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布式控制系统复习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布式控制系统复习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布式控制系统复习题

简答题

1、典型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一个典型的DCS系统包括四大部分组成:至少一个现场控制站(完成系统的运算处理控制),至少一个操作员站(完成人机界面功能、供操作员操作监视),一台工程师站(用于离线组态、在线修改和操作系统开发。也可以利用一台操作员站兼做工程师站)和一条通信系统

2、分布式都有哪几种冗余结构?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要采

用冗余结构?

1)分布式控制有两种冗余结构,一种是整体式冗余结构,另一种

是分离式冗余结构。

2)整体式系统是由早期单回路调节器和PLC组成,因本身有操作

器,常采用仪表盘备用方式;分离式冗余结构常采用多重化冗

余结构:配备冷备用数据库,操作器热备用,CRT远程遥控备

用等。整体式冗余结构可以实现完全与系统分离备用,系统受

干扰较小,但是系统成本较高,自动化水平较低;分离式冗余

结构可以选择重要部件备用,投资较小。

3)分布式控制系统是实时在线控制系统,搞可靠性是评价分布式

控制系统的主要指标,通常要求MTBF达到99.9999%以上,就

必须对系统采用冷备用,热备用等方式。通常通信系统全部冗

余,控制站中主控部件热备用,电源N+1:N热备用,子模件和

端子板N+1:N冷备用。

3、简述最小拍控制系统的特点。

1)若参数不变,可以实现时间最优控制;

2)本质是开环控制;

3)加反馈可实现闭环最优控制。

4、为什么说分布式控制是递阶控制系统?

1)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2)网络结构,将各个子系统通过总线连接起来;

3)分层结构,有工程师站,操作站和控制站等构成;

4)主从结构,集中操作、分散控制,控制站内部又分主从部件。

5)基于以上三点,分布式控制系统是递阶控制系统。

5、人机界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人机接口主要是CRT的操作站。对他们主要要求是环境要求,输入特性和图形特性的要求;

1)化境要求首先指人机接口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有耐冲击和振动

的特性;环境要求的第二部分是对供电的要求,它包括供电电

压等级、类型和容量及允许的极限值等,也涉及到供电方式,

冗余配置等内容;环境要求的第三部分是对互联设备的通信距

离限制;

2)输入特性的改善使操作员的操作内容和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3)图形特性是人机接口的重要特性: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UI)、

图形处理器(GP)和图形缓冲(GB)使人机接口的图形特性得

到极大的提高。

人机接口的性能取决于所采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采用多任务操作系统、关系数据库、高速数据查询语言及X窗口技术,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的监视和错做生产过程,使得控制工程师可以方便的组态和编程,使维护工程师能及时发现故障并正确处理。

6、报警的定义?

答:

7. 分布式控制系统为什么采用现场总线控制力式?

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①消除4mA

—20模拟仪表通讯的瓶颈现象:将传统的通讯是单向的模拟信号转变为双向的数字通讯:

②降低现场安装费用和减少相应的设备;电缆和输入输山卡可以大幅度减少;

③增强了系统的自治性;采用现场总线标准智能仪表后,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在控制室刑现场设备进行监控;

④系统组态简单、安装、运行和维修方便。

8简述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可扩展件、可移植性。

随着产品的完善和控制规模的扩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硬件和应用软件可以增加。硬件包括通讯系统、控制器和操作站等,应刖软件包括操作界面、控制功能和数模开发等。一旦系统运行成功以后,可以被移植到任何相似的工艺过程中。

9、简述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组态工作内容。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组态包括系统组态、画面组态和控制组态。系统组态完成组成系统的各设备间的连接。画面组态完成操作站的各种画面、画面间连接。控制组态完成各控制器、过程控制装置的控制结构连接、参数设置等。趋势显示、历史数据压缩、数据报表打印及画面拷贝等组态常作为画面组态或控制组态的一部分来完成。

10、对人机接口的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人机接口主要是CRT的操作站。对它们主要要求是环境要求、输入特性和图形特性要求:

○1环境要求首先指人机接口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耐冲击和震动的特性;环境要求的第二部分是对供电的要求;它包括供电电压等级、类型和容量及允许的极限值等,也涉及到供电方式,冗余配置等内容;环境要求的第三部分是对互联设备的通信距离的限制;

○2输入特性的改善使操作员的操作内容和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3图形特性是人机接口的重要特性;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图形处理器(GP)和图形缓冲(GB)使人机接口的图形特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人机接口的性能取决于所选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采用多任务操作系统、关系数据库、高速数据查询语言及X窗口技术,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的监视和操作生产过程,使得控制工程师可以方便的组态和编程,使维护工程师能及时发现故障并正确处理。

11.什么叫动态显示?

