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孙犁原文

合集下载

恕俭备课孙犁小说《荷花淀》

恕俭备课孙犁小说《荷花淀》

荷花淀
荷花淀美夫出征,话别缠绵找水生。

藕断丝连谋会面,弄拙成巧诱歼成。

枪林弹雨透诗意,说爱谈情眷恋萌。

浪漫乐观豪迈里,保家卫国踏征程。

借《荷塘月色》调,唱《荷花淀》
编织着苇席等待情郎,等来的却是要奔赴战场。

听那段对话不禁地想,恩爱的夫妻分别后会怎样。

媳妇们商量着去探望,借口是忘拿换洗的衣裳。

合伙操控小船偷偷地往,归途中遭遇到敌人的武装。

只听见枪声噼里啪啦响,敌人已被消灭在荷花池塘。

原来是队伍埋伏的杀场,诱敌入套笑声扬。

孙犁
诗意盎然写小说,荷花淀派开先河。

枪林弹雨仍唯美,浪漫乐观呈特别。

环境特点
河北水乡湖港多,纵横交错竞婀娜。

游击抗日显身手,革命乐观笑洒脱。

轻松杀敌
战争残酷避硝烟,不写血流不写怜。

妇女谈情说爱际,敌人已被诱歼完。

媳妇群像
温柔贤惠爱生活,鼓励丈夫保卫国。

顾虑缠绵话语里,深明大义寓情说。

环境烘托
荷香弥漫月清明,水淀埋伏雾哨兵。

洁白苇眉跳跃舞,十足画意漾诗情。

情节渲染
轻描淡写遇敌人,布阵排兵不露痕。

化险为夷获胜后,主题明朗抖精神。

人物点缀
小说人物本突出,环境情节导大局。

战场男兵未露面,主角歌颂是村姑。

荷花淀

荷花淀

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明确手法 品味效果 分析作用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苇席比作雪地和云彩,写出 了它的洁白, 烘托出水生嫂高洁的形象,表 现了劳动的美。
思考三: 斗争的环境多么 艰苦,作者为什么把 水生嫂家的小院写得 如此美丽?
①表现白洋淀美丽的水乡风光,为故事提供 一个背景; ②烘托水生嫂的勤劳、纯朴、善良和美丽; ③美丽的家园需要守卫,美丽的女人需要保 护,含蓄地传达出白洋淀地区军民发自内心 的同仇敌忾的精神。
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 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
孙犁(1913――2002),原名孙 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 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 《荷花淀》、《芦花荡》、《采蒲 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 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 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 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 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 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 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荷 花淀派”,又称“白洋淀派” 。该 派小说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 派”小说一起,对后来的文学发展有 较大的影响。
二、感受小说的情感美
读“夫妻话别”部分文字,并思考 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 个性特征?找出其中你认为最传神、最 动人的几句话来说一说,读一读。
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夫妻话别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牵挂,忧虑,关切 温柔体贴
“他们几个呢?” 细致的观察,表明其关心; “怎么了,你?” 体贴机敏 女人的几问,简洁朴素,又情 意绵绵。可以看出她温顺、体贴, 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 虽然她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 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

语文阅读理解:孙犁《荷花淀》节选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孙犁《荷花淀》节选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孙犁《荷花淀》节选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1)丈夫很晚才回来,水生嫂却一直在等待,说说这个情节的表达作用。

孙犁《碑》《荷花淀(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孙犁《碑》《荷花淀(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碑孙犁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

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事变)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

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

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

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

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

”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在家里。

干什么呀,这么急?”“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

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

我是跳墙进来的。

”老李说。

“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

走吧,同志。

”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

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

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孙犁《荷花淀(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孙犁《荷花淀(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

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

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

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

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

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②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

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

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

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哎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哎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快摇!”小船拼命往前摇。

《荷花淀》

《荷花淀》

文章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 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 ──这一年秋季──冬天
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 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诗情 画意 的 景物 描写
月下白洋淀
正午淀上风光 遇敌进荷花淀
1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吮吸 shǔn 蒿艾 hāo 凫水 fú 横样子 hènɡ 憧憬 chōnɡ 2 概括课文主要意思.(一百字左右)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 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 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 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简洁传神的语言风格
-----商量探夫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 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 夫,而是找借 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 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啊!” ――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情。 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 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 一般的意境
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 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 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 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 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荷 花 淀

