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华制药在中国宣布将针对中国市场研发中草药

合集下载

诺华制药发足快跑

诺华制药发足快跑

诺华制药发足快跑
虞立琪
【期刊名称】《商务周刊》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在中国积蓄多年2后,诺华制药希望获得30%以上的增长在中国云南,农民们正低头在种植着低矮植物的田间持锄耕作。

这种名叫艾蒿的植物,含有新型高效抗疟疾药物"复方蒿甲醚"的关键成分。

该种在中国研发生产的药物,今天已在79个国家注册,49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发明专利,成为了世界抗击疟疾的最有效药品。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2005年会有6000万人次有用药需求。

"复方蒿甲醚"是10年前瑞士诺华公司与中国药品研发机构合作的结晶,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中草药开发的典范。

2月28日,诺华公司宣布,将在中国投资设立药品研发中心,以期
【总页数】1页(P21-21)
【作者】虞立琪
【作者单位】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7
【相关文献】
1.诺华制药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仿制药制造商 [J],
2.安进诺华卷入Enbrel仿制药专利诉讼战 [J], ;
3.诺华制药涉嫌在日本操纵临床试验数据 [J], ;
4.中国先锋医药携手诺华贝制药、美国国家坏死性筋膜炎基金会助力感染性罕见病临床诊疗 [J], Grace
5.诺华制药宣布将以54亿美元向礼来出售动物保健业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资并购中药企业产业安全法律审查制度研究

外资并购中药企业产业安全法律审查制度研究
( )对 国 家经 济 安 全 和 国 家安 全 的 一
规 定 过 于 原 则
2 0 年 1 3 日 ,商务 部 、 监 会 、 05 2月 1 证 国税 总 局 、 国 家 工 商 总 局 、 国 家 外 汇 管 理
局联合 发布 了 《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
略 投 资 管理 办 法 = 办 法 第 4 确 定 了 外 》 。该 条 资 战略 投 资 应该 遵 循 的 四 大 基 本 原 则 ,第
业 悄 悄 地 以合 作 、合 资 、技 术 转 让 和 收购
20 0 7年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反垄 断法 》
第 7 和第 1 条 3条提 到 了 “ 系 国家 安 全 的 关 行 业 ” 和 “ 及 国 家 安 全 的 应 当进 行 国 家 涉 安 全 审 查 ” 的 要 求 。 实 际 上 ,该 法 没 有 解
响了外资并购 中药企业的 “ 第一枪” 。
外 资并购 正如火 如荼 地在 中国开展 ,
该办法没有就 “ 业政策”和 “ 产 国家经 济
安 全 ”做 出进 一 步 的解 释 和 规 定 。
中药企业难 以幸免 。2 0 0 6年以来 ,中国诸
多知 名企 业 被 外 资 相 对 或绝 对 控 制 ,外 资 “ 凶猛 ”和 “ 首 收 购 ”常 见 诸 报 端 。同 年 , 斩 国务 院 发展 研 究 中 心 发布 的 研 究报 告指 出 , 在 中 国 已开 放 的产 业 中 ,每 个 产 业 排 名 前
◆ 中 图分 类 号 :D9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9
渐 强 大 , 外 资 并 购 中 国 中 医药 企 业 将 迎 来
内 容 摘 要 : 中 国本 土 中 药 药 企 成 长 良 好 且 拥 有 众 多资 源优 势 , 成 为 外 资 企 业 跨 国并 购 的 目标 。 中 药秘 方 配 方 等 商 业 秘 密 或 知 识 被 外 资 控 制 , 市 场 定