答:分布式控制系统对图形显示采用动态处理,得到动态的实感。具

体有如下方法:

a. 升降式动态处理方法

b. 推进式动态显示流体流动的方法

c. 色彩动态显示温度的方法

d. 填色动态显示设备状态的方法

e. POPUP 动态操作的方法

12.画出数字PID 闭环控制系统结构图,并阐述各部分特点。 答:在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采用图2.5所示的PID 控制,其算式为

1()c d i de u K e edt T T dt

=+

+? 或写成传递函数形式

()1(1)()c d i U s K T s E s T s

=++

其中,c K 为比例增益,c K 与比例带δ成倒数关系,即1c K =,i T 为积分时间,d T 为微分时间,u 为控制量,e 为被控量y 与给定值r 的偏差。

13、简述选择性控制的基本原理 :

1)适应不同的工况,即设备在不同状态下,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通常的自动控制系统在遇到不正常工况或特大扰动时,很可能无法适应,只好从自动改为手动。

2)基于安全考虑。

在手动操作的一段时间里,操作人员为确保生产安全,适应特殊情况,有另一套操作规律,若将这一任务交给另一控制器来实现,那就可扩大自动化应用范围,使生产更加安全。

3)基于热备用考虑,一台控制器在线,另一台控制器热备用

论述题

1.国内常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构成:

中国CONTEC公司的CONTEC-9000系统由管理级,监控级,控制级,和现场级组成。

管理级:中央管理机支持1024个站;

监控级:操作站和工程师站;

控制级:16个控制站,320个回路,6400个控制点;

现场级:RS—485现场总线,32个RTU;

(附图看下课本P2)

2、试描述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如何实现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模式?

解:前馈控制实质是一种按扰动进行调节的开环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被控制变量不受主要扰动作用而产生偏差。其特点是当扰动产生后,被控制变量还未显示出变化以前,根据扰动大小进行调节,以补偿扰动对被控对象的影响。而反馈控制是误差控制,其作用是克服其余扰动以及前馈补偿不完全的部分。要实现完全补偿并非易事,因为要得到工业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是十分困难的;同时扰动也不是特定

的一种。为保证系统有更大的适应性,工业过程的许多场合把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模式。

3在数字PID 控制中,为什么常采用增量算法?

因为数字系统是在各个采样点上读入过程值,而积分环节是将系统过去时刻符采样值(n 个)

累加起来,即需要在系统中开辟n 个存储空问,并在各个采样周期内完成累加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n 值逐步增人,其存储空间运算量越来越大,直至系统瘫痪。为此,采样增量算法,使系统存储空间和运算量变成固定的两步运算

即:()0()()[()(1)]k

k p I D i U K e k K e i K e k e k ==++--∑

变化为:()[()(1)]()[(1)(2)]k p I D U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 4绘制PLC 的工作原理图并简述其工作过程 工作原理目:

工作过程:

PLC 作过程实际上周而复始地执行读输入、执行程序、处理通信请求、执行CPU 自诊断和写输出地扫描过程。

5.设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Gp(s),其前后均有较强干扰,采用复式控

制(前馈和反馈),请画出系统框图并给出调节器。

解:因为被控对象前后均有较强干扰,所以在被控对象前后干扰通道的传递环节G f 和干扰补偿环节G d 。

()()Gp s Gc PID Gp s smith ∴ 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已给出,可使用调节器;

若含纯滞后环节,可用预估器。

6.判断该梯形图画法正确与否?

7、如何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实施解耦控制方式?

这类耦合可以转化为串级耦合,对这类串级解耦,可以用对角线、单位矩阵法,消除耦合元素。 如对角线矩阵法:

()()()Y S G S U S = ()()()U S D S P S =

()()()()Y S G S D S P S ∴=

欲使系统间无关联,只需G(S)D(S)相乘后成为对角阵。 即1122()

0G(S)D(S)=0G (S)G S ??????

原理题

设计题 1.圆弧插补法

1)M 点偏差2222

2m m m m F R R X Y R =-=+-

若m F =0,则M 点在圆弧上;若m F >0,则M 点在圆弧外;若m F <0,则M 点在圆弧内。

对逆向第二象限圆弧插补(假设步长为1): 当0m F ≤时,沿-X 方向移动一步, 即111,m m m m X X Y Y ++=-=

1

22

121m m m m F R R F X ++=-=-+ 当0m F >时,沿-Y 方向移动一步, 即11,1m m m m X X Y Y ++==-

121m m m F F Y +=-+

2)算步数(以X =1) X 方向:0X e N X X X =- =5 Y 方向:0Y e N Y Y Y =-=5 3)路径推断表

2、简述选择性控制的基本原理,并用流程图形式画出锅炉蒸汽系统中蒸汽流量变小时系统调节过程

3、设计行车(正反转)控制逻辑图。

符号说明:

QF:空气开关;KH:热继电器;KM1,KM2:正反转接触器;SB2,SB3:正反转按钮;SB1:停止按钮梯形图;SB1接I0.0;SB2接I0.1;SB3

接I0.2;KH接Q0.1;KM1接Q0.0;KM2接Q0.1。

Q0.1

综合题

1、信号灯循环点亮

1)硬件选择

本系统对PLC的I/O总要求为:2个开关量输入点,3个开关量输出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及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设计选择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为控制核心,CPU模块可选用CPU314C—2DP 。电源选择PS 307 5A。

2)I/O分配

其中M0.0为启动按钮,M0.1为停止按钮,Q0.0、Q0.1、Q0.2分别控制三只灯。此程序可以实现当M0.0接通一个脉冲时,Q0.0接通1s后断开,然后接着Q0.1接通1s后断开,再接着Q0.2接通1s后断开,如此循环。当M0.1接通一个脉冲时,Q0.0、Q0.1、Q0.2都断开。

