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马克思原理第二章
【答案】马克思原理第二章

习题题目总数:19答题正确:19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习题1(单选题)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o实践的观点o认识的观点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习题2(单选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说明()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o。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习题3(单选题)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习题4(单选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习题5(单选题)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o唯心主义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o经验主义o…o辩证唯物主义习题6(单选题)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习题7(单选题)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o"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习题8(多选题)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o经验论o唯理论o教条主义o经验主义习题9(多选题),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o矛盾关系o实践关系o认识关系o价值关系习题10(多选题)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o: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习题11(多选题)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有()o缺乏理性认识o缺乏辨证的观点o缺乏矛盾的观点o缺乏实践的观点习题12(多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看法是()o反映就是原物在头脑中的映现o#o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o反映具有创造性o反映具有摹写性习题13(多选题)理性认识的形式主要有()o概念o推理o判断o表象习题14(判断题)<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因此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一、多选题(共20题,100分)1、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明( )A、真理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B、真理具有普遍性,价值具有特殊性C、真理中包含着价值因素,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因素D、真理是主体认识与客体实在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E、真理的追求以价值为目的,价值的实现以真理为条件正确答案: ACE2、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特点的有( )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能动性E、实践性正确答案: ABCDE3、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E、唯心主义诡辩论正确答案: ABC4、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E、检验真理的尺度正确答案: ABCD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真理原则B、价值原则C、效率原则D、公平原则正确答案: AB6、价值的特性是(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正确答案: ABCD7、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D、人们读书的书籍E、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正确答案: ACDE8、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关系是( )A、书本知识是源,实践经验是流B、书本知识可靠,实践经验不可靠C、书本知识重要,实践经验不重要D、书本知识是流,实践经验是源E、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重要正确答案: DE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表现在( )A、它们的共同基础归根到底发源于实践B、前者是源,后者是流C、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D、前者是科学的,后者是不科学的E、间接经验是直接经验的补充正确答案: ABE10、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A、二元论错误B、经验主义错误C、教条主义错误D、冒进主义错误E、宿命论错误正确答案: BC11、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A、占有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B、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C、大脑对感性材料要有想象力D、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感性材料E、感性认识丰富了,自然就变成了理性认识正确答案: AD12、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的条件有( )A、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C、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E、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答案: ABCDE13、人们在剧场欣赏某一悲剧,有人听之入神,有人听之乏味,有人为之悲泣,有人不为所动。
马原,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得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得活动机制瞧,实践就是( 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得中介发生相互作用得过程B、道德行为与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得主体就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得人C、人D、人得意识3、实践得客体就是( D )A、绝对精神得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得意识得创造物D、实践与认识活动所指向得对象4、实践得中介就是( A )A、各种形式得工具、手段及其运用得程序与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与发展有联系得各种要素得总与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得总与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得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得价值关系就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得物质欲望与要求B、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得改造与变革得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得有用性与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得发展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D、科学进步就是实践得目得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得最好办法就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得关系瞧,这句话对我们得启示就是( C )A、认识总就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与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得)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得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得品格D、实践与认识就是合一得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区别就是( C )A、感性认识就是可靠得,理性认识就是不可靠得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就是对现象得认识,理性认识就是对本质得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与谬误得对立,只就是在非常有限得范围内才有意义”就是( B )A、形而上学得观点B、唯物辩证法得观点C、诡辩论得观点D、相对主义得观点10、真理与谬误之间得相互关系就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就是绝对对立得B、没有相互转化得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不包括()。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完成性因素【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
参见教材P129。
2、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3、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
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
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层次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精神世界【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参见教材P133。
5、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人的独立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参见教材P136。
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参见教材P140。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参见教材P140。
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点击数:221 时间:2009-11-5 作者:fldqh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A.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接受的观点2.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的、可靠的。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D.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创造性C.选择性D.任意性4.“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6.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8.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哲学上()。
A.经验论的错误B.诡辩论的错误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10.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A.认识B.探索C.创造D.实践2.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发明C.创新D.实践3.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著作是()A.《自然辩证法》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共产党宣言》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主体创造客体的活动B.作为主体的人的日常活动C.主体适应客观环境的活动D.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指()A.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段话的意思是()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
