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课堂完整版教学文案
九年级下册《虞美人》的教案以及原文

九年级下册《虞美人》的教案以及原文《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虞美人》也是九年级语文下册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虞美人》的教案设计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虞美人》的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为了说明方便,似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高二语文《虞美人》教案

高二语文《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煜《虞美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分析《虞美人》的意境、意象、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虞美人》的情感内涵。
2.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虞美人》原文及背景资料、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虞美人》原文,了解作者李煜。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李煜是南唐后主,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虞美人》是他创作的一首代表作。
2.引导学生关注《虞美人》的题目,探讨“虞美人”指的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虞美人》原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虞美人》的意境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教师讲解《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情感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取出关键词,分析这些关键词在诗歌中的作用。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虞美人》原文,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分析其意境、意象、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
一、课堂讲解1.《虞美人》意境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以问句开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往事知多少?”回顾往事,感慨万千,引出下文。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描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2.《虞美人》意象分析“虞美人”作为诗歌的,寓意着美丽而悲剧的女性形象,与诗歌的情感氛围相呼应。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王昭君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形象- 理解《虞美人》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研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王昭君《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课堂展示素材,如图片、音频等- 课堂活动准备,如讨论问题、小组活动等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向学生介绍王昭君以及她在历史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分析诗歌- 分发王昭君的《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探索创作背景- 讲解《虞美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心境、历史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 学生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思考和理解。
- 在小组中进行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和尊重不同的观点。
5. 综合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的诗歌创作或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诗歌的魅力,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和评价- 总结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课堂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同诗歌作品和诗人,进一步扩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感悟。
-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诗歌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王昭君《虞美人》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高中语文《虞美人》教案