3)梯形图

分布式大数据库系统复习题

一、何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俗地说,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和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物理分布性,即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站点上,而是分散存储在由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多个站点上,而且这种分散存储对用户来说是感觉不到的。 逻辑整体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物理上是分散在各个站点中,但这些分散的数据逻辑上却构成一个整体,它们被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所有用户共享,并由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它使得“分布”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站点自治性,也称为场地自治性,各站点上的数据由本地的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完成本站点的应用,这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多处理机系统的区别。 另外,由以上三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还可以导出它的其它特点,即:数据分布透明性、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存在适当的数据冗余度、事务管理的分布性。 二、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和各层模式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是多层的,国分为四层: 全局外层:全局外模式,是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所以也称全局试图。它为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表示全局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库部分。 全局概念层: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 全局概念模式描述分布式数据库中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性,与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概念模式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概念视图一样,全局概念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视图。分片模式用于说明如何放置数据库的分片部分。分布式数据库可划分为许多逻辑片,定义片段、片段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分配模式是根据选定的数据分布策略,定义各片段的物理存放站点。 局部概念层: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局部层:局部模式 局部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中关于物理数据库的描述,类同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模式,但其描述的容不仅包含只局部于本站点的数据的存储描述,还包括全局数据在本站点的存储描述。 三、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分布透明性,举例说明分布式数据库简单查询的 各级分布透明性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布透明性即分布独立性,指用户或用户程序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同使用集中式数据库那样,不必关心全局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情况、逻辑片段的站点位置分配情况,以及各站点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即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片段的物理位置分配,各站点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情况对用户和用户程序透明。

《数值计算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数值计算方法》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 ?????----=410141014A ,则A 的LU 分解为 A ??? ?????????=? ?????????? ?。 答案: ?? ????????--??????????--=1556141501 4115401411A 2、已知3.1)3(,2.1)2(,0.1)1(===f f f ,则用辛普生(辛卜生)公式计算求得 ?≈3 1 _________ )(dx x f ,用三点式求得≈')1(f 。 答案:, 3、1)3(,2)2(,1)1(==-=f f f ,则过这三点的二次插值多项式中2 x 的系数为 ,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 答案:-1, )2)(1(21 )3)(1(2)3)(2(21)(2--------= x x x x x x x L 4、近似值*0.231x =关于真值229.0=x 有( 2 )位有效数字; 5、设)(x f 可微,求方程)(x f x =的牛顿迭代格式是( ); ( 答案 )(1)(1n n n n n x f x f x x x '--- =+ 6、对1)(3 ++=x x x f ,差商=]3,2,1,0[f ( 1 ),=]4,3,2,1,0[f ( 0 ); 7、计算方法主要研究( 截断 )误差和( 舍入 )误差; 8、用二分法求非线性方程 f (x )=0在区间(a ,b )内的根时,二分n 次后的误差限为 ( 1 2+-n a b ); 9、求解一阶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y '= f (x ,y ),y (x 0)=y 0的改进的欧拉公式为

( )] ,(),([2111+++++=n n n n n n y x f y x f h y y ); 10、已知f (1)=2,f (2)=3,f (4)=,则二次Newton 插值多项式中x 2系数为( ); 11、 两点式高斯型求积公式?1 d )(x x f ≈( ?++-≈1 )] 321 3()3213([21d )(f f x x f ),代数精 度为( 5 ); 12、 解线性方程组A x =b 的高斯顺序消元法满足的充要条件为(A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均 不为零)。 13、 为了使计算 32)1(6 )1(41310-- -+-+ =x x x y 的乘除法次数尽量地少,应将该表 达式改写为 11 ,))64(3(10-= -++=x t t t t y ,为了减少舍入误差,应将表达式 19992001-改写为 199920012 + 。 14、 用二分法求方程01)(3 =-+=x x x f 在区间[0,1]内的根,进行一步后根的所在区间 为 ,1 ,进行两步后根的所在区间为 , 。 15、 、 16、 计算积分?1 5 .0d x x ,取4位有效数字。用梯形公式计算求得的近似值为 ,用辛卜 生公式计算求得的近似值为 ,梯形公式的代数精度为 1 ,辛卜生公式的代数精度为 3 。 17、 求解方程组?? ?=+=+042.01532121x x x x 的高斯—塞德尔迭代格式为 ?????-=-=+++20/3/)51()1(1)1(2)(2)1(1 k k k k x x x x ,该迭 代格式的迭代矩阵的谱半径)(M ρ= 121 。 18、 设46)2(,16)1(,0)0(===f f f ,则=)(1x l )2()(1--=x x x l ,)(x f 的二次牛顿 插值多项式为 )1(716)(2-+=x x x x N 。 19、 求积公式 ?∑=≈b a k n k k x f A x x f )(d )(0 的代数精度以( 高斯型 )求积公式为最高,具 有( 12+n )次代数精度。

