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素材 上教版

合集下载

上海市2020〖人教版〗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逐题详解

上海市2020〖人教版〗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逐题详解

上海市2020年〖人教版〗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逐题详解第一部分选择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承担呈献惩罚乘风破浪成人之美B.靓丽体谅酝酿量力而行歌声嘹亮C.谨慎景观瓶颈紧锣密鼓锦衣玉食D.抒怀酥糖苏醒殊途同归书香门第第 1 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音的正确识记。

能力层级为A 级。

本题共有二十个词或短语。

A 项中的加点字读音全是ch ng; B 项的“酝酿”中的“酿”字读音为“ni ng”,其余读“li ng”;C 项“景观瓶颈”中的加点字读音为“j ng”,其余读音为“j n”; D 项中的“酥糖、苏醒”中的“酥、苏”读音为“s ”,其余的读“sh ”。

故答案为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帐篷跚跚来迟对簿公堂恃强凌弱B.肤浅出神入化衣衫烂褛韦编三绝C.赐予耳鬓厮磨切中肯綮蛛丝马迹D.逡巡裨官野史方枘圆凿戛然而止第 2 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

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共有十六个词或短语。

A 项中“跚跚来迟”的“跚”应为“姗”,“姗姗”意为: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B项中“衣衫烂褛”的“烂”应为“褴”。

D 项中的“裨官野史”中的“裨”应为“稗”。

故答案为C 。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邀请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人物参加庆典活动。

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的规律。

③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离开学校呢?A.重要臆造径自B.重要编造径自C.要害编造径直D.要害臆造径直第 3 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级。

答案选A。

“重要”指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的。

“要害”①比喻重要的部分或军事上重要的地点;②身体上能致命的部位。

“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

2020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版(《宋若水传》《守约轩记》全文翻译)

2020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版(《宋若水传》《守约轩记》全文翻译)

2020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版(《宋若水传》《守约轩记》全文翻译)2020上海高考语文卷详解版(附《宋若水传》《守约轩记》的全文翻译)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②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古诗文的默写,在平时背诵中一定要精准记忆。

另外,默写好后,翻译一下句子,看看句意对否,以防出现错别字。

)2.按要求选择。

(5分)⑴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D)。

(2分)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名句的运用题--用语得体题的解题思路:明确题干的要求+对选项中的名句理解准确+辨析出四名句间的差别+结合语境做选择。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

其次须完全理解名句的含义。

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是翁同穌《题厅堂》上联指出,读书作文,应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着意寻求一种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

下联谓读书作文之余,栽花种竹,以美化家园,陶冶情操。

从中表达了作者对居室的热爱,同时又借竹的贞节虚心,群居不倚,寄托了自己追求人格独立,不媚世俗的主观情志。

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是清代画家、诗人方薰的自题联。

意思是无事时以悠闲自得为乐,时常以静心读书自娱。

C.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是清浙江钱塘人陈锷写,对于世事能够知足,心中会常常感到快意;人到了与世无争、与人无求的地步,品性自然就高洁了。

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是孙中山的言志联。

上联但愿拥有高远志向,下联甘愿刻苦学习,潜心钻研,读它十年书。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教师版)(精校版)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教师版)(精校版)

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白云先生传[明]钟惺①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

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人。

自隐于诗,性命以之。

②其后,莆田中倭①,城且破,先生领妻子,奔豫章,织草履为日。

不给,继之以卜。

泛彭蠡,憩匡庐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爨以往。

至市辙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

所佣僧辄死。

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

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

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

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

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

而林古度与其兄楙者,闽人,林孝廉初文子,寓居金陵者也。

一日,兄弟过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色有异, 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

一扉之内席床岳灶②,败纸退笔,错处其中。

检其诗诵之。

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 称之。

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

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

复出其诗,泣如前。

居数年,竟穷以死。

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之中野。

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

闲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旋之③,含笔腐毫,研精殚思。

”③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有其明诗,何隘也?画地为限,不得入。

自缙绅士夫,非其所交游品目④,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者乎?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然未有如昂之穷者也。

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莱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

”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

[注]①中倭:遭到倭寇攻击。

②席床缶灶:以草席作床,以瓦罐作灶。

③“时或”两句:指经常揣摩王维,杜甫的诗歌,进行创作。

④品目:评品称道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020上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校正版)

