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论语_雍也篇》精品国学教案
幼儿园国学启蒙课程之《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启蒙课程之《论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教材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学而》篇的精选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论语》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认识《论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2. 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如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论语》教材、挂图、卡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国学经典《论语》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出示挂图,讲解《学而》篇的经典语句,引导幼儿跟读并理解其意义。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体验国学经典的魅力。
4. 例题讲解: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讲解其含义,引导幼儿学会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论语》中的语句进行造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7. 课堂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论语》之《学而》篇2. 内容:列出本节课所学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论语》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话。
答案示例:我学习了《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昨天我的好朋友小明从外地回来,我非常开心地迎接他,我们一起玩耍,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让幼儿在家中也感受国学经典的氛围,将《论语》中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2.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
胡村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第4周

1、自己练习读一读。
2、指名朗读。
3、教师范读,及时正音。注意“遭逢、寥落、飘絮、惶恐”这几个词的读音。
4、学生练习背诵。
5、同位互相背一背。
6、小组长负责检查。
三、巩固练习:
1、指名背诵。
2、教师背前一句,学生接后一句。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后反思
本周的《论语》,较难背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记忆。
二、新授:
(一)、出示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教师及时正音,注意“弗畔矣夫。
(二)、出示译文: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它的大体意思。
(三)、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位互背。
3、由小组长负责检查。
4、教师抽查并给以评价。
课题:
年级
四
学科
国学经典
教师
总序号
4
单元课第
第4周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熟练背诵《雍也篇》:君子博学于文《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教学重点
熟练背诵以上内容。
教学难点
《雍也篇》中亦可以弗畔矣夫,较难读,《过零丁洋》中的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背诵《雍也篇》(四),以上几篇,大家背得很好,继续加油呦!
幼儿园国学启蒙《论语》精选优质教案

幼儿园国学启蒙《论语》精选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二则进行深入学习。
具体章节内容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通过这两则经典语句,引导幼儿初步解孔子学习观念和交友之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熟记《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二则,理解其基本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国学素养,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树立正确学习观念,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熟练掌握“学而篇”第一、二则内容及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论语教材、PPT、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笔、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朋友们从远方来相聚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情景内容。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面中人们心情如何?”让幼儿分享自己感受,从而引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话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a. 朗读句子,让幼儿跟读。
b. 解释句子含义,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理解。
c. 讲解“学而时习之”意义,教育幼儿要养成勤奋学习好习惯。
(2)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朗读句子,让幼儿跟读。
b. 解释句子含义,引导幼儿讨论与朋友相处快乐时光。
c. 讲解“有朋自远方来”交友之道,教育幼儿要珍惜友谊,尊重他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利用卡片,让幼儿选择正确句子搭配图片。
如:“学而时习之”搭配勤奋学习图片,“有朋自远方来”搭配朋友相聚图片。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学而篇2. 内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论语》学而篇第一、二则,并解释其含义。
b. 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学而时习之”和“有朋自远方来”。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论语》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论语雍也篇第六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十一、【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注释】(1)说:同悦。(2)画:划定界线,停止迈进。
十一、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
您所讲旳道,而是我旳能力不够呀。”孔子说: “能力不够是走到半途(力量用尽不得己)才 放弃而停止,但目前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线 不想迈进。”
三、【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旳学生中谁是最佳学旳?孔 子回答说:“有一种叫颜回旳学生很好学,(他从)不迁怒于 别人,也从不重犯一样旳错。(但)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 那样旳人了,没听到有好学旳人啊。”
【赏析】孔子对颜回旳评价特高:“子吾有回,门人日益亲, 回之德行著名。”他以为颜回有高度旳器识和深沉旳涵养,对 自己要求严厉不苟,突出地体现在“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 上。孔子以为读书必先明理,做事、做学问之前,必先学会做 人,做到这两点旳人却是凤毛麟角。难怪孔子对颜回旳死去不 得不深表痛惜。
九、【原文】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 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注释】(1)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孔子旳学生。(2)费:季氏旳 封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带。(3)复我:再来召我。(4)在汶上:汶,水名,即 今山东大汶河,当初流经齐、鲁两国之间。在汶上,是说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四、【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为子华旳母亲祈求补
贴某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祈求再 增长某些。孔子说:“再给他六斗四升。”冉求却给他 八十石。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旳 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旳皮袍。我据说过,君子只周 济急需救济旳人,而不是要周济富裕旳人。”
【赏析】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 爱旳思想出发旳。孔子旳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地爱自 己旳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旳普遍性。以为帮助别人, 要在人家最急难最急需旳时候去帮助。公西赤已经有了 方法,再给他那么多,不是成了锦上添花吗?这是不必 要旳。
雍也篇.教学设计

《论语.雍也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通过学习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学习《论语.雍也篇》。
二、教学步骤1、出示句子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
贤哉回也。
”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
贤德啊,颜回!”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国学启蒙《论语_雍也篇》精品国学教案

