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


相关 ( 4 7 、3 0 、2 6 、一14 、 一1 1 ;P< . 1 。结论 :倾 向于把正性事件归因为外在 的和暂时 = . 2 .9 . 3 .5 .7 00 ) 的、把负性事件 的原 因归结为 内在 的、持续的和普遍的个体 会体验到较 高的抑郁 和焦 虑情绪 ;倾 向于把正 性事件 的原 因归结 为内在 的和持久 的 、把 负性事 件归 因为外在 的和暂 时的个体会 体验 到较高 的正性情 绪 , 有着较高 的乐 观水平 ;归因灵活性得分低 的个体抑郁 、焦虑情绪较高 ,正性情绪 、乐观度水平较低 。
【 摘
要 】目的 : 探讨大学生的归 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 依据 。方
法 : 用方便取 样 ,选 取 山东 省某 大学 2 9名在读 大 学 生 ,运 用 自评 抑郁 量 表 ( D 、焦虑 自评量 表 采 7 S S)
( AS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 ( A S 、乐观量 表 ( O — S ) P NA ) L T R)及 归因方式 问卷 ( Q)对 心理健 康状 况 、 AS

14 ,P< .5 ,归 因灵活性与抑郁 、焦虑 、负性情 绪 、正性情绪 及乐观度相 关 ( =一6 1 、 一 . 9 .2 00 ) .2 54 、 18 .4、24 、16 ;P< . 5或 00 ) . 9 .7 00 . 1 ,负性事件 内外维度与抑郁 、焦虑 、负性 情绪 、正性情绪及 乐观度
c le e sud n s o lg t e t.M e ho : c nv n e ts m pe o 9 c le e su en swe e i e tgae t h l- tn De t ds A o e i n a l f27 o lg t d t r nv si t d wih te Sef Ra ig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综论文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综论文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综论文•相关推荐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综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关系。

文章对近十年国内外关于对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而对大学生进行归因训练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归因方式心理健康一、引言归因方式,也称“归因风格”或“解释方式”,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作怎样的解释,具有个性的特点,通过个体对多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判断来评定。

归因研究领域的专家(Arkin,1979;Weiner1985)认为,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归因认知评价与个体对未来目标的期望、某种情感体验的产生是紧密相连的。

在成就范围内,当人们把成功结果归因于自身内部原因时,会体验到自豪、自信等情感,从而提高自我价值感;相反的,当把失败结果归因于内部原因时,则会体验到悲伤、挫折等消极情感。

因此,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而进行归因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综合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这样,为更好地提高学校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归因与心理健康的概述关于归因方式的纬度,虽然心理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B.Weiner.1978;孙煌明、雨田2001),认为包括不同的维度,但一般认为归因方式有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三个个维度,后来增加了整体—局部这个纬度。

对于这三个维度,韦纳提出每一种维度都联系着一批独特的情绪、情感。

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级知识人才,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学者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自我及客观事物没有进行正确的归因,于是难以正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导致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从根本上排除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提高大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1. 引言1.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十分严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

据调查统计,大学生中有高达70%以上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和学业压力最为突出。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业压力过大、就业压力加剧、家庭关系紧张、人际交往困难等。

这些原因相互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网络化普及,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融合,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扰,导致其心理问题愈加繁杂和深重。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其健康成长。

【引言】中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的内容至此结束。

1.2 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影响1. 学业成绩下降:心理问题会影响大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动力,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甚至可能出现辍学的情况。

2. 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导致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甚至造成孤立和排斥。

3. 健康状况下降:长期的心理问题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睡眠不良、食欲异常、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4. 就业竞争力减弱:心理问题会影响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表现不佳,从而减弱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5. 自我认知失衡:心理问题会影响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可能导致自尊心低下、自卑感增加等问题,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 学业压力:大学生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同时还要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这些都会导致学业压力过大,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摘要】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群体,他们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归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对策来探讨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大学生调适情绪,提升心理素养。

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心理调适对策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保障,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健康、快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归因、心理调适对策、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心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频发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与社会发展、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影响,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归因和心理调适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归因和调适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自身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焦虑和压力感受加重、人际关系问题、学业压力过大、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足、行为怪异或异常、抑郁和消极情绪持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障碍等。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成为了社会中的一群重要人群。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内心极易受到各种情绪和压力的侵扰。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因为大学是一个转折点,抛弃了原先的高中时代,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中,很多事情都需要重新适应和学习。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高度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合适的心理调适对策。

1. 缺乏自信大学生很容易因为缺乏经验而缺乏自信。

生活中会遇到一系列的挑战,许多人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他们没有勇敢去尝试,缺乏自信,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在这个阶段出现心理问题。

2. 感到孤独和无助在大学,许多学生都面临离家出走和独立生活的挑战。

这种变化会导致学生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活问题,这种不安全感很容易导致情绪障碍。

3. 压力太大在大学,学生面临的压力可能比其他时候更大。

学术要求可能变得更具挑战性,家庭关系可能也更复杂,许多学生感到措手不及,压力太大,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心理调适对策建立自信可以让你更好地面对挑战。