论加入WTO后我国中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论加入WTO后我国中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药文化传统 , 这都 可以为我们 中 医药迈 出 国门而 添一 臂之 力。但我不 免要 在此提醒 一 句 , 在机遇 来临 的时 候我们 好 像准备的 不够 充分 , 此 我们 还 将 承 受 比 以前 更 大 地 竞 为 争 这首先体 现在 中医药 资源 的竞 争上 ; 次体 现在 人才 其 及技术上 ; 而更为重要 的则 体现 在 资本上 。随着 科学 技术 的进步 , 中药毒副作用 小的优 势逐 渐被 包括 西方 科学 家在 内的人们所 接受 , 他们在一些 重 大疑难 杂症 久攻 不下 的情
况 下 , 注 意 力 转 向 了 中 药 。 随 着 加 入 WT 外 国 资 本 可 把 O,
并且 大量使用 的普 通 中药 的毒 副作 用 居 然是 被美 国人发
现 的 , 说 明 了 什 么 ?这 最 起 码 说 明 了 两 个 问 题 : 先 , 这 首 我
们 的中药药理不过关 。一种 中药 能够 , 种 成 份又是 通 过 什 么受体 , 这 作用
2 P. So k e1 B. te w l .B. W K n i g.A ih c t r g d tco f rl u d e r — l t at i e e t r o i i h o g s en q
河南 医药信息
v o rp y.. n rc n I xr tr ,1 91 r ga h  ̄  ̄ e ia ml  ̄ o y 9 ;8: 9—2 u a 1 4
维普资讯
第l 0卷 第 l 期 (02年 1 9 20 0月)
n t rp yo p m c . h i l h m s3 k o ah fr a y i C n a e i r ag a n c C t,,19 :7 2 :9 9 1 3 ( ) 2 4—2 5 9

印度抗癌药“大王”Natco入华,让所有人都能用上特药

印度抗癌药“大王”Natco入华,让所有人都能用上特药

印度抗癌药“大王”Natco入华,让所有人都能用上特药继西普拉、Strides两家印度药企之后,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印度格列宁的原型厂家也要进中国市场了!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其中的印度版格列宁的厂家Natdo 制药的原型就是印度药企Natco 制药,这家药企在印度推出了著名的抗癌神奇小药丸诺华格列卫的仿制药 VEENAT。

这家公司在印度推出了众多跨国药企的知名抗癌药品牌仿制药。

印度版抗癌药大王:以仿名天下Natco 制药(Natco Pharma)于 1981 年成立于印度安得拉邦,1984 年迁至海德拉巴正式开始运营。

这家药企最初的投资仅330万卢比(约33万RMB),20个员工,而目前已经成为拥有5000名员工,7个制造工厂及现代化研发实验室,具备新药开发能力的大厂。

这家公司提出的愿景是“让所有人都能用上特药”,从这也可以看出其主营业务就是仿制其他跨国药企的重磅特药,在印度市场主要是血液和实体肿瘤治疗领域、丙肝治疗领域的仿制药业务。

2003 年,Natco 制药推出多款知名药品品牌的印度版仿制药,包括诺华的抗癌药格列卫(伊马替尼)的仿制药品牌VEENAT、诺华的原研药择泰(唑来膦酸)的仿制药、阿斯利康易瑞沙仿制药GEFTINAT,以及氢溴酸西酞普兰、替莫唑胺等。

其后,Natco 制药又陆续上市更昔洛韦、培美曲塞、苯达莫司、阿那曲唑、拉帕替尼等药品仿制药,以及罗氏抗癌药特罗凯(厄洛替尼)、拜耳抗癌药多吉美(索拉非尼)、吉利德科学丙肝新药丙通沙(吉三代)印度版。

丙通沙/吉三代,大家都不陌生,可以治愈丙肝的靶向药,拯救了无数丙肝患者。

丙通沙/吉三代上市后的价格,众多患者可望而不可即。

美国上市时的价格:一个疗程(12周)的定价为74760美元。

以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6.4计算,“吉三代”丙通沙在美国一个疗程3瓶的售价约为47.9万元。

丙通沙2018年5月30日在中国上市后,价格定为23200元一瓶,一个疗程是3瓶,售价大概是7万元左右。

全国65家外资制药企业

全国65家外资制药企业

来自: tree(洗洗睡。

) 2011-10-24 15:37:571、阿斯利康公司简介。

阿斯利康是全球领先的跨国制药企业,2007年公司全球营业额超过296亿美元。

阿斯利康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全球员工67,000名。

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阿斯利康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29个生产基地。

阿斯利康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2007年研发总投入为50亿美元。

在8个国家(美、英、法、瑞典、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设有17个研发机构,约有13,000名员工从事与新药研发相关的工作。

阿斯利康在6大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富于创新,卓有成效的医药产品,包括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呼吸和抗感染等,其中许多产品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6年阿斯利康开始进入抗生素领域,开发研制新一代的抗生素以治疗对现有抗生素高度耐药的重症感染病人。

