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语文考点分布表及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2017 年复习建议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9 到2016 五年全国卷试题均没有多大变化;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从2016 年到2019 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 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
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 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7 年,全国I 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 卷是史学论文;2015 年和2016 年,全国I 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 卷是文艺论文;2016 年全国III 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7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7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
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要将各选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从 2019 年到 2016 年, 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 行考查。
该 题分值基本保持在 19 分。
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 12%。
其中客观题 3 小题, 每小题 3分,共 9 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 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 字数大约在 600—700 字, 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2、古代诗歌阅读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有建树的人物。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doc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5年全国II卷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而2016年全国II卷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呈现如下特点:一、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二、注重思辨能力;三、引导个性思维;四、凸现理性人文色彩;五、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可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这个圈子里做文章。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文方向更关注社会生活,更体现时代风采,更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三、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1、回归课本。
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
2、坚持积累。
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
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
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
3、倡导读书。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
高三学子视读书为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
4、重视训练。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离开了训练就会生疏。
但这个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不是盲目的做题。
应跳出题海,按基础、经典、创新三个层次精选试题,提高效率。
语文 ( 2017-2020年全国123卷)高考考点统计

分析人物形象
18年第5题
19年第8题
人物刻画艺术手法
19年第8题
19年第8题
分析人物心理活动
20年第8题
18年第5题
20年第8题
20年第8题
18年第5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19年第9题
19年第8题
情节手法和作用
20年第9题
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
19年第9题
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叙述方式的好处
18年第6题
20年20题
19年210题
应用文修改
18年20题
18年20题
18年210题
流程图
18年21题
18年21题
新闻报道压缩关键信息
20年21题
19年21题
20年21题
19年21题
20年21题
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
18年21题
第四部分作文
题材类型
话题
新材料作文
近7年的大事件,要求学生关注当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19年第6题
语言艺术手法
18年第6题
人物精神、价值观
20年第9题
标题的内涵和作用
2020年第9题
细节描写的作用
19年第9题
散文阅读
对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20年第7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含义
18年第7、8题
20年第4、5题
18年第7题
19年第4题
20年第4题
18年第7题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考点统计表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文体
考点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近五年详情汇集)

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近五年详情汇集)导读:年份试卷选材内容考查点2012全国卷《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3全国卷I《〈老子〉的年代》①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全国卷I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全国卷II《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5全国卷I《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艺术是什么》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全国卷I《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I《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6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考点表解布局及谋篇教案(9套)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考点表解布局

现代文阅读表一叙述(教案)某某祖冲之中学李占威一、知识图标二答题技巧: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每种表达技巧的好处,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三、典型例题一)人称例一、(某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土地韩少功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
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
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
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
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口兹口兹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
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
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
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
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
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
广东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广东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年份试卷选材内容考查点2012全国卷《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3全国卷I《〈老子〉的年代》①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4全国卷I《美的奥秘》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全国卷II《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5全国卷I《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艺术是什么》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全国卷I《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塞壬的歌声》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I《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018—2022五年高考全国 卷语文考点分布

文言文断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
理解、分析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理解和分析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
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蓉當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
鉴赏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赏析诗
歌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名篇名句默写
默写常见名篇名句
默写常见名篇名句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跌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语言文字运用
辨析病句;语言表达连贯;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语言表达得体;图文转换
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表达连贯;辨析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压缩语段
情感
文言文
阅读
文言文断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断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021-2024年新高考语文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新高考全国II卷

17
主观题
名篇名句默写
文化传承与理解
18
主观题
正确使用成语
语言建构和运用
19
主观题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语言建构和运用
20
客观题
正确使用词语
语言建构和运用
21
主观题
情境补写
语言建构和运用
22
主观题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言建构和运用
23
主观题
按限定材料写作
语言建构和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
13
主观题
文言翻译
文化传承与理解
14
主观题
筛选信息和概括分析、比较材料
文化传承与理解
15
客观题
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
16
主观题
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
17
主观题
名篇名句默写
文化传承与理解
18
主观题
变换句式
语言建构和运用
19
主观题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语言建构和运用
20
6
客观题
理解文章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
7
客观题
分析鉴赏本文艺术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8
主观题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
9
主观题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产生的叙述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
10
主观题
文言断句
文化传承与理解
11
客观题
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和古代文化常识
文化传承与理解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5年全国II卷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而2016年全国II卷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呈现如下特点:
一、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
二、注重思辨能力;
三、引导个性思维;
四、凸现理性人文色彩;
五、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可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这个圈子里做文章。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文方向更关注社会生活,更体现时代风采,更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三、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1、回归课本。
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
2、坚持积累。
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
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
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
3、倡导读书。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
高三学子视读书为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
4、重视训练。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离开了训练就会生疏。
但这个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不是盲目的做题。
应跳出题海,按基础、经典、创新三个层次精选试题,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