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表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以及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和建造,成为了建筑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一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它通过对建筑的能源、水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可持续用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为建筑提供绿色认证。

评价标准LEED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和使用情况,分为多个不同的认证等级,包括LEED Certified、LEED Silver、LEED Gold和LEED Platinum。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用地:评估建筑用地是否合理利用,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2.节能与水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用水效率;3.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室内空气质量、照明设计和使用环保材料等;4.材料选择: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材料循环利用;5.创新与设计过程:鼓励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实施创新措施。

BREEAM(英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是英国建筑研究所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它是全球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广泛应用于英国和其他国家。

评价标准BREEAM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评估建筑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2.健康与舒适度:评估室内环境质量、光照和采光;3.能源和水资源: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用水效率;4.材料:评估使用的建筑材料的环保性;5.土地使用和生活质量:评估建筑用地的合理利用和周边环境质量。

中国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和英国BREEAM对比

中国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和英国BREEAM对比
内容 权重比/% 1 2 1 5 1 9 8 6 1 2. 5 7. 5 1 0 1 0 1 0
表 3 B R E E A M 十大评估内容和权重比
采光 、 热舒适度 、 声、 室内空气和水质 、 照明 二氧化碳排放量 、 低或零碳技术 、 能源分项计量 、 建筑节能系统 公交连接 、 非机动车设施 、 市政配套便捷 、 周围配套设施索引 用水量 、 检漏 、 水循环利用 材料的循环利用 、 再利用 、 采购范围 、 高性能材料 建筑垃圾 、 再生骨料 、 回收设施 选址 、 生态功能保护 、 缓解/增强生态价值 制冷剂的使用和泄漏 、 洪水风险 、 氮氧化物排放量 、 河道污染 、 外部光线和噪声污染 出色的管理水平 、 新技术新工艺 B R E E AM A P、
6 0
暖通空调 H V & A C 2 0 1 2 年第 4 2 卷第 1 0期
绿色建筑
中国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和 英国 B R E E AM 对比
上海建筑设计集团现代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李 诚 ☆ 周晓兵
摘要 详细介绍了两个标准 的 评 估 内 容 和 特 点 , 并 进 行 了 对 比 分 析。 武 汉 新 能 源 研 究 院 及配套服务中心工程是国内首座同时申请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和英国 B 结 R E E AM 的实际工程 , 研究了两个标准在实际工程评估中的差异 。 合该工程 , 关键词 绿色建筑 B R E E AM 对比研究 评价 标准
6 2
暖通空调 H V & A C 2 0 1 2 年第 4 2 卷第 1 0期 表 5 B R E E A M 各级别最低要求
类别 分项 通过 好 1 调试 周全的管理者 建立用户指南 最低得分 很好 1 优秀 1 1 1 1 1 1 1 1 1 1 1 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绿色建筑评价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w康舒适8.2.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8.2.3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

38.3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

3 9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

89.1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9.2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级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0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810.1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810.2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1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下表的规则评分。

9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2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3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4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6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1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1.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2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得4分;41.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不少于2条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

2)种植无需永久灌溉的植物
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
2
6.2.7
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处理积水保障水体水质 1)对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
2)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小计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1
控制项
1
7.1.1 不得采用国建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政策项
1)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
调蓄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Rs
1
4.2.13
2)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 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性设施,并采取相应的流径污染控制措施
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
5.2
评分项

基本项
1
8.2.2(1)
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构件及相邻房间的空气隔声性能达到现行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标准限值
2 8.2.3(1) 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建筑平面、空间的采光系统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 要求,且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达到一定比例Sc
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
6
5.2.9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照明系统采取分区、 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7
5.2.11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用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2
3.2.5 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

7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Q7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

3.2.6 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3.2.7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w7按表3.2.7取值。

ΣQ=w1Q1+w 2Q2+w3Q3+w4Q4+w5Q5+w6Q6+w7Q7+Q8 (3.2.7)
表3.2.7 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
注:1、表中“——”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

2、对于同时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的单体建筑,各类评价指标权重取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所对应权重的平均值。

3.2.8 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
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评分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评分表
得3分:
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
用效率;
3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4 . 2 . 1 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满足4项及
表4.2.2-1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g
得分
新区建设
旧区改建
1.0m2≤ Ag<l. 3m2
0.7m2≤ Ag<0.9m2
3
1.3m2≤ Ag<l. 5m2
0.9m2≤ Ag<l. 0m2
5
Ag≥ l. 5m2
Ag≥ l. 0m2
7
2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绿地率:按表4. 2. 2-2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
小于0.4,得2分。
4 . 2 . 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出人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3分;
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
4 . 2 . 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评价分值为3分。
4 . 2 . 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措
施,得3分;
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
表4. 2. 2 - 2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
绿地率Rg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室内环境指标对比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室内环境指标对比

