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全词;赏析诗歌化无形为有形、设问、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以体悟词人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词的节奏、押韵和情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与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赏析化无形为有形、对比、虚实结合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体悟词人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学会深入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诵读抓住诗眼,宏观上初步把握诗词情感基调(愁苦)。
然后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体会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人浑厚强烈的滔滔不绝的愁苦。
接着让学生带着“词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强烈的愁呢”回过头去赏析前六句。
赏析前六句时让学生抓住意象,引导学生找到词句中不合生活常理之处,找到解读诗句的突破口,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让学生明白愁具体有哪些。
之后,对前面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指出词人为什么心中充满着如一江春水般滔滔不绝的浑厚而强烈的愁苦。
最后进行拓展迁移,巩固化无形为有形写法与还原比较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作家缪塞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是啊,只有用血泪写成的诗歌才是最真实、最感人、最具艺术感染力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来欣赏这位亡国之君用血泪写成的千古绝唱。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全体齐读,教师点评,指导朗读:1)读题目,引出词牌,把握节奏、重读、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两句一换韵。
《虞美人》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虞美人》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虞美人》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把握《虞美人》中的意境和情感。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及《如梦令》的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的词作,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感受词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虞美人》的初步理解,讨论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虞美人》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典故等。
(2)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分享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5. 拓展延伸(1)介绍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组织诗词比赛,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虞美人》并背诵。
2. 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鉴赏文章。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学习,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虞美人》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虞美人优秀教学设计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虞美人优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虞美人教案-2

虞美人教案【精品】虞美人教案三篇虞美人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品味鉴赏: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概括全文的情感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1)品味意象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二、联想比较: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三、“愁”句集锦: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四、迁移运用: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附页:一、关于李煜: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及他的代表作《虞美人》;2.理解虞美人在诗中的象征意义;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分析《虞美人》诗歌的写作手法和主题;2. 学生能够把握虞美人的象征意义;3. 学生能够欣赏古代诗词作品。
教学准备:1. 杜牧的诗集或诗本;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杜牧的简介和诗人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他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Step 2:欣赏诗歌(10分钟)老师朗读《虞美人》并解释生词和句子含义,让学生跟读,并观察句子用词、修辞手法和隐喻意义。
Step 3:分析诗歌(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虞美人》的题材、主题和修辞手法。
2. 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分析《虞美人》的象征意义,并汇报给全班。
Step 4:欣赏音乐作品(10分钟)播放与《虞美人》相关的古琴或二胡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美妙的古代音乐,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简要总结《虞美人》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并鼓励学生动手创作一段关于春天的诗句或诗歌,可以运用到《虞美人》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杜牧的其他诗歌,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和分析。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安排一次诗歌朗诵会,邀请同学们朗读自己为学习《虞美人》时写的诗歌,增加诗歌的欣赏与交流。
2. 学生可以搜索了解其他古代诗人的代表作,并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从而拓展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Step 7:诗歌欣赏活动(30分钟)学生们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杜牧的诗歌,并准备好朗读。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轮流上台朗读自己选择的诗歌,并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欣赏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以及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选课背景和教学目标《虞美人》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虞美人的美丽和才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必修的一篇古诗文,教学内容涉及语言文字、文化背景、美学鉴赏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虞美人》诗歌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能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进行认识和分析。
3. 能够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二、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1. 教学内容:(1) 《虞美人》的文本分析和鉴赏(2) 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分析(3) 唐代文化背景介绍和虞美人在文学中的角色(4)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5) 课文的朗诵和表演2. 教学组织形式:(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分析(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3) 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4) 学生个别或集体朗诵和表演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步骤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理解《虞美人》的运用和作者情感表达(2) 能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进行认识和分析(3) 能够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2.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代文学素材的接触和理解(2) 学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鉴赏(3) 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把握3. 教学步骤(1) 预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并准备好课前的思考问题:1. 阅读诗歌后,你对虞美人的外貌和内在特征有哪些描述?2. 诗歌中出现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功效?3. 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4. 你对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文学中的地位有何了解?5. 如何朗诵或表演这首诗歌呢?(2) 教学正文环节1. 文本分析和鉴赏教师通过投影、板书等方式,对《虞美人》的原文进行逐行解析和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注重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知。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 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篇一】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高二选修)高二年级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欣赏设计人:江波审核人:江波课题:虞美人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4、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紧抓文本,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三、教学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合作探究交流法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任务一】一.目标或要求:了解作者及背景,知人论世。
