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电石炉生产难题解析

合集下载

密闭矿热炉日常生产问题与解决办法

密闭矿热炉日常生产问题与解决办法

密闭矿热炉日常生产问题与解决办法密闭矿热炉日常生产问题与解决办法为什么有时候干烧时间较长,仍不产生弧光?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干烧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弧光,但有时干烧时间较长仍不出现弧光,这主要由于料面加的太高,矿热炉电压较低,吃料较慢,电极插入料层较深所致。

此时可以延长干烧时间,少投点炉料,使料面下降一些,逐渐就会走向正常生产。

为什么会发生塌料现象?如何预防?矿热炉内有时会发生塌料现象。

电流突然下降,很快又恢复到原位这就是塌料现象,造成塌料有以下几个原因:(1)原料中粉末较多,使炉料在电极周围棚住,时间稍长,下面的炉料往下沉入后,产生空洞,这时棚住的炉料就容易塌下去。

(2)电极过短,炉料表面受强热而发生棚料现象,同样也要发生塌料现象。

大量出炉也可能导致塌料。

(3)炉料配比太低或加入调和外太多,炉温低,熔池不稳固,特别是下面的半成品太薄,站不住,引起上面的炉料塌下来。

预防的方法是:严格检查炉料,不允许含有较多的粉末,认真执行电极操作制度,保证电极工作长度,坚持做到高配比、高质量、高炉温。

炉心三角区的料层为什么有时站不住?炉心是矿热炉热量集中的地区,反应比较激烈,料层向下移动的速度也较快,吃料较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一般三角区的料层是高于其它地区的。

但有些矿热炉三角区的炉料层经常站不住,其原因有以下三个:(1)电极的距离太近,电弧作用区互相重叠过多,热量在炉心三角区过于集中,炉料熔化过快。

在这种情况下,炉心三角区的料层是不容易保存的。

(2)由于采用了一次加料法,加完料以后,大约有一半时间不加料,炉心三角区的料层遭受电弧高温而烧塌下去了。

这样的操作方法往往是保不住炉心三角区料层的。

(3)焦炭块太大,甚至超过了石灰的粒度,在这种炉料情况下操作,支路电流过大,电极不容易深入料层。

造成长时间明弧操作,炉心三角区的料层是无法站住的。

这样的操作方法往往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从炉面上可以看见液体电石在电极下面沸腾。

密闭电石炉炉墙损坏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密闭电石炉炉墙损坏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密闭电石炉炉墙损坏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作者:王志斌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密闭电石炉在我国应用较广,但其炉墙损坏对工程生产方面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降低了生产速度。

本文主要分析了密闭电石炉炉墙损坏因素以及提出了防止电石炉损坏的措施。

关键词:密闭电石炉;炉墙损坏;防治措施近年来我国电石生产迅速,离不开对电石炉的应用,但我国电石炉设备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电石生产属“耗能较高、污染较重、危险性较高、经济效益较低”行业,为能够更加高效的生产电石,新型的电石炉不断优化、改进,但我国大多电石炉经常出现炉墙损坏的情况,导致电石炉不能正常产生,从而增加停炉次数,对电石炉生产极为不利,很难完成生产目标。

因此必须明确电石炉炉墙问题对我国电石生产尤为重要。

1 密闭电石炉炉墙损坏对电石生产的影响电石炉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是生产时刻处在高温条件下。

为了能够使电石生产率提升,对其设备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实际价值。

1.1 电石炉炉墙损坏会导致炉墙击穿在电石生产过程中,炉内的材料会在生产中产生高温,这时的炉墙就会散发出较大的热量,关键部位必须需要水来冷却才能保障电石炉的正常生产,但是炉墙的损坏,炉中碳材与石灰不能充分反应,炉温忽高忽低,会使整个炉衬破坏,使电石无法正常生产。