荷 花 淀

拓展研讨: 拓展研讨:
• 水生嫂与祥林嫂比较,谈谈时代变迁 水生嫂与祥林嫂比较,
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 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 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一样。 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一样。 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 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 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 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 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 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 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 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 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 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 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 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 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中 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 铁木前传》 散文集 散文集《 篇小说《村歌》 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 学短论》 小说散文结集 白洋淀纪事》 小说散文结集《 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 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就是: 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 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 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 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 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 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 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 齐名。 山药蛋派” 赵树理风格)齐名。 赵树理风格 齐名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 称为“诗体小说” 称为“诗体小说”。

最新孙犁《荷花淀》赏析

最新孙犁《荷花淀》赏析

孙犁《荷花淀》赏析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孙犁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孙犁原文
篇一:《荷花淀的诗意美》郑春红微课程设计方案
《荷花淀的诗意美》微课程设计方案
《荷花淀的诗意美》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篇二:从《荷花淀》看孙犁小说的艺术美
龙源期刊网.cn
从《荷花淀》看孙犁小说的艺术美
作者:陈清政
来源:《教育实践与科研》2013年第04期
【摘要】孙犁的小说被誉为“诗体小说”。

其代表作《荷花淀》更是世人公认的美文,是“荷花淀”派的开山之作。

他将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结合,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本文从语言的美、景美、人美、情美以及独特的审美视角等五个方面来论述《荷花淀》的艺术成就,并以此来研究孙犁先生小说艺术美。

【关键词】《荷花淀》;孙犁;小说;艺术美
1 孙犁及《荷花淀》简介
孙犁:(1913-2002)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与周立波、赵树理、柳青被称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

是一个很有风格的作家。

“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荷花淀》是孙犁的小说的代表作,选自《白洋淀纪事》,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

小说以抗日战争这一关系中华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以小小的白洋淀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温柔多情、善良勇敢。

在战火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质,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2 《荷花淀》的审美价值
2.1 美在语言:通篇用朴素无华的语言,真实自然的完美再现生活本色,形成了一种融小说、诗歌、散文文体特点的散文诗小说,给人以清新、明净的纯艺术享受,极富艺术感染力。

2.1.1 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很有抒情意味
文章开头,描写水生女人编席:作者完全将这一场面诗化了。

请看第一段: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苇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先点出时间,空间、对象。

简练、动听、优美,还反衬人物的勤快利索。

劳动场所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切准备工作,都安排好了。

现在,“苇眉子正湿润润的,正好编席”。

劳动的怎么样呢?没有直接点明,只写了劳动场面,简单的两句话,就把女人编席的场面完全形象化了:“那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就在手指上缠绕着,在她怀里跳跃着.”这样的动词用得多么生动,把劳动场面写活了。

好一个勤快、手巧的青年女人。

篇三:荷花淀
荷花淀
作品简介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人物形象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1977年以后,作者主要写作散文和评论,也有少量小说,陆续结集者有《晚华集》(1979)、《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均1981)、《尺泽集》(1982)等。

1982年,作者又将从事文学事业以来所能收集到的绝大部分作品,辑成《孙犁文集》5册(内分7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

这些善良、朴实、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伟大情操。

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

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小说中,参军的人出于对家庭的眷顾,便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这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丈夫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
场打击侵略者。

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

有国才有家,反之,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语言特色
这篇小说的语言质朴、简明,但又内涵丰富。

如水生告诉水生嫂自己参军那一段:
水生小声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水生没有和妻子商量就报名参军,怕妻子责怪,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小声”地说话。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里是个细节描写,作者通过这个细微的地方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丈夫要去大部队,女人肯定是不舍和不愿的,他的话给她的内心带来了震动。

可是她心里知道,丈夫是为了保卫这美丽的家乡,因此他不得不去。

所以她没有表现出她的不愿,而是掩饰了自己的内心,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从这一个小细节
就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和她对丈夫的理解再如妇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水大嫂说。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没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紧的话”,当然必须当面嘱咐。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知道前两位的话不能“自圆其说”,只好另想办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后还不忘加一句“有什么看头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