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相关论文
航天航空概论论文

航天航空概论论文引言航天航空产业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国防以及科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航天航空产业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重要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 航天航空产业的历史背景航天航空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代,从最早的热气球到现代的太空飞船,航天航空技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著名飞行家莱特兄弟的成功飞行标志着航空产业的开端。
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航空工业迅速兴起,航空领域的发展推动了航天产业的诞生。
在战争期间,航天航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战期间,飞机和火箭技术广泛应用于战争中,成为决定战局的重要因素。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冷战时期的航天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美、苏两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此后,航天航空产业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战略产业之一。
2. 航天航空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航天航空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涵盖了航空、卫星技术、导航、无人机、航天器制造等多个领域。
许多国家都将航天航空产业视为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手段。
在航空领域,民用航空业的发展迅猛,航空器制造、民航管理、航空运输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
新一代的超音速客机和无人机技术的突破,使得飞行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
同时,航空工业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绿色航空,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成为行业的重要方向。
在航天领域,各国纷纷投资大量资源开展载人航天和无人探测任务。
人类已经成功登陆月球,并计划在未来登陆火星。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空间站的建设和太空资源的开发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3. 航天航空技术的重要性航天航空技术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工业链的升级,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航天航空产业带动了航空器制造、导航系统、卫星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场景。
航天航空科技论文1000字左右初中

航天航空科技论文1000字左右初中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
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
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
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
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12.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0.4米。
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
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5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论文:航空航空航天发展史分析1900字》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论文:航空航空航天发展史分析目录《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论文:航空航空航天发展史分析 (1)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回顾航空航天之路 (1)第三章领悟航空航天精神 (2)结语 (4)第一章前言天之大,以混沌教万物。
地之极,以乾坤载苍生。
每每在夜深人静时分仰望星空,我们总会惊叹于宇宙的浩瀚无垠和人类如蜉蝣般的渺小。
斗转星移的变换拥有使得沧海变为桑田的力量,然而唯有宇宙亘古不变,带着亿万年前的原始记忆,流浪在时间长河中。
千百年来,人类对于飞有着近乎狂热的执着。
无论是世间流传的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世代相传的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都彰显了中国人民对月空的向往,对太空的憧憬。
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也逐渐发展,中国的航空航天梦也愈来愈清晰。
第二章回顾航空航天之路自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民探索太空的起点。
至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这也表明了中国载人航空航天事业的开展。
然而,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断的研究与不断的尝试中,无数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这条黑暗的道路上留下了一盏盏为后人引路的灯火,那是他们凝聚的心血是他们甘愿托起中国载人航空航天的脊梁。
随后,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一日,“921”计划启动,载人航天器的发射任务正式启动。
戚发轫刚从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上卸任总设计师一职,就担任了“神舟”的总设计师。
以戚发轫为首的科研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探索。
在北京北郊的农田里,在热浪滚滚的沙漠中;在天地苍茫的草原上,第一次试航,飞船的整个技术流程,火箭系统和发射系统的对接,着陆场地的搭建等都在那一个个日夜中成为了现实。
随后,神舟五号在2003年十月十五日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的首艘载人飞船。
中国宇航员杨利伟第一次进入太空,完成了载人航空航天的首飞。
那一刻,许多航空航天老专家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中国人用他们的力量,向世人展示了他们不但可以制造“两弹一星”,还可以完成载人航空航天的技术探索。
航空航天论文500字

航空航天论文500字
航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支持,发动机对于飞机而言就像心脏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离开了发动机,飞机就成为了空壳,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发动机才是飞行器的核心,发展飞行器虽然要求各方面的技术均衡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故发动机的技术在某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
从飞机诞生到其被用于战争,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飞机将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于是纷纷开始发展航空飞行器,于是一个更深层面的技术发展拉开了帷幕,它就是发动机的技术研究。
二.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1. 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
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
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世界上首架飞机是由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来的。
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
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
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他们制造的飞行器员进行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
航空航天论文

