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发展史论文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东方红1号卫星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航天事业?
1. 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 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 同时,它也影响这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 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2. 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 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 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 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航天事业?
3.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日渐重要。载人航天技术在其中占有重要地 位。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 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航天事业是一 项关系全局的产业。载人航天工程实施 10年来,我国 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仅为 航天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国际竞 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空间技术及 其产业化的广泛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现代火箭技术新篇章
194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前 苏联俘虏部分德国火箭技术人员,缴获了几枚 V-2火箭和有关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1947年 前苏联仿制V-2火箭成功。1948年自行设计了P1 火箭,射程达300公里。1950年和1955年又先 后研制成P-2和P-3火箭,射程分别达到500公里 和1750公里。1957年8月,成功发射两级液体 洲际导弹P-7,射程8000公里,经过改装的P-7 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人造地球卫星1号”,从而揭开了 现代火箭技术新的一页。前苏联由于发射多种 航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功"东方"号、"联盟 "号、"宇宙"号、"质子"号、"能源"号等多种型 号的运载火箭,可将100多吨的有效载荷送入 近地轨道。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论文:航空航空航天发展史分析1900字》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论文:航空航空航天发展史分析目录《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论文:航空航空航天发展史分析 (1)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回顾航空航天之路 (1)第三章领悟航空航天精神 (2)结语 (4)第一章前言天之大,以混沌教万物。
地之极,以乾坤载苍生。
每每在夜深人静时分仰望星空,我们总会惊叹于宇宙的浩瀚无垠和人类如蜉蝣般的渺小。
斗转星移的变换拥有使得沧海变为桑田的力量,然而唯有宇宙亘古不变,带着亿万年前的原始记忆,流浪在时间长河中。
千百年来,人类对于飞有着近乎狂热的执着。
无论是世间流传的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世代相传的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都彰显了中国人民对月空的向往,对太空的憧憬。
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也逐渐发展,中国的航空航天梦也愈来愈清晰。
第二章回顾航空航天之路自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民探索太空的起点。
至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这也表明了中国载人航空航天事业的开展。
然而,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断的研究与不断的尝试中,无数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这条黑暗的道路上留下了一盏盏为后人引路的灯火,那是他们凝聚的心血是他们甘愿托起中国载人航空航天的脊梁。
随后,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一日,“921”计划启动,载人航天器的发射任务正式启动。
戚发轫刚从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上卸任总设计师一职,就担任了“神舟”的总设计师。
以戚发轫为首的科研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探索。
在北京北郊的农田里,在热浪滚滚的沙漠中;在天地苍茫的草原上,第一次试航,飞船的整个技术流程,火箭系统和发射系统的对接,着陆场地的搭建等都在那一个个日夜中成为了现实。
随后,神舟五号在2003年十月十五日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的首艘载人飞船。
中国宇航员杨利伟第一次进入太空,完成了载人航空航天的首飞。
那一刻,许多航空航天老专家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中国人用他们的力量,向世人展示了他们不但可以制造“两弹一星”,还可以完成载人航空航天的技术探索。
航空航天论文500字

航空航天论文500字
航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支持,发动机对于飞机而言就像心脏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离开了发动机,飞机就成为了空壳,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发动机才是飞行器的核心,发展飞行器虽然要求各方面的技术均衡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故发动机的技术在某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
从飞机诞生到其被用于战争,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飞机将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于是纷纷开始发展航空飞行器,于是一个更深层面的技术发展拉开了帷幕,它就是发动机的技术研究。
二.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1. 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
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
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世界上首架飞机是由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来的。
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
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
