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绿色社区评估标准【模板】
健康社区建设评估标准表

1.居委会/村委会向居民承诺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工作得1分;无法查实不得分;
2.居民对健康社区建设知晓率达到80%得1分;否则不得分。
2
(五)健康社区建设与区域党建、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
1.将健康社区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得2分;未纳入不得分;
2.健康社区建设与党建、文化建设相融合、共建共享、形成合力得2分;否则酌情减分。
3.活动参与度高得1分;否则酌情减分。
6
活动如:三减三健健康知识竞赛、低盐少油健康膳食烹饪比赛、减重比赛、健走比赛、健骨操比赛、亲子运动会等
(五)组建健康社团。
1.组建5个及以上健康社团、管理正规得2.5分;少一个减0.5分;
2.对社团活动提供资金、场地等支持得2分;否则酌情减分;
2.每个健康社团每周至少活动一次得2.5分;否则酌情减分。
健康社区建设评估标准(基础分100分,加分15分,合格标准:基础分85分)
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分值
备注
一、组织管理
20
(一)成立组织机构。
1.有健康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负责工作的统筹与督导,可查实得1分;否则酌情减分;
2.居委会/村委会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可查实得1分;否则酌情减分;
2.室内工作或活动场所无烟味、烟具和烟头得2分;否则不得分;
3.在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等醒目位置张贴控烟宣传海报得1分;否则不得分;
4.社区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得1分;否则不得分。
5
(三)人文环境安全、舒适。
1.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得1分;否则不得分;
2.居民健身设施完好得1分;否则不得分;
4.配有血压计、身高体重计等体格测量设备得2分;否则酌情减分;
广东省绿色社区评估标准【模板】

(1)有健全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并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2)社区内有完善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并充分利用。
(3)社区居民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居民参与率达95%。
/
社区工作记录、统计数据、图像资料;居民问卷和座谈与现场核实
4、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
成立绿色社区创建机构,组织完备,权责分明,保障经费到位。
/
相关文件与记录等
5、人员培训
至少有2名以上相关人员参加了省级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保护和绿色社区创建培训。
/
培训证书
6、环境建设
社区内无裸露地,绿地率不少于30%;社区卫生清洁、环境优美、管理有序。
/
图像和声像资料、统计数据;现场核实
7、宣传平台
建设有环境宣传教育平台(宣传栏、环境信息栏、图书室、宣传册或通讯、网站或网页、微信、QQ等),更新及时,使用良好。
10
社区居民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知晓率达80%以上;对社区环境满意度达90%以上
10
D.特色
(15分)
社区经过长期工作积累,在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环境建设、环境宣传教育等领域的某一方面形成了自身特点,并在推动社区发展、提高居民环境意识,营造社区绿色文化氛围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有一定社会影响。鼓励社区通过参与环保部门组织推广的环保项目活动,形成自身特色。
/
打
分
项
A.公众参与
(30分)
建立环境信息、社区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并有效实施;
5
社区工作记录、居民座谈;现场考察信息栏等
建立了多方联系制度,并通过环境圆桌会议等形式,及时受理居民对于社区环境管理的投诉,有实际的环境纠纷得到解决。
15
社区工作记录、声像资料;居民座谈和问卷调查,现场考察
绿色社区评价规范(仅供参考)

绿色社区评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绿色社区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xx市开展绿色社区的创建及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社区community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在居住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组织制度、生活方式和归属感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来源:GB/T 31490.1—2015,2.1]3.2绿色社区green community具备一定的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较完善的环境管理工作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4基本要求绿色社区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内单位与个人均遵守适用的环境保护、卫生、消防等法律法规要求;——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纠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或重大安全事件;——主要道路、管线、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居民住户具有一定规模,住宅区入住率达到80%;——社区绿地率不低于30%;——成立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创建资料定期归档,档案专人负责管理。
5评价内容15.1基础设施5.1.1公共交通5.1.1.1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覆盖率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覆盖率评分规则见表 1。
表1 公共交通站点500 米覆盖率评分规则5.1.1.2电动车充电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划定安全区域,设置电动车充电场所;——新能源汽车普通充电桩的配置占现有停车位的比例,在住宅区达到5%,在公共停车场达到10%。
5.1.1.3绿道应满足以下要求:——设有绿道且绿道长度大于1km;——绿道与城市绿道连接贯通,并与公共交通接驳。
5.1.2节水节能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公共场所使用LED、太阳能路灯等节能灯具;——公共场所变压器、制冷等设备维护良好并符合相关节能要求。
5.1.3给水排水应满足以下要求:——给水管网完善,水质达标;——住宅小区、市政道路排水管网完善,排水沟渠密闭,排水通畅,实现雨污分流。
品质社区评分方案

