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第二单元 第2课时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第2课时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常见化学电源的分析,建立对原电池反应过程系统认识的思维模型,提高对原电池本质的认识。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增强科技意识,不断研发新型电池,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积极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一、化学电源及其分类1.化学电源的分类(1)化学电源按其反应原理常分为如下三类:①一次电池:一次电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大部分被消耗后就不能再使用。
使用最广泛的一次电池是干电池。
②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
③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和氧化剂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池。
(2)化学电源按其电解质性质可分为中性电池、酸性电池、碱性电池。
2.判断电池优劣的主要标准(1)比能量: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输出电能的多少,单位是(w·h)·kg-1或(w·h)·L-1。
(2)比功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功率的大小,单位是W·kg-1或W·L-1。
(3)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
3.化学电池的回收利用使用后的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处丢弃会给土壤、水源等造成严重的污染。
废旧电池要进行回收利用。
4.化学电源的发展方向小型化、高比能量、工作寿命长、不需要特殊维护的二次电池,如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1)化学电池根据电解质的性质又可分为酸性电池、碱性电池和中性电池()(2)具有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电池称为高能电池()答案(1)√(2)√1.化学电池与其他能源相比有何优点?提示与其他能源相比,化学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供能稳定,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容量和电压的电池及电池组,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并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
2.若废旧电池不回收利用而随处丢弃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提示使用后的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处丢弃会给土壤、水源等造成严重的污染。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提升训练含解析苏教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1.(2021江苏常州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 )①气体分子的直径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2021江苏无锡江阴四校高一上期中)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若其体积不相同,则主要原因是( )A.粒子质量不同B.粒子大小不同C.粒子间距离不同D.粒子的数目不同题组二气体摩尔体积3.(2020广东云浮高一上期末)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中体积最大的是( )A.44.8 L H2OB.3.01×1023个CO2C.0.6 mol CH4D.6 g H24.(2021山西祁县中学高一上月考)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A.88 g CO2B.3.01×1023个硫酸分子C.3.5 mol H2D.标准状况下33.6 L SO2题组三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微粒数目及质量之间的相互换算5.等质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它们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7∶16B.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7∶16C.它们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7∶12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7∶166.相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1④它们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7.(2021湖北武汉高一上期中)如图表示1 g O2和1 g 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 )A.C2H4B.CO2C.HClD.SO2题组四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8.(2020河南许昌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三个相同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H2、CH4、O2。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基础练含解析苏教版1

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气体摩尔体积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间距离决定B.1 mol气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的大小决定C.O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
4 L·mol-1D.气体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大,固体或液体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小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
4 L·mol-1 B.25 ℃、101 kPa下,相同体积的H2和O2具有相同的分子数C.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
4 L,则该气体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D.2 mol CO2的体积约为44.8 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
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B.0.2 mol H2和0.8 mol CO2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C.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必定是22.4 L D.22。
4 L CO2和18 g H2O所含的分子数相等4.如图表示某条件下H2S气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则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A.22.0 L·mol-1B.22.4 L·mol-1C.22.8 L·mol-1D.23。
2 L·mol-1知识点二阿伏加德罗定律5。
如图所示,相同状况下,分别用氯化氢和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五个气球.A、B、C、D四个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与氯化氢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
B.C。
