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告词中的文化底蕴
文化背景在酒类广告中的运用

文化背景在酒类广告中的运用酒类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广告,在推销的过程中需要巧妙运用文化背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塑造品牌形象,促进销售。
本文将探讨文化背景在酒类广告中的运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潜在问题。
一、文化背景的定义及意义文化背景是指某个地域或特定群体所共有的概念、信念、价值观、生活方式等。
在酒类广告中,文化背景的引入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共鸣点,使其对产品产生情感认同和品牌忠诚度。
二、历史文化背景的运用历史文化背景在酒类广告中常常被运用,通过展示酒的历史渊源、传统酿酒工艺等,强调产品的独特性和传统价值。
例如,在中国白酒的广告中常常出现古老的传统建筑、金碧辉煌的宴会场景,以及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故事,传递出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三、地域文化背景的运用地域文化背景是指特定地域所特有的文化元素,例如民俗风情、地方特色等。
酒类广告可以运用地域文化背景,以强调产品与特定地域的关系和独特韵味。
比如在法国香槟广告中,经常通过展示晶莹剔透的葡萄园、迷人的法国乡村风景,以及法国人热情欢聚的场景,传达出香槟代表着法国的精神和浪漫风情。
四、文化符号的运用文化符号是指具有共同概念和象征意义的物体、精神符号等。
酒类广告可以通过运用特定文化符号,增加产品的辨识度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苏格兰威士忌的广告中,常常以高地风景、苏格兰湖泊和传统农场等为背景,搭配苏格兰男子穿着传统服饰、吹起风笛的形象,强调威士忌与苏格兰民族精神的深刻联系。
五、文化背景的优势与潜在问题运用文化背景可以为酒类广告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吸引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然而,过度依赖文化背景也有一些潜在问题,例如可能引起文化冲突,造成误解或触及敏感点。
因此,在运用文化背景时需谨慎选择,并充分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六、结语文化背景在酒类广告中的运用对于品牌塑造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历史文化背景、地域文化背景以及文化符号等手段的运用,可以为产品赋予更多的情感内涵和独特性,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销售额。
广告创意的民族文化内涵

广告创意的民族文化内涵广告创意是一种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表达了民族特色与情感,成为了现代广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现,广告创意能够更好地吸引目标受众,传递品牌理念,增强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广告创意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广告创意中的民族文化内涵表现在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运用。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蕴含着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民间故事、民俗风情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既是民族文化宝库,也是广告创意的宝贵素材。
很多品牌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广告都会加入中国传统的春节元素,如红包、鞭炮、对联等,为产品或服务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提高了广告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广告创意中的民族文化内涵表现在对民族特色与情感的表达。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符号和情感表达,广告创意通过运用民族特色元素和表达民族情感,可以更好地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在某些地方品牌的广告中,会采用当地特有的民族服饰、方言、民间习俗等元素,来彰显品牌与当地消费者的亲近感和情感契合度。
这样的广告创意不仅可以提高品牌对当地受众的认同感和好感度,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和引导他们的消费决策。
广告创意中的民族文化内涵表现在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传统文化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包括孝道、友善、责任感、诚信等传统道德观念。
广告创意可以通过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为品牌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
