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传统服饰与礼仪
旗袍的穿着礼仪与注意事项

旗袍的穿着礼仪与注意事项旗袍的穿着礼仪与注意事项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它线条明快流畅,剪裁贴身得体,面料柔软,可最大限度地展现女性曲线美.做工考究、面料高档的旗袍是女性在正式场合最隆重的选择,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旗袍的穿着礼仪与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旗袍穿着礼仪1)正确的站姿:1、头正、颈挺直、双肩展开向下沉,人体有向上的感觉。
2、收腹、立腰、提臀3、两腿并拢、膝盖挺直、小腿往后发力,人体的重心在前脚掌4、穿旗袍时,可站丁字型或“V”字型,颔略收,双手交叉置于肚脐位置上5、站立时应保持面带微笑2)正确的坐姿:坐姿的原则是“坐如钟”给人以端正、大方、自然、稳重之感1、入坐时要轻、稳,走到座位前轻稳地坐下2、女士的双膝应并拢,任何时候都不能分开3、坐在椅子上,一般坐满椅子的2/3,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背,休息时可轻轻靠背3)正确的走姿:1、以站姿为基础,面带微笑,眼睛平视2、双肩平稳,双臂前后自然地,有节奏地摆动,摆幅以300~350为宜,双肩、双臂不应过于僵硬3、重心稍前倾,行走时,两脚两侧行走的线迹为一条直线4、步幅要适当。
女士穿旗袍和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些5、走路时应有一定的节奏感,走出步韵来旗袍穿着的场合1.参加正式晚宴、婚宴可以选择华丽的面料做成的旗袍,礼宾或演出。
2.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场合:外宾接待、出席传统文化的课堂或在中华文化较浓的公司上班,但是如果公司文化比较西化,就不建议选择旗袍上班了,服装的选择要与公司文化相符合。
穿旗袍时的礼仪1、旗袍的面料、花色应与着装的场合相协调。
普通棉布和真丝织锦缎做出同样款式的旗袍,其风格会截然不同:一个朴素雅致,一个华丽高贵。
购买旗袍时,一定要考虑穿着的场合因素,选择相应风格的面料和花色。
旗袍的领口封闭较严,购买热天穿的短袖、无袖旗袍时,最好选择吸汗透气的舒适面料。
2、选择旗袍时,要注意旗袍的款式与自己的身份相协调。
前卫风格的无肩无袖或露胸旗袍,以及毛皮滚边的超短旗袍配上靴子,穿在明星身上会格外出众,却不适合保守行业工作人员日常穿着。
华夏传统服饰与礼仪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时揖
时揖(揖礼手位于 平者,又叫拱手, 推手或抱拳): 同辈人日常见 面,辞别时,均可 行时揖之礼。 行礼时,身体肃 立,双手合抱,左 手在外(女子相 反),手心向下, 俯身推手时,双手 从胸前向外平推, 俯身约30度,然后 缓缓起身,恢复立 容。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时揖
长揖 肃立,俯身,拱手(男 子左手在外)高举(高 过眉心),自上而下移 至最低,俯身90度,是 谓“长揖至地”。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长揖
【特别说明】 朱子深衣袖口宽 大,拱手时,一般 不会露出双手。为 演示手势本图故意 将双手露出,以后 图片,则不再作此 说明。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天揖
華夏傳統服飾於禮儀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 给我们汉民族取名为
華夏?
“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一也。” —— 《左传· 定公十年》·
顾名思义,“华人”就是 “礼仪优雅、服饰优美、正直光荣的中国 人”。
汉服的毁灭与重生
•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
早在商周时代,汉服便形成了完整的服饰体系, 这些服饰被广泛沿用于商周三千年以来华夏 民族的社会生活中。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女子福礼
福礼: 女子行福礼时,右手压 住左手,平放于胸前或腰部 右侧,右脚略向后一步,颔 首,微蹲。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拜礼之稽首
• 【稽首简介】 稽首礼,是最隆重的跪拜礼。子女拜父母,学 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神、拜庙,均行稽首。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拜礼之稽首
【动作详解】 行礼时,肃立, 两脚微分呈外八字, 跪下时,先下左足, 再下右足,膝分开 与肩同宽,呈跪坐, 双手合抱与腹前, 手之顿首
华夏有衣_襟带天地资料