海量数据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海量数据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当前,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关。现 在传统的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 海量数据快速增长,数据量年均增速超过50%,预计到2020年,数据总量全球 占比将达到20%,成为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采用分布式数 据库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处理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和 可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海量数据;数据库系统 1.传统数据库: 1.1 层次数据库系统。 层次模型是描述实体及其与树结构关系的数据模型。在这个结构中,每种记 录类型都由一个节点表示,并且记录类型之间的关系由节点之间的一个有向直线 段表示。每个父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每个子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这种 结构决定了采用层次模型作为数据组织方式的层次数据库系统只能处理一对多的 实体关系。 1.2 网状数据库系统。 网状模型允许一个节点同时具有多个父节点和子节点。因此,与层次模型相比,网格结构更具通用性,可以直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也可以认为层次模 型是网格模型的特例。 1.3 关系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是一种使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类型及其关系的数据模型。它的 基本假设是所有数据都表示为数学关系。关系模型数据结构简单、清晰、高度独立,是目前主流的数据库数据模型。 随着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和扩展,数据存储层缺乏良好的可扩展性,难以应对应用层的高并发数据访问。过去,银行使用小型计算机和大型存储 等高端设备来确保数据库的可用性。在可扩展性方面,主要通过增加CPU、内存、磁盘等来提高处理能力。这种集中式的体系结构使数据库逐渐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越来越不适应海量数据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互联网金融给金融业带来了 新的技术和业务挑战。大数据平台和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的高可用性、高可靠 性和可扩展性是金融业的新技术选择。它们不仅有利于提高金融行业的业务创新 能力和用户体验,而且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技术储备,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因此,对于银行业来说,以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来逐步替代现有关系型数 据库成为最佳选择。 2.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由一组数据组成,这些数据物理上分布在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节点上(也称为站点),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 (1)分布性: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个地方,更准确地说,它不是 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存储设备中,这可以与集中数据库区别开来。 (2)逻辑整体性:这些数据在逻辑上是相互连接和集成的(逻辑上就像一个 集中的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的精确定义:分布式数据库由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计算机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而崛起的数据库技术已不断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的一种,它的产生,使在地理上、组织上分散的单位得以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使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如何优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如何更高效地实施数据库查询等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整个系统性能和系统效率等诸多关键因素的完善和提高.1分布式数据库的定义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是集中式数据库,但是比集中式数据库具有更大的可扩展性,它适用于单位和企业的各下属、分散部门,允许将分工后的针对性较强的各部门数据存储在本地存储设备上,从而提高用户操作应用程序的反馈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通信费用.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物理分布逻辑集中,即在物理上是分布的,在逻辑上是一个统一整体,这类数据库系统比较适用于用途单一、专业性强的中小企业或部门;二是无论在物理上或是逻辑上都是分布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类型称为联邦式,此类型主要用于集成大 范围数据库,因为该系统主要由用途迥异、 差别明显的数据库组成. 分布式数据库的物理分布性主要表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地域内或主机上,而逻辑集中性主要表现在无论用户处于哪个位置或使用本局域网中的哪台主机,都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但这些数据库具体的分布位置用户并不需要知道,就如同数据库存储在本机,并且由本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1数据的独立性和分布的透明性 数据的独立性可以说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目标,而分布的透明性表现在用户在操作带有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时,不必了解数据存储的具体物理位置,不必关心数据逻辑集中的区域,也不必验证本地系统支持哪些数据模型.分布透明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 2.2集中和自治相结合 对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来说,数据共享分为两层:局部共享和全局共享.局部共享是相对于局部数据库而言的,存储在局部数据库中的一般是专门针对本地用户的常用数据;全局共享就是说在各个分布的数据库区域,也能够支持 系统在全局上的应用,可以存储可供本网中其他位置的用户共享的数据.那么对于这两层数据共享的分类,就有相应的两种控制方式,即集中和自治,各个局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本区域的数据库实施独立管理,称为自治;与此同时,为了协调各个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了宏观、整体地把握各局部数据库的运行情况等,系统还设置了集中控制的工作方式. 2.3易于扩展性 由于单位、 企业等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对于数据库服务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果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支持水平方向的扩展,那么就可以通过多增加服务器来分担数据的处理任务. 3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3.1设计的原则 3.1.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是本地和近地.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实现数据的本地化,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数据节点之间的相互通信,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3.1.2为了改善和提高数据库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有时候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可以将数据保存为副本,如果数据的其中一个副本被损坏或者不能使用,那么在网络环境中的另一个节点中可以对损坏的副本进行恢复.不过,在恢复的同时有可能增加冗余的数据,所以在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时应当全面考虑最优的数据冗余程序,从而减少数据库更新的成本. 3.1.3在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时候,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当将总的工作量分流到网络环境中的各局域节点,从而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扩大了数据传输的并行度、充分利用了各局域节点计算机的资源.因此在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同时,要将负荷合理地分流. 3.1.4在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时,要对网络各局域节点进行存储能力的统筹,对有限的存储控件进行合理的规划.3.2设计的内容 与集中式数据库的设计相类似,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包括了数据库和应用.其中,数据库的设计又包括全局的模式设计和局部的模式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关键是 Vol.28No.10 Oct.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0期(下) 2012年10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左 翔,姜文彪 (安徽医科大学计算机系,安徽 合肥 230032) 摘要: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入手,介绍了其设计、优化的目标以及优化的方法.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优化中图分类号:TP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0-0020-02 20--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课后习题练习