某品牌的广告在表现家庭关系时,强调了传统的孝道、尊老爱幼的价值观念,使广告内容更具有感染力和深度,更符合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广告创意中的民族文化内涵表现在对民族历史和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中国拥有漫长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艺术,如中国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这些传统艺术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广告创意可以通过对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创新,为广告注入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语中的运用(五篇材料)

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语中的运用(五篇材料)第一篇: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语中的运用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语中的运用不知道媒介经营-MEIJIEJINGYING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语运用◎赵洪梅周勇广告语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意义1.传统文化元素是体现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幅员辽阔,既有共同的华夏文明,又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按照有关学者根据地域对广告的分类,其地方性广告和区域性广告就完全可以通过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掘,凸显自己的产品特色。
比如浙江卫视,它是通过水墨画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小桥流水人家、杏花烟雨江南”的水乡形象,引用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和徐悲鸿的“剑马求不得,狂歌走天涯。
自马秋风塞上。
杏花烟雨江南。
”别有一番风味,不仅激起本省观众的强烈文化认同,也很能吸引外省观众的好奇心和持续关注。
由此可见,产品品牌个性的打造。
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掘及利用。
2.传统文化元素是提升广告品位的一大法宝了吗?泡泡漂漂晾起来”受到批判,很大原因就是其低俗化的表现,其中“泡”、“漂”利用谐音,暧昧的性暗示,给人一种歧视女性的意味.当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
宝马汽车2006年11月23日在《南方周末》上的一幅广告就做得很成功,不仅大气,而且极具中国文化特色。
这一叠广告共8版。
纸是整张。
不裁开。
8一l为森林弯曲公路,文字为:有容,处变亦坦然。
2—3为一西装领带的男子闭眼作陶醉状,闹市背景。
文字为:有容,闹市亦静室。
翻开,4_7为一辆宝马。
文字为:有容,乃悦。
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古语中提炼出的广告语,在更深的层次上表达了宝马力图适应中国国情的良苦用心。
在这里,广告传递的潜在文化信息、品位诉求无疑得到了最好的表现。
广告语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形式传统文化元素是广告语创意的一大重要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惊人的效果,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1.广告语中诗文的运用用诗做广告可谓由来已久。
广告的文化内涵

广告的文化内涵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商业社会,广告已经成为品牌宣传和推广的常见手段。
然而,一篇成功的广告不仅仅需要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还需要传达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并愿意购买产品。
文化内涵是指广告中蕴含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习俗和民族特色等因素。
通过体现文化内涵,广告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提升品牌价值,促进文化传承。
首先,文化内涵可以表达品牌的民族特色。
举个例子,一家生产茶叶的公司可以通过广告展示中国传统茶文化,包括茶道、茶艺和准备茶时的仪式感。
这样的广告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中国独特的茶文化,增强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可。
其次,文化内涵可以传达品牌的价值观。
品牌的价值观是指品牌所追求的目标和信念。
通过广告传达品牌的价值观,可以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并与品牌产生情感上的连接。
例如,一家以环保为核心价值的公司可以通过广告展现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让消费者认同并支持该品牌。
此外,广告还可以利用文化内涵来传递产品的内在品质。
例如,一家生产传统手工艺品的公司可以通过广告展示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和精湛工艺,让消费者了解到产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通过体现文化内涵,广告可以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宣传,而是在传递品牌信息的同时,传递一种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精神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认同,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内涵成为品牌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广告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一环。