1.2 影响生产率,达不到生产目标电石炉炉墙一旦损坏就会必须进行维修,并且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严重阻碍电石生产,企业便难完成拟定的生产目标,经济效益得不到提升,因此必须找到炉墙受损的原因,然后把问题解决才能使电石炉恢复生产,并提升生产力。

2 电石炉炉墙损坏的原因2.1 电石炉材质问题经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电石炉设备的主要成分是高铝砖和碳砖,这种两种砖型砌筑的炉墙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再在出炉口配合冷却水进行冷却,从而提高炉衬的使用寿命,但是这种定量并不能满足我国生产的需要,因此长期运行,炉墙就会出现损坏的情况。

2.2 炉墙及其炉炉门砖设计不合理我国的电石产能虽为世界第一,可在电石炉的炉墙和内衬大多数电石炉仍然采取简单的仿制改造和克隆,设备技术上没有突破和提高。

关于密闭电石炉内漏水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探讨

关于密闭电石炉内漏水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探讨

关于密闭电石炉内漏水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探讨作者:常占明来源:《科技信息·下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密闭电石炉的工作温度一般都比较高,一旦炉内出现漏水,那么轻则造成减产和能耗升高,重则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必须对密闭电石炉内的漏水问题加强重视,尤其要重点分析出造成漏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密闭电石炉;漏水原因;解决对策1解决密闭电石炉内漏水问题的必要性分析虽然近年来我国逐渐发展成为了电石生产大国,但因为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的缘故,我国离达到电石生产强国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随着电石生产企业对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技术(如图1所示)和设备不断得到应用,而且在解决节能环保等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此同时,密闭电石炉内的漏水问题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漏水问题不仅会导致停机,进而降低产量,而且还会增加检修维护成本和电能消耗,这与当前企业推动提质增效转型的发展趋势相悖。

鉴于此,必须对密闭电石炉内的漏水问题加强重视,尤其要重点分析造成漏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2密闭电石炉炉内漏水对电石生产的影响电石炉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它通常都运行在高温的环境下。

为了确保电石炉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需对整个设备系统进行全面的降温冷却就成为了必然选择,电石炉炉内设备与火接触部件采用通水冷却降温,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但是电石炉通水设备存在漏水现象,严重威胁电石炉安全生产,例如炉盖、水冷套、底环和护屏等。

1.漏水对电石炉料的影响首先,对于下料柱下来的石灰,如果遇到炉内漏水,石灰遇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而导致粉化现象。

而在电石生成的过程中,粉化石灰不仅会给电石炉的生产操作带来干扰,而且还会消耗更多的碳素原料和电能,由此带来经济效益的降低。

此外,当炉料中含有比较多的粉末时,也极易使料层在电极周边结成硬壳,进而导致棚料问题,而棚料具有以下两个明显害处:第一,会对炉内气体的正常排出造成阻塞,进而导致炉内压力增大,严重地甚至会引发喷料和塌料等事故,给电石炉的正常生产操作产生诸多不利因素;第二,棚料还会减少炉料自由下落的速度,而这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产量下降。

引起密闭电石炉(矿热炉、电炉)漏水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方案

引起密闭电石炉(矿热炉、电炉)漏水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方案

引起密闭电石炉(矿热炉、电炉)漏水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方案一、总则:分析清楚漏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措施,对密闭电石炉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密闭电石炉漏水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密闭电石炉的相关部件因接触高温,需要通水进行降温保护,部件损坏后电石炉漏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主要损坏部位为接触元件、底环、水冷护屏、加料柱、中心炉盖、炉盖和炉气水冷蝶阀等。

漏水进入电石炉内,会在炉盖层带来潜在的喷料和燃爆危害,危及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1)、水遇高温剧烈膨胀:电石是由石灰和炭材在电极供电达到2000℃左右的高温下反应,生成熔融的液体产品:CaO+3C=CaC₂+CO↑-111.3kcal;如果水发生汽化,在标态下,体积膨胀1244倍,而电石炉的表面料面温度达到700℃,则体积膨胀4433倍,如果到了2000℃的液态电石熔池,则膨胀10356倍。

