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9专题1第1单元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结论
1. 对于同一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原子r增大;
2. 对于同一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原子r减小。
3. 对于同种原子, r阴离子>r原子 > r阳离子
复习巩固
比较下列各组微粒的半径大小: 1. K、K+ 2. S、S23. N、F、Li、B 4. O2-、Mg2+、Al3+、Na+ 5. Cl、Br、I
Mg(OH)2 中强碱
Al
与水反应无 明显现象
△ 2Al + 6H2O = 2Al(OH)3 + 3H2↑
Al(OH)3 弱碱
结论
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只能与沸水反应, Al几乎与水不反应
金属性Na>Mg>Al
Mg、Al与稀盐酸,但比镁慢
反应 方程式
结论
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但Mg比Al 更剧烈
最8
外7
层 电 子
6 5
数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 1→2 3→10 11→18
电子层数 1
2 3
最外层电子数 1→2 1→8 1→8
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 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到8个的情况(H、He除 外),这种周而复始的重现的现象。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 元素
KLMN O P 氦2 氖 28 氩 288 氪 2 8 18 8 氙 2 8 18 18 8 氡 2 8 18 32 18 8 3、每一层最多填充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序数)
元素周期律PPT

同周期元素结构和性质递变规律
结构:钠(活泼金属→ 硅(非金属元素) →氯(活泼非金属) →氩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核电荷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
→ 得失电子 失电子能力 减弱 → 元素性质 金属性 减弱
递增
递减
→ 得电子能力 增强 → 非金属性 增强
答案:C
2、已知元素砷(As的原子序数为3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B、砷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 C、砷的气态氢化物很稳定 D、砷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呈强碱性
答案:B
3、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 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 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3位置与性质的关系
ⅠA ⅡA
1
2
金
属
3
性
逐
4
渐 增
5
强
6 7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B
非 金
Al Si
属 性
逐
Ge As
渐
增
Sb Te
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Po At
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 寻找特定性质的物质
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同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 渐增强
同一周期元素 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
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 规律: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标准课件)

元素
氢化物 化学式
化合条件
稳定性
14Si SiH4 高温下少量反应 很不稳定
15P
PH3 磷蒸气,困难
不稳定
16S
H2S 加热反应
较不稳定
17Cl
HCl 光照或点燃化合 稳定
问物题的与热解 稳决 定非: 性金如随属何着变元性化素:?核S非电i 金荷< 属数P 性的< 如递S 何增<变,C化气l ?态氢化
2)离子半径的比较
⑴ 同种元素的微粒: 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 价态越高,微粒半径越小。
举例: r(Cl)< r(Cl--) r(Fe) >r(Fe2+) > r(Fe3+) r(H+) <r( H) <r( H-)
⑵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 半径越小
例: O2 > F- > Na+ > Mg2+ > Al3+
Mg(OH)2 Al(OH)3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H4SiO4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最强酸
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递变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1—17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增强
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P5信息提示):
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还原性越强;
单质氧化性越强;
与水或酸置换氢气越容易; 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元素周期律》精品教学课件-PPTppt【人教版】

金属性
金属原子 的还原性
金属性: 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
Al
失3个电子 Al3+
如何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
1、单质跟水(或酸)反
1、反应条件是否苛刻 2、反应现象是否明显 3、反应速度是否快速
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的碱性强弱
3、相互置换反应
Fe + Cu2+ == Cu + Fe2+
《元素周期律》精品教学课件-PPTppt 【人教 版】优 秀课件 (实用 教材)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 从1到8重复出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C、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 到+7,最低化合价从—7到—1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 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 周期性变化
小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能量最低原理:先排K层,排满K层后再排L层,排 满L层再排M层。注意并不以此类推。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容纳 8个电子(K为最外层为2个) 次外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K为次外层为2个) 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32个电子)
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实 质
结构
核 外 (电 最子 外排 层布 电呈 子周 数期 )性 变 化
决定 元 素 性 质 呈 周 期 性 变 化
性质
主要化合价 原子半径 金属性、非金属性
原理说明
•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 加,带正电的原子核电荷数增多,对核外 带负电的电子吸引力增大,原子半径收缩, 最外层电子失去能力越来越弱,得电子能 力越来越强,故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 属性增强。
元素周期律(标准)PPT课件