然而,仅仅追求噱头和创意并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一个成功的广告除了吸引人的视觉效果外,更需要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涉及一个品牌所传达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习俗和民族特色等因素,通过它,广告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推销,更能实现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首先,文化内涵可以展示一个品牌的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建筑、服饰、食物等元素,这些元素都可以成为广告创作的灵感来源。
酒广告的文化意蕴

酒,自古以来就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酒的文字, 被消费者接受;二是这些酒广告中历史人物都与酒有着某种诗词,故事,器具,数不胜数,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加上“酒被大家熟知的联系,在消费者心中很容易将这些历史人物的是越陈越好”的特质,可以说酒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历史感。
特征转化为该产品的特征;三是由于历史人物已年代久远,而在现代社会里,酒更是以一种精神消费品而存在,有着时是产品能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年代久远的认识,符合“酒是老代特征的大众文化在酒广告中也有着淋漓尽致的发挥。
的好”的普遍消费心理。
一、历史文化,酒类广告的制胜法宝最为大家熟悉的要数“杜康酒”了,在该酒的广告中涉及“酒是陈的香”的这种观念已经是共识,这个观念能使消到了两个历史人物:杜康和曹操。
“杜康酒”因杜康是酒的发费者在潜意识里比较认同有历史感的酒类产品。
因而,为酒明者而得名,历来人们都把“杜康”作为佳酿的代称。
以“杜披上一层历史文化的“外衣”成了众多酒类广告的重要目的。
康”给产品命名可想而知给该酒赋予了多么深厚的历史文化事实表明,绝大多数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而在具体的打出意蕴! 该酒离不开另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曹操,有“慨当历史文化牌的酒类广告中又出现了细分,如以自身历史、历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的绝唱。
又有“煮酒史人物,历史故事、名胜古地、古典诗词..等为产品赋予历论英雄”典故。
这则广告推出的时机选得也很好,当时央视史意味,下面将分别以实例来充分说明历史文化在酒类广告正热播“三国演义”,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杜康也被评为中的蕴含。
“中国十大文化名酒”。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一) 以自身历史作广告在酒广告中大打历史人物牌的还有“诗仙太白酒”、山东这类酒广告主要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酒是陈的香”的的“梁山好汉酒”、浙江的“洪七公特曲”、湖北的“诸葛酿酒”观念,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观念即牌子越老质量..等等,都是在历史人物身上找到了一种能得到大家心理越好,所以在相当多的酒广告中都突出了其产品或者其企业认可的文化内涵,如“梁山好汉酒”通过广告给酒注入一种的悠久历史。
旅游地广告词的文化意蕴

旅游地广告词的文化意蕴摘要:旅游地即旅游目的地,其广告是旅游广告中最具有传播意义和应用意义的广告。
因为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性,故旅游广告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与传播,它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经济状况。
本文从旅游地广告词入手,在地域文化意蕴、景观文化意蕴、旅游者审美意蕴三个方面做了探讨。
其主旨是提高旅游地广告的文化品味,挖掘旅游地广告的文化意蕴,让旅游地广告穿透旅游者的心灵而传达积极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旅游地广告;广告词;文化意蕴一、鲜明的地域文化意蕴旅游业的主体产品是旅游线路,主体服务是导游服务,因此旅游业明显具有无形性特性。
一般旅游者在旅游消费之前大多没有亲身到过旅游地,他们所获得的信息主要是依靠媒体宣传和他人介绍,尤其是远程旅游,几乎完全依靠媒体广告,所以旅游地广告首先凸显的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地域文化意蕴。
所谓地域文化的意蕴就是要突出一个旅游地的核心文化,即旅游地依据自身资源的位置和特征构成一个有个性的主题,并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使之形成完整而独特的旅游形象。
在这个信息量无比巨大传播途径无比丰富的现代社会,有些旅游地为了在短时间内拥有知名度,忽略甚至抛弃自身资源的个性而只是在文字上吸引眼球,例如2010年2月宜春市公布的广告词是: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广告词中的“叫春”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或许创意这则广告词的人认为作为广告传播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让旅游者不明白宜春之美,重要的是这则广告词传递的是违背中国传统的负面文化,有了知名度却丢失了美誉度,不管如何解释这则广告词让这个城市蒙羞。
当然,在我国的各个旅游地,总体来说都在有意识地强调自身的特色文化。