《论语·雍也篇》教案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诵读《论语》之《雍也篇》,理解基本意思。
2、陶冶学生的情操,从小培养学习兴趣,做一个有仁爱充满智慧的人。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雍也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习兴趣,做一个有仁爱充满智慧的人。
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的“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几个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
)2.学了《论语》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雍也篇》中的两则。
二.新授:1.出示雍也篇中两个句子,学生自由读、范读、齐读2.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①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注意多音字的读法,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②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③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
3.交流汇报【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原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意思: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4.再读句子,拓展延伸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来感受先人的无上智慧。
(诵读句子)【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喜欢学习,以学习为快乐,孔子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培养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自己最大的兴趣爱好吗?这些良好的学习兴趣给你带来了什么成功的体验呢?(学生自由畅谈)②教师讲述《姚明与篮球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认识姚明吧,姚明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吗?姚明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母都是打篮球的,也许是家庭环境的熏陶,姚明从小灵活好动,特别喜欢皮球。
《论语雍也第六》公开课教案

3、君子人格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学习观念
(一)学习方法——孔子主张重温习、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勇于实践、精益求精。
(二)学习目的——学以致用。“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③周济穷人
6•4君子周急不济富。
孔子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总结: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以“仁爱”之心待人,这是儒家的传统。孔子提倡周济贫困者,是极富同情心的做法。这与上一章的内容可以联系起来思考。
5、教育思想
(一)教育指导思想——有教无类。
(二)教育基本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天命思想
“天命”即尊天信命。
孔子天命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将天道应用于人道,承担起社会责任。
7、“孝”的思想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出则事公卿,人则事父兄。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8、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
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
三、课堂预习检查(2分钟)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幼儿园国学启蒙《论语》精选教案(1)

幼儿园国学启蒙《论语》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精选章节,主要包括《学而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及《为政篇》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两个经典段落。
通过对这些章节的学习,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论语》的智慧,感受国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选段的基本内容,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
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对国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选段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选段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论语》选段打印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与人相处,从而引入《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主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PPT,详细讲解选段内容,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
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主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尊重他人。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并将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选段内容。
2. 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子。
3. 绘制思维导图,直观展示选段主题及关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选段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短文。
2. 答案:(1)选段内容见教材。
(2)短文示例:《远方的朋友,欢迎你》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信,是我的好朋友小明写的。
他告诉我,他要来我的城市旅游,我非常开心,因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决定带他参观我们这里的风景名胜,让他感受到我的家乡的魅力。
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雍也篇》教案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诵读《论语》之《雍也篇》,理解基本意思。
2、陶冶学生的情操,从小培养学习兴趣,做一个有仁爱充满智慧
的人。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雍也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习兴趣,做一个有仁爱充满智慧的人。
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的“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几个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
)
2.学了《论语》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雍也篇》中的两则。
二.新授:
1.出示雍也篇中两个句子,学生自由读、范读、齐读
2.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注意多音字的读法,有不懂的地
方记下来。
②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③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
3.交流汇报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
【原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意思: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
4.再读句子,拓展延伸
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来感受先人的无上智慧。
(诵读句子)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喜欢学习,以学习为快乐,孔子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培养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自己最大的兴趣爱好吗?这些良好的学习兴趣给你带来了什么成功的体验呢?(学生自由畅谈)
②教师讲述《姚明与篮球的故事》
大家一定都认识姚明吧,姚明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吗?
姚明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母都是打篮球的,也许是家庭环境的熏陶,姚明从小灵活好动,特别喜欢皮球。
有一次在全运会篮球决赛时,中国女篮教练周懿娴十分喜爱姚明,把自己喜欢的一个特制的小篮球送给了他,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
姚明整天抱着小皮球不放,吵着要爸爸妈妈教他打篮球。
父母亲一有空便跟他“耍球”,逢到自己训练和比赛,也常带他去看球。
有时,他撒娇吵闹时,妈妈只要拿着小皮球来哄他,立刻就会破涕为笑。
做爸爸妈妈见到这种情景,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真希望他快快长大,成为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当初曾有位知名的教练说他不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但是姚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在父母的鼓励下,他通过刻苦的努力终于站在世界球坛上,成就了他的篮球梦想。
③学生交流听故事后的启示。
教师小结: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有了兴趣还不一定能成功。
要成
功必须先立志。
一旦认准目标,就应该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原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①阅读书中的小故事《仁者乐山》
A.什么样的人被人们称为“仁者”?
B.为什么“仁者”喜爱山呢?
C.孔子希望自己的弟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②师述: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③这个句子告诫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仁慈、充满智慧的人。
)
三.巩固练习
1.抄写并背诵雍也篇中的两个句子。
2. 阅读《智者乐水》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我们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
《论语》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
孩子们,希望它能指引你们成长的方向,让你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