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7-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称
1.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教材分析
2.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
际问题.
1、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左右上下平移间的关
系。
教学目标
2、会我采用多媒体教学
,将点 A(-2,-3)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并向
教学过程 右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A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
写出它的坐标.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点平移的关键和规律,最终引入图形的平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基础差,所以在
课例研究综 上课过程中,我讲的比较多,学生练的少。学习中上的
述
已经基本理解了,但是基础弱的,很难理解坐标平移时
候的规律。
3、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
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
我任 113 和 114 两个班数学教学,总计 81 人。因
学生学习能 为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接触面少,对于理解能力相对
力分析 较弱。但对于坐标,图形相对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都
能积极参与
教学策略选
因为本节内容涉及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图形平移,所
用坐标表示平移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

(2)M(a-6,b-3).
(x+a , y+b)
先向左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2 个单位长度.
某种变化引起的图形平移. 例 如图,三角形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4,3),
(2)将平行四边形ABCD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平行四边形A1B1C1D1,画出相应图形,并写出各点坐标;
别是什么?并画出相应的三角形
A2B2C2 . A2(4,-2),B2(3,-4),C2(1,-3)
-2 -3 C2 -4 -5 -6
A2 B2
例 如图,三角形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4,3),
B(3,1),C(1,2).
y 65Βιβλιοθήκη (2)三角形 A2B2C2与三角形ABC 的大 小、形状和位置有什么关系?
B.向左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C.向上平移 3 个单位长度
D.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横坐标
(1,1)
减3 (-2,1)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 ABC 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 A' 的坐标是(-2,2),现将三角形 ABC 平移,使点 A 变换为点
A' ,点 B' , C' 分别是 B,C 的对应点.
A.(-5,2) B.(3,2)
C.(-1,6) D.(-1,-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
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 )
B
A.(-3,-2) B.(2,2)
C.(-2,2) D.(2,-2)
七年级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七年级数学第七章7.2.2用坐标表示平移姓名 班级备课人:韩姣姣 审核人:李春霞、陈军营 备课时间:3、25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图形进行平移;2会根据图形上点的横、纵坐标的变化规律,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学习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学习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前提测评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 , 平移不改变物体的 和 。
二、探索思考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75-76页,完成探究并归纳“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中a 、b 为正数)(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 ( )原图形上的点(x,y) ( ) (2)上、下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 ( )原图形上的点(x,y) ( ) 自学检测一: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P (-4,2),若将点P :(1)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3)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4)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已知A(1,4),B(-4,0),C(2,0).⑴将△ABC 向左平移三个单位后,点A 、B 、C 的坐标 分别变为 , , .⑵将△ABC 向下平移三个单位后,点A 、B 、C 的坐标 分别变为 , , .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P77页,思考并归纳“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其中a 、b 为正数)(1)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原图形上的点(x,y) 向 平移 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 向 平移 个单位(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原图形上的点(x,y) 向 平移 个单位原图形上的点(x,y) 向 平移 个单位自学检测二:1.已知A(1,4),B(-4,0),C(2,0).⑴将△ABC 三顶点A 、B 、C 的横坐标都增加2,相应的 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 平移了 个单位长度。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
若将△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2, 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 这些点,所得到的△A1B1C1与△ABC的大小、 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1 1
(1) △ A B C1与△ABC的大小、形状不变,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 但位置发生变化,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把一个点 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就是把 原图形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1
A2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1 -2 -3 A A1 -4
x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个顶点 的坐标分别是A (4,3), B (3,1), C (1,2). (一)将△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 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 这些点,所得到的△A1B1C1与△ABC的大小、 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1) 请分别写出这三点的坐标。 A1( -2,3); B1(-3,1); C1(-5,2 )。 (2) △ A1B1C1与△ABC的大小、形状不变, 但位置发生变化,即:
若点A (-2,-3),向上平移4个单位, 得到点A2 .
(1) 线段AA2与Y轴有什么位置关系?