例如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朗朗上口家喻户晓的美誉本来就是最好的广告,但是杭州依据这则俗语又延伸出这样的广告词:“中国杭州——平静似湖,柔滑似丝”,这则广告不仅寓意西湖之柔美,同时又道出丝绸之华贵,把杭州的美景和物产浓缩成短短的八个字,地域文化突出而简洁。
文化底蕴让广告走得更好 (2)

文化底蕴让广告走得更好------ 浅谈中国元素在康美之恋中的应用先得介绍一下,类似于音乐电视的广告片《康美之恋》是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制作,《康美之恋》MV剧组汇聚了国内一流的创作人才,组成了100多人的摄制团队,300多人的演出阵容,特邀著名导演童年先生执导,歌曲由著名作曲家王晓锋先生与导演童年合作打造,歌星谭晶演唱。
剧组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在桂林阳朔世外桃源、遇龙河、浪石滩、相公山等著名景区景点进行拍摄。
《康美之恋》由影视明星李冰冰、任泉担纲主演,由著名作曲家王晓锋与著名导演童年全力打造,歌星谭晶演唱片中歌曲。
作品风格优雅、情深意长,美妙动听的歌曲诉说着创业的信念与情怀。
李冰冰与任泉在桂林神奇秀丽的山水间倾情演绎相互爱恋、共同创业的感人故事。
在这个广告片之前看过一个五粮液的广告片,两者风格上很相似,但是同为广告片,很明显五粮液广告片的商业性更浓一些。
毕竟一个是酒水广告,一个是药物广告,两个广告的出发点虽然都是一样——盈利,但是二者产品不同,这也决定了广告的必然不同。
相信《康美之恋》是这类广告中最成功的一个,因为公司和剧组的精心打造,因为其中的中国元素和丰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关康美药业的资料,康美药业的企业宗旨是永远致力于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懈追求创造美好人生.看完后,再仔细回味一下广告内容,其实,在这个广告片里,就已经体现出康美药业的宗旨,愿景,经营理念和其核心价值观。
让我们一个一个的来分析。
首先,从广告片的颜色基调来看。
广告片的拍摄选择在广西桂林这个山水秀美的地方,并且选择的是风景名胜点。
这些地方本就是山清水秀,胜似仙境。
在广告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调颜色是绿色,其次是白色和红色。
而绿色也有不同程次的绿,有深绿,浅绿,墨绿等搭配使用。
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了生命,代表健康。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
广告的文化意蕴与文化语境

广告的文化意蕴与文化语境【摘要】随着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广告与当代审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方面,当代审美文化走向了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生活化,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逐渐缩短和消解,从而使广告漫染了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浸润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文化,又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对广告的创作与接受起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构成了广告的文化语境。
【关键词】广告;审美文化;文化意蕴;文化语境当代世界正处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和流派,构成了现代社会最为壮阔的人文景观。
在审视当代文化时,人们会发现,现代广告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文化现象。
戈公振早在1927年就指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
人类生活,因科学之发明日趋繁密美满,而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
”由于广告美的创造和接受普遍都是以文化的样式出现并发生作用的,这样,广告自然与当代审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方面,广告作为一种大众艺术,正以和善的面孔“飞人审美文化家”,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审美文化又作为广告的文化语境,对广告的创作与接受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一、审美文化作为广告的文化意蕴审美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从属于“文化”这个大概念的。
关于文化,一直有着多种定义。
按照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权威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
”这个文化定义把文化归为一种整体性的精神现象,与社会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所谓审美文化,“在一般意义上是指那些具有审美属性和价值的文化;在理想的意义上是指发展到比较高级阶段的文化,亦即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内的人类文化的审美化。
”当代审美文化,自然也要强调文化的理想追求,但主要是指那些具有审美属性与审美价值的文化现象与文化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广告词中的文化底蕴摘要:广告无所不在,它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承载着宣传文化的重任。
一则好的广告词,应该既能体现商品特性,更能体现文化底蕴,这样,才能让受众接受它、认可它,并成为它的忠实消费者。