品质社区评分方案在社区生活中,品质评分方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社区,提高社区品质,吸引更多的居民入住。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品质社区评分方案。
评分细则社区评分细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绿化环境绿化环境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还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益。
因此,绿化环境应成为社区品质评分的重要标准。
评分细则如下:评分标准评分规则公共绿地覆盖率90%及以上,得5分;80%90%,得4分;70%80%,得3分;60%~70%,得2分;60%以下,得1分。
绿化覆盖率90%及以上,得5分;80%90%,得4分;70%80%,得3分;60%~70%,得2分;60%以下,得1分。
绿化绿化状况良好,无脱落叶片、枯黄等现象,得5分;稍有缺质量陷,得4分;较为繁茂,但有少量脱落叶片或枯黄现象,得3分;绿化较差,有较明显的缺陷,得2分;绿化极差,几乎无法看到绿色,得1分。
设施设备社区设施设备是为了满足居民需求而设置的,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在品质社区评分中,设施设备的情况应被纳入考虑。
评分细则如下:评分标准评分规则社区公共设施设施齐全(包括儿童乐园、健身器材、公共厕所等),得5分;设施较为齐全,但缺少某些设施,得4分;设施不够完善,有缺失,得3分;设施缺失较多,只有部分设施,得2分;设施非常不完善,几乎没有公共设施,得1分。
物业服务物业服务周到,得5分;物业服务较周到,但仍有瑕疵,得4分;物业服务普通,常有不及时、不得当的情况,得3分;物业服务较差,存在过失,得2分;物业服务极差,时常发生投诉,得1分。
安全与治安社区安全与治安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社区品质评分中,安全与治安因素是不可或缺的考量标准。
评分细则如下:评评分规则分标准安保设施安保设施完善,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等,得5分;安保设施较为完善,但还有待提高,得4分;安保设施基本齐全,但存在漏洞,得3分;安保设施不完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得2分;安保设施缺失严重,属于危险社区,得1分。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文档

广东省标准DBJ XXXX—XXXX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XXXX-XX-XX 发布 XXXX -XX-XX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in GuangdongDBJ XXXX—XXXX建设部备案号:J XXXX—XXXX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XXXX年XX 月XX 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广东省建设厅粤建科函[2009]250号文件的要求,由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广东省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沦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广东省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总结实践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邮政编码:510500)。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3.1 基本要求 (3)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4 住宅建筑 (5)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8)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0)4.5 室内环境质量 (11)4.6 运营管理 (13)5 公共建筑 (15)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15)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6)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8)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0)5.5 室内环境质量 (22)5.6 运营管理 (24)本规范用词说明 (27)条文说明 (28)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结合广东省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
《广东省绿色住区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讲解

广东省标准 DBJ xx-xx -2012广东省绿色住区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residential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征求意见稿)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2012-xx-xx 实施2012-xx-xx 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粤建科函〔2010〕317号文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粤制监标函〔2010〕172号文的要求,由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本标准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的要求,总结近十年来广东省绿色住区方面实践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在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的《广东省绿色住区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住区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吸取国内外在绿色住区评价方面的经验,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规划设计、建筑工程、住宅功能、环境建设、生活能源、物资消耗、住宅产业化、物业管理、文化艺术。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地址:广州市寺右新马路115号五羊新城广场1123室;邮政编码:510600;电子邮箱:gdfx@)和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邮政编码:51050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总结实践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和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4)3 基本规定 (5)4 规划设计 (9)5 建筑工程 (20)6 住宅功能 (29)7 环境建设 (34)8 生活能源 (41)9 物资消耗 (48)10 住宅产业化 (52)11 物业管理 (55)12 文化艺术 (59)本规范用词说明 (71)1 总则1.0.1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法规的精神,提高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的综合管理水平,给居民创造更加安全、舒适、优美、健康、宜居的居住环境,编制本标准。
绿色社区建设评估参考标准

内 容
分值
建设标准
评分标准
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的治理机制
6
1
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各主体共同参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
缺文件扣3分,各主体较少参与创建的或未参与创建扣1-3分。
6
2
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
无适老化改造扣3分,无无障碍设施扣3分。6 Nhomakorabea10
对噪声扰民等问题进行了有效治理
噪声扰民投诉处理率100%,每降低10%扣1分,低于60%此项不得分。
强化智能安全的社区管理
6
11
建设了智能化安防系统
未建设智能化安防系统扣6分。
6
12
物业管理覆盖面不低于30%
覆盖面每降低5%扣1分,最高扣6分。
培育和睦共治的特色文化
社区绿地布局不合理扣1-3分,缺少或无公共活动空间和设施的扣1-3分
6
8
社区停车秩序规范,无占压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的情况
乱停车每发现1处扣1分,最高扣2分;公共车位被长期占用的每发现1处扣1分,最高扣2分;占压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的每发现1处扣1分,最高扣2分。
6
9
公共空间开展了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6
13
社区有固定宣传场所和设施,能定期发布创建信息
无固定宣传场所和设施的扣2分;一季度内不更新的扣2分,最高扣4分。
6
14
对社区工作者、物业服务从业者等相关人员定期开展培训
每年至少开展2次培训,每少1次扣3分,最高扣6分。
6
15
发布了社区居民绿色生活行为公约,建立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居民普遍具有绿色环保的行为规范。
广东绿色住区评分表