D.6.在同温同压下,在A容器的氯气和B容器的氨气中,若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则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是()A.2:1 B.1:2C.2:3 D.1:37.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B.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D.不同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8.(多选)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比为16:11B.分子数比为16:11C.原子数比为11:16D.体积比为11:16关键能力综合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1第二单元 前2节课时《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全套教案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标要求]1.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1.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除去KNO3中的KCl杂质,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KCl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性质。
3.可用CCl4萃取出溴水中的Br2,原理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Br2在CCl4 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4.蒸馏操作要注意: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②冷凝水的流向为自下而上;③沸石的作用是防暴沸。
过滤与结晶1.混合物的分离方法(1)分离依据:混合物的分离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进行的。
(2)常见分离方法: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有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
2.过滤(1)适用范围: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一种组分可溶于水,另一种组分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分离。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3)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3.结晶(1)适用范围若固体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都可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可利用溶解、结晶的方法分离。
(2)两种结晶方法①蒸发结晶:即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
如海水“晒盐”。
②降温结晶:先蒸发浓缩,形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即有晶体析出。
如硝酸钾的结晶提纯法。
(3)蒸发结晶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1.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D.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解析:选D玻璃棒下端放在三层滤纸处,目的是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A项正确;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其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B项正确;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并用水润湿,且不留气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的目的是防止液体从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否则达不到过滤的目的,C项正确,D项错误。
海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复习化学选修四专题1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2课时课件

3.二次电池 (1)铅蓄电池的构造 PbO2 Pb 正极为_________,负极为_____,电解质溶 H2SO4 液为________溶液。 (2)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 - - Pb+SO2 -2e ===PbSO4 4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PbO2+4H +SO2 +2e === 4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即时应用
2.据报道,某海军航空站安装了一台 250 kW 的 MCFC 型燃料电池,该电池不仅能 为航空站提供电能,同时还供应水蒸气,其 工作温度为 600~700 ℃, 所用的燃料是 H2, 电解质是熔融的 Na2CO3。已知该电池的总 反应式为:2H2+O2===2H2O,正极的电极 - - 反应是:O2 +4e +2CO2===2CO2 ,则下 3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2.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的书写 因为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一律是氧气,正极都 是氧化剂氧气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可先 写出正极反应式,正极反应的本质都是O2得电 子生成O2-,故正极反应式的基础都是O2+4e
-===2O2-。正极产生O2-的存在形式与燃料电
池的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着 密切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将与电
- - - - -
(4)电解质为固体电解质(如固体氧化锆—氧化钇) 该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可允许O2-在其间通过,
故其正极反应式应为O2+4e-===2O2-。
综上所述,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本质都是O2+ 4e-===2O2-,在不同电解质环境中,其正极 反应式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在书写正极 反应式时,要特别注意所给电解质的状态和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解析】常温常压(非标准状况)下,11.2 L CO2 的物质的量不是 0.5 mol,所含原子数不是 1.5NA;48 g O3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所含 氧原子数为 3NA;标准状况下,H2O 为液态,不能应用气体摩尔体 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22.4 L H2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所 含氢原子数为 2NA。
同温同物质的量 同温同压
同温同压同体积
pp12=VV21 ρρ12=MM12 mm12=MM12
同温同物质的量下,压强比等于 体积的反比 同温同压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 量之比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 其摩尔质量与质量成正比
例 4.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 CH4、CO2、O2、SO2 四种气体 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 CH4 的是( )
[答案]B
四、气体摩尔体积及相关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1)1 个条件:必须为标准状况。非标准状况下,1 mol 气体的体 积不一定是 22.4 L。因此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一定要看清气体所 处的状态。