夏商时期
周代
深衣
女子深衣
男子深衣
秦朝 南北朝 时期
隋唐时期
宋朝 元朝
明朝
男子道袍、直身
齐腰襦裙
半臂
汉服的特点:交领右衽,宽衣广袖, 系带隐扣,飘逸潇洒等特点
汉服的裁剪方式分为:上下通裁, 上下连裳,上衣下裳
汉汉服服的的文文化化特征特:征:
11、、体汉现服了历体史上现汉了民族历的史生活上和汉生存民状况族 的生活和生存现状
作为一位汉服复兴者, 请让我说几句题外话——
汉服刚刚推行时,被媒体斥责为“穿寿衣上街”, 他们说的一点没有错,寿衣也是汉服的一种。
那是因为,在那样的暴虐之下,汉人活着是不能穿自己的汉服。 媒体却不知道, 那时的葬礼上,往生者须以白布蒙面方可入土。
那是何意?
无言相见列祖列宗也!
在新世纪的今天,在传统文化几近消亡之下,面对西方和日韩文化的侵蚀, 断层和失根的文化,不可能使我们找到共同的精神家园。 汉服承担着重铸再造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步骤——
华 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定公十年》注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 谓之华。”
华夏衣冠— 汉服
什么是汉服?
汉服的定义,即华夏民族(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又称为华夏衣冠、汉装、华服,主要是指公元17世纪 中叶(明末清初)以前,汉族(及汉族的先民) 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服饰体系, 即明末清初以前汉族(及汉族的先民)所着的, 具有浓郁汉族民族风格的一系列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好像是后把翻汉,服露的出袖颈子部倒。过来 缝上去的一样。
四、腰带
汉腰六服的、的,衣腰一缘带般系在在前腰面上打,结是,束多
汉服礼仪介绍PPT(37张)

汉服即“汉民族”的“民族服 饰”。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 治”始到明代,我们在历史传统、 文化环境中,按照我们特有的生 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经济条 件和生产水平,创造成了完整的服饰体系,随 着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也表现出它的功用性,分 为礼服、朝会服、从戎服、丧服、婚礼服等;按职 业分为皇家服饰、官吏服饰、军士服饰、宗教服饰、 平民服饰、乐舞服饰等。这些服饰被广泛沿用于自 商周三千年来华夏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虽然不同 时代,汉服作为当时的时世装款式特色常有发展变 化,但基本衣制并未有太大改变。汉服文化影响深 远,除了少数民族服饰,历史上对日本、朝鲜、越 南等民族服饰都有较大影响。现在或多或少都能从 他们的服饰中找到关于汉服的记忆。
中衣:汉服的衬衣的统称。穿在内衣与 外衣之间。具有中衣、中裤、中裙、中 单(衬袍)等,起护体、保暖、整形的 作用。主要为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素色。
襦裙
上衣下裳(裙)制的襦裙是汉服最基本、流传最长的服制, 主要为女子穿着,不同时期略有差别,并有衫裙、袄裙等 称呼。根据衣襟、裙高的不同,现代有交领襦裙、直领对 襟襦裙、齐腰襦裙、齐胸襦裙等称呼。
汉文化活动
汉服礼仪介绍PPT(37张)培训课件培训 讲义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PPT
汉服礼仪介绍PPT(37张)培训课件培训 讲义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PPT 汉服礼仪介绍PPT(37张)培训课件培训 讲义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PPT
汉服礼仪介绍PPT(37张)培训课件培训 讲义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PPT 汉服礼仪介绍PPT(37张)培训课件培训 讲义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PPT
罩衫
按汉服从表到里分的话可以分为罩衫:既披在汉服的外面,类似风衣披 风的功能之类,分别有半臂、褙子和大袖衫等
汉服文化

是襦裙。在隋代及初唐时
韩
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
熙
,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
载 夜
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
宴 图
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中唐
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
宽阔一些。
汉服历史-宋代
•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大体 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 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 。女子通常上身穿窄袖 上襦,下身穿长裙,上 衣之外经常外套一件褙 子。
• 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 象征。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 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酋长也明确地用“汉服 ”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 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 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元代修《辽史》甚至专门为汉
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 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 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 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
• “汉服”一词的文物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 号墓遣册》: 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 服,二人汉服”。 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东汉 蔡邕的《独断》:“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 受之秦,《礼》无文。” ,最早的正史记载 见于《汉书》:“(龟兹公主)后数来朝贺, 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檄道周卫 ,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 正如胡 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中国传统服饰被 称之为“汉服”。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 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
(注:道袍作为常服相当于长大衣,因 此上厕所时要脱下)
襦裙
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 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 束的裙子合称襦裙, 是典型的“上衣下裳” 衣制。上衣叫做 “襦”,长度较短, 一般长不过膝,下身 则叫“裙”。可见, “襦裙”其实是两种 衣物的合称。
汉服种类及礼仪,PPT