1.1 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不足:1.数据按实际需要已经在网络上分布存储,如果再采用集中式处理,势必造成附加成本和通信开销,2,。应用程序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一旦该计算机发生故障,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不高。3集中式处理导致系统的规模和配置都不够灵活,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差。 1.6分布式DBMS具有哪些集中式DBMS不具备的功能? 数据跟踪,分布式查询处理,分布式事务管理,复制数据管理,安全性,分布式目录管理 1.1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分布式查询和优化,分布式事务管理和恢复,分布式并发控制,分布式数据库的可靠性,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 1.1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存在哪些技术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优点:良好地可靠性和可用性;提高系统效率,降低通信成本;较大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经济型和保护投资;适应组织的分布式管理和控制;数据分布式具有透明性和站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数据共享。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数据的分割、分布和冗余度;异构数据库的互联;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更新处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恢复控制;目录管理;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处理。 2.5 数据库系统设计过程有那几个阶段?简述 需求收集和分析阶段;概念模型设计阶段;逻辑模型设计阶段;物理模型设计阶段;数据库实现阶段;数据库试运行阶段;数据库正式运行和维护阶段。2.10简述OSI网络模型和TCP/IP的层次结构,TCP/IP为什么成为Internet的事实标准? OSI层次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层次结构:网络层,Internet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之所以成为Internet的事实标准,主要是它有如下特点:1,灵活性好,即适用于广域网,又适用于局域网;2效率高,采用简化的四层通信协议,不同于OSI的七层通信协议:3可靠性高,不进行纠错,发现错误后重发,比较实用,4跨平台性好,支持UNIX、Linux、Windows等不同的平台;5网络通用性好,适用于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以共享全局标识符(IP地址)来实现信息定位和传输。 3.3数据分片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数据分片有哪些基本类型和方法? 数据分片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完整性条件,可重构性条件,不相交条件。 数据分片的基本类型和方法:水平分片和垂直分片 3.7为什么说在分布式数据系统中,数据独立性这一目标比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 在集中式数据库中,数据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与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分别表示用户程序与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数据的物理结构无关。在分布式数据库中,除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与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之外,还有数据的分布独立性。所谓数据分布独立性是指用户或者用户程序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同使用集中式数据库那样,不必关心全局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情况,逻辑片段的站点位置分片情况,以及各站点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也就是说全局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报告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报告

目录 1案例背景 (1) 需求分析 (1) 2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2) 设计目标 (2) 总体设计目标 (2) (4)可靠性: (3) 完成方式及周期 (3) 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图 (4) 物理设计施工 (5) 3 总结 (5) 4所用设备汇总 (7) 5所使用软件 (7)

成品车间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1案例背景 随着成品车间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传统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缺点逐渐体现出来主要有: 1、所有数据处理、存储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一旦机器损坏或系统崩 溃数据数据很难恢复。 2、单台机器写入/查询处理能力不足,一台机器既要读取数据,又要写入数 据,遇到大批量超过单台数据库的处理能力,就会出现卡顿,在生产时 间不敢批量制造/查询数据。 3、硬件性能瓶颈,包括(硬盘、CPU、内存),使用升级硬件的方法效果有限。 4、出现故障没有备用服务器可以替代。 5、当前成品车间存在2种数据库,oracle,sql sever,交叉使用不方便管 理维护,出现问题排查困难。 6、由于数据库初期创建数据库/表比较混乱,现在对数据的统计管理需要在 两台服务器之间交叉进行,统计难度高,效率低。 需求分析 成品车间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节点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数据系统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所使用的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已经无法从容应对越来越大的数据。 成品车间生产线数据库主要有oracle和sql server两种,分别分布在2台计算机中,柔性线、自动线、三相线交叉使用两种类型数据库,主要出现的问题有; 1、一旦其中一个数据库出现问题,那么就有很大的几率导致三条线体 的某个节点或全部节点失去数据服务,导致停线。 2、数据库出现故障,必须停线,故障修复之后才可以上线使用。

数据库技术复习题_二_填空题 附答案复习课程

数据库技术复习题_二_填空题附答案

数据库技术试题 二、填空题 1. 一个类可以从直接的或间接的祖先中继承所有属性和方法。采用这个方法提高了软件的共享性。 2. 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3. 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演算语言是以集合操作为基础的DML语言。 4. 在函数信赖中,平凡的函数信赖根据Armstrong推理规则中的自反律就可推出。 5. 分布式数据库中定义数据分片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完备性条件、重构条件和不相交条件。 6. DB并发操作通常会带来三类问题,它们是丢失更新、不一致分析和读脏数据。 7. 事务必须具有的四个性质是: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 和持久性。 8.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透明性层次越高,应用程序的编写越简单。 9. 在有泛化/细化联系的对象类型之间,较低层的对象类型称为 子类型。 10. 目前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 型。 11.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程序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三个阶段。 12. 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 功能于一体。 13. 数据库系统采用的三级模式结构为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4.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类型有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m:n)三类。 15. 数据库中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 16. 除法。 17. 满足第一范式(1NF)的关系模式要求不包含重复组的关 系。

18. 如何构造出一个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是逻辑结构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 18. 当数据库被破坏后,如果事先保存了日志文件和数据库的副本,就有可能恢复数据库。 19. 并发控制操作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封锁机制,其类型有②排它锁(或 X 锁) ③共享锁(或 S 锁)。 20.在关系模式R(S,SN,D)和K(D,CN,NM)中,R的主码是S,K的主码是D,则D在R中称为外键。 21.对于函数依赖X→Y,如果Y是X的子集,则称X→Y为非平凡函数依赖。 22.在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中,若要求“学号不能为空”,则该约束属于对实体完整性的约束。23.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三类,它们是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 24.并行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与并行计算技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5.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不必关心数据分布的细节,这种性质称为分布透明性。 26.有关系Join(参加)和Employee(职工),如下图所示, 设有对表的如下SQL查询: Select Ename,Ino,Order from Grade,Employee where Join.Eno=Employee.Eno 请转换为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 。 27.一般可将数据库设计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果设计、物理结果设计、数据库实施以及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 28.通过封锁机制可以保证在多用户操作下,并发数据一致性。