(2)1 种状态:必须为气体,且任何气体均可,包括混合气体。如 水、酒精、汽油、CCl4 等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3)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 ρ: M=ρ×22.4(g·mol-1)。 (4)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D。 (5)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计算式仍然成立; 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M1×a%+M2×b%+M3×c%……a%、b%、 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提示] 不相同。因为固态物质、液态物质体积主要受微粒的数 目和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同影响,而不同的固态物质、液态物质的微 粒大小各不相同。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下面不.是污水处理化学方法的是()A.过滤法B.混凝法C.中和法D.沉淀法解析:选A。
污水处理方法有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三种。
过滤不能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杂质或者污染物。
2.下列关于节水及水污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洗衣、洗菜水冲刷马桶B.将1.25 L的可乐瓶子灌满水,盖上瓶盖,放在冲水马桶的水箱里。
这样,4 L的水箱,就变成了2.75 L了,每冲洗一次马桶可节水1.25 LC.楼房屋檐下安装集雨管,下雨时,集雨管将屋顶的雨水引入地下蓄水池,过滤净化处理之后,就可以作为厕所等二类生活用水使用D.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应该多建草坪解析:选D。
草坪需要用大量水来浇灌,不利于节水。
据报道,美国的家庭用水中,草坪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3,因此,美国各地政府建议利用石头雕塑等美化自家花园,而尽量减少草坪面积。
在夏季缺水期,包括首都华盛顿在内的许多地区还出台法规,禁止人们在某一时段内给草坪浇水,一旦发现将给予重罚。
3.重金属离子有毒,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
经化验甲废液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2+。
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Cu2+和SO2-4B.Na+和Cl-C.K+和SO2-4D.Ag+和NO-3解析:选A。
甲、乙两废液混合,Ba2+和SO2-4、Cu2+和OH-均生成沉淀,毒性明显降低。
4.“像所有生命一样,失去水,地球也将枯萎!”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
有人预言21世纪的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同20世纪的石油一样,将成为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
下列有关水资源的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金属离子对人体有剧毒,可采用沉淀反应除去B.化肥中含有植物营养素,可大量使用以改善水环境C.轧钢厂排出的含盐酸的废水,可用熟石灰中和处理D.天然水的细小悬浮颗粒,可用明矾等混凝剂净化解析:选B。
大量N、P、K排入水体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差变臭。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专题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专题第一篇: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专题Unit 2 My schoolbag(Book 3)第二课时备课【学习内容】Part A: Let’s learn, Let’s do, Let’s spell 【课程标准描述】1.能根据听到的词句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3.能根据指令做动作。
4.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学习内容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涉及到学生的各门课程。
通过Zoom翻看Amy书包,展示各种书本的情景呈现了单词的词形和意义。
Let’s spell呈现i-e在单词中发长音的规律,通过听力活动听音写单词等帮助学生按照发音规则拼写单词,并辨认词形。
Let’s learn 中的book 一次已经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B Let’s learn中学过。
关于Let’s do中的方位词已经在Where is my ruler?A Let’s learn中学习过。
【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手中的各种书籍,模仿录音并跟读,能够听、说、认读单词:schoolbag,maths book, English book,Chinese book,storybook。
2.通过猜一猜活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展示对话内容,模仿录音并跟读,能够听懂、会说句子: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maths book and three storybooks.并能在情境中正确使用以上句子。
3.通过TPR活动,建立指令与核心词汇的关系,听懂会做五个动作指令。
Put your Chinese book in you desk.Put your pencil box on your English book.Put your maths book under your schoolbag.Put your eraser near your pencil box.4.通过拼读练习,体会字母组合i-e的规律,利用这一规律读出并识记相关单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检测区
解析 结合题目信息
第2课时
则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答案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AC
第2课时
4.要确定乙酸乙酯与 H2 18O 反应后 18O 在乙酸中,可采取的方法 ( C )
C.测定产物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D.试验乙酸能否再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无论乙酸中是否有 产生的乙酸的物质的量多少与分子中是否含
18
18
O 均可以
与大理石和乙醇反应,故 A、D 两项不正确。乙酸乙酯水解 O 也无关,但 是乙酸分子中所含的氧原子是 16O 还是 18O 都影响乙酸的相对 分子质量,因此可通过测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确定乙酸 中是否含 18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②由苯乙烯( )合成聚苯乙烯
第2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碳双键 (2)通过以上反应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接结合的反应。由此可知,C 符合加成反应的概念。
答案 C
学习·探究区
4.下列有机物不能发生加聚反应的是 A.CH3—CH===CH2 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2课时
( B )
D.CH2==CH—CH==CH2
解析 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时,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选 项 B 中,苯分子中无典型的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知识·回顾区
2.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2课时
(1)甲烷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不能使其褪色, 但是甲烷在光照条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光 CH4+Br2――→CH3Br 下可与溴蒸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Br 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5.已知有机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连接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会自动 脱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人提出了醇氧化的两种可能过程:
① 去氢氧化
,失去的氢原子
