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桩与端承桩

合集下载

桩基础的分界点

桩基础的分界点

桩基础的分界点
桩基础的分界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划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界点:
1.根据施工方法:桩基础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预制桩是在
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作好的桩,而灌注桩则是通过在施工现场钻孔后,将混凝土浇注入孔中形成的桩。

2.根据承载性质:桩基础可以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

摩擦桩主要
依靠桩身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承受荷载,而端承桩则主要依靠桩端持力层来承受荷载。

3.根据挤土情况:桩基础可以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
桩。

挤土桩在施工过程中会将土体挤压,使桩周围的土体受到压缩和扰动;部分挤土桩则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土体进行部分挤压,而非挤土桩则不会对土体进行挤压。

4.根据桩径大小:桩基础可以分为小直径桩、中等直径桩和大直
径桩。

小直径桩的直径通常在300mm以下,中等直径桩的直径在300mm-800mm之间,大直径桩的直径则在800mm以上。

5.根据承载力要求:桩基础可以分为高承载力桩和低承载力桩。

高承载力桩主要用于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低承载力桩则主要用于承受较小的荷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界点并不是绝对的,不同地区、不同工程可能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

摩擦桩与端承桩的施工工艺

摩擦桩与端承桩的施工工艺

摩擦桩与端承桩的施工工艺
摩擦桩与端承桩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桩基施工方法。

下面是摩擦桩与端承桩的施工工艺介绍:
摩擦桩:
1. 预制桩身: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在工程现场进行预制摩擦桩的桩身。

桩身可以采用混凝土或钢管等材料。

2. 桩基准备:清理桩基区域,确保桩基施工区域的平整和干燥。

3. 钻孔:采用钢筋钻机进行钻孔,将桩身按设计要求钻入地下,至达到工程要求的设计深度。

4. 灌注桩孔:钻孔完成后,使用泵车将预制的混凝土或灌浆材料注入桩孔,填满钻孔空间。

在灌注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桩身的沉拔、滞振和液压碾实等工艺操作。

5. 钢筋连接:当混凝土凝固后,在桩身末端进行钢筋连接,以增强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端承桩:
1. 预制桩身:根据设计要求,在工程现场进行预制端承桩的桩身。

桩身可以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

2. 桩基准备:清理桩基区域,确保桩基施工区域的平整和干燥。

3. 钻孔:采用钻机进行钻孔,将桩身按设计要求钻入地下,直至达到工程要求的设计深度,并保持竖直度。

4. 灌注桩孔:钻孔完成后,使用泵车将混凝土或灌浆材料注入桩孔,填满钻孔空间。

在灌注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振捣、冲洗和密实等工艺操作。

5. 后续处理:桩身灌注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和强度检测,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在桩身顶部加装桩帽,以便后续施工的连接和支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施工工艺仅供参考,实际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施工安全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本文为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土木工程知识点之一,大家下载下来好好学习吧!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在工程实践中,有些设计者认为嵌岩桩均为端承桩,只具有端阻力,不考虑土层侧阻力。

这种计算模式与许多工程实际不符。

基桩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分类
1 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广中江-泥岩、碳质页岩等软质岩中的桩均定为摩擦桩,母岩强度小于20MPa较软中风化(如泥质粉砂岩)中的桩也定为摩擦桩)
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广中江-母岩强度不小于20MPa较硬中风化岩(如变粉质砂岩、砾岩、花岗岩)中的桩定为嵌岩桩)
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3)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2 按成桩方法分类:
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
2)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

【最新精选】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专业知识

【最新精选】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专业知识

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区别基桩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分类1 按承载性状分类:1)摩擦型桩:(广中江-泥岩、碳质页岩等软质岩中的桩均定为摩擦桩,母岩强度小于20MPa较软中风化(如泥质粉砂岩)中的桩也定为摩擦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广中江-母岩强度不小于20MPa较硬中风化岩(如变粉质砂岩、砾岩、花岗岩)中的桩定为嵌岩桩)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2 按成桩方法分类: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2)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 型钢桩;3)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