2020上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校正版)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初中《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2020年上海三校生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2020年上海三校生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2020年上海三校生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鹅雏,子知之乎?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相而吓我邪?”
译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鹅雏,你知道它吗?鹅鹐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类似)吓的怒斥声。

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

《诸子喻山水》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实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1)仲尼亟称于水(对)(2)何取于水也(从)(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4)故几于道(与)(5)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1)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2)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1)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2)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3)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1)苟为无本(是)(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1)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动善时(行动)7.下(1)以其善下之(处……下游)(2)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1)明主不厌人(嫌弃)(2)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知识全梳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知识全梳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上海市高考语文记诵手册统编版(选必上、中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文常目录选择性必修上册 (1)1*《论语》十二章 (1)2*《大学之道》《礼记》 (3)3*《老子》四章春秋.老子 (4)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5)5《五石之瓠》庄子 (6)6《兼爱》墨子 (7)选择性必修中册 (8)1*《屈原列传》《史记》西汉.司马迁 (8)2*《过秦论》西汉.贾谊 (14)3《苏武传》汉.班固 (19)4《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23)注:序号上标有*表示必背记诵篇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1*《论语》十二章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大学之道》《礼记》(一)古今异义1.大学之道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二)词类活用1.在明明德(形作动,弘扬)2.先齐其家(使动,使……整齐)(三)一词多义1.明(1)在明明德(动词,彰明)(2)在明明德(形容词,美好的)2.道(1)则近道矣(名词,规律、道理)(2)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3)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4)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3.修(1)先修其身(动词,修养)(2)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3)邹忌修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四)状语后置1.在止于至善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3*《老子》四章春秋·老子一、通假字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行”通“形”,形体)2.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通“蔂”,土筐)二、古今异义1.埏埴以为器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上海高考语文默写内容整理(2020).pdf

上海高考语文默写内容整理(2020).pdf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咏史【作者】左思【朝代】魏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饮酒(其五)【朝代】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登金陵凤凰台【朝代】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朝代】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朝代】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登快阁【朝代】宋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朝代】唐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默写。

(6分) 【任选6空。

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⒔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戏为六绝句》)
【参考答案】
⒔⑴发愤忘食⑵所以游目骋怀⑶阴晴众壑殊⑷暮霭沉沉楚天阔
⑸往来翕忽⑹横看成岭侧成峰⑺铜雀春深锁二乔⑻清词丽句必为邻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

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

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

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

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

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

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

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

”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

询左右,
乃画壁生也。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

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

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参考答案】⑴漫应曰(随便) ⑵宽备言其状(详细)(各1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文言实词在具体文句中来贯通解释。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参考答案】B
【考点】通假字
【解析】A.通“殁”,去世。

B. 完毕,终了。

C. 同“避”,躲,设法躲开。

D. 通“辨”,分别,辨别。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
A.①周以.母故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入其.姓名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参考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沿用传统提法。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解析】A.①因为②用 B.①就②表方式
C.①②表判断是
D.①代指“他的”②代指那些。

⒛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参考答案】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翻译: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翻译: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

(得分点:比、谒、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1. 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参考答案】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考点】对文言传记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析】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反应了郡守对沈周身份认识的加深,突出沈周的人格魅力。

22. 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

(2分)
【参考答案】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

(一点1分)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通过阅读原文我们不难发现沈周之所以选择隐逸就是因为厌倦官场生活、向来钟情山林、行孝母亲。

(六)阅读下文。

完成第23-27题。

(12分)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

桂之所产,古以名地。

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

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

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

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

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

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

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

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

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

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

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

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
不苟云。

选自《岭外代答》卷八《花木门·桂》,《岭外代答》为南宋周去非在淳熙五年(1178年)任桂林县尉时所撰写的笔记。

《岭外代答》只有钞本流传,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后有《知不足斋丛书》钞本。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参考答案】⑴取未放之蕊干之(使……干燥)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草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文言实词在具体文句中来贯通解释。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参考答案】B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析】作为客观题,让考生来选择,考生大可以用代入法去判断。

25. 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参考答案】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分析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就看它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26. 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

(不超过12字)(2分)
【参考答案】桂能入药,又可食用。

(各1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要求高度概括,实际上就是两方面:药用、食用。

27. 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4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

(一点2分)
【考点】结合文中重要语句理解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解析】以划线句子为例,进行分析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