《计算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计算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一 选 择(每题3分,合计42分) 1. x* = 1.732050808,取x =1.7320,则x 具有 位有效数字。 A 、3 B 、4 C 、5 D 、6 2. 取7 3.13≈(三位有效数字),则 ≤-73.13 。 A 、30.510-? B 、20.510-? C 、10.510-? D 、0.5 3. 下面_ _不是数值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A 、注意简化计算步骤,减少运算次数 B 、要避免相近两数相减 C 、要防止大数吃掉小数 D 、要尽量消灭误差 4. 对任意初始向量)0(x 及常向量g ,迭代过程g x B x k k +=+)() 1(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 _。 A 、11< B B 、1<∞ B C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9-2010(1)C语言试卷A

一.读程序,写结果(第1题题5分;第2题每题7分;第3、4、5题10分;共计31分)1. 该程序的输出是 main() { int k =7,n=0; do { switch(k) { case 1: case 3:n+=1; k--; break; case 5: case 6: n++;k--;break; default:n=0;k--; case 2: case 4:n+=2; k--;break; } printf("%d",n); }while(k>0&&n<=7); } 2.该程序的输出是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a[]="programming",b[]="language"; char *p1;*p2; int i; p1=a;p2=b; for(i=0;i<8;i++) if(*(p1+i)==*(p2+i)) printf("%c",*(p1+i)); } 3.设本题输入的数n=2,m=2,该程序的输出是 #include "stdio.h" int Ack(int m,int n) { int ackmn; if(m==0) { ackmn=n+1; return ackmn; } else if(n==0) { ackmn=Ack(m-1,1); return ackmn; }

{ ackmn=Ack(m-1,Ack(m,n-1)); printf("ackmn=%d\n",ackmn); return ackmn; } } main() { int m,n,sum; printf("input m and n:"); scanf("%d,%d",&m,&n); sum=Ack(m,n); printf("\n%d\n",sum); / } 4. 输入自然数n=5时, 该程序的输出是#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n,a,i,j,k; printf("Please inpt a Number:"); scanf("%d",&n); printf("\n"); a=1; for (i=1;i<=n;i++) { k=a; for (j=1;j<=n+1-i;j++) {printf("%4d",k); k=k+(n-j+1); } printf("\n"); a=a+1; } } 5. 输入自然数n=5时, 该程序的输出是#include main() { char c=96; int i,j,n,k; printf("Input a number n="); scanf("%d",&n); printf("\n"); k=(n+1)/2; for(i=1;i<=k;i++) { for(j=1;j<=k-i;j++) printf(" "); for(j=1;j<=i*2-1;j++) printf("%c",c+i); printf("\n");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方案

1.大型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 企业数据库的数据量很大时候,即使服务器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某些复杂的查询操作都会非常缓慢,影响最终用户的体验;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对数据库的装载与导出,备份与恢复,结构的调整,索引的调整等都会让数据库停止服务或者高负荷运转很长时间,影响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易管理性。 分区表技术 让用户能够把数据分散存放到不同的物理磁盘中,提高这些磁盘的并行处理能力,达到优化查询性能的目的。但是分区表只能把数据分散到同一机器的不同磁盘中,也就是还是依赖于一个机器的硬件资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分布式分区视图 分布式分区视图允许用户将大型表中的数据分散到不同机器的数据库上,用户不需要知道直接访问哪个基础表而是通过视图访问数据,在开发上有一定的透明性。但是并没有简化分区数据集的管理、设计。用户使用分区视图时,必须单独创建、管理每个基础表(在其中定义视图的表),而且必须单独为每个表管理数

据完整性约束,管理工作变得非常复杂。而且还有一些限制,比如不能使用自增列,不能有大数据对象。对于全局查询并不是并行计算,有时还不如不分区的响应快。 库表散列 在开发基于库表散列的数据库架构,经过数次数据库升级,最终采用按照用户进行的库表散列,但是这些都是基于自己业务逻辑进行的,没有一个通用的实现。客户在实际应用中要投入很大的研发成本,面临很大的风险。 面对海量数据库在高并发的应用环境下,仅仅靠提升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分布式网格集群通过数据分区把数据拆分成更小的部分,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中。查询可以由多个服务器上的CPU、I/O来共同负载,通过各节点并行处理数据来提高性能;写入时,可以在多个分区数据库中并行写入,显著提升数据库的写入速度。