线段AA2与Y轴平行. (2) 线段AA2上的点横坐标有什么特征? 横坐标相等. (3) 点A与点A2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横坐标相等,而纵坐标加4. -3+b (4) 若点A向上平移b个单位,则点A2( -2 , ); -3若点A向下平移b个单位,则点A2( -2 , b)
归 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 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 (x-a,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 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 (x,y-b)).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课堂导学
3.把A(2,3)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 得到的点的坐标是____(_0_,__9_) _.
4.线段AB是由线段CD平移得到,点A(-2,1)的对 应点为C(1,1),则点B(3,2)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 __(_6_,__2_)___.
5.如图,三角形ABC的顶点都在 方格纸的格点上, 如果将三角形 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 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 形A1B1C1,那么点A的对应点A1的 坐标为___(_2_,__5_)__.
课堂导学
6.如图,把三角形ABC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三角形 A′B′C′,如果三角形ABC上点P的坐标为(a,b),那 么点P变换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_(_a_+__3_,__b_+__2_)__.
2.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PPT放映 设置 PPT放映场合不同,放映的要求也不同,下面将例举几种常用的放映设置方式。
让PPT停止自动播放
1. 单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去除“使用计时”选项即可。
让PPT进行循环播放
课堂导学
对点训练一 1.已知点A(3,-2),写出这点经过平移后得到的点
的坐标: (1)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__(6_,__-__2_),或向左平移3个
单位得到__(_0_,__-__2_) _; (2)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__(3_,__1_)__,或向下平移3个
单位得到__(3_,__-__5_).
山西省忻州市第五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思考
如果将上面的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 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能得到什么 y 结论?画出得到的图形。
5 4 3 2 1
C
A
B
x
-5 -4 -3 -2 -1O 1 2 3 4 -1 -2 -3 -4 -5
归纳
实 践 应 用
4
3 2 1
:
y
B
D
A
1 2
-1 0 -1
C 3 F
4
x E
3 个单位得到的。 右 平移 ____ (1) 点C1 ( x 3, y )可以看作将点C ( x, y )向 ______
左 5
(2)点 C2 ( x 5, y )可以看作将点C ( x, y )向 _______ 平移 ___ 个单位得到的。
6 个单位得到的。 上 平移 _____ (3)点D1 ( x, y 6)可以看作将点D( x, y)向________ 4 个单位得到的。 下 平移 _____ (4)点D2 ( x, y 4)可以看作将点D( x, y)向________
动手试一试
分析
图形的平移
例.如图,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4,3)、B(3,1)、C(1,2). y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 5 4 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 (-2,3) A1 3 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 C1 C 2 B1、C1,依次连接得到三角(-5,2) 1 B1(-3,1) 形A1B1C1 ,它与原三角形 -5 -4 -3 -2 -1O 1 -1 ABC的大小、形状、位置 -2 有什么关系? -3
探究
y
(1)将点A(-2,-3) 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 度,得到点 A x 1,它 的坐标是( ) 。 A (2)把点A (-2,-3) (-2,-3 )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 把点A向左或向下平移,观察它 度它的坐标是( 们坐标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 )。 么规律吗?再找几个点,对它们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同步练习)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2用坐标表示平移班级:姓名:知识点1用坐标表示点的平移1.将点A(2,1)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A.(0,1)B.(2,-1)C.(4,1)D.(2,3)2.把点A(-2,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B,点B的坐标是()A.(-5,3)B.(1,3)C.(1,-3)D.(-5,-1)3.点P(2,-3)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的坐标是.4.将点A(-3,-2)先沿y轴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5.将点A(1,-3)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B(a,b),则ab=.6.(1)如图,将点A向右平移几个单位长度可得到点B()A.3个单位长度B.4个单位长度C.5个单位长度D.6个单位长度(2)将点A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将重合于图中的()A.点CB.点FC.点DD.