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重点复习内容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
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
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
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
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
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
《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排列.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
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2。
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自考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自考古代汉语复习资料自考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门重要语言。
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自考学生更好地复习古代汉语,提供一些实用的复习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一、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1. 汉字的演变:古代汉字的演变是了解古代汉语的基础。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2. 古代汉语的语法:古代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学习者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词序、句法和语气等方面的特点,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古代文献。
3. 古代汉语的词汇:古代汉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学习者需要掌握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和短语,以便正确理解和翻译古代文献。
二、古代汉语的阅读技巧1. 识字技巧:古代汉语的文字较为繁复,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识字技巧,如通过字形、字义和字音等方面的分析,来推测和理解古代文字的含义。
2. 理解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常常与现代汉语不同,学习者需要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关系、修饰成分和句子的逻辑关系等,来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句子。
3. 掌握关键词汇:古代汉语的文献中常常出现一些特定的关键词汇,学习者需要通过积累和记忆这些关键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
三、古代汉语的实践应用1. 阅读古代文献: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学习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用法和特点。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文献进行阅读,如《论语》、《道德经》等,以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翻译古代文献:通过翻译古代文献,学习者可以锻炼自己的古代汉语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古代文献进行翻译,逐渐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3. 创作古文:通过创作古文,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运用古代汉语。
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文体进行模仿,如古文散文、古体诗等,以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写作能力。
总结起来,自考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应该包括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阅读技巧和实践应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重点

1.汉字的源头:一是刻划记号,二是原始绘画。
2.汉字的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3.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汉字。
4.金文是指古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汉字。
5.许慎《说文解字》所列“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6.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7.古今字指在不同时代里用来表示同一意义的不同的一对字或一组字。
其中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
8.通假字指在古书中本有其字而不用,却临时借用音词同音近字来代替用字的现象。
9.假借特点:本无其字,永久借用。
通假特点:本有其字,临时借用。
10.古汉语词汇特点:一单音词占多数。
二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三一词多义。
11.联绵词的特点:1一个语素。
2词形多样。
3相同相近的读音12.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大多具有双声(声母相同)如“荒忽,参差,踟蹰,匍匐,伶例,邂逅,枇杷,唐突”等。
叠韵(韵母相同)如“窈窕,徘徊,潺湲,婆汝,荒唐,仓皇,玫瑰,依稀”等。
双声叠韵如“缤纷,辗转,优游,燕婉”13.合成复音词分为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变义复词14.偏义复词指由两个近义,反义或意义相关的语素组成的复合词,但在具有语境中,其中一个语素有意义,并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记录一个音节的陪衬“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园“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得失偏义失“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异同偏义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作息偏义作15.变义复词“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春”“秋"本为季节名,连用产生新义“年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本为单音词。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三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问题(尤其是讲过的课文里出现过的)、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注意常用词部分)、辞赋的基本知识。
以上这些将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古注要重点掌握,将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
二,上古音、中古音、诗律是重点。
上古音主要掌握三十韵部及三十三声纽、弄清旁转、对转、准双声、旁纽等概念的含义。
中古音主要掌握中古音声母、声调向现代音转化的规律。