广告词的文化底蕴,有多种形态的体现,主要从它的文化精神定位以及广告词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剖析了广告词与文化底蕴之间的联系,希望广告词不是让人厌烦,而是让人感觉卓尔不凡。
关键词:广告词;文化精神;语言特色美国广告界的知名人士迪诺·贝蒂·范德努特曾说:“如果没有人做广告,谁能创造今天的文化?你又能从哪儿为文化活动找到比一种广告媒介更生动的宣传方式呢?……”的确,在广告如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性的推销,要传达商品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传播和创造文化的重任。
而广告词,作为一则广告的灵魂,要想能深得人心、百读不厌、经久传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广告词中的文化底蕴的体现,有多种形态,大到对文化环境的解读,小到某个道具的选用,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
笔者这里主要剖析两种具体形态,一是广告词里的文化精神定位,二是广告词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
一、广告词为什么要选择文化精神定位一则广告词,首先要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即定位。
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力普·科特勒认为:“定位是勾画企业的形象和所提供的价值的行为,它需要向顾客说明本企业的产品与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的竞争者的产品有什么区别。
”一般人皆以为,一则好的广告词,把产品的功效和作用宣传出来,就算成功。
而纵观那些优秀的广告宣传,几乎无一例外地定位在“文化精神”。
以运动品牌为例,世界名牌的耐克和阿斯达斯的广告词分别为“想做就做”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中国品牌的李宁和安踏的广告词也分别为“一切皆有可能”和“永不止步”,它们的主打广告词都不是宣传产品的实体功能,而是贯穿了一种文化精神,当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不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更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的体现。
台湾有一句有名的句子,叫“认真的女人最美丽”,这句话是很多女人的座右铭,也是她们的人生坐标,而这句话,其实原本是一种玫瑰卡的广告词,这种卡专门为有身份有气质有追求的都市女性量身定做,一句“认真的女人最美丽”的广告词,既为她们孜孜不倦的奋斗提供了最好的诠释,也让她们在某个无奈彷徨的瞬间找到了支撑下去的勇气和动力,于是,台湾有品位的女性几乎人手一张玫瑰卡,而这句广告词,也因其文化精神,被口口相传,流传后世。
可见,一句广告词,有了好的文化的定位,其与受众和整个社会的关系立马发生质的飞跃。
因为只有文化,才能对人进行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教养,只有文化,才能体现出一种深层的价值和魅力,只有文化,才能变成人的一种习惯乃至习俗。
一种产品,如果想走高端路线,想做百年老店的名号,它的广告定位和广告词,终归要有一些文化底蕴,才能从根本上获得消费者的心。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柒牌男装的广告词为“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欧莱雅化妆品的广告词是“你值得拥有”,动感地带的广告词是“我的地盘听我的”,所有这些成功地把一种观念和文化与产品密切相连的广告词,既让商品热卖了,又励志了受众,甚至不少受众是因为喜欢某句话进而选择某个商品。
但这并不是说,广告词就一定要进行文化定位,并不是所有广告词一开始就要从“文化”入手,一些日用产品的广告词以及一些新产品的广告词,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定位。
一块洗衣肥皂,消费者更看重的可能仍然是它好不好洗、伤不伤手,这种日用产品,除非做到非常成熟,倒没有必要生拉硬拽与“文化”扯上联系。
飘柔洗发水最开始也是从“飘逸柔顺”开始宣传的,后来才慢慢注入情感,进行情感和文化的策划定位。
二、广告词的文化精神定位的几种表现爱德华·泰勒说: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礼仪之邦,恪守君子之道,以人为本,重情重义,含蓄蕴藉,无与伦比的中国文化构成了民族之魂、国之脊梁。
一则广告词,要符合中国国情,为消费者喜欢和牢记,一般会在“爱国情怀”、“以人为本”、“家的情感”、“含蓄委婉”等方面做文章。
在中国的文化里,爱国情怀根植于民众的心灵深处,如果一则广告词能不动声色地激起受众的爱国之情,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很多广告词就利用了这一点,比如红旗车的广告词,“中国人,坐中国的红旗车”,在国人都攀比“洋车”的市场情况下,红旗轿车竟然一马当先,赢得了不少市场份额,在不短的时间里,红旗车作为国宾的专用车,是最高的外交礼遇,红旗车的销量和地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爱国的文化精神定位。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重要性,看重人的感受。
以人为本也是广告词经常选择的一种文化定位,它不会刻意地叫卖和说教,而是以最人性化的语言让受众接受。
海尔冰箱最有名的一句广告词是“真诚到永远”,就是这个“真诚”,留给了全世界消费者深刻的印象。
广东东莞在竞选文明城市的广告宣传中,并没有直接要求市民“讲文明”,而是选用了“东莞因您而文明”这样的句子,深得市民认同。
在交通隔离带的广告牌上,以往冰冷的“禁止横穿马路”也换成了“您的妻子提醒您:请不要横穿马路”这样温情的语言。
有人说,广告词不再只是广告词,它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折射和反映,确实,在这些充满了人文气息的广告词里,我们感受到了舒心,看到了进步。
家的情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对“家”的重视和情感,是其他国家都难以想象和媲美的。
