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寓言都寄寓着教训,寓言的美学魅力还在于寓言教训的深刻睿智,耐人寻味,具有哲理美,关于成语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篇,希望对你们有用!四字成语寓言故事篇1:百步穿杨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

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

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三篇】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三篇】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三篇】【安然无恙】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

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

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对话原文是: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恙,疾病,借指灾祸。

【抛砖引玉】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赵嘏(gu),诗才很高,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的诗句,曾得到诗人杜牧的赞赏,因此人们称他为“赵倚楼”。

当时还有一位诗人,名叫常建,他的诗写得也不错,但是他自己并不满意,而对于赵嘏的诗,却非常佩服。

有一次,赵嘏到苏州去游览。

常建正好在苏州,他高兴地说:“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要设法让赵嘏留下几句好诗来!”但是用什么方法呢?他想:灵岩寺是苏州的一大名胜,赵嘏既到苏州,必然要去灵岩寺,如果预先在寺中写下一句半首,说不定会引起赵嘏的诗兴。

于是,常建就在灵岩寺的墙上写了两句诗。

赵嘏果然来到灵岩寺游览,看到墙上的诗只有两句,便提笔在后面添了两句,成了完整的一首。

常建的计策了,他用自己不太高明的两句诗,换来了赵嘏续成的精彩的整首诗!有人说,常建的这个方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见解或简陋的文字,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种表示自谦的说法。

古代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

古代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

古代成语故事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巧借短小精悍而又耐人寻思寻味的寓言故事,给那些人生经历不甚丰富,特别是懵懂的小学生们以某种启发,可谓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

关于中国古代的成语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作者为你整理了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大全篇,期望对你们有用!1、明镜高悬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查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

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奇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

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可以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

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发觉她的胆个性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

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所以常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觉谁的胆个性大,谁的心脏跳得个性,就杀掉谁。

之后,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平。

2、约法三章秦末,沛公(即刘邦)第一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只是个小亭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奢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离开。

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

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格刻薄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

此刻,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偷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

官民均可安居乐业了。

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此刻,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照之时,人们常用成语约法三章概括。

3、孺子可教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老老人。

只见老人成心把鞋扔下桥底,渐渐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 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

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留意帮老人穿鞋。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通用16篇)_1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通用16篇)_1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通用16篇)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1惊弓之鸟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出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genglei)。

有一天,更羸跟随魏王到郊外去游玩。

玩着玩着看见天上有一群鸟从他们头上飞过,在这群鸟的后面,有一只鸟吃力地在追赶着它的同伴,也向这边飞来。

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

”“会有这样的事?”魏王真有点不相信地问。

更羸说道:“可以试一试。

”过了一会儿,那只掉了队的鸟飞过来了,它飞的.速度比前面几只鸟要慢得多,飞的高度也要低一些。

这只鸟飞近了——原来是只掉了队的大雁,只见更羸这时用左手托着弓,用右手拉着弦,弦上也不搭箭。

他面对着这只正飞着的大雁拉满了弓。

只听得“当”的一声响,那只掉了队正飞着的大雁便应声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是凭什么将空中飞着的鸟射下来的。

更羸笑着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你是怎么知道这只大雁是受过了箭伤的呢?”魏王更加惊奇了,不等更羸说完就问。

更羸笑着连续对魏王说:“从这只大雁飞的姿态和叫的声音中知道的。

”更羸接着讲:“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的声音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

旧的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很可怕。

当听到弓弦声响后,更可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心里原来就可怕,加上拼命一用劲,原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痛苦难忍,翅膀再也飞不动了,它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故事中的大雁听到弓弦声响后就惊惶万分,是因为它身上受过箭伤。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2一叶障目楚国有个穷书生,在家闲居时,读了《淮南子》,看见上面记载:“得到了螳螂捕蝉时遮挡自己的树叶,可以用来隐身。

”于是,他就到树下仰着头查找这种叶子。

他看见一只螳螂正躲在一片叶子后面伺机捕蝉,就去采摘这片叶子。

突然叶子落到了树下,和树下原有的落叶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他只好扫了几斗落叶带回家里,然后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的妻子:“你看得见我吗?”他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

寓言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寓言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寓言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拔苗助长。

一、画蛇添足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文:蛇本来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画上脚呢?二、拔苗助长释义: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出处:先秦·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用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三、自相矛盾释义: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先秦·韩非子《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四、亡羊补牢释义: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译文: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

五、买椟还珠释义: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成语寓言故事

成语寓言故事

成语寓言故事成语寓言故事(15篇)成语寓言故事1【一笔勾销的故事】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就很有志气。

他十几岁时便辞别母亲,外出求学,夜以继日地勤奋苦读。

冬天感到非常疲倦时,就用凉水洗脸;吃的东西不够,就喝粥充饥。

经过刻苦学习,他终于考中了进士。

庆历三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和同时任命的韩琦、富弼等一起,进行了一场以改善吏治为中心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减冗官。

范仲淹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

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去,撤掉他们的职务。

空出的职务,则从下一级能够胜任的官员中委任。

富弼平时十分尊重范仲淹,对待他像自己的长辈一样,他见范仲淹对这些不称职的官员这么毫不留情,担心地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