高中语文《虞美人》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虞美人》赏析●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024年XX月XX日●授课时长:45分钟/节× 1节●授课班级:高二(XX班)●学科领域:语文●课程类型:新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词的起源、发展、分类等。
2. 掌握《虞美人》的作者李煜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及艺术风格。
3. 理解《虞美人》的词意,赏析词中的意象、语言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诵读、品味、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2. 学习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诗词,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引导学生体会人生的无常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虞美人》的词意,赏析词中的意象、语言和意境。
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如分析意象、意境、情感等。
●教学难点1. 体会李煜在词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如愁苦、无奈、悔恨等。
2. 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教材及参考资料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 《语文》(高中二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3. 《李煜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2. 《虞美人》音频文件3. 《虞美人》课件(PPT)●预习任务布置1. 查阅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 阅读《虞美人》并尝试理解词意。
五、教学课程(一)导入环节1.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独上西楼》,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词的音韵美。
2. 提问学生:“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虞美人》。
(二)新课讲授1. 介绍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词的起源、发展、分类等。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2. 简介作者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虞美人》【导入新课】上课前先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
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
”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
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展示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
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知人论世】姓名:李煜生辰: 937 年七月初七祭日: 978 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李煜被囚后,生日那天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
宋太宗知道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
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初读诗歌】听范读,一位同学范读,学生听配乐齐读【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无限悲哀伤感【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合作探究】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唤不起欣赏的兴趣。
《虞美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虞美人》这首词,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学生能够运用词牌和词谱,尝试创作一首新的《虞美人》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意境和情感,背诵并默写词。
2. 教学难点:运用词牌和词谱,创作一首新的《虞美人》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虞美人》的作者李煜及其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虞美人》的背景知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虞美人》,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合作探究1.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朗读词,体会词中的韵味和美感。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拓展延伸1. 学生运用词牌和词谱,尝试创作一首新的《虞美人》词。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虞美人》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表达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展示和评价的积极性。
2. 学习成果:学生背诵和默写《虞美人》的情况,创作新词的质量。
3. 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任务的态度,对待古典诗词的热情。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教案:《虞美人》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虞美人》这首古诗进行教学。
诗文内容如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虞美人》这首古诗;2. 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3. 通过对诗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背诵并掌握诗文。
难点: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打印稿;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春天为背景,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初读诗文:让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3. 解析诗文:分析诗文的语言、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讨论、思考,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5. 背诵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诗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尝试创作以春天为题材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1. 诗文《虞美人》2. 诗文内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诗的意境与情感:忧国忧民七、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虞美人》;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以春天为题材的小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均包含在内。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虞美人》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是本课的重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煜的代表作,其辞藻华丽,情感深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诗文,教师可以采取分句解读、逐句背诵的方法。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案:《虞美人》- 李煜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解读《虞美人》这首宋代名篇。
2. 掌握《虞美人》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3. 感悟《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学会欣赏和鉴赏宋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宋词《虞美人》2.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
3.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古筝演奏《虞美人》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代和南国的氛围。
同时,展示虞美人花图片。
2. 导入讨论教师提问:“你们了解虞美人花吗?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回答。
3. 学习宋词《虞美人》教师给学生分发《虞美人》的词,让学生独立阅读一遍,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一遍。
4.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描写和情感。
5.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与什么相关?有哪些文化内涵?让学生讨论和发表看法。
6. 再次欣赏《虞美人》教师再次播放《虞美人》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这首词的美和情感。
7.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教师教授学生《虞美人》的韵律和朗读方法,并要求学生背诵词的前两句。
8.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1. 《虞美人》的词2. 虞美人花图片3. 古筝演奏《虞美人》音乐五、课堂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个人点评;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9
2020/3/9
2020/3/9
词牌名——虞美人
•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 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 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 峰》等。双调,五十六字 ,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 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 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 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 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 词牌。《虞美人》即是如 此。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只 是 朱 颜 改。问l 君 能 有 几 多 愁l?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l 流!
l
2020/3/9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2020/3/9
整体感知: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作者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
2020/3/9
意象:
• 春花秋月 • 小楼东风 • 雕栏玉砌
往事 故国明月 朱颜
前六句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哪些为实,哪些为虚?
2020/3/9
耐人寻味之春花秋月
植物名——虞美人
别蝴利全误致名 蝶 时 食 生株:满国后命亦丽有园花会危春毒春。引险花,,起。全、内花抑株小含姿制可种有美中入罂毒好枢药粟生,神。花物色经、碱彩 中苞,鲜 毒米种艳 ,罂子, 严粟尤是 重、甚比 可。【 白 红 从 虞花 色 色 美虞 虞 人语美 美 在】人 人 古: : 代象代寓征表意着着着安极生慰大离、的死慰奢别问侈、、悲顺歌 2020/3/9
电影剧照
薄 命 君 王,绝 代 词 人 2020/3/9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 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 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 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 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 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 春花秋月代表自然界的时序变换,代表 宇宙的永恒。诗人只看见人生的无常。
•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与 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春花 秋月年年相似,而诗人往日的快乐却不 复存在。
• 春花秋月是极美好的事物,且多为爱情 的象征。情人咫尺天涯,不得相见。
2020/3/9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 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 何聊生。
2020/3/9
人名——虞姬
• 虞美人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秦末人,项羽的宠姬,姓虞 。貌美,善剑舞。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楚汉之战,项羽 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 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 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 若何!”虞姬闻歌而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 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 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
2020/3/9
虞美人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 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 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 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 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2020/3/9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树百年。”(清 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被唐人写 尽了,所以宋人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题材到达 了颠峰。宋词便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又一颗璀璨的明 珠。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 不齐的一种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 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增《文章辨 体序说》)。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 金陵,李煜投降,被 送往汴京,过着“日夕 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两年后,他41岁生 日时(七夕之夜)作 《虞美人》词,并令 歌伎演唱,此曲触怒 了宋太宗,不久,李 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 毒死,该词便成了后 主的绝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 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 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 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 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 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薄 命 君 王,绝 代 词 人 2020/3/9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2020/3/9
1.把握节奏 :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重读:斜线部分
4.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凉
春 花 秋 月 何l 时 了? 往 事 知 多l 少。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l ,故 国 不 堪 回l首 月 明 中。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 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 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 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 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 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2020/3/9
课文导入:
看到《虞美人》这三 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 么?
2020/3/9
虞美人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姬虞,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 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 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 之:
2020/3/9
李煜(937——978),五代时
南唐国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 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 之冠,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 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 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 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 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 风疏朗。 20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