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燃烧器设计)

合集下载

内燃机的课程设计

内燃机的课程设计

内燃机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

2. 掌握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及其能量转换过程。

3. 理解内燃机的热效率、功率等性能指标,并学会如何提高内燃机的效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内燃机知识,分析实际内燃机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内燃机的拆装和组装,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对内燃机的性能进行初步计算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内燃机及相关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内燃机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关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作用,共同完成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内燃机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动手实践能力逐渐提高,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内燃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帮助学生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内燃机概述- 内燃机的定义、类型及应用- 内燃机的发展简史2. 内燃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进气、压缩、做功、排气- 内燃机的关键部件:气缸、活塞、连杆、曲轴、配气机构等- 内燃机的能量转换过程3.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 热效率、功率、扭矩等基本概念- 影响内燃机性能的因素- 提高内燃机性能的方法4. 内燃机的实际应用- 内燃机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案例- 内燃机在非交通工具领域的应用5. 内燃机的环保问题及新能源技术- 内燃机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环保内燃机技术及新能源技术简介6. 内燃机的拆装与组装实践- 内燃机的拆装与组装步骤- 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内燃机概述、结构与工作原理第3-4周:内燃机的性能指标、实际应用第5-6周:内燃机的环保问题及新能源技术第7-8周:内燃机的拆装与组装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内燃机相关知识。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燃烧器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题目:——燃烧器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一般民用燃气灶具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

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

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 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设计步骤与方法。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f确定方案f设计计算f绘制图纸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一)设计的原始资料1、来气压力;2、气源种类;3、气源物性参数。

(二)设计计算1、大气式燃烧器头部设计计算头部设计以稳定燃烧为原则,保证灶具在使用过程中,在0・5至1・5倍燃气额定压力范围使用燃具和燃气成分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火焰燃烧应稳定,不得出现离焰、回火、黄焰等现象,同时火焰应当满足加热工艺需要。

1)选取火孔①选取火孔热强度你根据给定的气源种类及其相关物性参数确定火孔热强度。

②选取火孔直径心根据选定的火孔热强度确定燃烧器头部的火孔尺寸。

③计算火孔总面积按我国现行标准规定,家用燃气灶主火燃烧器的额定热负荷不得小于2.9KW,但不得大于4.07KVVoqp耳一火孔总面积;Q—灶具额定热负荷2)计算火孔数目4-« 一火孔数目;3)确定火孔深度①增加孔深,有利于提高灶具的脱火极限,使燃烧器更加稳定,工作范围增大。

②增大孔深,在一定范围内,回火极限降低,气流阻力加大,不利于一次空气吸入。

③孔深一般设定为燃烧器火孔直径的2~3倍4)确定火孔间距火孔间距太大,不利于顺利传火;火孔间距太小,容易出现火焰合并,影响二次空气供给,出现黄焰现象。

因此一般取火孔间距为火孔直径的2~3 倍5)设计火孔排列型式①设计排数小于四排,对选择燃烧器设计参数无影响,对脱火极限无影响。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内燃机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技术;3. 了解内燃机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4. 掌握内燃机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内燃机设计方案的分析与比较;2. 能够独立完成内燃机主要部件的设计与计算;3.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内燃机零部件的绘制;4. 能够撰写内燃机设计报告并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内燃机设计及制造工艺的热爱,增强职业素养;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内燃机排放及能源问题;4.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敢于挑战、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内燃机设计有一定了解,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内燃机基本原理:讲解内燃机的四大冲程、燃烧过程、能量转换等基本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内燃机结构设计:介绍内燃机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配气机构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内燃机性能评价:分析内燃机的性能指标,如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以及影响性能的因素,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内燃机设计方法:讲解内燃机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内燃机零部件设计与计算:深入探讨内燃机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包括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内燃机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在内燃机设计中的应用,如二维绘图、三维建模、装配体设计等,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7. 内燃机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内燃机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实际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低氮燃烧器课程设计

低氮燃烧器课程设计

低氮燃烧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低氮燃烧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及关键参数。

2. 学习低氮燃烧器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其与环保政策的关系。

3. 掌握低氮燃烧器的结构特点,能够分析不同类型低氮燃烧器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低氮燃烧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2. 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低氮燃烧器的操作与调试。

3. 能够设计简单的低氮燃烧器实验方案,验证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低氮燃烧技术的研究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低氮燃烧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价值。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低氮燃烧器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低氮燃烧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我国环保政策中的地位。

- 环保政策背景介绍- 低氮燃烧原理讲解- 低氮燃烧器的分类及特点2. 低氮燃烧器的结构组成与工作流程。

- 各组成部分功能与作用- 工作流程及关键参数解析- 低氮燃烧器性能指标3. 低氮燃烧器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 节能减排案例分析- 低氮燃烧器的操作与调试方法- 低氮燃烧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4. 实践操作与实验。