因此,在“家的情感”方面做广告词,更是很多商家屡试不爽的高招。
相信大家都记得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记忆当中家的感觉,母亲做的黑芝麻糊,还有那悠长悠长的巷子,那尘封多年的乡村背景,都把“家的情感”表现到了极致,最后一句广告词“一股浓香,千缕温暖”让每个观众都深深怀念,产生共鸣。
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没有说产品的原料、配方、口味和营养等等,但一个关于“家”的定位,却为它赢得了空前的销量。
另外,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广告词,也是在“家文化”上做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近几年,可口可乐在春节期间,也锁定在“带我回家”的文化定位上,效果很好。
中国的文化里,“含蓄委婉”是一大特色,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谦虚谨慎的百转千回总是令人惊叹和折服的。
一则广告词,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还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含蓄蕴藉、简淡幽微,那当然为受众所欣赏了。
于是,飞利浦的广告词是“让我们做得更好”,爱多vcd的广告词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连图书馆的公益广告,也不再是“保持安静”,而是换成了“轻轻地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
三、广告词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一则经典的广告词,其本身的语言表现就应该充满张力和内涵,但是,广告词的写作毕竟不是请专人来进行的文学创作,想要一句广告词既能宣传商品,又有文化内涵,并非易事。
因此,借用文学作品或借用文学语言来体现其文化内涵,则成了广告词创作的不二法宝。
以三大银行的广告词为例,工商银行的广告词是“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农业银行的广告词是“大行德广,伴您成长”,建设银行以前的广告词是“建设银行,您的金融理财导航”。
三大银行的广告词因其传播时间较为久远,都朗朗上口,但把这三句广告词换成宣传别的银行,似乎也并无不可。
如今,建设银行的广告词改成了“善建者行”,不管是建设银行的门口,还是马路上的大型广告牌,这四个大字随处可见。
人们见到这四个字,不仅对标明了颜色的“建行”两个字有突出印象,更对“善建者行”这一句富含哲理的话颇感兴趣。
老子在《道德经》里写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建行的广告创意者便从中找到了灵感,提炼出了“善建者行”的广告词,并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宣传方式,反复加深这四个字和《道德经》在人们脑中的记忆。
这样一来,这句广告词既弘扬了中国文化,又与“建行”、“理财”等有直接联系,还让自身的银行披上熠熠闪光的文化外衣,可谓一举多得、富有韵味、耐人寻味。
具有文化内涵的广告词不胜枚举,丰田汽车的广告词为“车到山前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杏花村酒的广告词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才子男装的广告为“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这些广告词都借用了中国文化中经世不衰的文学语言,不仅巧妙恰当地与产品不谋而合,还让受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促使受众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某产品的忠诚消费群体。
利用文学语言的独有的一些创作方法或一些修辞格,来创作广告词,也是广告词与文化关系的一大体现。
例如太平洋保险的广告词为“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这句话本身就是一副对子,语言里包含了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一语双关,画龙点睛,实乃广告词的经典之作。
再如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词“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如果仅仅只有一句“牛奶香浓”,而没有“丝般感受”的具体比喻,受众对巧克力的口感就没有那么细腻的感受,也少了购买的冲动。
总之,一则广告词是广告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受众记忆最深刻长久的部分。
一句好的广告词,要想不同凡响,引起受众的注意,并能引起受众的共鸣,让人真正从心底认可和接纳,它就不能仅仅喊一句口号,更不能简单地哗众取宠、转瞬即逝,它需要有文化底蕴的充实和支撑,这样,广告和文化,才能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1]陈培爱.广告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0-55.[2]黄树红.应用写作与口才训练[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09-112.[3]王姗.论广告语言的文化和心理功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1).[4]周李欢欢.秉承与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广告创意[j].当代经理人,2005,(3).[5]吕深.内涵与追求:广告创意中的传统文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5).[6]郭湘蓓.广告语言的文化内涵[j].华东经济管理,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