——序
我在我 已历来 漫史了 步的,
了长 五河 千边
年, 。
只繁看 留花见 下落, 缕尽
缕, 暗空 香气
浮中 动, 。
当
清
轻我
风
舞也
乍
飞时
起
扬常
,
。忍
不
住
,
1
唱是而 一在现 曲古在 ,老, 似的我 水弦更 流乐多 年声的 。中,
,
又来我 将自是 往何谁 何方? 处? ?
……
姹留 紫下 嫣一 红片 。,
罩衫:外披御寒、居家、
休闲的外套,一般不作为礼服 穿着。
名称上有半臂、比甲、褙子(披
风)、斗蓬、大氅。
大氅 斗蓬 褙子
半臂
12
分裁制:在衣裳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为上衣下裳分开剪裁再相连缝制 成一件长袍,此类服制多统称为“深衣”,现多作为正装礼服穿着。
根据衣裾曲直可分为:曲裾、直裾(包括襕衫、朱子深衣、黄宗羲深衣) 根据曲裾长短可分为:长曲裾、短曲裾 *:襕衫在膝盖处续接下摆,圆领。
圆领袍
直裰
道袍
直身
15
婚服
汉服的禁忌:
右衽与左衽不可乱穿:右为阴左为阳,交领左衣襟(阳)压右衣襟(阴) 呈“y”状是为“交领右衽”,为生者服,反之“左衽”为逝者服。 又,孔子云:“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左衽为胡人服。
长短适宜:直立下摆至鞋面,不宜过长拖地弄脏了“污体”, 亦不宜过短显得“局促”。
袄:衣有衬里,夹层,若缀以棉是为棉袄。 衫:单衣无衬。 襕裙:有花边的裙子。 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光面。
马面褶裙
襕边褶裙
马面襕裙
中国文化概论——服饰篇

服饰篇
——穿在身上的历史 >>
王永豪
1 2 3 4
一、服饰的起源与功能
二、古代服饰的演变
三,服饰与礼仪
知识延伸:关于深衣
一、古代衣食住行的等级
1.服饰:衣饰上的限制自古迄清都是用以区别贵贱的一种 标志。官吏的朝服公服,其形式、颜色不同于常服。官吏 又因官阶不同而颜色不同。至于商人、奴仆、娼妓等,不 与庶人同列,限制更苛。 衣料的质地也有讲究,庶人只能穿粗布衣。封建时代,黄 色标志着神圣、权威、庄严,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成为 皇帝的专用色彩,任何人都不能穿黄衣服。品服(官服), 又称“品色衣”,出现于我国隋代,至唐乃形成制度。以 唐代为例,品服的颜色: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绯; 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 品,浅青。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 “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 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 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 富。“(论语.雍也)
由于西汉时的深衣是 将下襟缠在身上,这 样既欠便利又费布帛, 所以到了东汉,一种 直裾的襜chān褕yú就 流行开来了。襜褕的 再发展一步,就是唐、 宋时代的交领袍。
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礼服的意义:
民族服饰与一般的服饰不同,它不仅仅是一件御 寒裹体的衣服,不仅仅是追求美丽的装饰,华夏 服饰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华夏服饰的复 兴,是华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国际上 来看,作为各国文化象征而存在的民族服饰,已 不单单是一件能够蔽体保暖的外套,更加承担了 传播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因此,国服的 确立有利于我们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在国 际上展示华夏文化的风采,当然有利于华夏文化 的复兴。
汉服