二.模块组合:(一)导入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
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
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
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
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
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
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教学设计《虞美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虞美人》是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之作品赏析中的第三首词。
它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全词以长句为主,长短句相间,声韵流转自然,传诵千古。
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也是李煜的绝命词。
词人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惨痛的国破家亡之痛,写出了一种通向宇宙人生的普遍悲剧情感。
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本节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以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词人李煜之痛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学情分析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但是学生对自己鉴赏诗词的能力仍缺乏自信,有惧怕心理。
《虞美人》这首词短小,上下阕各28个字,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并不难,但是要使学生对此建立深刻的认识并提高相应的鉴赏水平,并不容易。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积极思考,做好充分自主预习。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2.把握词人李煜及其作品创作风格。
(二)能力目标:3. 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4.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把握其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5.借李煜词作了解其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深刻地体会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师生相互质疑、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
教学准备学生使用讲学稿,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图导入——简介词的基本知识——作家作品简介——朗读——把握文意,质疑解惑——品味、探究——拓展延伸——背诵全词——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它也是李煜的绝命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投影显示相关片断)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1.提问学生: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2.教师补充:“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三、简介作者1.学生代表简介。
2.教师补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
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四、简介作品1.学生参考注解。
2.教师补充:《虞美人》是南唐李后主的代表作,写于李煜被俘之后,软禁在宋都汴京期间。
李煜从皇帝变成了囚徒,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于是深沉的故国之思、浓厚的人生感慨在他的词中自然流露出来。
他以赤子之心写惨痛的国破家亡之痛,写出了一种通向宇宙人生的普遍悲剧情感。
(多媒体显示作品简介)五、朗读1.学生初读全词,感知情感。
(自由朗读)2.学生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代表点评,老师作出相关的指导。
(个别展示、师生点评) (1)语调、语速方面。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
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读出来。
如:“知多少”宜放慢语速,“昨夜”后停顿延长,“向东流”声音要延长等。
(2)节奏方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重读、轻读方面。
朗读时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
如:“几多”“一江”要重读,“愁”“春水”要轻读。
3.老师范读,学生集体朗读。
(示范读、集体朗读)六、把握文意,质疑解惑1.学生结合课本注解在小组内一边讨论词的字面意思,一边举手质疑。
2.师生共同释疑,整体把握文意。
七、品味、探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1)小组内交流,各抒己见。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补充: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1)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2)教师补充:“往事”是指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也指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由学生讨论发言。
(2)教师点评后板书: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①对比手法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②情感: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之情。
...,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1)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发言。
(老师一边巡堂,一边启发学生分析意象的特征体会意境。
)(2)教师点评并板书: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①方法: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②情感: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
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题目意在培养学生对诗词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和揣摩诗词“形象”的能力。
5.知识延伸:还有哪些诗句是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呢?(1)学生展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2)教师小结: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
八、拓展延伸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虞美人》和《浪淘沙令》都是李煜所作,它们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设计意图:本题为延伸阅读和比较阅读,主要引导学生准确细腻地体悟词情,并让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总是能够表达出宇宙人生的普遍情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参考答案:《虞美人》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的绵绵不绝的愁绪.......;《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表达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的别离之痛....;“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表达的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都是人生共通的体验。
九、播放歌曲《虞美人》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会词的意境。
十、学生背诵全词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十一、小结李煜后期的词作语言清新,采用了白描手法写情。
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感真挚,艺术感染力很强,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
十二、布置作业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人间词话》)试联系作者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帮助学生体会《虞美人》言外之意、韵外之旨,并让学生认识到词人的经历和词情的关系。
教学反思根据本单元目标要求,我课堂上注重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我先让学生听音频,感知词人创作的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共同点评,老师进行指导,再由老师示范朗读,最后全体齐朗读、个别朗读,要求读出凄婉哀怨的基调,读出节奏快慢、语调轻重等。
效果较好,学生越读越喜欢读,越读越好,越读越有味,渐入状态。
在品味语言时,我重点抓住了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让学生鉴赏。
用春水来比喻愁,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得较好。
最后课堂上背诵效果也好。
这堂课不足的地方是最后时间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做那道比较阅读题,效果不够理想。
学生的做题能力也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