点E(3)将点A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将点B先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B',则A'与B'相距()A.4个单位长度B.5个单位长度C.6个单位长度D.7个单位长度(4)点G(-2,-2),将点G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G',则G'的坐标为()A.(6,5)B.(4,5)C.(6,3)D.(4,3)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x,y)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3,2)重合,则点A的坐标是()A.(2,5)B.(-8,5)C.(-8,-1)D.(2,-1)知识点2用坐标表示图形的平移8.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分别是(2,1),(-1,3),(4,-5),则平移前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6,0),(3,2),(8,-6)B.(-1,-5),(2,-7),(3,-1)C.(1,5),(2,-7),(-3,1)D.(-1,5),(2,-7),(-3,1)9.如图,将三角形PQR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点P平移后的坐标是()A.(-2,-4)B.(-2,4)C.(2,-3)D.(-1,-3)1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右边的图案是由左边的图案经过平移以后得到的.左图案中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4,2),(-2,2),右图中左眼的坐标是(3,4),则右图案中右眼的坐标是.11.如图,三角形OAB 的顶点B 的坐标为(4,0),把三角形OAB 沿x 轴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CDE.如果CB=1,那么OE 的长为.12.如图,A,B 的坐标分别为(1,0),(0,2),若将线段AB 平移至A 1B 1,A 1,B 1的坐标分别为(2,a),(b,3),则a+b=.13.如图,梯形A'B'C'D'可以由梯形ABCD 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综合点学科内综合14.如图,点A,B 的坐标分别为(1,2),(4,0),将三角形AOB 沿x 轴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CDE,已知DB=1,则点C 的坐标为.15.如图,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 平移后得到的,已知三角形ABC 中一点P(x 0,y 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x 0+5,y 0-2).(1)已知A(-1,2),B(-4,5),C(-3,0),请写出A',B',C'的坐标;(2)试说明三角形A'B'C'是如何由三角形ABC平移得到的;(3)请直接写出三角形A'B'C'的面积为_____.拓展训练拓展点坐标中的规律探究16.如图,三角形DEF 是三角形ABC 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分别写出点A 与点D,点B 与点E,点C 与点F 的坐标,并观察它们的关系,如果三角形ABC 中任一点M 的坐标(x,y),那么它的对应点N的坐标是什么?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2用坐标表示平移答案与点拨1.A(点拨:点A'的横坐标为2-2=0,纵坐标为1,∴A'的坐标为(0,1).故选A.)2.B(点拨:∵A(-2,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B,∴1+2=3,-2+3=1;点B的坐标是(1,3).故选B.)3.(-2,-2)(点拨:点(2,-3)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横坐标为:2-4=-2,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纵坐标为:-3+1=-2,∴点P'(-2,-2).)4.(-7,3)(点拨:点A(-3,-2)先沿y轴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A'的坐标是(-3-4,-2+5),即(-7,3).)5.-15(点拨: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增加2,此时点的坐标为(3,-3),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2,此时的坐标为(3,-5),即点B坐标为(3,-5),∴a=3,b=-5,∴ab=3×(-5)=-15.)6.(1)B(2)D(3)A(点拨:先分别找到A',B'的位置,再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4)D7.D(点拨:逆向思考,把点(-3,2)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得到A点坐标.)8.A(点拨:将平移后各点横坐标加4,纵坐标减1,可得到平移前的点的坐标分别是:(2+4,1-1),(-1+4,3-1),(4+4,-5-1),即(6,0),(3,2),(8,-6).)9.A(点拨:由图形知点P的坐标为P(-4,-1),由平移规律得平移后P点的坐标是(-4+2,-1-3)即(-2,-4).故选A.)10.(5,4)(点拨:左眼坐标由(-4,2)到(3,4)是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又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右眼由(-2,2)作同样的平移得坐标为(5,4).)11.7(点拨:因为三角形OAB的顶点B的坐标为(4,0),所以OB=4,所以OC=OB-CB=4-1=3,因此平移的距离为3.因为把三角形OAB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CDE,所以CE=OB=4,所以OE=OC+CE=3+4=7.)12.2(点拨:∵A,B的坐标分别为(1,0),(0,2),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A1,B1的坐标分别为(2,a),(b,3),可知线段AB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则a=0+1=1,b=0+1=1,则a+b=1+1=2.)13.可由ABCD向左平移7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7个单位长度得到.各对应点的坐标横坐标减7,纵坐标加7.14.(4,2)(点拨:O与D是一对对应点,因此平移距离为OD=OB-DB=4-1=3,因此平行规律为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以A(1,2)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4,2).)15.