阿斯利康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及香港地区共设有29个办事处,现有近3300名员工,分布在生产、销售、临床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

阿斯利康坚持“立足中国,长远发展”的理念,长远规划,长线投资,扎根中国。

阿斯利康在无锡已投资一亿五千万的工厂先期投资为1.34亿美元,于2001年落成并投入使用。

2006年4月,阿斯利康对无锡工厂追加3500万美元投资,以进一步扩大产能,投入生产七年来,运行良好,得到江苏省政府高度评价。

2006年5月,阿斯利康在中国决定投资一亿美元,在上海建立研发基地——中国创新中心。

该创新中心将重点放在转化科学,为中国拥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做贡献。

合作伙伴将是各大医学院、医学研究所和有基础研究能力的医院。

该中心初期的研究将集中于癌症领域。

阿斯利康在中国目前已有50名研发人员开始工作。

此外,阿斯利康致力于加强与中国本地科研机构的合作。

阿斯利康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在精神**症基因研究领域的伙伴关系,阿斯利康为该项目的投入为600万美元。

阿斯利康还和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在化合物合成方面开展合作,该项目的投入为1400万美元。

2023年继续教育生物医药作业(六)

2023年继续教育生物医药作业(六)

2023年继续教育生物医药作业(六)单选题(共3题,每题20分)1、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GMP的要求,并颁发()。

C、《药品GMP证书》2、为引导企业在工厂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精益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我国于2022年出台了()。

D、《医药工业发展规划》3、关于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B、流通方式与普通商品、一般药品不存在差异4、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的研究,反映了()的生物学标准,为临床疗效提供直接证明。

A、原料药5、储存、运输的温度监测要求包括,冰箱冷藏室温度应当控制在()℃。

A、2-8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1、靶向制剂的载体包括:()。

A、大分子连接物B、脂质体C、聚合物纳米粒D、嵌段共聚物胶团2、反义标准有()。

A、稳定性B、有效性、安全性C、高特异性3、通过对成都生研所示范项目的节能率模拟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A、总节能率为35.7%B、DOAS系统节能率为6.0%C、值班模式运行节能率为24.3%D、磁悬浮冷水机组节能率为7.2%E、凝结水热回收节能率为3.4%4、酶适用于治疗()。

A、遗传性疾病B、胃肠道疾病C、损伤组织D、传染性疾病E、癌症5、根据本讲,关于对某药厂洁净度特征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级洁净室降低换气次数的潜力最大B、C级洁净室综合节能潜力最大C、B级洁净室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可完全满足要求判断题(共5题,每题6分)1、在物流领域,除流通时间增加外,还要提高物流能力,实现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的目标。

错误2、应势而出的区块链技术,核心原理是构建一个信任链接器,建立在程序和代码基础上的信任体系俨然是最公正的机器法官,保证了点对点之间价值物自由、安全、便捷的传递和流通。

正确3、儿童的药物代谢速度较成人快,肾排泄能力也较成人好,比成人更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

错误4、目前最常用的病毒载体为腺病毒和水疱性口炎病毒。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答案-执业药师学分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答案-执业药师学分继续教育答案

2020 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答案疫苗管理与应用必备知识考试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18 世纪的文献记录了中国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包括• A.痘痂粉吹入鼻孔• B.健康儿童穿患儿的内衣• C.用棉花蘸取天花疱浆液塞入鼻孔•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2 . 特异性免疫能力是在()生存环境中刺激产生的• A.后天• B.先天• C.密闭• D.开放参考答案:A3 . 可提供防御病原体的长期保护,通过首次暴露于抗原获得,导致再次暴露时产生二次免疫应答称为()• A.被动免疫• B.主动免疫• C.先天免疫系统• 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4 . 下列哪项描述符合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A.第一类疫苗• B.政府组织的应急接种• C.国家免疫规划• 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D5 . 疫苗的应用已从预防疾病发展到治疗疾病,一般分为预防性疫苗和()两类。

• A.第一类疫苗• B.第二类疫苗• C.治疗性疫苗• 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6. 疫苗一般都怕热怕光有的还怕冻,因为热和光可使(),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A.蛋白变性• B.多糖降解• C.微生物灭活• 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D7. 疫苗中还含有()等辅助成分• A.佐剂• B.防腐剂• C.稳定剂• D.以上都有参考答案:D8. 截止2016 年底全球批准74 种预防性疫苗,可以预防()种疾病。