文化内涵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一切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黄帝制冕服 含义 出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拜礼之稽首
【动作详解】 行礼时,肃立,
两脚微分呈外八字, 跪下时,先下左足, 再下右足,膝分开 与肩同宽,呈跪坐, 双手合抱与腹前, 手心向内,左手在 外(图解一)
CHENLI
36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拜礼之稽首
拱手,双手举至 胸前(或略高), 俯身,额头轻触手 稍作停留(图解二)
CHENLI
5
CHENLI
衣裳制 衣裤制 衣裳连制 通裁制
各类罩衫 辨析
6
回
CHENLI
7
回
CHENLI
8
回
CHENLI
9
CHENLI
回幻灯
10
CHENLI
回11
中衣裤
CHENLI
12
回
CHENLI
13
CHENLI
回汉服的
14
回
CHENLI
15
CHENLI
16
CHENLI
17
CHENLI
29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时揖
CHENLI
30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土揖
CHENLI
土揖: 揖礼手位于下者,
又叫下手。在礼仪 场合中或者日常见 面、辞别,长辈向 晚辈,上级向下级 还礼,均行土揖之 礼。
行礼时,身体肃 立,双手合抱,左 手在外(女子相 反),手心向内, 俯身约30度,推手 稍向下,然后缓缓 起身,恢复立容。
CHENLI
33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女子福礼
福礼:
女子行福礼时,右手压 住左手,平放于胸前或腰部 右侧,右脚略向后一步,颔 首,微蹲。
CHENLI
34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拜礼之稽首
• 【稽首简介】 稽首礼,是最隆重的跪拜礼。子女拜父母,学
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神、拜庙,均行稽首。
CHENLI
35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坐立行
立容(男女通用): 身体肃立,双脚微 分,袖手或手臂自 然下垂放于身体两 侧,目视前方,从 容优雅
CHENLI
18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坐立行
CHENLI
19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坐立行
跪容(男女通用) 跪立(一般为跪、 正坐起身时的准备 姿势): 双膝着地分开与肩 同宽,上身(膝以 上)直立,足尖立 起,袖手或手臂自 然垂放于身体两侧, 目视前方
CHENLI
20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坐立行
CHENLI
21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坐立行
坐容: 上身(腰以上)直 立,袖手或手臂自 然垂放于身体两膝 上,目视前方,足 背平放于地,臀坐 于脚后跟上
CHENLI
22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坐立行
CHENLI
23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坐立行之胡坐
坐于凳上,端正上 身,双腿并拢,双 手或袖手于腹前, 或平伸在膝盖处
31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土揖
CHENLI
32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抱拳
抱拳:
抱拳源自古代军礼,现多用于武术比赛或武术表演 场合。
抱拳礼的具体涵义是:①左掌表示德、智、体、美 “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 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 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 束、节制勇武的意思。②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 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 团结,以武会友。③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 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④左手抱右拳 是“承让”,而右手抱左拳则通表示“随时领教”。
華夏傳統服飾於禮儀
CHENLI
1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 给我们汉民族取名为
華夏?
CHENLI
2
“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一也。”
—— 《左传·定公十年》·
顾名思义,“华人”就是
“礼仪优雅、服饰优美、正直光荣的中国
人”。
CHENLI
3
CHENLI
4
汉服的毁灭与重生
•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 早在商周时代,汉服便形成了完整的服饰体系, 这些服饰被广泛沿用于商周三千年以来华夏 民族的社会生活中。
• 直到公元1644年(黄帝纪元4342年)清军入关,颁布“剃发易服”令,用武力 强迫汉民族脱下了祖先留下的美丽衣裳。
• 公元2003年(黄帝纪元4701年),随着“汉服运动”的展开, 汉服在消失了三百六十多年后又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行空首之礼。 如在冠(笄)礼中,正宾每次为冠(笄)者加
冠后,冠(笄)者对正宾行稽首之礼,正宾则行 空首之礼以答拜。
CHENLI
39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拜礼之顿首
• 【顿首简介】 顿首礼,地位相等的人互用的跪拜礼。 行礼动作与稽首礼同,只是俯身引头及地就立
即抬起,不作停留,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或 跪坐。
CHENLI
40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男子拜礼之空首
• 【空首简介】 空首礼,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答拜时,均
CHENLI
26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天揖
天揖(揖礼手位于高者, 标准揖礼):
天揖在正式礼仪场合, 如祭礼、冠礼等礼仪场合 中,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 此礼。
行礼时,身体肃立(见 立容图解),双手合抱, 左手在外(女子相反), 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 双手缓缓高举齐额(略高 过眉心),俯身约60度, 起身时,恢复立容。
CHENLI
37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拜礼之稽首
举首,手下于膝 前,叠放於膝前地 下,左手在上(图 解三)
CHENLI
38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拜礼之稽首
俯身,头伏 于手前边地上, 停留片刻(约 三秒),然后 直身跪坐,袖 手(或垂手), 跪立,缓缓起 身;起身时, 先起右足(女 子相反),后 起左足,恢复 立容
CHENLI
24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长揖
长揖 肃立,俯身,拱手(男 子左手在外)高举(高 过眉心),自上而下移 至最低,俯身90度,是 谓“长揖至地”。
CHENLI
25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长揖
【特别说明】 朱子深衣袖口宽
大,拱手时,一般 不会露出双手。为 演示手势本图故意 将双手露出,以后 图片,则不再作此 说明。
CHENLI
27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天揖
CHENLI
28
华夏传统日常礼仪——男子揖礼之时揖
时揖(揖礼手位于 平者,又叫拱手, 推手或抱拳):
同辈人日常见 面,辞别时,均可 行时揖之礼。
行礼时,身体肃 立,双手合抱,左 手在外(女子相 反),手心向下, 俯身推手时,双手 从胸前向外平推, 俯身约30度,然后 缓缓起身,恢复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