- 低氮燃烧器操作规程- 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本章节将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系统介绍低氮燃烧器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合理,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低氮燃烧器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以讲解低氮燃烧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和工作流程为主,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小炉结构与燃烧器的设计教案

小炉结构与燃烧器的设计教案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玻璃熔制”课程任务书院(系):材料工程系班级:玻璃141 部门:二任务:三一、任务题目:800t/d浮法玻璃熔窑小炉结构与蓄热室的确定已知条件:燃料为天然气,玻璃实际熔化热耗为6000 kj/kg二、主要内容:1.确定玻璃池窑小炉的类型与结构尺寸;2.确定玻璃池窑燃烧器的种类与布置方式;3.确定玻璃池窑余热回收设备的种类;4.确定玻璃池窑格子体的布置方式;5.确定蓄热室的结构尺寸与材质;三、基本要求:1.小炉、蓄热室和燃烧器选择应符合实际生产情况要求,便于组织生产;2.小炉、蓄热室结构尺寸选择合理、先进;3. 熟悉小炉与燃烧器对玻璃质量的影响;4. 提交一份打印的任务说明书和电子文档;5. 提交本小组各成员的成绩表(100分制);第小组成员成绩小组平均成绩:分姓名成绩姓名成绩姓名成绩工段长签名:年月日四、时间要求1、任务下达日期:2015年11月3 日2、任务完成日期:2009年11 月20 日指导教师签字:一.确定玻璃池窑小炉的类型与结构尺寸小炉和蓄热室是熔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浮法玻璃熔窑的小炉和蓄热室结构组合形式根据燃料形式的不同有两种形式,即箱形组合和半箱形组合。

燃油、天然气的熔窑采用箱形组合,燃发生炉煤气的熔窑采用半箱形组合。

浮法玻璃熔窑的小炉和蓄热室设置在池窑的两侧,对称布置,根据熔化量的规模不同,设4~10对小炉。

(1)小炉的类型浮法玻璃熔窑小炉根据使用燃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

燃料是发生炉煤气的,其燃烧设备称之为小炉,小炉口称之为喷火口。

燃料是重油或其他液体燃料时,采用的是喷嘴(既燃烧器),小炉口应称之为喷出口。

(2)小炉的作用小炉是玻璃熔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燃料和空气预热、混合,组织燃烧的装置。

它应该能保证火焰有一定的长度、亮度、刚度、有足够的覆盖面积,不发飘、不分层,还要满足窑内所需的温度和气氛的要求。

煤气和空气分别由蓄热室预热后经过垂直通道(上升道)和水平通道进入预燃室,在预燃室内进行混合和部分燃烧,并以一定方向和速度喷入窑内继续燃烧,烟气这时则进入对面的小炉,因此,小炉起到一个空气通道和排烟通道的作用。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燃气的性质,包括成分、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理解燃烧过程中热量产生的计算方法;3. 认识燃气燃烧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安全、正确地操作燃气燃烧实验,展示实验操作技能;2. 学会通过计算和实践来确定燃烧所需燃气的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够分析燃气燃烧效率,提出优化建议,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意识,形成环保责任感;2. 增强学生对燃气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养成安全操作的意识;3.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科学探究实验课,旨在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在掌握燃气燃烧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习成果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分类:介绍燃气的成分、特点,对比不同类型燃气的优缺点,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 燃气成分分析- 燃气类型介绍2. 燃气燃烧原理:讲解燃烧过程中热量产生的计算方法,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参考教材第三章;- 燃烧反应方程式- 热量产生计算3. 燃气燃烧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剖析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等常见设备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第四章;- 燃气设备结构图解- 工作原理阐述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操作燃气设备,观察燃烧现象,分析燃烧效率,参照教材第五章;- 实验操作步骤- 燃烧效率分析5. 安全与环保:强调燃气使用安全规范,介绍节能减排措施,结合教材第六章;- 燃气安全规范- 节能减排措施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进度。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燃气燃烧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内燃机课程设计