• A.30• B.40• C.50• D.60参考答案:B9.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产业大国,可生产()种疫苗,预防35 种传染病• A.40• B.52• C.64• D.68参考答案:C10. WHO 定义疫苗是意图通过刺激产生抗体对一种疾病形成()的任何制剂• A.免疫力• B.治愈力• C.恢复力• D.生长力参考答案:A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考试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国际上用药错误研究不包含()方面的问题• A.不合理用药• B.人的疏失• C.无意的违规• D.不正确的行为参考答案:A2 . 先进用药安全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 A.技术性问题• B.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 C.患者安全至上•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C3 . 文化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工作的氛围,就是组织内人们的()• A.行为方式• B.技术性问题• C.知识水平• D.自觉性参考答案:A4 . 个人的疏失往往是错误或事故的起因,而不良的()未能起到阻隔、拦截和屏蔽的作用,最终使得错误起因变成事故• A.系统• B.流程• C.工作条件•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5 . 传统的用药安全文化认为()• A.用药错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B.通过简化和标准化程序减少错误发生• C.药错误很罕见• D.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C6 .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分类为首选方法,具体包括()• A.基于知识的错误• B.基于规则的错误• C.基于行动和记忆的错误• 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D7 . 药物相似的包装外观或标签,有可能造成差错的发生,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 A.C 级• B.B 级• C.D 级• D.A 级参考答案:D8 . 处方错误(患者或医嘱),但在发药或给药前被发现;或调配错误,但是在发给患者前或护士给药前被发现,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 A.E 级• B.A 级• C.C 级• D.B 级参考答案:D9 . G 级错误的正确描述是()• A.患者住院时间因该事件而延长• B.造成永久性伤害• C.需要治疗以挽救生命• D.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参考答案:B10 . 建立全方位用药安全保障网应该包括()• A.文化和管理• B.技术和措施• C.个人素质• D.以上都包括参考答案:D高血压病例分析及其处方点评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高血压目标哪项最准确()• A.一般情况<140/90mmHg• B.脑梗后半年,不论年龄均应<150/90• C.冠心病不论病情,较低好些,均应<120/80• D.慢性肾病蛋白尿患者,均应<115/75参考答案:A2 . 处方二治疗中,降压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使血脂()等指标也达到理想水平• A.体重• B.血糖• C.生活方式•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3 . 合理用药哪种说法不正确()• A.半衰期越长越好,至少>13 小时• B.早上空腹用药,疗效及顺应性好• C.短效药物浓度波动大,应该多次服用• D.只要能降压,药物越便宜越好参考答案:D4 . 下列哪项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好的同类品牌降压药()• A.复方利血平• B.缓释或者控释硝苯地平• C.苯磺酸氨氯地平• D.倍他乐克参考答案:C5 . 高危人群降压,下列哪项正确()• A.需要先改善生活方式,一段时间后再缓慢达标即可• B.达标后就减药• C.选择既降压平稳,又保护心脑肾血管的药物• D.只要无症状啦,就用点便宜药物长期维持即可参考答案:C6 . 年轻高危高血压,选药注意()• A.尽快平稳达标,目标血压个性化:<120-140/80-90mmHg• B.针对性强的药物,最好以常规剂量、两大主药合用• C.疗效相加,副作用相互抵消• D.以上全对参考答案:D7 . 降压药物治疗的最高目标为()• A.血压水平达标• B.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 C.防治心脑血管病,延年益寿• D.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参考答案:C8 . 高血压治疗,哪一项不合适()• A.治疗窗口较窄,既要平稳达标,又要温和避免不良反应• B.若合并冠心病,目标可以尽可能低于<120/60mmHg,以减低心肌耗氧量• C.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除了用好“ABC疗法”,降压药还应该尽量体现一药多效,譬如苯磺酸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等,除了降压平稳以外,还可扩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以及具有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证据较多• B 若引起水肿,轻度不要管,若较重可合用少量利尿剂参考答案:B9 . 高血压中,高压高,低压低,下列哪项不正确()• A.不管低压,只要高压<150 即可• B.合并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血压也可降至<160/90• C.减少降压药剂量,让低压>60mmHg• B 和利尿剂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较好,也可合用其他类参考答案:C10 . 治疗高血压,同时全面控制()的多重危险因素• A.心血管病• B.肾病• C.体重• D.酸碱平衡参考答案:A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有关规定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试行办法》的施行日期是()• A.2015 年1 月• B.2015 年8 月• C.2016 年1 月• D.2016 年4 月参考答案:C2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试行办法》的制定机构是()•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B.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C.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D.中国药师协会参考答案:D3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执业药师每年要参加学习的学分不少于()• A.5 学分• B.10 学分• C.15 学分• D.20 学分参考答案:C4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建立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要求()• A.学员、教师、施教机构、省级和国家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参与• B.公众、学员、教师、企业共同参与• C.施教机构、企业、医疗机构部门共同参与• D.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人社部门共同参与参考答案:A5 . 下列药品合理使用的技术性规范属于强制性的是()• A.中国国家处方集• B.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C.常见病合理用药系列指南• D.药品说明书参考答案:D6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内容应以药学服务为核心,以提升执业能力为目标,主要内容不包括()• A.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B.职业道德准则、职业素养和执业规范• C.药物研究与论文撰写• D.药物治疗管理与公众健康管理参考答案:C7 . 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标准诊疗指南”不包含下列哪个信息()• A.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 B.药品的质量管理信息• C.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方法• D.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参考答案:B8 . 开展药物治疗管理的目的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 A.帮助患者树立对药物治疗的正确认识,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B.发现并纠正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用药差错、药物使用不足及药物使用过度等药物相关问题,防范药物不良事件• C.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减轻其医疗负担• D.引导新药开发参考答案:D9 . 执业药师开展公众健康管理,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 A.建立服务对象个人专属健康档案,基于其健康状况,有针对性提出个体化用药指导• B.针对服务对象的长期用药、阶段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养生保健服务需求,分别给予科学指导• C.帮助服务对象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风险因素• D.为服务对象进行常规体检参考答案:D10 . 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药学服务,不包括下列哪种方式()• A.微博、微信• B.QQ• C.客户端• D.报刊参考答案:D“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共有几篇几章()• A.三篇二十二章• B.五篇二十五章• C.八篇二十九章• D.八篇三十章参考答案:C2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于2016 年()通过了《纲要》。