CHENLI
22
3 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 H2YO4 >
A H3ZO4,则下列说法判断错误 的是
A. 原子半径 X > Y >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X > H2Y > ZH3 C. 元素的非金属性 X > Y > Z
D. 单质的氧化性 X > Y > Z
单质氧化性越强; 金
单质还原性越强;
与H2反应越容易,越剧属烈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越强;
性 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性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越强;
越 强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越强酸性最越高强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
CHENLI
18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
元素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性质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性质越强。
最高正价氟元素无正价氧元素无最高正价chenli15周期性周期性1从原子结构分析2设计实验验证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henli16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
CHENLI
23
15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
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
变化呢? 1、从原子结构分析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 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律》》PPT-课件下载【人教版】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K层为次 外层时,不超过2个)。
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 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
K Ca
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 “点——线——面”规律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原子半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径变化
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 水化物碱
性强弱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 氧化物
原子序数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Si
P
S
Cl
单质与H2化 高温 合的难易
磷蒸气
加热
光照或点燃 爆炸化合
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很不SiH稳4定
不P稳H定3
H2S 不很稳定
HCl 稳定
最高价氧化 H4SiO4 物对应水化 极弱酸
原 子 半 径 依 次 减 小
得 电 子 能 力 依 次 增 大
非 金 属 性 依 次 增 强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大
金属性依次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非金属区
Al Si
Ge As
金属区 Sb Te
零
非
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二、原子结构和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 1 →8(或1 → 2)。
2.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 (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共25张PPT)教育课件

溶液至少产生大量 的Al(OH)3白色絮状
反应 方程
沉淀,把Al(OH)3沉 式
淀分别盛放于2支试
管中,然后,向2支 结 论
试管中分别加入
1mo1/L稀盐酸和
6mo1/LNaOH溶液,
观察现象。
Al(OH)3的性质
加入NaOH
加入稀盐酸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
Al(OH)3+NaOH= Al(OH)3+3HCl=
•: 其实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很多事情我 们提不 起兴趣 可能就 是运维 我们没 有做好 。想想 看,如 果一件 事情你 能做好 ,至少 做到比 大多数 人好, 你可能 没有办 法岁那 件事情 没有兴 趣。再 想想看 ,一个 刚来到 人世的 小孩, 白纸一 张,开 始什么 都不会 ,当然 对事情 开始的 时候也 没有 兴趣这 一说了 ,随着 年龄的 增长, 慢慢的 开始做 一些事 情,也 逐渐开 始对一 些事情 有兴趣 。通过 观察小 孩的兴 趣,我 们可以 发现一 个规律 ,往往 不是有 了兴趣 才能做 好,而 是做好 了才有 了兴趣 。人们 总是搞 错顺序 ,并对 错误豪 布知晓 。尽管 并不绝 对是这 样,但 大多数 事情都 需要熟 能生巧 。做得 多了, 自然就 擅长了 ;擅长 了,就 自然比 别人做 得好; 做得比 别人好 ,兴趣 就大起 来,而 后就更 喜欢做 ,更擅 长,更 。。更 良性循 环。教 育小孩 也是如 此,并 不是说 买来一 架钢琴 ,或者 买本书 给孩子 就可以 。事实 上,要 花更多 的时间 根据孩 子的情 况,选 出孩子 最可能 比别人 做得好 的事情 ,然后 挤破脑 袋想出 来怎样 能让孩 子学会 并做到 很好, 比一般 人更好 ,做到 比谁都 好,然 后兴趣 就自然 出现了 。
元素周期律课件