内燃机课程设计

2
公差等级:IT01、IT0、IT1、IT2┄┄IT17、 公差等级:IT01、IT0、IT1、IT2┄┄IT17、IT18 。 IT01=0.3+0.008D 、IT0=0.5+0.012D 、IT1=0.8+0.02D IT 5 1 IT 5 1 IT 5 3 IT 2 = IT1( ) 4 、 IT 3 = IT 1( ) 2 、 IT 4 = IT 1( )4 IT1 IT1 IT1 IT5=7i、IT6=10i、IT7=16i、IT8=25i、IT9=40i、IT10=64i、 IT5=7i、IT6=10i、IT7=16i、IT8=25i、IT9=40i、IT10=64i、 IT11=100i、IT12=160i、IT13=250i、IT14=400i、IT15=640i、 IT11=100i、IT12=160i、IT13=250i、IT14=400i、IT15=640i、 IT16=1000i、IT17=1600i、 IT16=1000i、IT17=1600i、IT18=2500i
8 过渡配合: 9 动配合:
,手或木锤装卸,
,加油后用手旋入,
10动配合: 5 、g 6 、g 7 、f 5 、f 6 、f 7 、f 8 、f 9 ,手推滑进 g
H H H 8 H 9 E8 11动配合: H 8 、e88 、e99 、d 8 、d 9 、 7 e7 h
H 6 H 7 H8 H 6 H 7 H8 H8 H9
二 形状和位置公差
1 直线度 在给定平面内、 在给定方向、在任 意方向,
2 平面度
3 圆度
4 圆柱度
5 线轮廓度
6 面轮廓 度
7 平行度
8 垂直度
9 倾斜度
10 同轴度

燃气燃烧与应用大气式燃烧器设计计算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与应用大气式燃烧器设计计算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与应用大气式燃烧器设计计算课程设计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摘要: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燃气燃烧原理与大气式燃烧器设计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器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燃烧器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一般民用燃气灶具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

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

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设计步骤与方法。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确定方案→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一)设计的原始资料1、来气压力;2、气源种类;3、气源物性参数。

(二)设计计算1、大气式燃烧器头部设计计算头部设计以稳定燃烧为原则,保证灶具在使用过程中,在0.5至1.5倍燃气额定压力范围使用燃具和燃气成分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火焰燃烧应稳定,不得出现离焰、回火、黄焰等现象,同时火焰应当满足加热工艺需要。

1) 选取火孔①选取火孔热强度p q根据给定的气源种类及其相关物性参数确定火孔热强度。

②选取火孔直径p d根据选定的火孔热强度确定燃烧器头部的火孔尺寸。

③计算火孔总面积按我国现行标准规定,家用燃气灶主火燃烧器的额定热负荷不得小于2.9KW ,但不得大于4.07KW 。

pp q Q F = p F —火孔总面积; Q —灶具额定热负荷2) 计算火孔数目24ppd F n π= n —火孔数目;3) 确定火孔深度①增加孔深,有利于提高灶具的脱火极限,使燃烧器更加稳定,工作范围增大。

②增大孔深,在一定范围内,回火极限降低,气流阻力加大,不利于一次空气吸入。

③孔深一般设定为燃烧器火孔直径的2~3倍4) 确定火孔间距火孔间距太大,不利于顺利传火;火孔间距太小,容易出现火焰合并,影响二次空气供给,出现黄焰现象。

因此一般取火孔间距为火孔直径的2~3倍5) 设计火孔排列型式①设计排数小于四排,对选择燃烧器设计参数无影响,对脱火极限无影响。

②设计排数大于四排,随着排数增多,二次空气供给受到限制,容易产生黄焰。

一般情况下,每增加一排,一次空气系数相应提高5%~7%6) 确定头部截面积①头部截面积过大,点火时头部会积存大量空气,引起爆炸噪声;熄火时头部会积存大量燃气—空气混合物,引起回火噪声。

②头部截面积过大,将增加金属消耗量,增加生产成本。

③头部截面积过小,则点火时燃气—空气混合气流不能均匀分布每个火孔,火焰不整齐,火孔热强度大小分布不均匀。

④头部截面积一般应为火孔总面积的两倍以上7) 确定二次空气入口截面积在两排火孔之间留有二次空气入口,以保证有足够的二次空气供应火焰根部。

若空气入口过小将由于二次空气供给不足导致不完全燃烧;若空气入口过大则会由于二次空气供给过多,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过多的用来加热二次空气导致燃烧器热效率降低。

同时二次空气通过二次空气入口时若速度过大有可能出现吹斜或吹灭燃气火焰的的情况。

Q F )7500~5500(''=''F —二次空气入口截面积8) 头部能量损失为保证达到选定的火孔热强度和燃气火孔出口速度,燃气—空气混合物在头部必须有一定的静压力。

该静压力由引射器提供,用来克服混合物从头部逸出时的能量损失。

该能量损失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流动阻力损失;mix p p P 0212ρυξ=∆1P ∆—流动阻力损失;p υ—火孔出口气流速度;mix 0ρ—燃气—空气混合物密度;p ξ—火孔阻力系数。

221p pp μμξ-=p μ—火孔流量系数②气流通过火孔被加热而产生气流加速的能量损失;mix p t P 02221273273ρυ⎪⎭⎫ ⎝⎛-+=∆2P ∆—因气体膨胀产生气流加速损失能量;t —混合气体通过火孔时被加热到的温度。