(1)A'(4,0),B'(1,3),C'(2,-2)(2)三角形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或先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到三角形A'B'C'.(3)616.A(4,3),D(-4,-3),B(3,1),E(-3,-1),C(1,2),F(-1,-2);N(-x,-y)。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课后分层作业——解析版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夯基训练知识点1点在坐标系中的平移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3,-5)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A.(1,-8)B.(1,-2)C.(-6,-1)D.(0,-1)1.解析: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求解.点A的坐标为(-3,-5),将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点B的横坐标是-3-3=-6,纵坐标为-5+4=-1,即(-6,-1).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x,y)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3,2)重合,则点A的坐标是()A.(2,5)B.(-8,5)C.(-8,-1)D.(2,-1)2.【答案】D解:本题可用逆向思维法,将点B(-3,2)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即还原为原来A点位置,由此可得点A的坐标为(2,-1).知识点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3.如图,把△ABC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得到△A′B′C′,如果△ABC边上点P的坐标为(a,b),那么这个点在△A′B′C′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6,b-2)B.(a+6,b+2)C.(-a+6,-b)D.(-a+6,b+2)3.解析:根据已知三对对应点的坐标,得出变换规律,再让点P的坐标也做相应变化.∵A(-3,-2),B(-2,0),C(-1,-3),A′(3,0),B′(4,2),C′(5,-1),∴△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 ′B ′C ′.∵△ABC 边上点P 的坐标为(a ,b ),∴点P 变换后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a +6,b +2).故选B.方法总结:坐标系中图形上所有点的平移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各对应点之间的平移变化规律.4.如图,线段AB 经过平移得到线段A'B',其中点A,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这四个点都在格点上.若线段AB 上有一个点P(a,b),则点P 在A'B'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2,b+3)B.(a-2,b-3)C.(a+2,b+3)D.(a+2,b-3)4.【答案】A解:根据点A,B 平移后横纵坐标的变化可得线段AB 向左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然后根据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向上平移纵坐标加求点P 的对应点P'的坐标.知识点3平移作图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a ,b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ABC 经平移后点P 的对应点为P 1(a +6,b +2).(1)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A 1B 1C 1,并写出点A 、C 、A 1、C 1的坐标;(2)求出以A 、C 、A 1、C 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5.解析:(1)横坐标加6,纵坐标加2,说明向右移动了6个单位,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2)以A 、C 、A 1、C 1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可分割为以AC 1为底的2个三角形的面积.解:(1)△A 1B 1C 1如图所示,各点的坐标分别为A (-3,2)、C (-2,0)、A 1(3,4)、C 1(4,2);(2)如图,连接AA 1、CC 1.S △AC 1A 1=12×7×2=7,S △AC 1C =12×7×2=7,故S 四边形ACC 1A 1=S △AC 1A 1+S △AC 1C =7+7=14.方法总结: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为: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求四边形的面积通常转化为求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题型总结题型1利用平移坐标系比较其坐标变化规律6.如图,一个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1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1,0),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1,0)→(1,1)→(0,1)→…,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11秒时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_.6.解析:方法一:动点运动的规律:(0,0),动点运动了0秒;(1,1),动点运动了1×2=2(秒),接着向左运动;(2,2),动点运动了2×3=6(秒),接着向下运动;(3,3),动点运动了3×4=12(秒),接着向左运动;(4,4),动点运动了4×5=20(秒),接着向下运动;…于是会出现:(44,44),动点运动了44×45=1980(秒),接着动点向下运动,而2011-1980=31,故动点的位置为(44,44-31),即(44,13).方法二:由题目可以知道,动点运动的速度是每秒钟运动一个单位长度,(0,0)→(1,0)→(1,1)→(0,1)用的秒数分别是1秒钟,2秒钟,3秒钟,到(0,2)用4秒,到(2,2)用6秒,到(2,0)用8秒,到(3,0)用9秒,到(3,3)用12秒,到(0,4)用16秒,依次类推,到(5,5)用30秒.