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阶段出现的许多问题。

学生可以参加一些活动,这样可以培养自信心,同时吸取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2. 交友和支持群体在大学中,建立一个支持群体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社团和小组活动,这样可以结识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建立更多的友谊。

同样,也可以在校内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寻求专业咨询。

3. 学会放松和心理调节学会放松和心理调节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压力和焦虑。

学习冥想、瑜伽、静坐等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控制自己情绪和情况的方法。

同时,定期参加心理课程和咨询,学习如何多方面地看待问题和知道如何应对压力和克服挑战,这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并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现象。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健康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探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及心理调适对策,对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解决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归因1. 社会压力大学生面对的社会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在大学期间,他们需要面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交圈等方面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2. 学业困难学业困难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归因之一。

在大学中,学业负担加重,许多学生面临着学习成绩下滑、考试不过关等问题,这会给他们的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

3. 成长问题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转变期,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不清等成长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调适对策1. 增强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挫折和困难时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增强心理韧性来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团体活动、学习心理调适技巧、适度锻炼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

2. 打开心灵的窗户分享和倾诉是舒缓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可以选择与家人、朋友、老师等倾诉心声,也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活动等途径来打开心灵的窗户,释放内心的压力。

3.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大学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4. 正确认识自己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心理测试等方式来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5. 注重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大学生需要注重身心的平衡,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适当参加运动、休闲等活动,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在面对个人生活、学业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日益普遍。

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和正确的心理调适对策的了解和运用则成为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1.社会因素社会压力巨大、人际关系复杂、就业压力重等,这些社会因素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源头。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问题长期累积,使得大学生们变得龟毛、瞻前顾后、易懊悔、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生理因素大学生的身体发育仍未完全成熟,内分泌系统常常失调,特别是女性大学生面临月经生理和绝经期问题时更易产生负面心理反应。

同时,长时间的玩游戏、看电视和熬夜等生活方式成为很多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导因。

3.个人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等也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

比如:消极因素、思想脆弱、自卑心理等负面心理,难以应对变化,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会大大限制大学生的发展,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1.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心理体验,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才能够避免因情绪问题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心理调节,如:深呼吸、放松训练、运动和心理咨询等。

2.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学业、就业和幸福感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交往中要注意沟通、交流,做到彼此尊重,互相敬重和关心,积极寻求帮助,避免心理孤独感的出现。

3.合理安排学习与工作适当的时间安排、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工作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学习和工作压力过大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避免单一化,合理化安排自己的时间,保证有足够的休息与娱乐。

4.提高情感智力情感智力是指管理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是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重要标志之一。

提高情感智力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接受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用理性思考和行动来管理和调节情绪。

应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娱乐文化提高闲暇时间的质量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情感智力能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与心理调适对策。

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

接着介绍了心理调适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种调适方法,如心理咨询、心理护理等。

最后强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以及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性。

本文希望通过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归因、心理调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体系、心理韧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显,成为教育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达到成熟的时期,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研究背景中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研究背景出发,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需要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心理调适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和表现形式,有助于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主要原因,可以帮助学校和社会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困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还能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调适方法提供参考,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提升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altll in
c∞venient
pression Scale(SDS),Self-Ratillg
s啪ple of 279 c0Ilege students we他investigalc蛆、】l,i山me Self.I己aling De・ AIl】【i哪Scalc(SAS),P0sitiVe and Negative Aff&t Scale(PANAS),Revisc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ey傩】
opti商srIL
healtll:c∞ss-sectioIlal stlldies
conege咖dents;砌b砸on s妙le;at乜ibuti∞nexibility:mental
(Chin Ment HcaltIl J,2012,26(4):310—314.)
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 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个体在过去经验和当前期
■州vw.cmhj.cn
万方数据
312
Chin雠Ment且l 1.3统计方法
Health
Jounlal,voI 26,Nn4,2012
LOT—R、【19】
LoT-R由scheier等编制,其中文版在香港大 学生被试中应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旧j。本研究问 卷题目引自英文原文,由l位心理学专业人士和l 位英语专业人士进行翻译和回译得出。共有10个
究了归因方式与抑郁的关系隋引,李占江等研究了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 系¨0|,李成齐等研究了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
本研究中的cronbach a系数为0.80。
An)【ie够scale,
康的关系¨1|,张彩霞等研究了不同的归因方式对‘1.2。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大学生学习、择业、人际交往及情绪等方面的影 SAS)…1
Ieveis of positive m00d柚d optinlisIIL Low expl锄a1017
nexibil时n埘【y bc豁soc诎ed
wim bighcr leVcls of depres-
sion锄d anxiety,but lowerlevels of positive m00d种d
∞gative
events
m00d and
o埘m—
of
sc0陀s
0fⅡ地intemality.extef眦i够dimension i删Viduals
t0
had
signi&ant c0噼lati∞岍出dcp托ssi∞,弛xie哆,舱gative
mood,posidve m00d锄d opdlIlism(卢 who teIld
望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及由此产
度的关系。