”这段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在认识的本质上,存在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关于认识本质问题上的()A.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B.形而上学直观反映论的认识路线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D.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路线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是()A.感性认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理性认识来源于理性思维B.感性认识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是错误的C.感性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理性认识来源于人的主观思维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11.习近平指出:“如果我们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尝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选择题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选择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 .科学实验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 .实践的主体是()A .绝对精神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 .人D .人的意识3 .实践的客体是()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 .客观物质世界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 .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 .实践的中介是()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 .感觉B .知觉C .表象D .分析12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 .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14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16 ,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 .客观真理论D .形而上学真理论17 .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 .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 .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2020智慧树,知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
选项: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B: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C: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选项: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C: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答案: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单选题: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选项:A: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单选题: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选项: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9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70年代答案: 【19世纪40年代】5、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选项:A:马克思和费尔巴哈B:马克思和恩格斯C:马克思和亚当▪斯密D: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6、多选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牢记四个分清( )。
选项:A: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B: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C: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D: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答案: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题目总数:19答题正确:19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
∙习题1(单选题)
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
o实践的观点
o认识的观点
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习题2(单选题)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说明()
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习题3(单选题)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习题5(单选题)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o唯心主义
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o经验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
∙习题6(单选题)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习题7(单选题)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习题8(多选题)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o经验论
o唯理论
o教条主义
o经验主义
∙习题9(多选题)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o矛盾关系
o实践关系
o认识关系
o价值关系
∙习题10(多选题)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习题11(多选题)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有()
o缺乏理性认识
o缺乏辨证的观点
o缺乏矛盾的观点
o缺乏实践的观点
∙习题12(多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看法是()
o反映就是原物在头脑中的映现
o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o反映具有创造性
o反映具有摹写性
∙习题13(多选题)
理性认识的形式主要有()
o概念
o推理
o判断
o表象
∙习题14(判断题)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因此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o正确
o错误
∙习题15(判断题)
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
o正确
o错误
∙习题16(判断题)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
o正确
o错误
∙习题17(判断题)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
o正确
o错误
∙习题18(判断题)
辩证唯物主义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反射活动。
o正确
o错误
∙习题19(判断题)
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o正确
o错误
习题题目总数:11答题正确:11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
∙习题1(单选题)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
o相对性
o客观性
o绝对性
o主观性
∙习题2(单选题)
真理的一元性是由()决定的
o真理的客观性
o真理的绝对性
o真理的辩证性
o真理的相对性
∙习题3(单选题)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o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对事物的错误认识
o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o真理是理性认识,谬误是感性经验
o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习题4(单选题)
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主要看它()
o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同
o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o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o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习题5(单选题)
以下关于实践检验真理的认识错误的是()
o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o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决定了实践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
o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o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习题6(多选题)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o有限性
o至上性
o永恒性
o有条件性
∙习题7(多选题)
价值的特性主要有()
o多维性
o社会历史性
o客观性
o主体性
∙习题8(多选题)
关于真理、价值与实践三者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
o价值是实践追求的唯一目标
o价值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o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o真理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
∙习题9(多选题)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错误的主要有()
o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认识
o得到公认
o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o多数人的意见
∙习题10(多选题)
以下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o真理有可能是多元的
o真理是一个过程
o谬误不可能转化为真理
o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习题11(判断题)
凡是有用的都是真理,凡是真理都是有用的
o正确
o错误
习题题目总数:9答题正确:9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习题1(单选题)
以下关于自由的说法,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是()
o自由是绝对的
o自由是对必然的否定
o自由就是任意而为
o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习题2(单选题)
以下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说法错误的是()
o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o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o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o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习题3(单选题)
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o遵循原则
o实事求是
o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o解放思想
∙习题4(单选题)
改造客观世界主要是改造()
o科学技术
o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o人的思维
o世界观
∙习题5(单选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o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o社会转型期
o社会主义制度
∙习题6(多选题)
以下关于理论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有()
o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
o重视理论创新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o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
o理论创新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展开
∙习题7(多选题)
下面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确的说法有()
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以直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
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o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下面关于自由与必然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o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o不认识必然就无法获得自由
o自由与必然是绝对对立的
o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习题9(多选题)
以下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有()
o创新就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
o创新就是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和旧做法
o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就是创新
o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