3 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1)小直径桩:d ≤250mm;2)中等直径桩:250mm< d <800mm;3)大直径桩: d ≥800mm。

桩基础根据其在土中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深层坚实土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尖阻力来承担; 摩擦桩是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一定深度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要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来承担。

建筑基桩穿过覆盖层嵌入基岩中(嵌固于未风化岩中不小于0.5m)称为嵌岩桩。

由于基岩强度较高,压缩性极小,嵌岩桩能提供很高的承载力。

同时嵌岩桩沉降也很小,建筑物沉降在施工过程中便可完成。

由于嵌岩桩具有这些优点,因而在工程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及大型构筑物中被广泛采用。

浅谈桩基础的分类以及各种桩基础的施工方法

浅谈桩基础的分类以及各种桩基础的施工方法

浅谈桩基础的分类以及各种桩基础的施工方法一、浅谈桩基的分类1.1、按受力原理分类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实践经验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

1.1.1、摩擦桩的概念摩擦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承受大多由桩侧阻力承受。

用于摩擦桩主要用做岩层埋置很深的地基。

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压力由桩侧阻力承受的桩,桩尖部分承受的荷载很小,一般不超过10%。

如打在饱和软粘土地基,在数十米深度内均无坚硬的桩尖持力层。

这类角钢的沉降较大。

在桥梁工程中,同一个桥台或者的摩擦桩是等长的,不会因成矿不同而变化。

1.1.2、端承桩的概念端承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相对桩端阻力而言较小,或可非常有限的桩。

1.1.3、摩擦钢梁与端承桩的区别构造要素基底桩基础根据其在土中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基岩而达到深层坚实土的一种,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尖空气阻力阻力来承担:摩擦桩是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岩层一定深度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要由桩尖压力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承担责任来承担。

摩擦型桩包括摩擦桩、端承摩擦桩极限状态下所,以摩擦力为主,端承力微乎其微或不计。

端承型桩以及端承桩,摩擦端承桩极限状态下让,以端承力为主,摩擦力很小或不计。

多半区别上才在桩的受力模式上。

1.2、按施工方式分类按照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1.2.1、预制桩的概念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如木桩,混凝土方桩,预应力钢板管桩、钢桩等),用沉桩设备将桩包揽,压入或振入土中。

中国建筑施工领域采用较多的预制桩主要是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两大类。

1.2.2、灌注桩的概念灌注桩,直接在所设计的桩位上开孔,其截面为圆形,成孔后在阿维兹县加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

由于具有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音小,宜于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等优点,灌注桩在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骨材工艺的不同,灌注桩可以分为干作业成孔的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的灌注桩等。

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

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

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在土木工程领域,桩基础设计是关键环节,而桩的分类和频率方程则是设计的基础。

本文将对摩擦桩、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实用的理论依据。

一、摩擦桩频率方程摩擦桩主要承受沿桩身方向的轴向压力和弯矩。

根据桩身材料和土层特性的不同,摩擦桩的频率方程可分为以下两类:1.混凝土摩擦桩频率方程:f = (πD^4)/(88EI)其中,f为桩基振动频率,D为桩径,E为混凝土弹性模量,I为桩身横截面惯性矩。

2.钢摩擦桩频率方程:f = (πD^4)/(88EI)其中,f为桩基振动频率,D为桩径,E为钢材弹性模量,I为桩身横截面惯性矩。

二、端承桩频率方程端承桩主要承受桩底土层的支撑力。

根据土层特性的不同,端承桩的频率方程可分为以下两类:1.岩石端承桩频率方程:f = (πD^4)/(164EI)其中,f为桩基振动频率,D为桩径,E为岩石弹性模量,I为桩身横截面惯性矩。