因此一旦漏水到达炉内的料面以下,水因发生相变剧烈膨胀,就可以将高温的石灰、炭材和电石喷射出来,形成激烈的喷料事故。

(2)、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爆燃气体:水与高温的碳接触,发生以下反应:H₂O +C=H₂↑+CO↑;而如果深入熔池接触到产品电石,则反应生成乙炔气:2H₂O+CaC₂=Ca(OH)₂+C₂H₂↑;上述3种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C₂H₂,2.1%〜80%;H₂,4.0%〜75%;CO,12%〜74%。

因爆炸极限范围宽,很容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电石炉高温的条件下,发生爆燃,同时带着炉料喷出炉外。

2、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于密闭电石炉漏水,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或加剧事故的发生。

(1)、人员在非安全状态下实施作业:一是电石炉漏水后,为了查清漏水点,往往需要人去观察。

不少企业采取的是人处于安全风险下的方法,即停炉一段时间抽负压后,就安排人打开炉门,通过肉眼观察找到漏水点,然后再关闭漏水的管路阀门,进行检修恢复。

这种方法,人在开炉门之前,由于电石炉内漏水未关闭、很可能渗入料面以下,存在发生喷料伤人的巨大风险。

电石密闭炉生产探讨

电石密闭炉生产探讨

电石密闭炉生产探讨摘要:密闭炉是21世纪国家推广的环保型电石炉,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是在开放式电石炉上盖上一个炉盖,利用抽气设备抽出炉内生产的一氧化碳炉气,并对炉气进行净化处理,可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因此,密闭炉操作尤为重要,是电石生产发展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电石密闭炉生产。

关键词:电石;密闭炉;生产在当今的大规模生产中,电石密闭炉的生产和使用已成为如今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生产工艺。

电石密闭炉的生产和应用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它的突出表现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环境,减少能源生产的消耗。

一、电石概述电石一般指碳化钙,碳化钙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CaC2,电石的主要成分,白色晶体,工业品为灰黑色块状物,断面为紫色或灰色。

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热量。

碳化钙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产生乙炔气;也用于有机合成、氧炔焊接等。

二、密闭电石炉密闭电石炉是在开放式电石炉上盖上一个炉盖,将炉内产生的一氧化碳炉气用抽气设备抽出,并加以回收处理,由于盖上炉盖,隔绝了空气,料面上不发生燃烧现象。

这样的炉子就叫密闭电石炉。

这种电石炉由于是在开放式电石炉、半密闭式电石炉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这种电石炉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一氧化碳气体全被抽出,炉面上不发生燃烧火焰,所以电炉功率得到发展。

50年代初世界上已出现35000~4000kVA大容量密闭式电石炉,目前已发展到75000~100000kVA,是电石工业的一大进步。

2、盖上炉盖在电炉周围无火焰和粉尘,改善了电炉操作工作的劳动条件,采用多料管布料,炉料自动下落,不用人工加料,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炉面设备不受高温影响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还可用各种仪表来操作电炉,不但使电石生产工艺流程更趋合理,而且机械化程度较高。

如压放电极采用油压控制;电极升降采用计算机控制;配料系统采用电视监控、空心电极等。

3、电炉炉气(CO),由于抽出并净化处理,经除尘、降温、净化的CO作为燃料和有机合成工业的基本原料。

电石安全生产与问答(精简)

电石安全生产与问答(精简)

应该如何尽量减少塌料的发生,以及对安全生产造成危害?密闭电石炉生产过程中绝对杜绝塌料的发生是难以做到的,但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工作,可以尽量减少塌料的发生以及对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加强投炉原料的检查,发现投炉料粒度过小、粉末多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筛分装置,是否有筛网堵塞情况,及时排除故障,减少粉末投炉,增加炉料的透气性;发现投炉料水分过高,应立即通知炭材烘干岗位,加强对炭材水分的控制;经常停炉检查料柱的长度,避免生料料面过高;严格按规定周期进行出炉,出炉吹氧时应严格控制吹氧管插入深度,和氧气瓶阀开度过大,避免发生翻液体电石。