计算方法试题

计算方法考试题(一)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共3道小题,第1小题4分,第2、3小题3分,共10分) 1、将A 分解为U L D A --=,其中),,(2211nn a a a diag D =,若对角阵D 非奇异(即),1,0n i a ii =≠,则b Ax =化为b D x U L D x 1 1)(--++=(1) 若记b D f U L D B 111 1),(--=+= (2) 则方程组(1)的迭代形式可写作 ) 2,1,0(1 )(1)1( =+=+k f x B x k k (3) 则(2)、(3)称 【 】 (A)、雅可比迭代。(B)、高斯—塞德尔迭代 (C)、LU 分解 (D)、Cholesky 分解。 2、记*x x e k k -=,若0lim 1≠=+∞→c e e p k k k (其中p 为一正数)称序列}{k x 是 【 】 (A)、p 阶收敛; (B)、1阶收敛; (C)、矩阵的算子范数; (D)、p 阶条件数。 3、牛顿切线法的迭代公式为 【 】 (A)、 ) () (1k x f x f x x k k k '- =+ (B)、 )()())((111--+--- =k k k k k k k x f x f x x x f x x 1 )() ()1()()()(x x f x f x f k i k i k i ??+=+ (D)、 )() ()()1(k k k x f x x -=+ 二、填空题:(共2道小题,每个空格2分,共10分) 1、设0)0(f =,16)1(f =,46)2(f =,则一阶差商 ,二阶差商=]1,2,0[f ,)x (f 的二次牛顿 插值多项式为 2、 用二分法求方程 01x x )x (f 3 =-+=在区间]1,0[内的根,进行第一步后根所在的区间为 ,进行第二步后根所在的区间 为 。 三、计算题:(共7道小题,第1小题8分,其余每小题7分,共50分) 1、表中各*x 都是对准确值x 进行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值。试分别指出试用抛物插值计算115的近似值,并估计截断误差。 3、确定系数101,,A A A -,使求积公式 ) ()0()()(101h f A f A h f A dx x f h h ++-≈? -- (1) 具有尽可能高的代数精度,并指出所得求积公式的代数精度。

2016华工计算机计算方法(数值分析)考试试卷_共4页

考完试了,顺便把记得的题目背下来,应该都齐全了。我印象中也就只有这些题,题 目中的数字应该是对的,我也验证过,不过也不一定保证是对的,也有可能我也算错了。 还有就是试卷上面的题目可能没有我说的这么短,但是我也不能全把文字背下来,大概意 思就是这样吧。每个部分的题目的顺序可能不是这样,但总体就是这四大块。至于每道题 目的分值,我记得的就写出来了,有些题目没注意。我题目后面写的结果都是我考试时算 出来的,考完了也懒得验证了,可能不一定对,自己把握吧,仅供参考。 华南理工大学2016计算机计算方法(数值分析)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16分) 1.(6分)X* = 3.14,准确值x = 3.141592,求绝对误差e(x*) = ,相对误差e r(x*) = ,有效数位是。 2.(4分)当插值函数的n越大时,会出现龙格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分段函数不一个 不错的办法,请写出分段线性插值、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各自的特点。 3.(3分)已知x和y相近,将lgx – lgy变换成可以使其计算结果更准确。 4.(3分)已知2x3 – 3x2 +2 = 0,求牛顿迭代法的迭代式子。 解题思路:1. 这里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是没有加绝对值的,而且要注意是用哪个数减去哪个数得到的值,正负号会不一样;2. 可以从它们函数的连续性方面来说明;3. 只要满足课本所说的那几个要求就可以;这个记得迭代公式就可以直接写,记不住可以自己推导, 就是用泰勒展开式来近似求值得到的迭代公式。 我最终的结果是: 1.-0.001592 -0.000507 3 2.分段线性插值保证了插值函数的连续性,但是插值函数的一次导数不一定连续; 分段三次Hermite既保证了插值函数的连续性,也保证了其一次导数的连续性; 三次样条插值保证了插值函数及其一次导数和二次导数的连续性 3.lg(x/y) 4.x k+1 = x k – (2x3 – 3x2 +2)/(6x2 -6x) 二计算题(64分) 1.已知f(x) = x3 –x -1,用对分法求其在[0 , 2]区间内的根,误差要满小于0.2,需要对分多 少次?请写出最后的根结果。 解题思路:每次求区间的中值并计算其对应的函数值,然后再计算下一个区间中值及函数值,一直到两次区间中值的绝对值小于0.2为止。 我最终算得的对分次数是4,根的结果为11/8. 2.根据以下数据回答相应问题: x-2045 y51-31 (1)请根据以上数据构造Lagrange三次插值函数; (2)请列出差商表并写出Newton三次插值函数。 解题思路:(1) 直接按照书本的定义把公式列出来就可以了,这个要把公式记住了才行,不然也写不了;(2)差商表就是计算Newton三次插值函数过程中计算到的中间值及结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章节题库(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圣才出品】

第14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一、选择题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分布透明性包括:分片透明性和()。 A.位置透明性、物理透明性 B.逻辑透明性、数据模型透明性 C.逻辑透明性、物理透明性 D.位置透明性、数据模型透明性 【答案】D 【解析】分布透明性包括分片透明性、位置透明性和数据模型透明性3种,其中透明性层为:分片透明性>位置透明性>数据模型透明性。 2.判断一个系统是否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方法是()。 A.数据分布存储在多个场地 B.采用C/S结构 C.支持全局应用 D.数据独立性高 【答案】C 【解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之一是集中与自治相结合,支持全局应用。 3.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中,根据划分策略确定数据存放场地,这是分布式数

据库系统的()。 A.局部概念模式 B.局部内模式 C.分片模式 D.分布模式 【答案】D 【解析】分布模式是指片段作为全局关系的逻辑部分,一个片段在物理上可以分配到网络的不同结点上。分布模式定义片段的存放结点,即根据数据分布策略选择定义片段的存放场地。 4.水平分片是通过()实现的。 A.选择运算 B.投影运算 C.连接运算 D.并运算 【答案】A 【解析】水平分片是按一定的条件把全局关系按行分为若干不相交的子集,每个子集为关系的一个片段,采用选择运算实现。 5.C/S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处理的分布 B.数据的分布