植物提取技术

植物提取技术

植物提取技术全介绍超声循环提取技术 (1)超声波提取萃取器系列 (1)植物提取物:修整前进步伐前景利好 (3)陕南目前最大植物提取生产线城固县投产 (3)植物提取物出口快速增长拉动产业升级 (4)湖州荣凯植物提取有限公司 (4)美国从植物中提取胰岛素 (4)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4)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科技发展现状 (5)我国植物提取物市场分析 (11)植物提取物出口突破4亿美元 (15)植提标准谁来统?? (15)2006年7月份提取物企业出口排名 (16)浙江省植物提取行业 (17)陕西方舟天然营养制品有限公司 (17)2007年上半年提取物出口形势分析及展望 (17)业内专家: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须突破四大瓶颈 (19)中国原料药因环保问题涨价波及印度制药业 (19)青蒿素企业困境:WHO采购新规和产能过剩 (20)植物提取物:修整前进步伐前景利好 (21)我国广义生物产业产值已近5000亿元 (21)咖啡有助于防止蛀牙 (22)枳实提取物外经贸行业标准 (22)超声循环提取技术超声循环提取技术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针对我国目前在天然产物提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海洋“863”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是将超声波强化提取技术运用在传统天然产物提取生产领域中的革命性技术突破。

超声波具有“空化现象”、“机械振动”以及“热效应”等特性,“空化现象”可产生瞬间几千个压力,使提取介质中的微小气泡压缩、爆裂,破碎被提取原料和细胞壁,加速天然药用成份的溶出,“机械振动”和“热效应”进一步强化了溶出成份的扩散,使药用成份在提取介质中快速达到浓度平衡,可大大缩短提取时间,提高产品质量,是当前浸出提取中最具前途的提取技术。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的研究人员采用超声循环提取技术解决了超声波提取工程放大题,攻克了超声波应用于提取生产的最大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疯抢中药配方“洋中药”返销中国赚大钱日前,瑞士药企诺华制药在中国高调宣布,将针对中国市场研发中草药,并欲以5亿元并购中国药企。