诗律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分析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拗救。
三,标点翻译(有可能从我们上过的课文中出,也有可能从课外读物中出)及文段的语法分析(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等)。
第一题、客观题一、古今字(子路曾)鼓瑟希:希(希疏)—稀莫春者:莫(暮的本字)—暮(子路)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古今异义词:丈人古义老人今义岳父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下去的一天(氓)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低声哭泣落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本义为象草木花叶下垂的样子引申远边之义此为本义垂—陲志怪者也志—识“鹏之徙与南冥冥—溟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小知不及大知知—智(秋水)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古今字:虚(河水流进)与墟(许行)古今字:禽兽偪人。
偪与畐、则贾相若贾与价圣人有忧之有与又(天伦)臧与藏臧本义奴隶。
申出“收藏”之义此为引申夭与妖(在“妖怪”这一义上)、北与背、臧与藏(后起区别文)、队与坠(历山)古今字:畝与(登大雷)古今字:景与影、泻为写、与派(静女)释”、“怿”也是古今字的关系。
二、通假字(秋水)舟车之所通卒,通萃,聚集卒”本义为在官府中服务的杂役所穿的衣服,后代指杂役。
“萃”本义为草的样子,草茂为众草聚集,可引申为“聚集”义(天伦)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通假字:党与倘、常与尝、睹与(登大雷)通假字:澱与淀、陇与拢(情采)通假字:谟与模静女)“归”通“馈(氓)匪:通“非”,不是。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一、古汉重点——名词解释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2.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如“筹”。
3.同义副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近语素组成的合成词,例如“恭敬”。
4.偏义复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词语,只偏于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语素只作为陪衬,他的此意究竟偏落哪个词素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例如“得失”。
5.同义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但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颈”和“项”。
6.词的本义:简单说就是指词本来的意义,即词的基本的最早产生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史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书面语所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
7.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8.古今字:指某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所使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者为古字,后出者为今字。
9.异体字:指通行于同一时代的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
10.同音替代的繁简字:有些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本来在意义上毫不相干或显然有别,只因音同而合并,例如“云”和“雲”。
11.古今同形词:有些简化字典古书中某个字字型相同,但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简化字仅与它同形。
二、古汉重点——简答1.古今词义的演变①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了交集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②古今义用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等,但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坐、雷”。
③古今异义词,有的词义完全不同,如“抢”古义“撞”,今义“争夺”,有的同中有异,如“劝”古义“鼓励”,今义“劝说”。
2.古今词义的差异⑴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①词义范围扩大。
如“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兼指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复习重点2011年4月21日林佳古代汉语的两个系统:一是秦汉开始逐渐形成的文言文,可是说是趋向统一的古代书面语,也就是所谓“雅言”,其代表作有《尚书》、《大学》、《中庸》。
一是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白话文,也就是所谓“古白话”,其代表作有《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河图洛书说、契刻说、起一成文说等。
起一成文说:宋代郑樵的《通志六书略》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演变而来的。
其根据就是许慎的《说文解字》起于“一”,终于“亥”,此演化论建立在道家哲学思想“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础之上。
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有两个:契刻和图画。
契刻,就是在竹、木、骨、陶等材料上刻画记号,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计数或记载一定的信息。
图画起源很早,从图画到文字还有一个很漫长的质变过程,图画是画出来的,文字是写出来的。
汉字的结构与“六书”: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象形就是随着事物的轮廓,用相应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的造字法。
目牛犬止山水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即:指事字就是见到这个字就能认识它的大体,但是需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所表示的意义所在。
一二三上下刃甘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字的造字法就是: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的意义,以显示所指向的某个新字的意义。
武信比北晶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意思是:取某个表示事物意义的字作为新字的形符,取代表事物声音的某个字作为新字的声符,形符,声符合在一起,就是形声字。
江河和忍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系大篆和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甲骨文指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隶书的特点:一波三折,藏头掩尾。
上古声纽的特点:1、古无轻唇音;2、古无舌上音;3、娘日二纽归泥纽;4、于母归匣,喻母归定。
什么叫古音通假?所谓能假,就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有其字不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假借通用。
如“早”,本义是早晨,但《诗。
幽风。
七月》却把它写成“跳蚤”的“蚤”。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高亨注:“蚤,借为早。
”《史记。