文章编号:1009 6825(2020)11 0155 02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室内环境指标对比收稿日期:2020 03 20 作者简介:罗 薇(1996 ),女,助教罗 薇(西安欧亚学院人居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摘 要:2019最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加关注用户体验感,即对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性的关注。

对我国新、旧标准中室内环境相关条文要求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并对国内外最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室内环境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对ESGB2019,LEEDV4.0,BREEAM2018中的室内环境部分的指标内容、权重体系的对比。

关键词: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每年产生大量污染。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建筑总量攀升不断加重。

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进步。

发展绿色建筑是应对能源短缺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战略之一[1]。

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系统,其中最为典型的英国BREEAM,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绿色评估标准,相比较其他标准结构层次划分适中,具有适当的标准条目数量并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而美国LEED是在BREEAM基础上进行开发,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标识认证体系之一,成为各个国家用来借鉴的范本。

2006年结合绿色建筑的发展与资源现状,我国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在2014年重新修订,更新为第2版。

并于2019年8月正式实施新版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人们平均每天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2]。

因此,室内环境的质量在人体舒适度、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绿色建筑不仅是节能环保的建筑,还应该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体验空间。

中国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表

中国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表

中国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表工作室名称:项目名称:4/65/66/6项目序号操纵项专业序号一样项专业序号优选项专业是V否X是V否X是V否X运营治理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治理制度。

建筑业主1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建筑业主1 可对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

建筑业主2 住宅水、电、燃气,采暖与〔或〕空调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建筑业主2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纳的技术先进有用、系统可扩充性强,能较长时刻的满足应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治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差不多配置。

电气业主3 制定垃圾治理的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操纵,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建筑 3 采纳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幸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业主4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采纳袋装化存放,保持垃圾容器清洁、无异味。

建筑业主4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建筑5 物业治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认证。

业主6 垃圾分类回收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

业主7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修理、改造和更换。

水暖电气合计完成分项数目:项完成分项数目:项完成分项数目:项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等级一样项数优选项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运营★ 4 2 3 3 2 4 -★★ 5 3 4 4 3 5 3★★★ 6 4 5 5 4 6 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评判体系2020版〔草稿〕工作室名称:项目名称:1/62/63/64/66/6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
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建筑
2
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建筑
2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建筑
2
合理选用废气场地进行建设
建筑
3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平米、多层不高于28平米、中高层不高于24平米、高层不高于15平米。
建筑
3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暖通
4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关于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建筑
4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暖通
5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6
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不低于10%。

合计
完成分项数目:项
完成分项数目:项
完成分项数目:项
4/6
项目
序号
控制项
专业
序号
一般项
专业
序号
优选项
专业
是V
否X
是V
否X
是V
否X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场地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
建筑
合计
完成分项数目:项
完成分项数目:项
完成分项数目:项
2/6
项目
序号
控制项
专业
序号
一般项
专业
序号
优选项
专业
是V
否X
是V
否X
是V
否X
节能与能源利用
1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建筑
1
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建筑
5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暖通
6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平米。
建筑
6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3株/100m²绿地面积。
建筑
7
住区内无排放超标准的污染源。
建筑
7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暖通
3
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暖通
3
4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系统。
电气
5
设置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采用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建筑
结构
1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建筑
结构
1
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
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建筑
2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结构
2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建筑
3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HB400级)。
是V
否X
1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建筑
1
采暖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标准或备案的建筑节能标80%
暖通
2
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4
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4
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用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
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结构
4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
建筑
5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建筑
6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2010版(草稿)
工作室名称:项目名称:
1/6
项目
序号
控制项
专业
序号
一般项
专业
序号
优选项
专业
是V
否X
是V
否X
是V
否X
节地与室外环境
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建筑
1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建筑

1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1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2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2
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

3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3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暖通
2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暖通
2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建筑暖通


3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取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建筑
7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建筑
合计
完成分项数目:项
完成分项数目:项
完成分项数目:项
5/6
项目
序号
控制项
专业
序号
一般项
专业
序号
优选项
专业
是V
否X
是V
否X
是V
否X
室内环境质量
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暖通
6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建筑
暖通
合计
完成分项数目:项
完成分项数目:项
完成分项数目:项
3/6
项目
序号
控制项
专业
序号
一般项
专业
序号
优选项
专业
是V
否X
是V
否X
是V
否X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