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流涕了!”范仲淹回答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伤好得多吧。

”于是,他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全都罢免了。

但是,由于新政触犯了当时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推行不到一年便夭折了。

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任四路宣抚使。

也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后来,“一笔勾销”演变为成语,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否定或不再提起。

成语寓言故事2打草惊蛇,破镜重圆,才高八斗,一毛不拔迎刃而解,毛遂自荐,八仙过海,一鸣惊人纵虎归山,世外桃源,项庄舞剑,下笔成章天衣无缝,呆若木鸡,怒发冲冠,鱼目混珠乐不思蜀,班门弄斧,走马观花,后来居上狼狈为奸,半途而废,得意洋洋,望梅止渴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凿壁借光骄兵必败,磨杵成针,入木三分,呕心沥血才高八斗,伯乐相马,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从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

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象总是那么高。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1.按图索骥孙阳,春秋时期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因此人们都管孙阳叫“伯乐”。

孙阳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供人们参考。

孙阳有个儿子,智力较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后,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

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点是高脑门、大眼睛、大蹄子”,便拿着书往外走,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忙抓了回去告诉他父亲说:“自己找了匹好马,和你《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点”。

伯乐看见了以后,哭笑不得,幽默的说:“你这马爱跳,没法骑啊”。

寓意:“按图索骥”这个成语一般用来表示做事死板、机械,广泛用于贬义词;也比喻按照线索来寻找,这一种解释不含贬义。

2.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

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

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3.杞人忧天这个典故出自《列子·天瑞》。

文中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的劝导之下,他放下心,开心极了。

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寓意:该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4.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更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寓意:比喻骄傲无知的自大的行为。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四字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精准、生动的形式,传达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而当这些成语配以故事时,就变成了更为生动形象的寓言,更便于我们理解和记忆。

下面就为大家讲述几个有趣的四字成语寓言故事。

1. 井底之蛙在古代,有一只蛤蟆生活在一个很深的井里,井深无法爬出去。

这只蛤蟆因长期生活在井底,只看到了井口的一片天空,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的范围。

它不知道世界还有其他的景象,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渺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井底之蛙是那些眼界狭窄、思维僵化的人的代表。

他们缺乏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只看到自己熟悉的一小部分。

我们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储备,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2. 杯弓蛇影小明喜欢喝茶,他拿着茶杯往嘴里一喝,发现一个弯曲的影子在杯子的底部。

他想象那是一条蛇,就赶紧把杯子扔了。

而这时,他回头一看,却发现影子是由杯子旁的一支弯曲的弓形花枝投射出来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杯弓蛇影是那些乱猜测、多想无凭的人的代表。

我们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不要过度解读事物,避免自己的想象成为了现实。

3. 狗急跳墙有一只贼偷了一块牛肉,被一只狗看到了。

因为跑不过狗,贼只好跳到了一堵墙上。

狗也跳上了墙,准备咬住贼。

可是,贼在墙上急匆匆地往下跳,而狗跳起来却到不了墙的另一边。

最后,狗不得已只好放弃了追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狗急跳墙是那些做事不慎重,忙于应付的人的代表。

遇到问题要冷静分析,不能因为一时的短视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否则会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

4. 纸上谈兵两个人在商量抵御敌人的方法,其中一人说:“我们可以打一张地图,分析敌军兵力和进攻路线,然后来个围魏救赵。

”另一个人却反驳道:“你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知道实战情况的复杂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纸上谈兵就是那些只会口舌,不会实际操作的人的代表。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进行空谈。

5. 纸贵洛阳古时候,洛阳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文化底蕴丰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脱颖而出】
战国时,秦国攻打赵国。

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助,毛遂请求跟着去。

平原君说:“有本事的人,在人群中,就如锥子放在布袋中,尖儿立刻露出来。

你在我家已有三年,但我未听说过你的名字。

看来你没有什么能耐,还是不要去了。

”毛遂说:“若我真的能如锥子,放在布袋里,就会连锥子上面的环也露出,岂止只露出尖儿︰”后来毛遂就跟着去,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玩物丧志】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了西周王朝。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周武王一面分封诸侯,一面派出使臣到边远地区,号召各国臣服周朝。

慑于武王的威名,许多远方国家和部族都先后派人到镐(周都,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向周王朝称臣纳贡。

有一天,来自西方旅国的一位使臣献上了一只叫獒的大狗。

这只狗身高体重,且通人性,见了周武王还俯首行礼。

武王看了,非常高兴,命人收下了这只宝狗,并重赏了使者。

这件事被太保召公奭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退朝以后,他写了一篇《旅獒》呈给周武王,劝他艰苦奋斗,不要使胜利果实毁于一旦。

其中写道:轻易侮弄别人,会损害自己的德行;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会丧失进取的志向。

武王读了《旅獒》,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奭的劝告是对的,于是把收到的贡品
分赐给诸侯和有功之臣,自己则兢兢业业地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

“玩物丧志”这句成语,常用来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这句成语见于《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土崩瓦解】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

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

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

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

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