航空航天论文引言航空航天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对国家的国防能力、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工程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近年来取得的突破和相关技术的前景。
航空航天工程的背景和重要性航空航天工程是指研究和开发用于航空器和航天器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征服天空和太空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可以带来许多重要的好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在军事领域的实力。
先进的飞机和导弹技术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强大的防御和进攻能力。
2.推动经济的发展:航空航天工程不仅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航空航天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交通运输、通信和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
3.促进科技的进步:航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度技术密集的工作,它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和融合。
在航空航天工程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的突破和技术前景近年来,航空航天工程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突破和进展。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例子:1.低轨道卫星发射技术: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道卫星发射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项技术可以将卫星送入更低的轨道,减少了发射成本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了卫星的可用性。
2.3D打印技术在航空器制造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航空器制造过程中可以实现高度定制化和零部件的快速制造。
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制造效率,还能够降低成本,为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3.超音速客机设计:近年来,一些航空公司和科技企业开始投资研发下一代超音速客机。
这些客机将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飞行更远的距离,为航空旅行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在未来,航空航天工程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几个方面将成为航空航天工程发展的关键:1.环保技术: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航空航天工程将致力于开发更加环保的航空器和航天器技术。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

我与航空蓝天,广袤无垠,深邃辽阔。
仰望天空,常常被它的博大所吸引,常常陷入情不自禁的想象中:如果能如鸟儿般翱翔苍穹,俯瞰大地,穿梭云层,沐浴清风,那该是何等的畅快!虽然是农村娃,但航空梦还是从小就植入心底。
目标理想,就是我持久的动力,我明白,为了美好梦想的实现,我必须努力,努力……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航空航天高等学府,一流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并且选择了航空科学与工程这一系别,我与航空的距离又拉近了,我的梦想不遥远了!我现在正在进行基础的积累与强化,对中国航空事业有了初步了解,对于航空有关的事项多了一份关注,尽我所能,丰富自己,这就是近期的计划。
人类的航空史,也是一部梦想到现实的进步史。
对天空的渴求与幻想,同样是人们为航空奋战不朽的动力。
从风筝到热气球,从飞艇到飞机,探索路上,人们不断总结失败经验与教训,不断前进。
从无人到有人,从低空到高空,从低速到高速,航空器一步步完善,一步步发展。
从军用到民航,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齐备,从惊险刺激到安全舒适航空技术日日翻新,时时进步。
纵揽当今世界,战争已不再是由人数或枪数决定了,制空权,空战成了战争取胜的要素;而国民经济也同样被航空工业准确的衡量着。
这无不尽显航空越来越重的分量。
提到航空,就不能不提到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俄罗斯)。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航空实力不容置疑。
首破声障的X-1研究机;两倍声速F-104的战斗机;高级动性的F-18战斗机,具有隐身性能的F-117战斗轰炸机;大型宽身的波音-747客机;以及世界目前唯一第四代战斗机F-22。
这些高精尖技术始终是在世界最前沿。
也正是因为强大的空军实力,美国才轻易取胜于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另一个前超级大国也毫不示弱,他们的米格战斗机与时俱进,更新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代表着战斗机先进水平;他们的图-144成为少有的超声速客机;他们的雅克号更在二战中大显威力。
空前则国强,看来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听罢李成智老师的《航空航天发展史》这门课,我对航空有了进一步了解。
航空航天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论文

航空航天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论文摘要本文旨在介绍航空航天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通过分析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探讨自动化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航空航天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视角。
1. 引言航空航天工程是研究飞行器设计、制造、测试和运行的学科,涉及航空器和航天器的设计、结构、材料、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飞行控制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 航空航天工程的基本概念及研究领域2.1 基本概念航空航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
它主要包括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飞行器测试和飞行器运行等内容。
航空航天工程的目标是研究如何设计和制造出性能优越、安全可靠的飞行器,以满足人们对航空和航天领域的需求。
2.2 研究领域航空航天工程的研究领域包括:(1) 飞行器气动设计:研究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气动特性,为飞行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 结构与材料:研究飞行器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力学性能,以确保飞行器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3) 动力系统:研究飞行器的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设计、性能优化和故障诊断等。
(4) 控制系统:研究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策略、自动驾驶技术和自适应控制等。
(5) 飞行控制:研究飞行器的飞行控制原理、设备和系统,以确保飞行器按照预定轨迹稳定飞行。
3. 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3.1 发展历程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从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实现首次动力飞行以来,航空航天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最初的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再到现在的隐形战斗机、无人机和航天器,航空航天工程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和创新。
3.2 未来趋势未来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趋势包括:(1) 绿色航空:为了降低碳排放和环境影响,绿色航空技术将成为未来航空航天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于航空航天及天体运动的论文