巡视人员在炉面活动时,尽量避免靠炉体过近;当测量电极长度或需要近距离观察时,必须在出炉结束后,先调整炉气压力至负压状态,人员才能靠近炉体,同时,还必须注意人员尽量站在观察门、测量孔的侧面,不得正对。

测量孔、防爆孔的盖必须用铁链与底座连接,避免塌料时盖子飞出伤人。

电极位置高是什么原因?电极工作端未严格控制,造成电极工作端过长;炉料配比过高,影响炉料的比电阻,使电极电流增大;三相熔池不通、出炉次数不足或出炉量不足,液体电石在熔池内积聚,也会影响炉料的比电阻,使电极电流增大;料面红料较多堆积,没有定期清理料面硬块,造成支路电流增大;原料中Si、A1、Fe等杂质较多,造成炉底抬高;原料粒度控制不严,粒度过大,使炉料电阻下降,电极电流增大。

以上这些原因,都可能使电极位置上抬,下不去。

电极位置高应该如何调整?当发生电极位置高,下不去时,应针对发生的原因作相应的调整。

坚持每班测量电极长度,按测量的电极长度和电极烧结速度、电极消耗速度,严格控制电极工作端,避免电极工作端过长或过短;严格控制炉料配比,炉料配比应由班长统一掌握控制,不得随意变动,同时应定期对称量传感器进行校验,避免称量误差造成配比的波动;掌握控制合理的作业负荷,保持三相熔池畅通,并掌握好合理的出炉次数和出炉量,保证出炉量与生产的平衡关系,避免液体电石在熔池内积聚;当发生炉面红料较多时,可降负荷后人工推净红料,必要时可采用插死针型阀,适当闭料干烧的方法来处理红料;保持定期清理料面硬块的良好作业习惯;严格控制投料原料的杂质含量,尽可能避免杂质在炉底积聚,造成炉底抬升,延长炉龄;严格控制原料粒度,尤其注意避免粒度过大的原料投炉。

密闭电石炉漏水原因,解决办法及预防控制策略

密闭电石炉漏水原因,解决办法及预防控制策略

密闭电石炉漏水原因,解决办法及预防控制策略发布时间:2023-03-08T03:35:01.668Z 来源:《福光技术》2023年3期作者:黄永宁[导读] 密闭电石炉是生产电石的主要加工设备,由于电石生产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因此其设备内部配置了大量的水冷装置,以避免温度过高对炉体造成损伤。

这一结构特点导致了密闭电石炉在工作状态下极易受到漏水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会导致电石炼制失败,更为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新疆圣雄电石有限公司新疆吐鲁番 838100摘要:密闭电石炉是生产电石的主要加工设备,由于电石生产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因此其设备内部配置了大量的水冷装置,以避免温度过高对炉体造成损伤。

这一结构特点导致了密闭电石炉在工作状态下极易受到漏水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会导致电石炼制失败,更为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基于此,本文首先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这两个层面对密闭电石炉的漏水原因展开分析,进而以此为基础,对其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密闭电石炉;漏水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引言:电石是化工生产行业中的重要原材料,虽然现阶段科技水平的高速进步,使得人们已经研发出了石油作为化工替代品的技术,但目前石油对于我国来说依旧是稀缺资源,因此人们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依旧需要依赖于电石来开展化工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一个年度,我国的电石生产总量便已经接近了2800吨大关,依照每台电石炉年产7万吨的标准进行技术,我国大约有400台密闭电石炉正处于全负荷运转状态之下,因此需要人们对其安全问题起到足够的重视。