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他们制造的飞行器员进行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
航空发展史论文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题目:《航空发展史论文》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班级: 12级(1)班姓名:吴佳佳学号: 201206020019航空发展史论文摘要:在蓝天中飞翔,在白云中穿梭,这是古人翘首盼望的梦想。
而如今这个梦想成为了我们司空见惯的画面。
飞行梦的实现,要归功于航空技术的发展。
本文就航空的基础知识、航空发展史、国内航空发展前景展望以及对航空知识的体会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旨在对航空知识进行阐述,并表达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航空发展史航空知识体会一、航空基本知识(一)航空的概念航空是一种是复杂而有战略意义的人类活动,是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公共运输、航空运动、国防军事、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
通过对于空气空间和飞行器(航空器)的利用,航空活动可以细分为众多独立的行业和领域,典型的比如航空制造业、民用航空业等[1]。
航空从狭义上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
广义上航空一词也指进行航空活动所必须的科学,同时也泛指研究开发航空器所涉及的各种技术。
人类自古以来便有像鸟儿一样翱翔天空的愿望,但直到18世纪后期载人热气球在欧洲升空后才首度实现。
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人类的航空事业得以迅速发展。
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人类第一架重于空气、带有动力、受控并可持续滞空的飞机,开启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航空是21世纪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学技术的水平。
(二)航空的用途1.民用民用,即民用航空。
民航指一切军事、警察、海关等国家航空活动之外的航空活动,包括公共航空运输及通用航空。
公共航空运输几个主要的公司有:空中客车公司,总部在欧洲;波音公司,总部在美国;庞巴迪公司,总部在加拿大;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总部在巴西;图波列夫设计局,总部在俄罗斯。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

我与航空蓝天,广袤无垠,深邃辽阔。
仰望天空,常常被它的博大所吸引,常常陷入情不自禁的想象中:如果能如鸟儿般翱翔苍穹,俯瞰大地,穿梭云层,沐浴清风,那该是何等的畅快!虽然是农村娃,但航空梦还是从小就植入心底。
目标理想,就是我持久的动力,我明白,为了美好梦想的实现,我必须努力,努力……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航空航天高等学府,一流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并且选择了航空科学与工程这一系别,我与航空的距离又拉近了,我的梦想不遥远了!我现在正在进行基础的积累与强化,对中国航空事业有了初步了解,对于航空有关的事项多了一份关注,尽我所能,丰富自己,这就是近期的计划。
人类的航空史,也是一部梦想到现实的进步史。
对天空的渴求与幻想,同样是人们为航空奋战不朽的动力。
从风筝到热气球,从飞艇到飞机,探索路上,人们不断总结失败经验与教训,不断前进。
从无人到有人,从低空到高空,从低速到高速,航空器一步步完善,一步步发展。
从军用到民航,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齐备,从惊险刺激到安全舒适航空技术日日翻新,时时进步。
纵揽当今世界,战争已不再是由人数或枪数决定了,制空权,空战成了战争取胜的要素;而国民经济也同样被航空工业准确的衡量着。
这无不尽显航空越来越重的分量。
提到航空,就不能不提到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俄罗斯)。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航空实力不容置疑。
首破声障的X-1研究机;两倍声速F-104的战斗机;高级动性的F-18战斗机,具有隐身性能的F-117战斗轰炸机;大型宽身的波音-747客机;以及世界目前唯一第四代战斗机F-22。
这些高精尖技术始终是在世界最前沿。
也正是因为强大的空军实力,美国才轻易取胜于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另一个前超级大国也毫不示弱,他们的米格战斗机与时俱进,更新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代表着战斗机先进水平;他们的图-144成为少有的超声速客机;他们的雅克号更在二战中大显威力。
空前则国强,看来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听罢李成智老师的《航空航天发展史》这门课,我对航空有了进一步了解。
航空器发展史

《机械设计基础》小论文写作航空器发展史姓名:学院(系):航空宇航学院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班级:学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О一五年九月十二日航空器发展史(中文)摘要:航空器指用于大气层中进行飞行活动的飞行器的总称。
乘坐航空器,在蓝天展翅翱翔,可以说是人类自诞生以来便一直梦寐以求的向往和追求,当我们回顾20世纪的历史时,飞机的发明可以说是其间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如今航空力量已经发展成为各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航空器让我们的天空变得五彩缤纷,航空器的发展贯穿了人类探索自然的艰辛历程。
关键词:航空器发展史飞机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Aircraft(English)Aircraft for flight activity refers to the atmosphere of the floorboard of the aircraft. Aboard the aircraft, in the blue sky soaring and arguably has bee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human dream to yearn for and pursue, when we review the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invention of the airplane is arguably one of the greatest events in the meantime. Air force now has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military power, a variety of aircraft let our sky become colorful, the development of aircraft hardships throughout the human to explore nature.1、引言人类的进步与创造性的幻想是分不开的,古代神话里那种上天入地、移山排海、呼风唤雨的神灵们多得简直是数不胜数,其中大部分的幻想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成了现实。
航天发展史论文

世界航天器发展历史摘要:航空作为前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初步实现。
当然所有科技的研发最初都运用于军事航空也不例外。
据说飞机最早的雏形是中国的风筝,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这也为人类上空埋下伏笔,但是真正想让人飞上空中的却不是中国。