2.土层端承桩频率方程:f = (πD^4)/(164EI)其中,f为桩基振动频率,D为桩径,E为土层弹性模量,I为桩身横截面惯性矩。

三、摩擦端承桩频率方程摩擦端承桩兼具摩擦桩和端承桩的特点,其频率方程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 = [(πD^4)/(88EI) + (πD^4)/(164EI)]^1/2其中,f为桩基振动频率,D为桩径,E为桩身材料弹性模量,I为桩身横截面惯性矩。

四、结论与实用建议本文对摩擦桩、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桩基础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可根据地质条件、桩身材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频率方程进行计算,以确保桩基础的安全稳定。

端承桩和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

端承桩和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

端承桩和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
端承桩和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
端承桩和摩擦桩是施工深基坑时经常采用的桩型。

它们的孔底沉渣厚度是影响桩基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孔底沉渣厚度,以及如何进行该参数的控制。

一、端承桩孔底沉渣厚度
端承桩底部主要承受端部荷载,因此孔底沉渣厚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端承桩的孔底沉渣厚度应在25mm以内。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沉渣厚度过厚会对桩的承载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如果沉渣厚度过大,会对硬岩层的钻进产生困难。

钻进过程中,应注意时时检查孔壁的稳定性,及时清理孔底的沉渣。

二、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
不同于端承桩,摩擦桩的底部采用摩擦力来承受荷载。

因此,摩擦桩孔底的沉渣控制也非常重要。

在摩擦桩施工中,往往需要先预留适当的孔底沉渣厚度,以保证桩洞周围土壤能够在桩的压力作用下密实、排水。

通常情况下,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应在15mm以上,但不宜超过50mm。

只有掌握了恰当的孔底沉渣控制技术,才能保证摩擦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钻进过程中,应定期清理孔底的沉渣,保证桩基灌注时顺畅。

总之,掌握了端承桩和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的控制方法,可以在施工时有效保证其工程质量。

需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还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以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端承桩与摩擦桩的四大区别,不知道别说你会桩基施工

端承桩与摩擦桩的四大区别,不知道别说你会桩基施工

端承桩与摩擦桩的四大区别,不知道别说你会桩基施工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桩基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两大类。

在施工中,只有对两种类型的桩基有充分的认识和区分,才能在施工中更好的完成桩基的施工。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区别:一、定义的区别:端承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较多的桩,其桩端一般进入中密以上的砂类、碎石类土层,或位于中等风化、微风化及新鲜基岩顶面。

这类桩的侧摩阻力虽属次要,但不可忽略。

端承桩为端承型桩的一种,它是指桩身穿越软弱土层、桩端设置在密实砂类、碎石类土层中或位于中等风化、微风化及未风化硬质岩石顶面,桩顶竖向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受,而桩侧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而摩擦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侧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

一般摩擦型桩的桩端持力层多为较坚实的粘性土、粉土和砂类土,且桩的长径比不是很大。

摩擦桩为摩擦型桩的一种,它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绝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受,而桩端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二、施工中的区别:桩是靠摩阻力和端阻力来承担桩顶荷载的,摩阻力就是桩在承受桩顶荷载后,桩身产生弹性压缩向下位移,这时在桩身和桩周的岩土之间所产生的摩檫阻力;端阻力就是桩端(桩底)放在强度比较高的岩土层(也叫地基持力层)上,当桩顶荷载传到桩端以后,由桩端下的岩土层来承担荷载。

由此可见,摩擦桩和端承桩施工中要注意区别:施工端承桩时,不能扰动和破坏桩端土的结构和强度,努力保护桩端土的强度,不要让桩端土被水侵蚀,桩端的虚土和浮渣一定要清理干净,否则桩会产生沉降。

桩端要做得平整或做成台阶状,不能有斜坡,桩端岩石里如果有松动的石块要去掉。

施工摩擦桩时,要保护摩阻力和努力提高摩阻力,把桩周的土壁做得粗糙些,不要扰动和破坏桩周土的结构和强度,不要让桩周土被水侵蚀等等。

三、成孔后地质核查的区别:桩基成孔后要进行地质核查,对照是否和设计地质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桩基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两大类。