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的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从(0,0)到(1,1)用2秒,到(2,2)用6秒,到(3,3)用12秒,则由(n,n)到(n+1,n+1)所用时间增加(2n+2)秒,这样可以先确定第2011秒时动点所在的正方形,然后就可以进一步推得点的坐标是(44,13).方法三:该动点每一次从一个轴走到另一个轴所走的步数要比上一次多走一横步,多走一竖步,共多走两步.从(0,0)点走到(0,1)点共要3步,从(0,1)点走到(2,0)点共5步……当n为偶数时,从(0,n-1)点到(n,0)点共走(2n+1)步;当n为奇数时,从(n-1,0)点到(0,n)点共走(2n +1)步,这里n=1,2,3,4,….∵3+5+7+…+(2n+1)=n(n+2)=(n+1)2-1,∴当n=44时,n(n+2)=(n+1)2-1=452-1=2024,离2011最近,此时n为偶数,即该过程是从(0,43)到(44,0)的过程.2024-2011=13,即从(44,0)向上“退”13步即可.当到2011秒时动点所在的位置为(44,13).故答案为(44,13).方法总结:此类归纳探索猜想型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总结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来确定点所在的大致位置,进而确定该点的坐标.7.如图为某动物园的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代表1个单位长度)(1)以虎山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铅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在图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景点的坐标.(2)若以猴园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铅直向上为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各景点的坐标.(3)比较(1)、(2)中各景点的坐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7.解:(1)如图①,由图可得虎山(0,0)、熊猫馆(3,2)、鸟岛(-1,3)、狮子馆(-2,-2)、猴园(3,-1).(2)如图②,由图可得虎山(-3,1)、熊猫馆(0,3)、鸟岛(-4,4)、狮子馆(-5,-1)、猴园(0,0).(3)(2)中各景点的坐标与(1)中的相比,横坐标减小3,纵坐标增加1.题型2利用图形的特征求平移前后的坐标8.如图,长方形ABCD 在坐标平面内,点A 的坐标是(,1),且边AB,CD 与x 轴平行,边AD,BC与y 轴平行,AB=4,AD=2.(1)求B,C,D 三点的坐标.(2)怎样平移,才能使A 点与原点重合?8.解:(1)因为A(2,1),AB=4,AD=2,所以BC 到y 轴的距离为4+2,CD 到x 轴的距离为2+1=3.所以B(4+2,1),C(4+2,3),D(2,3).(2)由题图可知,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或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题型3利用坐标的变化确定平移方式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4),B(-2,-3),C(-3,-1).(1)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5,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 1,B 1,C 1,依次连接A 1,B 1,C 1各点,所得三角形A 1B 1C 1与三角形ABC 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加上4,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 2,B 2,C 2,依次连接A 2,B 2,C 2各点,所得三角形A 2B 2C 2与三角形ABC 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9.解:平移后的图形如图所示.(1)所得三角形A 1B 1C 1与三角形ABC 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 1B 1C 1可以看作是将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2)所得三角形A 2B 2C 2与三角形ABC 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 2B 2C 2可以看作是将三角形ABC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分析: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横坐标的变化决定图形左右平移,纵坐标的变化决定图形上下平移.题型4利用平移方式确定坐标的变化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是(-2,2),现将三角形ABC平移,使点A变换为点A',点B',C'分别是B,C的对应点.(1)请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不写画法),并直接写出B',C'的坐标;(2)若三角形ABC内部一点P的坐标为(a,b),则点P的对应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 10.解:(1)如图,B'(-4,1),C'(-1,-1).(2)(a-5,b-2)拓展培优拓展角度1利用图形平移的坐标变化求其覆盖坐标平面的面积11.已知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三角形ABC先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C点的对应点的坐标和三角形ABC所扫过部分的面积.11.解:如图,平移后C 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1,-2).三角形ABC 所扫过部分的面积=S 三角形ABC +S 长方形ABB'A'+S 三角形A″A'C″=3×2×12+3×5+12×2×2=3+15+2=20.拓展角度2利用平移与对称作图求面积12.如图,有8×8的正方形网格,按要求操作并计算.(1)在8×8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 的坐标为(2,4),点B 的坐标为(4,2);(2)将点A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关于y 轴对称得到点C,求点C 的坐标;(3)画出三角形ABC,并求其面积.12.解:(1)如图所示.(2)点A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2,-1),其关于y 轴对称的点C 的坐标为(-2,-1).(3)如图,S 三角形ABC =S 长方形CDEF -S 三角形BCD -S 三角形AFC -S 三角形ABE=5×6-12×6×3-12×4×5-12×2×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学习目标】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2.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判断图形的平移过程.