再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自我·检测区
②加氧氧化
第2课时
,反应过
程为先加氧后脱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请在方框中填写加氧氧化的中间产物的结构式。 要证明这两种过程哪一种是正确的,我们仍然准备用同位素原子示踪 法。用
溴的四氧化碳溶液褪色 (2)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2==CH2+Br2―→CH2BrCH2Br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3)上述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结构,则能够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归纳总结] (1)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逆合成分析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目标分子出发,逆向寻找能顺利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合成目标分子的中间有机化合物,直到选出合适的起始原料反应 物的方法。该理论是美国科学家________于 1967 年创立提出的。 科里 (2)研究合成新的有机物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2.乙酸乙酯水解的反应机理 将乙酸乙酯与 H2 18O 混合后加入 H2SO4 作催化剂,反应一段 时间后观测到存在 18O 的物质有两种:一种是 H2 18O,另一种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是
。于是判断酯水解时断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回顾区
第2课时
酯化 3.乙酸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具有香
味的酯类化合物,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羟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酸失去了________与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CH3CHO+O2
2CH3COOH
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
CH3COOH+CH3CH2OH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CH2CH3+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基型链反应 具体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
· Cl+CH4―→HCl+· 3 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l2―→CH3Cl+· CH 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羟基 醇中______上的氢原子生成水,羰基的碳原子与醇中的氧原子形成共
价键生成酯。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探究点一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
1.甲烷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 为了探究甲烷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 人们借助核磁共振仪和红 外光谱仪对该反应过程进行研究,记录到· 原子的核磁共振 Cl 谱线和· 3 等基团的存在。 CH 于是认识到 CH4 与 Cl2 的反应机理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3.在人工合成过程中掺入放射性 14C 的用途是 A.催化剂 C.组成元素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D )
B.媒介质 D.示踪原子
解析 加入 14C 主要是为研究反应机理时作为示踪原子。
自我·检测区
是 A.用所得乙酸与大理石反应 B.测定产物中乙酸的物质的量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第2课时
1.将 CH3COOH 和 H18O—C2H5 混合发生酯化反应,已知酯化反 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8O 存在于所有物质中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B )
B. 18O 仅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 C. 18O 仅存在于乙醇和水中 D.有的乙醇分子可能不含 18O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B.Cl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Cl 原子反复起分解 O3 的作用
解析 2O3 本反应是自由基反应, Cl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3O2。氟氯甲烷只是提供这种催化剂的物质,因此 C 选
项不正确。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二 有机反应的应用
第2课时
酯化反应 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2.乙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分 子化合物聚乙烯。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nCH2===CH2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CH2—CH2
(1)请根据上述反应原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由丙烯(CH3—CH===CH2)合成聚丙烯
0.1 mol 此烃能与标准状况下 4.48 L H2 加成。
C4H6 (1)该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若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则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CH3—C≡C—CH3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烃与氯气完全加成的产物中,氯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 CH2==CH—CH==CH2 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第 2 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研究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基本方法和有机化学反应的 研究内容。 2.能利用有机化学反应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
知识·回顾区
第2课时
1.标准状况下 1 mol 某烃完全燃烧时,生成 89.6 L CO2,又知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2课时
2.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化学反应,运用了同位素的 A.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相同 B.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B )
C.化学性质不同,物理性质相同 D.化学性质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解析
同位素示踪法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一般同
位素在放射性性质上的差异,此差异属物理性质的差异。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有机反应研究的内容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源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1. 在有机合成设计方面做出贡献,创立“逆合成分析法”的科学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家是 A.贝采利乌斯 C.维勒 B.李比希 D.科里
( D )
解析 美国科学家科里 1967 年创立逆合成分析法。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