在施工中,只有对两种类型的桩基有充分的认识和区分,才能在施工中更好的完成桩基的施工。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区别:
一、定义的区别:端承型桩(地基承载力≥600Kpa),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较多的桩,其桩端一般进入中密以上的砂类、碎石类土层,或位于中等风化、微风化及新鲜基岩顶面。

这类桩的侧摩阻力虽属次要,但不可忽略。

端承桩为端承型桩的一种,它是指桩身穿越软弱土层、桩端设置在密实砂类、碎石类土层中或位于中等风化、微风化及未风化硬质岩石顶面,桩顶竖向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受,而桩侧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而摩擦型桩(地基承载力≤600Kpa),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侧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

一般摩擦型桩的桩端持力层多为较坚实的粘性土、粉土和砂类土,且桩的长径比不是很大。

摩擦桩为摩擦型桩的一种,它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绝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受,而桩端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二、施工中的区别:桩是靠摩阻力和端阻力来承担桩顶荷载的,摩阻力就是桩在承受桩顶荷载后,桩身产生弹性压缩向下位移,这时在桩身和桩周的岩土之间所产生的摩檫阻力;
端阻力就是桩端(桩底)放在强度比较高的岩土层(也叫地基持力层)上,当桩顶荷载传到桩端以后,由桩端下的岩土层来承担荷载。

由此可见,摩擦桩和端承桩施工中要注意区别:施工端承桩时,不能扰动和破坏桩端土的结构和强度,努力保护桩端土的强度,不要让桩端土被水侵蚀,桩端的虚土和浮渣一定要清理干净,否则桩会产生沉降。

桩端要做得平整或做成台阶状,不能有斜坡,桩端岩石里如果有松动的石块要去掉。

施工摩擦桩时,要保护摩阻力和努力提高摩阻力,把桩周的土壁做得粗糙些,不要扰动和破坏桩周土的结构和强度,不要让桩周土被水侵蚀等等。

三、成孔后地质核查的区别:桩基成孔后要进行地质核查,对照是否和设计地质相符。

端承桩在钻进过程中,每2m取一次渣样,在地质变化比较大的地方,每50cm取一次样,作为成孔后的地质核查依据。

成孔后地质核查要求每个桥墩
的第一根桩均要设计院人员到场,施工单位人员和监理单位人员共同到场进行地质核查,核查内容包括地质情况的变化、渣样的现场确认、入岩的深度(就是进入最后一层岩层的深度),若地质情况与设计相符,并且入岩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则可以进行下一步骤的施工,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需要继续钻进或进行设计变更。

每个桥墩只有第一根桩设计院人员到场,剩余桩基施工时只需要施工人员做好记录,监理人员见证,然后将结果送给设计院即可,但要留有影像资料。

摩擦桩在钻进过程中,每2m取一次渣样,在地质变化比较大的地方,每50cm取一次样,作为成孔后的地质核查依据,但是摩擦桩每八个桥墩设计院到场一次,进行现场对照,看是否设计与实际相符,若不符合情况则进行设计变更。

一般摩擦桩只要地质情况不发生大的变化,就可以按摩擦桩正常施工。

四、清孔后的区别:在桩基成孔后,将钢筋笼下好,导管安装好,开始进行清孔,清孔后两种桩相同之处为:泥浆比重均为:不大于1.1;含砂率均为:不大于2%;黏度均为:17—20s。

但是端承桩和摩擦桩最大的区别就是沉渣厚度,端承桩为:≤5cm;摩擦桩为:≤20cm;端承桩沉渣厚度若过大,则会产生沉降,所以沉渣厚度一定要进行控制,要控制在5cm以内;而摩擦桩组要靠侧阻力承受荷载,所以沉渣厚度稍微大一些没有什么影响,控制在20cm以内就可以了。

以上为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别,只有区别好这两种桩基,才能对桩基施工进行很好的控制,桩基的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