③火孔出口的压头损失。

2732732023t P mix p+=∆ρυ 因此头部必须的静压力为:321p p p h ∆+∆+∆=整理得:mix p k h 0212ρυ=1k —燃烧器头部能量损失系数127327321-⎪⎭⎫ ⎝⎛+⨯+=t k p ξ 应保证头部静压力低于燃气管道来气压力。

9) 火焰内锥高度火焰内锥高度是设计燃烧器的重要内参数。

火焰内锥若与冷表面(例如炊具底面)接触时,由于焰面温度突然下降,燃烧反应中断,易形成化学不完全燃烧,烟气中将会出现烟炱和一氧化碳。

火焰内锥高度决定于燃气性质、一次空气系数、火孔尺寸和火孔热强度等参数。

p p io q kf h 86.0=p f —单个火孔面积; k —与燃气性质及火孔热强度有关系数。

2、大气式燃烧器引射器设计选型计算1) 火孔出口速度()p g p F us L +=1υg L —燃气射流流量; u —质量引射系数。

ga m m u ==S V 0'α a m —空气被引射的质量流量; g m —燃气射流的质量流量;'α—一次空气系数; 0V —理论空气需要量; S —燃气相对密度ga L L us = us —容积引射系数; a L —被引射的空气体积流量。

已知头部静压力:mix p k h 0212ρυ=则有:2)1)(1(0221g Pg F u us L k h ρ•++= g 0ρ—燃气—空气混合物密度。

又有:g H 02212ρμυ= 1υ—引射器喷嘴出口燃气速度; μ—喷嘴结构阻力系数。

则:22112)1)(1(FF us u k H h ++=μ 1F —燃烧器参数; H —喷嘴前燃气压力。

pt F F F =1 t F —引射器喉部截面积; p F —燃烧器头部截面积。

2) 选型,确定能量损失系数222)1)(1(2F us u K F H h ++-=μμ K —能量损失系数可得:2112)1)(1(F k K F us u +=++3) 计算喷嘴直径40035.0HS L d g •=υ 4) 最佳燃烧器参数 令)1)(1(us u K F op ++=op F —最佳无因次面积11k K F op =令 opF F x 11=令 op p jF F F us u K A 1)1)(1(++=022=+-A x AxAA x 211--= ①当1,1==x A 即op F F 11=,最佳工况与计算工况相一致;②当x A ,1>无实数解,不能保证所要求的引射能力,应重新选取火孔热强度和火孔尺寸计算;③1<A ,符合设计要求,但是燃烧器前有多余燃气压力,可考虑采用阻塞结构。

5) 引射器喉部截面积op xF F 11=3、灶具外观设计及附属零件选择1) 点火装置的选择可选择压电陶瓷或电池点火。

合格点火开关使用寿命连续6000次以上,且旋塞气密性仍合格。

2) 家用灶具的安全装置可选用自动熄火保护装置和燃气泄漏报警装置。

3) 外观设计①外观设计应美观大方,应保证一定的坚固程度,面板材料应当经过冲击试验。

面板材料不得使用马口铁,炉头、火盖应加工精细,无明显的毛刺。

②点火开关:开(ON)、关(0FF)、小火位置标注准确,并应有限位和自锁装置。

④灶具锅支架高度应不小于设计计算所得燃气火焰内锥高度。

4) 灶具气密性和噪声灶具的供气管、配件及连接件应严密不漏气。

要求用10Kpa试验压力进行气密性试验,稳压一分钟,不得有压降现象。

5) 民用燃气灶具制作材料(列表)①燃烧器头部及混合管所用材料为灰铸铁或钢板;②燃气喷嘴宜采用黄铜制造;A钢或其他一些抗冲击的复合材料;③灶具的金属骨架一般使用3④燃气旋塞采用黄铜或青铜制造;⑤其他部件可采用不锈钢制造。

四、图纸绘制一般包括家用灶具和大气式燃烧器图;。

家用灶具图应当至少包括设计灶具的主视、俯视图,透视关系清楚,标注完整,合理。

大气式燃烧器图至少应当包括燃烧器的主视图,主视图要求采用剖视图,标注完整,合理。

一般在首页写出必要的设计说明。

(设计参数,灶具的简要介绍等)五、进度安排1、方案设计(1天);2、绘制图纸(3天);3、设计计算(3天);5、编写说明书,完成全部图纸(1天);6、答辩(1天)。

六、技术资料和参考文献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2.《燃气燃烧与应用》,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燃气工程技术手册》,姜正侯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4.《建筑燃气设计手册》,袁国汀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