C.功能的分布 D.DBMS的分布 【答案】C 【解析】C/S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功能的分布,即把不同的功能分布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6.在DDBS中,必须把全局关系映射到片段中。这个性质称为()。 A.映射条件 B.完备性条件 C.重构条件 D.不相交条件 【答案】B 7.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中,通过分片模式到分布模式的映象实现的是()。A.分片透明性 B.逻辑透明性 C.位置透明性 D.物理透明性 【答案】C 【解析】见下图,分片模式到分布模式的映象是映象3,实现位置的透明性。

数值分析、计算方法试题库及答案

二、设(2)0,(0)2,(2)8f f f -===,求 )(x p 使 )()(i i x f x p =,)2,1,0(=i ;又 设 M x f ≤''')( ,则估计余项 )()()(x p x f x r -= 的大小 。(15分) 三、设(0)1,(0.5)5,(1)6,(1.5)3,(2)2f f f f f =====,()k f M ≤(2,3,4)k =, (1)计算? 20 )(dx x f , (2)估计截断误差的大小(12分) 寂涯网络 https://www.360docs.net/doc/458901025.html, xx ~xx 学年第 1学期 《计算方法》课程试卷A 第 1 页 共 4 页

寂涯网络 https://www.360docs.net/doc/458901025.html, xx ~xx 学年第 1学期 《计算方法》课程试卷A 第 2 页 共 4 页 四、设方程012523=-+x x 在 [2,1] 内有实根α,试写出迭代公式 ,,2,1,0)(1 ==+k x x k k ? 使 {}α→k x ,并说明迭代公式的收敛性。 (10分) 五、设有线性方程组b Ax =,其中 ???? ? ??=?? ????????=582,3015515103531b A (1)求A LU =分解; (2) 求方程组的解 (3) 判断矩阵A 的正定性(14分)

寂涯网络 https://www.360docs.net/doc/458901025.html, xx ~xx 学年第 1学期 《计算方法》课程试卷A 第 3 页 共 4 页 六、设有线性方程组b Ax =,其中 1 442 12441A -?? ??=?? ???? , 试讨论Jacobi 迭代法和Gauss-Seidel 迭代法的收敛性。(14分) 七、设()i j n n A a ?=是n 阶实对称正定矩阵,A 经过一次高斯消元计算变为 ?? ? ???211A O T a , 其中T 为行向量,O 是零列向量,试证明2A 是对称正定矩阵(8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怎么样排名口碑好不好.doc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怎么样排名口碑好不好 _高考升学网 当前位置:正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怎么样排名口碑好不好 更新:2019-12-29 13:15:52 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怎么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拥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高校,该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 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完整介绍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本情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简称”工程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全国12所“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之一,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是一所拥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大学。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

华东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根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近140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上海松江大学城。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设有20个教学机构,拥有63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国际化博士学位培养基地1 个(与韩国蔚山大学合作);合作举办有1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拥有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高峰学科;拥有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2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近3200名;专任教师1300 余人,其中硕士生导师800 余人。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全国排名 根据艾瑞深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可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9年全国排名第225名,市内排名第14名,以下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历年排名情况。 年度全国排名上海市内排名2019225142018270162017286162016267152015288162014357162 01332716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师硕博率90%,博士率22%,学校共有研究生导师413人。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通过大力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改革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我校在2014年全国研究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概述.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概述 一个远程事务为一个事务,包含一人或多个远程语句,它所引用的全部是在同一个远程结点上.一个分布式事务中一个事务,包含一个或多个语句修改分布式数据库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结点的数据.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事务控制必须在网络上直辖市,保证数据一致性.两阶段提交机制保证参与分布式事务的全部数据库服务器是全部提交或全部回滚事务中的语句. 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可由ORACLE数据库管理员为终端用户和应用提供位置透明性,利用视图、同义词、过程可提供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位置透明性. ORACLE提供两种机制实现分布式数据库中表重复的透明性:表快照提供异步的表重复;触发器实现同步的表的重复。在两种情况下,都实现了对表重复的透明性。 在单场地或分布式数据库中,所有事务都是用COMMIT或ROLLBACK语句中止。 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分类: (1 同构同质型DDBS:各个场地都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譬如都是关系型,并且是同一型号的DBMS。 (2同构异质型DDBS:各个场地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但是DBMS的型号不同,譬如DB2、ORACLE、SYBASE、SQL Server等。 (3异构型DDBS:各个场地的数据模型的型号不同,甚至类型也不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异种机联网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此时依靠异构型DDBS就能存取全网中各种异构局部库中的数据。 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主要特点: DDBS的基本特点: (1物理分布性: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场地上,而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的多个场地上。 逻辑整体性:数据物理分布在各个场地,但逻辑上是一个整体,它们被所有用户(全局用户共享,并由一个DDBMS统一管理。 (2场地自治性:各场地上的数据由本地的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完成本场地的应用(局部应用。 (3场地之间协作性:各场地虽然具有高度的自治性,但是又相互协作构成一个整体。 DDBS的其他特点 (1数据独立性 (2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 (3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