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之所以能与“早”通假,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上古都属精母幽部。
“蚤”是通假字,也称借字;“早”是被通假字,也称本字。
古音通假的种类:1、同音通假;例:由通猶;壶通瓠;麋通眉;2、近音通假;例:3、双声通假;例:粟通裂;亡通无;报通赴;4、叠音通假;例:详通佯;说通悦与脱;许、所互通。
词的分类: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根据音节的多少,可将词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两大类。
单音节词的特点:一个词,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词素。
论述:结合《左传。
隐公元年》说明单音词的特点:这段文字选自《左传。
隐公元年》,共有一百二十八个字,其中双音词有“颖谷”、“封人”、“小人”、“融融”、“”五个,三音节词只有“颖考叔”一个,而单音词有六十多个,说明了单音词在古代汉语中所占数量之多,占绝对优势的特点。
再看使用频率,“颖考叔”、“小人”各出现两次,而单音词“公”出现了六次,“之”出现十一次,“曰”出现五次等,这里说明了单音词使用频率之大的又一特点。
“之”在这段文字中,有指代“颖考叔”、“颖考叔的母亲”或是指代某一件事情等多种意义,这里体现了单音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多义性。
连绵词:匍匐,可写作“扶服”、“蒲伏”、“匍扶”、“蒲服”、“匐伏”等;犹豫,还写作“犹与”、“犹预”、“由豫”、“由夷”、“犹夷”、“优与”、“犹予”、“容与”、“由与”等。
复合词有:公平、爪牙、土地、上下等。
古今词义的差异:江本来专指长江。
《说文。
水部》:“江,江水也。
出蜀湔氐徼外山,入海。
”《荀子。
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
”现泛指“大河”。
如黄浦江、金沙江等。
河本来专指黄河。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浮于洛,达于河。
”这两处的“河”都指黄河。
现泛指“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如洛河、渭河,汾河等。
祥古义是预示吉凶的征兆。
“是何祥也?吉凶安在?”“凡统言则灾亦谓之祥。
”祥的今义专指“吉利”。
子古义是父母的后代,意为儿子,女儿。
子的今义缩小为专指“儿子”。
虫古义是动物的总称。
今义是“昆虫”的总称。
汤古义是“热水”,如赴汤蹈火。
今义则是“带液汗汁的菜、熟食的液汁”。
如菜汤、米汤等。
涕古义是“眼泪”。
今义表示“鼻涕”的意思。
名词用为一般动词大楚兴,陈用王。
(称王)名词的意动用法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以、、、、为客)名词作状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当作兄弟)动词的使动用法莊公寤生,惊姜氏。
(使、、、、受惊)动词的为动用法禹劳天下。
(为、、、、劳)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以为、、、、小)形容词用为名词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老人,小孩)疑问代词太守谓谁?(疑问代词,指人。
)比喻(明喻、隐喻、借喻、博喻)明喻:如、若、犹、类等喻词。
1、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隐喻:是、作、即、成等喻词。
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2、曹公,豺虎也。
代称: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相传为周代人,善酿酒,这里以人名代称酒名。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是古代能相千里马者,这里泛指善识人才、发现人才的人。
)一般性夸饰: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极言项羽力大无穷)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渲染了危楼之高。
)委婉: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决战。
即在吴地跟你会合打一次猎的委婉说法,显示了古代外交辞令的用语特色。
)标点文言文的原则:1、标点后的句子符合原意;2、标点后的句子符合情理;3、标点后的句子符合规范。
辞书的分类:按意义分类:一、《尔雅》,是我国一部春秋战国时期的名物释义的汇编。
二、《方言》,是汉语方言学的第一部著作。
三、《释名》,是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四、《广雅》,与《尔雅》在性质和分类上完全相同,也是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
五、《诗词曲语辞汇释》,是一部汇集解释唐宋金元明的诗、词、曲中特殊语词的专书,除释义外,还讲明其用法。
按形体分类:一、《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二、《康熙字典》三、《中华大字典》四、《辞源》五、《辞海》六、《联绵字曲》七、《汉语大词典》八、《汉语大字典》九、《古汉语通用字字典》按声韵分类:一、《广韵》二、《集韵》三、《佩文韵府》(附拾遗)四、《助字辨略》五、《经籍纂诂》六、《经传释词》七、《词诠》八、《辞通》九、《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论述:复音词与复合词的区别在古代汉语中有的复音词由一个词素构成,有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根据所含词素的多少,我们可将复音词划分成“单纯复音词”和“合成复音词”两类。
合成复音词实际上就是合成词,可以由词根和词缀合成,也可以由词根和词根合成,前者叫派生词,后者叫复合词。
复合词是复音词中的一种,其定义不同。
给下面句子添加标点符号及翻译: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学问而且时常加以复习,这不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吗?看到从远方来的朋友,这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如果有人能够做到自己的学问和为人不被别人理解而不生气不恼怒,那不是君子吗?”二、曾子曰吾日三省为人谋而不忠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参考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答: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参考译文:李期是楚国上蔡人,李斯少年时,为看管粮仓的小吏,有一次,他看到官吏屋舍厕所旁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东西,当看到人和狗时,往往会受到惊吓。
李斯来到粮仓,却看到这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着宽大的房舍里,而且没有被人和狗打扰的担忧,于是,李斯感叹地说:“一个人有无出息,过得好不好,就像这老鼠一样,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
”这是他从荀子那里学到的帝王治国的学问。
三、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答: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译文:司马迁说:我曾经到过淮阴县,那里的人告诉我,韩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时,志气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样的。
那时,他的母亲过世,家里贫穷,韩信无办法按照当时的礼节安葬母亲。
但是,他却寻找到一个风水宝地——地势高并且宽敞平坦,可以容纳上万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作为母亲的墓地。
我也到过他母亲的墓地,果然和淮阴父老说的那样。
假使能够让韩信修学道德,养成谦让有礼的品格,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功劳,那就可以功名与福禄齐全了。
那么,他对于西汉王朝的贡献,简直就可以和周代的周公旦、召公奭和姜太公齐名,而他的后代子孙也可以长久地祭祀他了。
可是,韩信没有花时间去改变自己,反而在天下都已经统一,人民得到安定的时候,阴谋造反,结果全族受到牵连而被诛杀,这,难道不是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