据预测,中药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空间的产业之一。

目前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

这对在中医药方面拥有大量独特资源的中国而言,是绝好的机遇。

然而,近年来外资药企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中国中药知识产权;同时,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将“洋中药”返销中国市场,赚取巨大利润。

这无疑敲响了中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警钟。

有关专家指出,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要守住中医药大国地位,必须尽快出台专门用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避免以后再发生中医药知识产权被不当占有的事件。

同时,将传统优势与现代医学理论和高新科技结合,提高传统中成药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成分。

“洋中药”在中国盛行随着人们对药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天然植物药正备受青睐。

而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是亚洲,特别在中医、中药发源地的中国,是全球天然植物药企业的必争之地。

近日,刚刚上任的诺华中国非处方药(OTC)部总裁江华在广州高调宣布,未来诺华将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中草药,并将有条件并购和销售在5亿以上的本土药企。

诺华制药在国际非处方药(OTC)市场份额位居第四。

因其进入中国较晚,目前在华OTC市场的销售份额并不高,因此希望通过中药业务提升在华销售业绩。

其实,觊觎中药以及中国医药市场的不仅仅是诺华,众多的外资药企对于中药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80多家公司和40多个研究机构正在从事天然药物的新药开发。

美国已开始进行中药复方与制剂的临床试验,德国则打算在现行医疗保险法中将中药列入传统疗法范畴,俄罗斯、瑞士等亦看好中药。

过去数年来,外资中药企业正悄悄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国的中药市场,并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内地。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

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在中药制剂年出口仅有1亿美元左右,占其中的3%-5%左右的份额。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每年天然植物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中国中成药市场的进口量已远远超过出口量,这种势头还在不断增长。

据广东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企业共出口中成药价值747万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0.3%,而广东省进口中成药价值达3817万美元,增长29.6%,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幅,中成药的进口都远远大于出口,进口与出口之比已经扩大至5倍。

中国民间常见的“六神丸”配方,加上地道中药原材料制成的“救心丹”,立即成为“洋中药”畅销国内,为日本某中药企业带来达1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在日本,中药生产原料75%从中国进口。

日本一家中药企业以中国中成药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售到中国。

牛黄清心丸,同样是中国传统的中成药,但中国要生产牛黄清心丸的口服液或者胶囊的改进型产品,却必须看韩国人的脸色,因为他们已经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这两项产品的专利。

美国人利用手中8项中药材薄荷的专利,在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上,大把大把地收银子;而作为薄荷之乡的中国,只能靠着薄荷藕、薄荷茶水赚一点小钱。

德国人则干脆把工厂搬到中国,把银杏叶粗加工后运回本国深加工,而后返销到中国市场……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竟将中国同类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

在一家中国药店里,一位顾客在柜台前看着五六种不同包装、不同生产厂家的六味地黄丸,犹豫不定。

更让这位顾客为难的是,售货员竟然向他推荐一种所谓“比纯中药还好”的“洋中药”。

随着医药市场逐步开放,中国的中医药产业非但没有走出去的迹象,反而呈现出“引狼入室”的态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国的“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无情的市场竞争令“正宗”的中药国度真正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

事实上,全球性的中医药热正在升温,而在中国,作为国粹的中医药却日渐式微。

统计资料也对中医药市场的衰退作了注脚:十年前,中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上所占比例约为28%-30%,而去年,中国2500亿元左右的医药市场中,中药仅占450亿、约18%的市场份额。

曾任美国总统府顾问、美国参议院核心成员的美籍华裔知名学者和名医、美国明道大学校长张绪通博士曾对媒体说:“西方国家的决策者们认为,以中药为主的天然药物将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把‘中医药国际化’看成一场对中国的商战。

”“洋中药”在国内的盛行令许多业内人士担忧,有关专家表示,中国是一个中药资源大国,有近5000家中药企业,但在中医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越来越多中国人却开始吃“洋中药”,这不能不令人警醒。

外资疯抢中药配方近年来,日韩、东南亚及欧洲一些国家从中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再行提炼加工后高价返销中国市场。

同时,外商加紧收集研究民间的中药秘方、偏方并申请专利。

如牛黄清心丸是我国传统中成药,但若要生产其口服液和微胶囊的改进剂型产品,却要取得韩国人的同意,因为其早就在中国申请了发明专利。

从1994年后,国外制药企业来华申请专利保护的数量逐年增长,包括日、韩、美、德、法、意、英、加等国,体现了他们的专利意识和医药战略的先导性和超前性。

今年7月初世界治疗糖尿病的龙头老大诺和诺德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在中关村生命科学院落成。