尖键词:飞行研究气球飞艇动力正文:人类对飞行的最初探索自古以来人类就怀有飞行理想,这种理想来自生产、生活和对自由飞行的向往。
但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种理想始终不能实现,只能在神话和传说(见飞行神话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
航空作为前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初步实现。
当然所有科技的研发最初都运用于军事航空也不例外。
据说飞机最早的雏形是中国的风筝,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这也为人类上空埋下伏笔,但是真正想让人飞上空中的却不是中国。
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使用过原始的热气球一一孔明灯。
历史上还记录过各种轻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其他设想和尝试,在西方,13世纪的R・培根曾提出用稀薄空气或液体燃料充入薄壁金属球使它在空气中上升的想法。
但首次制造成功载人气球的是法国蒙哥尔费兄弟。
他们于1783年6 月4日进行了自己制作的热气球表演。
他们用一只更大的热气球,载上羊、公鸡和鸭各一只,飞行8分钟后安全降落。
中世纪欧洲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尝试,他们用羽毛作成翅膀,从塔上或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內,人类对飞行的探索进展缓慢,文艺复兴时期的L.达•芬奇科学地研究了飞行问题,但他的研究成果直到19世纪后期才为后人发现,对航空的发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肉与飞行的尖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而随着对航空器的研究1903年12月170,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航空航天概论结课论文-中国战斗型飞机的发展简史

简述新中国战斗型飞机发展历程机械工程学院 01110摘要:航空工业作为“工业之花”,而战斗型飞机的研制水平更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的重要表现。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其航空发展史更是一个缩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铭记历史,传承优良传统。
关键词: 战斗机; 航空发展 ;中国航空发展;中航工业;歼-10;歼-151.艰难起步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于飞机数量太少,就连带弹巡逻的4架战斗机也参加了阅兵式。
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开始了空军和航空工业的创建历程。
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大大加快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的步伐。
当时,周总理明确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修理后制造,再发展到自行设计。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①1951年4月,当时的政务院下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正式建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创办了一批航空高等院校,建设了13个重点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航空制造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使航空工业迅速完成由修理到制造的过渡。
②1951年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41个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议(1955年增加到156个),其中航空工业建设项目13个。
苏联米格-17 中国仿制米格-17(歼-5)①中航工业官网-艰难起步②360doc-歼十对中国航空工业的作用自此新中国开始了仿制飞机的道路。
1952年,中苏双方根据之前签订的协议,开始帮助中国建设自己的航空工业。
在苏联援华的156个重大项目中,航空工业占到了13项包括飞机制造工厂,航空发动机制造工厂,机载设备制造工厂。
中国技术人员开始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在1956年8月,成功的利用苏联技术的仿造出中国第一架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歼五(仿米格17)。
该型飞机的全部零件都是中国自己生产,直到1959年共生产了700多架。
50年代,在苏联帮助和中国航空人的努力下,中国基本建立了航空工业的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航天器发展历史
摘要:航空作为前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初步实现。
当然所有科技的研发最初都运用于军事航空也不例外。
据说飞机最早的雏形是中国的风筝,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这也为人类上空埋下伏笔,但是真正想让人飞上空中的却不是中国。
关键词:飞行研究气球飞艇动力
正文:
人类对飞行的最初探索自古以来人类就怀有飞行理想,这种理想来自生产、生活和对自由飞行的向往。
但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种理想始终不能实现,只能在神话和传说(见飞行神话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
航空作为前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初步实现。
当然所有科技的研发最初都运用于军事航空也不例外。
据说飞机最早的雏形是中国的风筝,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这也为人类上空埋下伏笔,但是真正想让人飞上空中的却不是中国。
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使用过原始的热气球──孔明灯。
历史上还记录过各种轻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其他设想和尝试,在西方,13世纪的R.培根曾提出用稀薄空气或液体燃料充入薄壁金属球使它在空气中上升的想法。
但首次制造成功载人气球的是法国蒙哥尔费兄弟。
他们于1783年6月4日进行了自己制作的热气球表演。
他们用一只更大的热气球,载上羊、公鸡和鸭各一只,飞行8分钟后安全降落。
中世纪欧洲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尝试,他们用羽毛作成翅膀,从塔上或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类对飞行的探索进展缓慢,文艺复兴时期的L.达·芬奇科学地研究了飞行问题,但他的研究成果直到19世纪后期才为后人发现,对航空的发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
”
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而随着对航空器的研究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但对到底是谁第一个制造了飞机人们在当时产生了争论,但大部分人认为是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
当然在直接制造飞机之前,有少数人沿着另一条道路对飞行进行探索,他们从试飞滑翔机开始,先使滑翔机稳定地飞行并能操纵,然后再加上动力,这个途径恰是成功的道路。
沿这条道路的创始者是德国的O.