一、密闭电石炉的漏水安全事故的形成原因分析(一)设备因素导致密闭电石炉在工作状态下会产生2000℃以上的温度,如此才能够满足电石形成外界条件。

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石炉内部的水冷护屏、接触元件、加料柱、底环、炉盖、中心炉盖以及炉气水冷蝶阀都属于消耗性部件,需要人工定时对其进行更换以及维护,否在便会在高温状态下导致其内部结构发生损伤,进而直接导致电石炉的水冷循环系统出现泄漏,造成冷却液渗入到设备当中,并与高温状态下的生产原料发生反应,直接造成电石炉出现喷料甚至爆炸的风险。

密闭电石炉生产精细化管理探讨

密闭电石炉生产精细化管理探讨

1 原 料 管 理
1 . 1 对原 料 的工艺 控制指 标要 求
可以合成一系列 的有机化合 物 , 为工业、 农业、 医 药提供原料。我 国是世界 电石生产第一大 国, 据 中 国电石工 业 协 会 统 计 , 截至 2 0 1 2年底 , 我 国 电
石企业 为 3 9 3家 , 产能达到 3 2 3 0万 吨 , 产 能利 用 率仅 为 6 1 . 9 % 。而 目前正 在 建设 的 电石 产能 约为
2 . O %, P不 大 于 0 . 5 %; 水份: 内水 分 ( Ma d ) 不 大
2 0 1 5 年, 即使 淘汰所有 的内燃式 电石 炉, 我 国电
石产 能 仍 将 突 破 4 0 0 0万 吨 , 行 业 产 能 过 剩 的局
而将更 加 严 峻 电 仃业 是 一 一个商能 耗 、 岛 污染 行业 , 已经 被 因 家 有 关 部 门 列 为 七 大 产 能 过剩 行
业之 一并作 为 重 点 调 控 对 象 , 虽 然 电石 行 业存 在 着 一 些问题 , 但 我 国 的 能 源 结 构 现 状 决定 了 电石 行 业是 我 国经 济 发 展 不 可 或 缺 的部 分 , 并 将 在 保 障P V C等 下 游 行 业 的持 续 发 展方 面发 挥 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因 此 , 电石 冶 炼 炉 生 产 过 程 的 精 细化 管 理 的研究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这 将 促 进人 们 对 电石 生 产 的操作 要 点 进 一 步 研 究 , 进 而 会 在一 定 程 度 上降低 电石 的成 本 , 提升 电石 生 产 的生存 空间 。
5 5
1 . 2 对原 料 的 工艺 指标 管理 1 . 2 . 1 石 灰 的 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O2含量高,CO烧损,炉热值下降,影响气烧窑正常生产;形成爆炸性气体,引发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17、组合式把持器电炉,电极存在过烧且发现较晚,如何及时判断,有何预见办法或现象预警?
a、通常电极过烧以后会有卷铁皮的现象
b、电极过烧以后往往在水冷套处的保温材料有所烧损
预见:
a、发现水冷保护板有冒烟的现象,甚至有些蹿火,就要考虑到保温材料的烧损,应提出检察。
I=434A
电极壳共14片外筋板 434×14=6076A
故可输入最大电流为
I=(93786~102312)+6076=99862~108388 A
因此,电极电流应控制在110000 A以内。
b、电极过焙烧,造成电极壳分离;
c、内三角电流密度大;
d、电极壳制作不好,焊接面不平整;
e、底环缺口制作,安装误差;
b、开炉期间的运行参数不理想,长期低负荷运行,没有形成理想的熔池。
处理措施:a、彻底处理料面的硬壳,适当干烧。
b、适当降低运行负荷(牺牲产量),养长电极,提高炉底温度。
c、增加出炉次数(出小炉不出大炉),三个炉眼轮流作业。
10、低压补偿效果
补偿量: P=33000×0.72×1.3=30888KW
Qc=30888(tan(arccos0.72)-tan(arccos0.92))
1、组合把持器烧筋片原因及预防措施
a、电极壳允许承受电流(焙烧电极初期)(按14组、435mm长接触原件计算)
弧形外壳有效面积:S1=π×1350×2=8478 mm2
外筋板有效面积:S2=30×7×14=2940 mm2
内筋板有效面积:S3=225×3×14=9450 mm2
圆钢导电面积:S4=π/4×202×14=4398 mm2
a、在四楼加一旋风除尘器和风力冷却器。
b、尽量减少用水冷却烟道(易析出焦油)。
30、同源半密闭炉是改造成密闭炉好还是上余热发电好,说出各自的优缺点。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内燃是电石炉最多在运行5年,因此现在上余热发电项目不实在,另外,余热发电的经济效益比较差。
31、电石出厂化验与客户化验结果差异较大,如何取样,才能取得一致的化验结果
反应速度常数
K----反应速度常数
A----常数
E-----反应活化能(约200 kcal/mol)
R-----气体常数1.98 cal/mol·℃
T-----反应温度
如果炉温从1900℃上升到2100 ℃,反应速度常数
如果1800→2100℃