紧随其后,跨国制药企业罗氏的中国研发中心也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

业内人士一语道破玄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瞄上的不仅是中国“物美价廉”的科研人才,还有中药国自身的科技研发存在的优势和漏洞,更重要的则是盯上中药缺少“专利”这一天然屏障。

作为中国医药的“国粹”,中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所以中国在中药领域本应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然而,自1985年以来,中国中药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始终未见明显增长,一直徘徊在1700件左右。

迄今为止包括华佗再造丸在内的5个国家一级保密处方无一有专利。

中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却高达10000多项,“洋专利”已经占中国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80%以上。

据称,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外制药企业对中药专利申请却不断升温。

去年,诺华大张旗鼓地与中国中药研究所合作,以独特方式进军中国中药产业。

其他一些外资药企也不断利用合作、并购、兼并等方式“疯抢”中国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

近几年来,已有来自10个国家的40个植物药品种在中国注册成功,而中国却无一例植物药品种在海外正式注册,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让人心酸的悲哀。

据介绍,西药是从成分开始研究的,所以它完全能够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保护;而中药最开始是验方,这种验方在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下难以真正得到保护,所以很多传统中药企业不愿申请专利。

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

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很难证明其疗效,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并且很多中药都是作为秘方存在,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是什么却说不清楚。

另一方面,中药尚待标准化,这是打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阻力之一。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中国的中药配方大量流失。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传统医药企业的重要难题。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我国生产的青蒿素,作为中国民间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它是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一类新药。

虽然中国在复方制剂的研发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却将该项知识产权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权卖给了诺华。

即所有中国企业的青蒿素必须通过诺华公司才能变现价值,诺华公司仅用知识产权就卡住了中国药企的脖子。

据称,同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包括日本在中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救心丸,韩国在“牛黄救心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的“牛黄清心液”,江苏地道的传统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

这些本属于中国的产品,被外国申请了专利后再返销中国市场,而同样的事情每天还在继续。

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个别中国中医药企业为了吸引境外资金,不惜将自主知识产权—中药处方拱手交给外商。

这种“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做法,只会使中国的中药生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大量“洋中药”之所以在中国攻城略地,一方面在于中国中药产业基础研究落后,技术水平低;另一方面就是中药专利制度的不完善。

事实上,中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晚,专利法颁布至今也仅20年的时间,我们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美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因此中国的专利制度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和缺失。

守住防线刻不容缓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起步较晚,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中药的宝贵财富流失惨重,形成“洋中药”占据主要中药国际市场的局面。

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国中药走向世界的知识产权问题,如今已经演变成为保卫本土市场的重要战场。

中国本是中草药的发祥地,而这些年“洋中药”抢滩中国的架势却愈演愈烈。

一种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洋中药”,一种是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土中药”,这样竞争的结果必定是本国内部地位摇摇欲坠,国际市场上本应属于中国的行业龙头地位易主他国。

那么,如何面对来自“洋中药”的挑战,守住“家”门口?近年来,发达国家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中国中药知识产权,其结果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和祖传秘方被外商以低价掠走。

同时,国外企业利用中国申请专利,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将产品返销中国市场,或者通过侵权赔偿打垮中国企业。

国外众多的医药企业就是通过无偿侵占中药方剂资源而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土中药”很难抵御“洋中药”的冲击,中国在中药市场上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

民族中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弄不好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知识产权无疑是民族中药产业面对挑战时必须紧紧抓住的利器,这已成为共识。

目前中国中药界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把中药的资源优势和专利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中国严峻的中药形势,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使人们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和重要价值。

对于中药企业而言要抢先申请专利,运用专利把我国传统的中药自然资源保护起来,再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和经济优势。

据称,中药在知识产权领域需要保护的内容很多,包括专利、商标、处方、制剂工艺、药物有效成分、文献及信息资源、中药材、饮片等,都要尽可能地采取专利的方式进行保护。

尤其是要以专利保护中医药核心技术、地道药材及中医药传统知识。

除此之外,还要对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加大保护范围,增加保护内容,尽快建立一个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