关于航空航天及天体运动的论文摘要: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茫茫夜空,浩瀚宇宙,当人们抬头仰望,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早已飞出地球,奔向外太空。
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存在的世界又是怎样在运转?不少科学家曾为此努力探索,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开普勒的天体运动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对自身世界的好奇从未止步。
关键词:天体运动,开普勒三大定律,太空开发(一)人类与天体运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提出----修正----否定----再提出”的过程,没有绝对正确的观点,而是一部不断完善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就提出了地心说,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等人发展完善起来,地心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行星体系模型,它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提出了行星与恒星、运行轨道等概念,虽然其“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被后世证明是错误的,但其对天体运动研究开辟的先例意义重大。
公元15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前发表了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的观点,哥白尼通过大量精确观察材料,结合当时正在发展的三角学,对行星轨道的相对大小和倾角进行了计算,初步模拟了太阳系的构造,同“地心说”一样,日心说也被后世证实是不完善的,“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而非宇宙中心。
”与哥白尼同一时期,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对天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对周边行星、恒星的运动所做的观测,其精度之高在当时让人望尘莫及,他编制的恒星表在今天仍有使用价值,但第谷的宇宙观却是错误的,他固执地坚持“地心说”而忽视了它与自己观测结果的矛盾。
因此,第谷的一生并没有什么巨大成就。
他的助手,勇于探索的德国人开普勒,根据第谷的观测资料,通过本人的分析后,归纳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即开普勒三大定律,它们分别是:(1)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航空航天的认知
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表达一下我对航空航天的认知。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
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
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
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
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
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
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
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
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不过,由于载人航天技术与无人航天
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
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
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
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
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
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
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展,并将为培养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贡献。
例如,就载人航天器本身的研制和运行而言,它对通信、遥感、推进、测量、材料、计算机、系统工
程、自动控制、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大大推动了这些技术的进步。
再有,载人航天的发展能促进太空资源的开发,为地球上的人类造福。
载人航天器所处的高远位置和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可为科研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它在推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等许多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望在一些前沿学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效益。
一些国家已经在太空制药、太空育种和太空材料加工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并准备建造太空工厂,其效率和效益不可限量。
另外,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大约80亿~110亿,因此有些人已经开始研究向外空移民的方案;地球上的能源也日益紧张,那么是否可以到别的星球开发矿藏呢?这是科学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且不是天方夜潭,因为类似载人登月等许多过去可望不可及的神话和幻想,如今有不少都变成了现实。
最后,载人航天具有巨大的军事潜力。
使用载人航天器可以很好地完成侦察和监视任务;灵活部署、修理和组装大型军用卫星;安全而连续地指挥和控制地面军事力量;还能作为特殊武器的试验场。
例如,早在1965年12月,美国双子星座7号飞船上的航天员就曾用红外遥感器监视和跟踪了1枚潜射导弹的发射,所获信息比潜艇上的观察人员报告的还要快。
第1次、2次海湾战期间,和平号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对战区进行了大量观测活动,取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前景中国载人航天将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中国在成功发射4艘无人试验飞船的基础上,已将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
然而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除继续用载人飞船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试验外,重点包括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以尽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航空航天技术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
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
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
下面是我参观西工大航天馆的一些照片及解读:
1.西工大航空馆同时也是西安航空馆:这是西工大航空馆的照片,门前有一架“教学专用”的飞机,就是它了,可以明显的看到它的骨架。
2.“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模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3.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CZ-2E),简称长二捆,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
长二捆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LEO)有效载荷。
配以合适的上面级,可进行中高低
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卫星的发射。
长二捆火箭的研制成功,使中国首次突破了助推器捆绑技术、首次研制成功了推进剂利用系统和大型发射台等36项关键技术,为中国的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爱国主义实物教材--美国U-2高空侦察机残骸:U-2是由美国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开发,绰号是“黑寡妇”“空中蛟龙”,属于高空间谍侦察机。
首飞时间为1955年8月4日,共计生产55架,被美国空军和CIA用来侦察敌后方战略目标,是在冷战时代美国重要信息来源方式之一。
它几十年来曾征战全球,侦察过苏联、古巴、朝鲜、中国、越南等国家,但是也有十几架在敌国的领空被击落。
这是中国击落的第一架U-2飞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导弹打下U-2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