一包匕士跬 网冢与乃法
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即为归因方式…。在日常 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别人
的行为找原因,如何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成 功和失败,对行为的结果进行什么样的归因,这些 认知因素将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情感反应甚至改 变今后的行为旧J。

e啪ts
wer;e significanny highcr iII male smdaIts than in femalcs(,)s<O.05).Tllle sc0幢s of ASQ7 dinlension 0f positive
intemality—extemalil),
even皓and砌bud∞ncxjbility
1.1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抽取山东省某所大学的大一、
大二和大三各2个班的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 285例,收回有效问卷279例。其中男生113例,
女生166例;农村156例,城市123例;独生子女 125例,非独生子女154例;年龄17—22岁,平
国外有关大学生归因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主
要有:大学生归因方式与抑郁"J、正负性情感体
均(20±1)岁。
1.2工具 1.2.1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SDs)¨叫 为自评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按 1~4级评分。SDs标准分≥53为有抑郁症状。在
Depression Scale,
验‘钔、心理幸福感15J、轻度躁狂【6j、焦虑、自卑
及身心症状¨’的关系;国内张雨新、魏立莹等研
d印托ssi∞雒d卸虹e哆.The
illdiViduals wbo tend
t0砌bute
intelllal,stabIe,and global positiVe eVents t0
intcmal姐d
stable facto斑,and
tcnd幻删bute
negadve events t0 extemal and specifIc fhctors might haVe Mghcr
Mcdicinc,Ji姗250012,Chi舱
dllt^州z删^『G舶,|g一肪弛砘面昭@s也.e击‰m
rel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障nle
cOllege stIldents,Methods:A
of蝴曲ution蚵les柚d a蛹bution nexibil毋to mental
Quesdon衄醅(ASQ).R姻u№:11峙scores
of
Life 0rientacion Tcst(L011-R),and Atcribudonal Styk budon nexjbility,wIlole・part
ASQ’s
attfi.
dimensi∞0f
posmve
eventS,觚d imemality—cx缺_Ilali哆diIIle璐i∞of舱gative
的、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持续的和普遍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倾向于把正
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和持久的、把负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正性情绪, 有着较高的乐观水平;归因灵活性得分低的个体抑郁、焦虑情绪较高,正性情绪、乐观度水平较低。
【关键词】
大学生;归因方式;归因灵活性;心理健康;横断面调查
corfeIaned、)l,imⅡ坨sco嬲
of PANAS’s positive nlood and LOT—R(r=一0.17,一O.29;jb<O.01).111c sco佗of the iIltemaliq.extemality
万方数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第26卷第4期
31l
dimensi∞of
=4.72,3.09,2.63,一1.45,一1.17;R<0.OlJ.CondlIsi佃:n
pos越ve eveI豳to extemal卸d specific fact0飕,柚d湖1d
sug萨sts tIlat山c
t0砌bute
t0砌bl他neg撕ve
cvents
fhcto璐might mIve lligher leVels of
scores,锄d sco佗s ofⅣNAS’s negative
吐屺sco佗s of PANAS’s posidve
total瞅鹏s,SAS b呦l m00d(r=一O.42—0.14,^<O.05),柚d we陀posidvely corrclated w曲
wi血SDS of ASQ’s intcmality. we佗positivdy correlatcd wim SDS totaI∞o咒s,SAS total scofes,卸d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2)004一0310—05 doi:10.3969/j.issn
1000一6729.2012.04.014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4):310—314.)
ReIation of attribution
sty蛔and
attribution
nexibm蚵to mental h瞄lth
in coⅡege stIlden缸
QI刃kn-Hua,C脏N
co丌岱PD,诎ng
Jin,.r【ANG Hong,ZHANG Hong.Jing
Dl节aJlm锄t of Medical Psych0109y,Sh觚dong uniVe塔时Sch001 of
1.2.3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0sitive锄d Neg撕ve
被大家所忽视,因此Fresco等提出了归因灵活性 的概念¨31,即人们在各种特定的情境下灵活的对
事件做出归因的能力,并且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该
A蹶t
scale,n州AS)¨副
由20个形容词组成,包含了2个分量表,即 正性情绪量表(PA)和负性情绪量表(NA,,分 别由描述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10个形容词组成, 采用l(完全没有)~5(非常强)点评分。在本 研究中,总量表及2个分量表的n系数依次为
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山东省某大学279名在读大学生,运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乐观量表(“yr・R)及归因方式问卷(AsQ)对心理健康状况、 归因方式及灵活性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在AsQ的正性事件普遍维度和负性事件的内外维度上 以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正性事件内外维度及归因 灵活性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一O.42一一0.14,P<0.05或O.01),与 PANAs正性情绪和L(yr.R得分均呈正相关(r=O.20~O.3l,P<O.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得分与sDs、 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呈正相关(r=O.38、0.26、0.33,均P<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01’・ R得分呈负相关(r=一0.17、一0.29,均P<0.01)。回归分析表明,正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相关(口= 一1.42,尸<O,05),归因灵活性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口=一6.12、一5.49、 一1.84、2.49、1.67;P<0.05或O.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 相关(届=4.72、3.09、2.63、一1.45、一1.17;P<O.01)。结论:倾向于把正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