【学习重点】
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学习难点】
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问题.
行为提示: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
方法指导:1.点的平移口诀:
上加下减纵坐标,
左减右加横坐标.
2.点的斜向平移,可通过点的水平平移和竖直平移来完成.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叫做平移?
答: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2.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答: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教材P75-76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是__(3,-3)__.
2.将点A(-2,-3)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5所得点的坐标为__(3,-3)__.
3.将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__(-2,1)__.
4.将点A(-2,-3)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4所得点的坐标为__(-2,1)__.
【合作探究】
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 向左(或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坐标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x-a,y)或(x+a,y).
总结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问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的横坐标加(或减去)一个正数,点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向上或向下平移.
总结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把点(x,y)的横坐标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点(x,y)纵坐标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b,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
【自主探究】
解答下列各题:
1.点P(-2,-3)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A)
A.(-3,0) B.(-1,6) C.(-3,-6) D.(-1,0)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O(0,0),A(1,3),将线段O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O1A1,则点O1的坐标是__(3,0)__,A1的坐标是__(4,3)__.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
向上(或向下)
平移a个单位长度.
行为提示:充分让学生交流讨论,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多练习几次,通过练习,发现规律.
学习笔记:图形上各点坐标加减⇌图形平移.
学习笔记:图形的平移,则图形上每个点都按相同的规律变化.
【合作探究】
典例讲解:
如图,△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A1B1C1与△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有什么关系?
(2)将△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A2B2C2与△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有什么关系?
解:(1)△A1B1C1如图所示;△A1B1C1与△ABC大小相等,形状不变,是△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形;(2)△A2B2C2如图所示;△A2B2C2与△ABC大小相等,形状不变,是△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交流预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展示提升】
知识模块一点的坐标变化与平移的关系
知识模块二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规律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5,-8)是由下列哪个点沿x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A)
A.(-2,-8) B.(-5,-5) C.(-8,-5) D.(-5,-11)
2.已知点G(-2,-2),将点G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G′,则点G′的坐标为(D)
A.(6,5) B.(4,5) C.(6,3) D.(4,3)
3.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2,1),(2,3),(-3,-1),把△ABC运动到一个确定位置,平移后得到的是(D)
A.(0,3),(0,1),(-1,-1) B.(-3,2),(3,2),(-4,0)
C.(1,-2),(3,2),(-1,-3) D.(-1,3),(3,5),(-2,1)
4.将点P(m+2,2m+4)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到点Q,且点Q在y轴上,那么点Q的坐标是__(0,-2)__.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