李林达尔。
他从1867年起研究滑翔,1891年设计并制成一架滑翔机,1893~1896年间作了约2000次滑翔飞行,滑翔距离曾达300米。
他的最终目的是在滑翔机上安装发动机,实现动力飞行。
不幸他在1896年的一次飞行中因滑翔机失事而遇难。
沿着李林达尔的道路继续探索的是在法国出生的美国土木工程师O.查纽特。
他从1875年起开始对飞行发生兴趣,毕生搜集和编辑其他研究者的成果,于1894年出版了《飞行机械的进展》一书。
1896年查纽特采用桥梁设计技术改进了李林达尔的双翼滑翔机,并作了几百次成功的飞行,飞行距离达几百米。
查纽特曾打算制造动力飞机。
当莱特兄弟读了他的书后与他建立了通信联系,他便成了莱特的顾问和知已,3人就通力合作了。
莱特兄弟沿着李林达尔开辟的道路,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成功地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动力飞行,在航空史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其实在对航空发展了解的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对热气球的研究。
1783年10月15日F.P.罗齐埃乘热空气气球上升到26米,飞行4.5
分钟。
同年11月21日他和M.达尔朗德又乘热空气气球作了一次自由飞行,在约1000米的高度上用25分钟飞行了约12公里。
这是人类乘航空器的第一次空中航行。
蒙哥尔费的气球引起了法国科学院的注意。
法国物理学家查理认识到对于提供升力来说,氢气比热空气更有效,他用涂以橡胶的绸制成了氢气球(称查理气球)。
1783年8月27日,氢气球在巴黎上升到约915米,飘行了约25公里后降落。
查理后来又制造了一只更大的气球,球下系以可载人的吊篮。
1783年12月1日,他和一位同伴乘这只气球在空中飘行50公里,留空时间超过2小时。
气球的出现激起了人们乘气球飞行的热情。
1785年1月7日法国J.-P.F.布朗夏尔和他的一个伙伴乘氢气球从英国多佛飞越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这是人类乘航空器首次飞越这个海峡。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气球主要用于军事、体育运动和科学试验。
20世纪20年代后,出现了用氦气代替氢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氦气球,它比氢气球安全,但价格昂贵。
在现代,气球主要用于高空探测。
气球之后就是飞艇,当然对于我来说在了解航天历史之前只在红色警戒游戏里看过苏联的飞艇是一种不断向下面扔导弹的飞行物体,但在实际中飞艇是一种带有动力且可操纵的气球。
早期曾有人在气球上装
帆、桨或翼片,但这些措施都未获效果。
最早的飞艇是法国H.吉法尔于1852年制成的蒸汽气球。
其气囊形如雪茄,下悬吊舱,上装蒸汽机,带动3叶螺旋桨,并有方向舵。
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驾驶这艘飞艇由巴黎飞到特拉普斯,航程约28公里。
速度约10公里每小时。
早期的飞艇都是软式或半硬式的。
19世纪末铝问世后,有人用铝作骨架,用薄铝板作气囊外壳,制成了硬式飞艇,上面装一台8.8千瓦(12马力)的4
汽缸汽油内燃机,于1897年11月3日升空飞行。
1900年旅居法国的巴西人A.桑托·杜蒙因为驾驶自制的飞艇,在30分钟内绕飞巴黎艾菲尔铁塔而获奖。
在飞艇方面,德国的F.von齐伯林伯爵获得最大成就。
1894年他完成了硬式飞艇设计,1900年制成,LZ-1号飞艇,长128米,容积约11300立方米。
1909年齐伯林创设了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1910年6月22
日开始用LZ-7号齐伯林飞艇在法兰克福、巴登和杜塞多夫之间作载客定期飞行,距离共193公里。
LZ-7号飞艇可载20人,装有3台88千瓦(120马力)的活塞发动机,巡航速度为60公里每小时。
这是最早的空中定期航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建立了齐伯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曾多次用飞艇对伦敦进行轰炸。
飞艇体积大、速度低、飞行不灵活,极易受到攻击和损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齐伯林公司又造了两艘巨型飞艇──“齐伯林伯爵”号和“兴登堡”号,在欧洲到南美和美国的商业航线上飞行。
“兴登堡”号是当时最大的飞艇,容积200000立方米,长245米,内部陈设豪华,可载75名旅客,速度130公里每小时。
1936年3月4日开始飞行。
1937年5月6日从德国飞往美国时,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上空,它的上部垂直尾翼忽然起火,火焰蔓延全艇,36人遇难,从此结束了飞艇的商业航行。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少国家又开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的飞艇,用于油田巡逻和吊运大型装备。
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飞机飞艇热气球的性能不断提高,使战争从平面向立体转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起来的民用航空运输事业,使飞机成为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飞机突破了音障,这是航空发展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随着科技的进步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
当然这些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物理和数学的发展。
科技总是最先服务于战争,但我相信航天虽然产生于战争但是最后一定会造福人类。
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
航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1 《世界航空发展史》
2《中国航天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