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精】《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1课时)》精品教案

【精】《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1课时)》精品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1课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使学生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3)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

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借助转化的方法,沟通平面图形面积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平面图形的分类.。

师:你能对学过的平面图形分类吗?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2. 三角形的分类。

师:你能给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吗?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分类,然后汇报:生: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生: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生:三角形按边分为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3. 四边形分类。

师:你能给四边形分类吗?生:四边形分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又包括正方形;梯形包括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4.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

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汇报:5. 过点画线师: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几条直线?从一点可以引出几条射线?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教学设计-教案

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教学设计-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并了解其推导过程。

(3)、使学生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1.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和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4.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生:我们学过长方体。

生:我们学过正方体。

师:还有吗?生:圆柱和圆锥。

师:如果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学生尝试交流、分类。

师: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哪些是一类呢?生: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

生: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

师: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围成的;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分类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回顾与整理(一)图形的认识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4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

师:你认识它们吗?指名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师:你还记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

生: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

生:圆柱、圆锥都有一个曲面。

2.长方体与正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

预设:(1)长方体的特点。

生1: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2: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预设:(2)正方体的特点。

生:3: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完整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完整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沟通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根据相关信息设计方案。

能力目标:能利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公式的具体应用。

复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到现在为止,关于图形我们学过了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图形的一些知识做一个复习与整理。

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复习与整理二、回顾与交流(一)提出问题引发分类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呀你能对学过的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完善并板书出图形的分类,剥离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提问: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

那对于这些平面图形你又有哪些了解呀那这样吧,你可以结合这几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伙伴商量商量,建议大家做好相应的记录。

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课件出示:(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反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想法(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提问1: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中有“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吗(教师适时在学生作品上板书,形成网络)提问2: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你还有什么补充吗重点监控: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和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圆是曲线图形(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形成网络。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0-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0-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0-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2.理解常见几何图形的特点,并能够通过图形进行分类;3.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测量,如测量周长、面积等。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识别和测量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辨别和描述不同几何图形;2.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属性;3.进行简单几何图形的测量。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分类方法;2.进行准确的几何图形测量,如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各种几何图形的图片和描述文字的课件;2.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包括几何图形的名称、特点、测量方法等;3.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测量;4.黑板、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几何图形,询问学生他们认识哪些图形,并请学生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2. 提出问题(10分钟)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个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等,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3. 学习新知识(20分钟)老师介绍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并讲解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并练习,比较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测量方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

5. 拓展应用(15分钟)老师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几何图形进行测量等。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涉县明德小学宋海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意义。

3、使学生巩固角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构建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区别。

2、角的意义及分类。

3、平行和相交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谁呢?——孔子。

他对复习提出了什么要求呢?——“温故而知新”。

导出新课:这节课就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

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二)回顾整理,构建联系。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刚才同学们都能积极讨论,仔细思考。

现在我们共同来复习这些知识,好吗?1、整理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学生操作:过点A沿水平方向画一条直线,说直线的特征。

(板书:直线)师问:这条直线上有多少个像A点这样的点(无数个)学生操作:在直线上找出任意一点B。

师问:现在你还能找出其他类型的线吗?指导生说线段特征、射线特征。

(板书:射线、线段)并引导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操作:量出线段AB的长度(一生演示)。

2、整理角的知识过A点任意画出另一条直线,用L1、L2标注。

引导观察:你现在还能找出线之外的图形吗?让生说说角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板书:角)并引导比较角1和角2的大小关系。

(角1和角2相等)师问:你能找出另一组大小相同的角吗(角3和角4)师引导学生比较角1和角3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学案课型:复习课制作者:王春燕审核者:王贺军使用者:【学习目标】1.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各种平面图形等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学习过程】一、回顾整理1.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3.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你会用大括号给他们分类吗?平面图形4.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你会分类吗?立体图形5.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可以用图1表示。

三角形按边怎么分类?他们之间什么关系?用图2表示。

6.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关系图又该怎么画呢?从图3中画出。

图1 图2 图3二、巩固练习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

(1)大于90º的角就是钝角。

( )(2)延长一个角的两边,这个角会变大. ()(3)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4)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5)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7)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填空(1)过一点可以画_____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_____条直线。

(2)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都____ ;所有的直径长度都_____。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_____。

(3)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_____厘米。

(4)_____决定圆的大小;_____决定圆的位置。

3、画图与计算。

(1)在下图中,画出表示A点到直线距离最短的线段。

A(2)过A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量一量,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厘米。

三、学以致用1、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这些知识,看看下面生活中的问题都用到了哪些知识?(1)A到B地有三条路(如下图),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A B(2)要把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要几枚钉子?为什么?(3)如果从A 、B 两点各修一条小路与公路连通,怎样修能使这两条小路最短?四、拓展延伸把下面的正六边形分割成6个完全一样的图形。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2.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3. 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形的教具、测量工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思考圆形的特征和测量方法。

3. 练习:在讲解结束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够理解和掌握。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同学们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进行解决。

我会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公式2.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1. 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周长为31.4厘米。

2. 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面积为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反思,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会鼓励同学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研究其他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中,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

这个知识点不仅是本节课的基础,也是同学们以后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周长=π×直径。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2.能够用最长的一条线段作为周长,认识周长的意义。

3.能够简单计算图形的周长。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测量。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教学课件。

3.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4.错题集,备用考卷。

5.实物测量工具,如尺子、秤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图形的认识1.引入: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认识并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2.活动:学生分组,自行绘制、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并简单描述其特征。

3.提示: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

第二节:周长的认识1.引入:通过实物秤量和直尺测量,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

2.计算实践:教师提供一系列具体图形,要求学生用最长的一条线段计算其周长。

3.巩固训练:学生进行练习题,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4.总结:教师布置作业,并梳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第三节:测量实践1.拓展示范:老师示范使用尺子、秤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2.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记录实际测量数据,进行简单统计。

3.分享交流:各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互相比较、讨论,分析误差。

4.展示成果:学生展示实际测量记录,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本节课主要围绕图形的认识、周长计算和实际测量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和技能。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更有趣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预设
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或
教学随感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系统地回顾了在
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及其
特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今后,
我们还会见到更多种类的平面图形,
但只要你们能坚持向今天这样整理和
总结所学的知识,就会不断有新的提
高。

作业或活动设计1、过一点可以画()条射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0度,它的顶角是()度,它是一个()三角形。

3、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4、圆心决定圆的(),半径决定圆的()。







对于下图,你怎么理解?
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线:直线、射线、线段
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学反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