单纯的汉字的元素设计的表现手法来为我们呈现了这个花儿呢,有小花苞到它慢慢的盛开,再到它凋零的这样的一个生长的过程。
我们呢可以从设计的视角来解读这首诗歌,同学们可以把诗歌当中花的这个元素看作成我们构成的要素点的单元,那随着花儿逐渐的盛开这个点呢,也呈现出了一个由小到大的这样的一个渐变的过程,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讲的第1个知识点渐变,请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一些是属于渐变的视觉现象呢?比如说我们绘画当中所寻求的近大远小的关系,还有呢,同学们喜欢背包旅行乘坐火车上观察到火车铁轨,由宽变窄的这样的一个渐变的变化。
渐变,它可以是形状上的一个渐变或者是大小色彩上的一个渐变,那它最大的特点呢在于能够使画面产生一个透视感,还有就是使画面产生一个空间的延伸性好,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一点构成的形式,渐变请大家来看第2首诗歌,一起来读一下无风花一动不动,蝴蝶飞入花丛,男孩寻蝶之花园,这只调皮的蝴蝶飞去了哪里了?这么多的花,由南到北,由西向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奏与韵律
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 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平面构成 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 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 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五: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共有八种: 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 发射构成;特异构成;对比构成; 密集构成;空间构成; 肌理构成。
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单形:
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角、 直线、折线、曲线等形态都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对它们进 行相减或相溶合的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单形。
几何单形的创造
形与形的关系属性:
形态除了自身有形状、位置、大小、方向、色彩和肌 理等视觉元素的变化外,形象与形象的关系还可以产生多样 的关系属性,常见的属性有以下几种:
• 透叠关系:一个形象与另 一个形象重合,保留原形 态的边缘线,又丰富了再 造形的视觉效果。
• 差叠关系:形象与形象相 互叠置而相减缺,形成一 个新的形象。
• 重合关系:形象与形象相 互重合在一起。
•自然形为基础的改造构成的单形
大自然与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与形态,每一 种都独具特征与美感。
对自然形进行加强、减弱、夸张和变形,可以创造出 各种符合设计目的的新形象。
平面构成中的单行和群化
——艺化
2.形式美的规律
授课课时:4课时
三:平面构成中的单形与群化
一、单形的定义: 单形,狭义解释为——一个简单形; 广义解释为——一个单元形。
二、单形的设计:
单形的开发与创造一般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以几何形为基础; 二是对自然、生活中所提供的形态进行利用与改造构成 的单形。
自然单形的创造
三、单形的群化:
单形的群化是指,在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单形的前提下, 再使用这个单形为造型要素,作方向、位置、大小等变化的 组织,构成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的新图形。
单形的群化可以是比较随意的自由构成,也可以靠比较 规律性的原则构成。
线形状排列:群化时,单形沿水平、垂直或斜线方 向排列; 对称状排列:群化时,沿左右、上下方向排列; 环线状排列:群化时圆形、方形、菱形等多边形环 列构成; 放射状排列:群化时向一个中心点集中排列,构成 放射图形; 平面状排列:群化时相对集中,溶成一体,构成面 状图形。
变化:在构成中强调突出各元素的特点,使画面 具有丰富多彩的不同差异性,即为变化。在变化中 要有主次之分,使局部服从整体。变化法则的使用 不仅仅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它要为画面整体效果的 传达服务。变化过多易杂乱无章,无变化又死板无 趣。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形体的变化,如大小、 高低、粗细、曲直;方向的变化,如正反、旋转、 内外;空间的变化,如前后、上下、左右;色彩的 变化,如深浅、浓淡等都可产生多样化的视觉表现。
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 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 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例如:大与小、区与直、冷与暖、粗与细、刚与柔、 简与繁、疏与密、动与静、规则与不规则、传统与现 代等。
对比就是由于平面构成的各元素在形态、颜色、 材质的不同形成了视觉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范围很 广,如形的圆与方,点、线的疏密、曲直,颜色深和 浅等等,强烈的反差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平衡:形式的美感特征在于画面多个重心相互作用, 对整体的和谐完美起效应,使作品看上去舒适,各 组成部分穿插得当。它不像对称只能把作品的重心 放在最稳定的中心线上而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 它的形式比较自由、活泼,画面达到一种平衡的美 感即可。因此,平衡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 以构成的整个印象给我们以平衡之美,因而会有较 高的自由度。如运动的人体、飞翔的鸟、奔驰的兽、 水流激浪都是平衡的形式。表现这种平衡美的时候, 保持形象的动势和重心的平稳即可。
对称与平衡 律
变化与统一
对比与调和 节奏与韵
对称:指将中心两侧或多侧的形态,在位置、方向 上作互为相对形式的构成。这种形式带来的视觉感 受趋于安定和端庄,显示出规范、严谨有序、安静、 平和的形式特征。 如我国民间结婚用的双“喜”字、新年时家家大门 上贴的对联以及一些奖章、标徽的设计等都采用了 对称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对称美的形式也随处可 见,如人的身体构造,从五官的位置到人的躯干四 肢都是对称的、蝴蝶的双翅、各种树木、果实、花 卉的生长结构都呈现出对称的形式美感。
单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1)
四、群化构成的基本要领: 群化构成要求简练、醒目,所以,单形的数量
不宜过多; 单形的群化构成要紧凑、严密;相互之间可以
交错、重叠、透叠,避免松散; 构成的群化图形要完整、美观,为此,因该注意
外形的整体效果; 注意画面的平衡和稳定。
四:形式美的规律
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以完美的状态存在,悦目人 们的视线,美化人们的心灵,这些美丽的事物都蕴藏着极为 丰富的美的因素。如:海螺的生长结构,符合数学秩序的规 律性;向日葵的葵花籽,生长结构从小到大、从密到疏、从 中心向外渐次扩散,都具有优美的比例关系和较强的韵律。 这些美的因素,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接受以后,在长期的社 会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视觉经验。
形与形的关系属性(1)
• 并列关系:形象与形象保 持距离而互不接触;
• 相遇关系:形象与形象之 间边缘恰好接触;
• 融合关系:一个形象与另 一个形象重合,溶成一个 新的形象;
• 减缺关系:一个形象减缺 另一个形象,形成一个新 的形象;
形与形的关系属性(2)
• 复叠关系:一个形象覆盖 在另一个形象上,产生上 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统一: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者对画 面整体美感进行调整和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在 此,我们要强调平面设计中的统一不是对二维平面 上静止状态下多种要素机械而类似的重复,而是指 多种相异的视觉要素间的和谐相构。统一原理在设 计构成中的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对设计整体美感的 妥善安排上,表现在对那些复杂、富有变化的状态 所构成的有秩序的组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