高炉温需要高负荷,相应电流可能增大,要增加炉料电阻
b、建立平衡关系
b、当观察炉况时,发现有卷铁皮的现象,此处的颜色与其它的地方会稍微有些差异,当发现以后应及时的检察电极处理。
c、当压放电极困难时,应停炉检察。
18、如何进行炉眼维护,避免出现炉眼打不开的现象
a、平时勤烧炉眼,开炉时炉眼尽量烧得规整一些,就是外口大里口小。
b、出炉结束后,应把炉眼及炉嘴上部清理干净。
c、炉眼清掉以后最好用炭沫填充一下,保一下温,有利于后面的出炉。
原因:a、料面粘结红料多; b、炉料透气性不好气; c、炉料中MgO高。
处理措施:a、经常定期的处理料面;
b、筛分去如楼原料中的粉末;
c、选用精良原料。
9、107#、108#炉生产20个月,电极下不去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原因:a、电阻小、结硬壳、红料多、炉底抬高、原料MgO、SiO2、Al2O3多、长期电极偏短运行。
电极可壳筋板电阻率ρ=0.0928Ω·m,接触元件加紧有效长435 mm,外筋板宽30mm,厚7 mm,外筋板电阻:R=ρl/s=0.0978×30×10-3÷(435×10-3×7×10-3)=0.964Ω
如果外筋板由常温上升到550℃,热量全部由电流提供:
Q=1.005RtI2,忽略通电时间有:
原因a、安装调试时轨道的水平 预防处理措施a、重新安装调试。
度和椭圆度达不到要求。
b、辅助动力安装不合格。 b、重新安装。
5、净化烟道堵塞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原因:a、水平管粉末沉降。
b、焦油析出,重油露点250~280℃、中油220~250℃、轻油180~220℃、
烟道管壁结露。
c、过滤器布袋结露、粉末粘结。
a、客户的化验结果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b、与客户建立平等的取样机制。
则COSØ=0.737时,短网有功损耗1600×1.358=2173KW
2173-1600=573KW/h
11、炉气净化系统控制阀与炉气温度关系
a、风机变频控制,转速大负压高,炉气温度高;
b、控制阀开度大,炉气温度高;
c、做好炉盖的密封
12、电极软断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原因:a.挥发分高;
b.电阻率大;
20、出炉电石存在生料现象,如何避免?
a、主要炉料配比不均匀;
b、出大炉造成。应每班出炉6~7炉,定期更换炉眼(3天)。
21、变压器风冷系统结垢严重,散热效果越来越差,有什么好的清理方案
a、水软化处理
b、请专业清洗公司定期清洗所有设备
22、如何防止电炉加热风机频繁烧损
a、首先考虑是否一定要使用加热风机;
q5——接触元件冷却水带走
当电炉工点电气参数、设备、原料确定之后,Q阻2、q3、q4、q5可视为恒量。