ⅥA ⅦA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0
1
2 3 4 5 6 7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Al Si Ge As Sb
金属性逐渐增强
Te Po At
五、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寻找用于制取农药的元素 2.寻找半导体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课堂练习 1.内容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 2.实质
HCl>H2S HClO4>H2SO4 Cl2>S
Na>Mg>Al
,最 。
NaOH>Mg(OH)2>Al(OH)3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
。
4.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对于元素Li、Na、K 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②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Na>Mg>Al>S>Cl
价|= ,S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Cl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6 。 ,其简单离
(2)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S2->Cl->Na+>Mg2+>Al3+
。
(3)Na、Mg、Al单质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S、Cl2与氢气化合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的顺序为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 呈现由1—8的周期性变化。
2、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小 经过稀有气体后,又重复出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3、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 +1→+7 ;-4 → -1→ 0的周期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2.能够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重点)3.体会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 原子序数(1) 概念: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 数量关系:原子序数二核电荷数三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2.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结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3.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2. 化合价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每周期:最高正价:土J- 土7(第2周期为+ 5),负价:二4一二J-0]0微点拨: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二最外层电子数(0、F除外),最低负化合价二最外层电子数-8, 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8o3.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 金属性强弱比较①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由上述实验可知: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I。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 ?>AI(OH) 3。
③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I。
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2) 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填写下表空格:分析上表,回答下列问题:①硅、磷、硫、氯单质与氢气化合时条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I>S>P>Si②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IO4>H2SO4>H3PO4>H2SiO3。
③硅、磷、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I>S>P>Si。
④结论:元素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旦2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4. 元素周期律⑴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基础自测]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排布均呈现由1个电子递增至8个电子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小。
()(3)任何元素均有正价和负价。
()(4)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答案】(1)X ⑵X (3)X⑷X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D. 同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0、F除外)B [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的电子数。
]3•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碱性:NaOH> Mg(0H)2> Al(OH)3B. 原子半径:Na v Mg v AlC. 金属性:Na v Mg v AlD. 单质的还原性:Al >Mg>NaA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NaOH > Mg(OH)2>Al(OH)3,故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Na>Mg>AI , 故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Na>Mg>AI,故C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减弱:AlvMgvNa,故D错误。
][合作探究攻重难]悝翌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粒子半径的大小[背景材料]下表为原子序数为3〜9号和11〜17号元素的原子半径:[思考交流]⑴分析上表数据,总结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提示】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越强,原子半径越小。
(2)分析上表数据,总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3)分析上表数据,判断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大吗?【提示】不一定。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也不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不一定越大。
(4) 根据上述问题总结怎样比较微粒(原子或离子)半径的大小?【提示】微粒半径比较要三看:一看电子层,二看最外层电子数,三看电子层排布,根据不同情况及相应规律进行分析。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微粒半径大小主要由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
⑴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
①r(阴离子)>r(原子):r(H-)>r(H);②r(原子)>r(阳离子):r(H)>r(H +);2 3③r(低价阳离子)>r(高价阳离子):r(Fe2+)>r(Fe3+)。
(2)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r(Li)> r(Be)>r(B)> r(C)>r(N)> r(O)>r(F);r(Na)>r(Mg)> r(Al)> r(Si)>r(P)>r(S)>r(CI)。
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或离子半径越大:r(Li)<r(Na);r(F)<r(CI)。
2 2r(Li+)<r(Na+);r(0 _)<r(S 一)。
⑷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3r(0 _)>r(F_)>r(Na\>r(Mg +)>r(AI +);r(S _)>r(CI _)>r(K+)>r(Ca +)。
[背景材料][思考交流](1)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该金属的金属性越强,这句话正确吗?试举例说明【提示】不正确。
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
如化学反应中,Na失去一个电子,而Al失去三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强于Al的。
(2) 能否根据HCI的酸性比H2S的强的事实推断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提示】不能。
因为非金属性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或者根据氢化物稳定性判断。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4个误区(1) 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不能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或电子层数的多少,而应根据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2) 不能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溶解性等方面比较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
(3) 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或还原性越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不能认为氢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4)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不能认为某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当堂达标固双基]1 •下列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F>CIB. 原子半径:钠> 硫〉氯C. 离子半径:日<C「<K +<Ca2+D•第3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B [F原子与C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CI的原子半径大,A错;钠、硫、氯是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正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C错;第3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但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D错。
]2 •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 Li K NaB. Ba2+Ca2 +Mg2+C. Ca2+K+C「D. N O FC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即:N>O>F,D错;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即:LivNavK, Ba2+ >Ca2+>Mg2+,A、B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C对。
]1. 比较原子半径的方法如下:(1)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 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原子,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 比较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不同的原子半径找对照原子比较。
2. 离子半径比较时,先确定相关离子是属于哪种情况,再依据相关规律比较。
(1) 离子所带电荷相同、电子层数不同: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 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不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3) 离子所带电荷、电子层结构均不相同:找对照离子进行比较。
3. 以下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C. 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通常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零D•第2、3周期元素的化合价中都是正价从+ 1-+ 7,负价从—4-—1D [第2周期中的0元素的最高正价不是+ 6价,而F元素无正价。
]4 •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导学号:13572019】A. 4 B . 5 C. 6 D . 7x+ y= 4C [设该元素的最高正价为x,最低负价为y,贝2x+ y= 8解得x=6, y二一2,因此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元素化合价小结(1) H元素的化合价有+ 1、一1、0价。
(2) F元素只有负价无正价。
(3) O元素有正价但无最高正价。
(4) 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无负价。
(5) 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F除外)。
(6) 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看作0。
5 .用“ >”或“ <”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13572019】(1)酸性:H2SO4 ________ H4SQ4, H4SQ4 _________ H3PO4;⑵碱性:Ca(OH)2 ________ Mg(OH)2 Al(OH) 3;(3)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S ______ Pf, H2S _______ H Cl;(4) 还原性:H2O ______ H2S, H2S ________ HCI。
从以上答案中可以归纳出: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______________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______________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 ____________■?④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 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