分
交通
组织
4.2.6方便住区居民充分利用城市公交网络,为低碳出行提供便利。
1分
1.5分
4.2.7合理组织住区内交通人流、车流,实现人车分流。
0.5
分
配套
4.2.8住区内停车场地(位)充足,且合理设置停车场(库)。
1分
2.5分
4.2.9满足消防和救护要求,住区内道路应适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每
个住宅单元有一个可通达机动车道的出入口。在绿地中的消防通道可设计
成隐蔽式车道。
0.5
分
4.2.14住区所在社区能够提供本标准2.0.3条款内的满足住区基本运行和发
展需要的住区各项服务设施。
1分
雨水
利用
规划
4.2.11应加强雨水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采用“低冲击”开发(LID)模
式。充分利用雨洪管理措施(渗透、浇灌、冲洗等),减少径流量及对市
项目
标准要求
分值
总分
实际
得分
规划
设计
10.5分
区位
与用
地
4.2.1充分利用旧场地,合理选用荒地、废弃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
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环境标准。
0.5
分
2分
4.2.2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0.5
分
4.2.3适当开放首层空间。
0.5
分
4.2.12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
置照明声控、光控、定时等自控装置。公共区域照明光源的平均发光效率
2
不低于60lm/W。无遮盖停车场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1.6W/m,人行道和
0.5
分
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
分
项
A.公众参与
(30分)
建立环境信息、社区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并有效实施;
5பைடு நூலகம்
社区工作记录、居民座谈;现场考察信息栏等
建立了多方联系制度,并通过环境圆桌会议等形式,及时受理居民对于社区环境管理的投诉,有实际的环境纠纷得到解决。
15
社区工作记录、声像资料;居民座谈和问卷调查,现场考察
建立了社区居民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活动,推广绿色消费,参与社区管理,监督居民日常环境行为,活动次数不少于10次/年。
/
社区工作记录、图像资料、统计数据、实物与网址;实地核实
8、公共设施
(1)社区公共用水设施全部采用节水方式,包括使用节水龙头、绿化喷灌、滴灌等;输水管线无跑冒滴漏现象。鼓励雨水收集利用,水重复利用。
(2)公共照明全部采用节能灯与节能控制设备,鼓励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
社区工作记录,统计数据;图像资料;居民座谈与问卷调查,现场核实
3、垃圾分类
(1)有健全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并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2)社区内有完善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并充分利用。
(3)社区居民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居民参与率达95%。
/
社区工作记录、统计数据、图像资料;居民问卷和座谈与现场核实
4、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
成立绿色社区创建机构,组织完备,权责分明,保障经费到位。
10
社区居民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知晓率达80%以上;对社区环境满意度达90%以上
10
D.特色
(15分)
社区经过长期工作积累,在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环境建设、环境宣传教育等领域的某一方面形成了自身特点,并在推动社区发展、提高居民环境意识,营造社区绿色文化氛围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有一定社会影响。鼓励社区通过参与环保部门组织推广的环保项目活动,形成自身特色。
发动、组织社区内外的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及热心环保的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宣教活动的的设计与实施。
5
活动记录、合作协议;居民座谈
C.创建成效
(30分)
社区居民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包括丰富的环境知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参与社区环境管理的和环境活动的积极性、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等。
10
居民座谈与问卷调查
社区居民有良好的环境行为,在生活中注重节水节能,使用清洁能源,主动选购和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难降解材质的用品,并利用可循环使用物品替代,自觉抵制贩卖、购买野生保护动植物制品等。
/
相关文件与记录等
5、人员培训
至少有2名以上相关人员参加了省级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保护和绿色社区创建培训。
/
培训证书
6、环境建设
社区内无裸露地,绿地率不少于30%;社区卫生清洁、环境优美、管理有序。
/
图像和声像资料、统计数据;现场核实
7、宣传平台
建设有环境宣传教育平台(宣传栏、环境信息栏、图书室、宣传册或通讯、网站或网页、微信、QQ等),更新及时,使用良好。
广东省绿色社区评估标准
(2014年修订)
项目
指标
标准内容
分值
信息来源
得分
准入
条件
1、居民入住率
社区居民入住率达80%。
/
社区统计数据与现场核实
2、污染物达标排放
(1)社区内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均符合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
(2)社区内个人与单位均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无重大污染投诉,无环境纠纷。
/
相关部门证明和监测数据
15
由社区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材料
说明:1、本标准分两个部分:(1)准入条件,共8条;(2)打分项,共4项,总分100分。
2、参加评审的社区需提供满足全部准入条件的相关佐证材料,由省绿色社区建设主管部门核准后,安排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评审。评审得分在80分以上(含80分),可评为绿色社区。
10
志愿队伍和社区工作文字记录、声像资料,座谈
B.环境宣传教育
(25分)
依托本地和本社区资源,开发环境宣传教育资料,使其贴近居民生活,反映社区文化。
10
相关文字和声像资料
定期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包括环境节日宣传或实践活动、家庭环保活动与评比、社区环境讲座或课程等,不少于5次/年。
10
相关文字和声像资料,活动记录;居民座谈,现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