q1+q2=Q导+Q阻+K= +0.24I2+r+K
λ——电极导热系数;F——电极截面积;γ——电极电阻
Δt——电极端与烧结区温差h——电极端烧结区长度
I——电极电流,K——常数。
操作上能改变Δt、h、I提高熔池温度,电极能耗加快,缩短工作端长度,电极消耗加快,增大电流,易造成电极烧损,功率因数下降,电极上抬等,可以操作调节余地小,烧结速度只与λ、γ有关系,λ、γ矛盾,通常λ大r小
f、长期短电极工作。
预防及处理措施:
a、适当降低炭材的力度。
b、定期处理料面,切断支路电流。
c、尽量选用精料。
d、从开炉期间,就要保持较长的电极工作长度。
7、电极消耗速度与插入深度关系
a、工作端越短消耗越快;工作端长,焙烧快,电流大,消耗慢 。
b、配比高电极消耗慢,反之,则电极消耗大。
8、料面熔洞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电极壳总面积:S= S1+S2+S3+S4=25266 mm2
电极壳允许承受电流:
钢材允许电流密度2.2~2.4A/mm2
I1=25266×(2.2~2.4)=55582~60638 A
则: 电极焙烧初期电流应控制在55000A以内。
外筋板允许电流:
接触元件加紧面有效长435mm,外筋板宽度30 mm,外筋板厚度7mm,有效面积:S=435×7×14=42630mm2
f、电极壳与吊挂架相连刺火,融化过快;底环气封垫板密封不严,造成蹿火,温度升高,加速筋板熔化。
2、出炉次数与电石质量的关系
a、mCaC2+nCaO= mCaC2·nCaO
mCaC2·nCaO=(m-1)CaC2·(m-2)CaO+3Ca+2CO
稀释速度足够快,反应速度取决于炉温及焦炭活性(焦炭的分散和扩散速度),以及配比高低。
P=19500 KW U=180 V条件下
COSØ1=0.737 I=19500/1.732×180×0.737=84868 A
COSØ2=0.859 I=19500/1.732×180×0.859=72815 A
△Pm=I2R损
如输入功率19500KW,COSØ=0.859。短网有功损耗1管道和“折拐”管道。
b、减少烟道的水冷面积,使烟气温度高于180℃,
6、电极不能深插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原因a、炉料电阻小 。
b、料面结硬壳严重。
c、料面温度高,产生大量的红料。
d、炉底上涨。
e、原料中杂质MgO、SiO2、Al2O3含量高,熔池中半成品发粘,流化电石上涌
b、加强巡视工作。
23、如何解决电炉出炉道轨频繁掉道的问题
a、增大轨道半径
b、维修轨道的平整度和接头。
24、碳材烘干窑尾除尘系统除尘效果不理想,而且存在布袋箱体内结露的现象,如何处理?
对除尘器箱体进行保温,并且加装伴热电热线。
28、炉变二次端漏油严重,如何解决?
更换密封圈;找专业堵漏公司封堵。
29、净化烟囱的解决方案
严格规定电极的压放周期和操作电流。
焙烧热源分析:
Q供=Q焙+Q损
Q导+Q阻1+Q阻2+Q辐= q1+ q2+ q3+ q4+ q5
Q导——熔池传导
Q阻1——电极电阻
Q阻2——接触元件电阻
Q辐——料面辐射
q1——挥发分达到分解时的热量
q2——粘结剂成分
q3——接触元件以上电极筒外散热
q4——接触元件以下外露电极散热
允许电流密度2.2~2.4A/mm2
电极允许电流I2=42630×(2.2~2.4)=93786~102312A
外筋板钢板软化温度450~550℃,假定电流102312 A前电极壳保持常温,而电极壳从常温上升到550 ℃时热量为:
Q=mc(t2-t1)=43.5×3×0.7×7.8×10-3×4.6×102×(550-20)=173714.8 J
13、下料柱烧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原因:a、材质(铸钢、耐热铸钢)不好、碳化硅刺火。
b、电极短,弧光打损
c、红料多、黏流体、结硬壳
措施:a、选用较好的材质。
b、培养较长的电极工作长度,不要明弧操作。
c、定期处理料面,保持料面疏松,透气性良好。
14. H2含量高的原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