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以及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和建造,成为了建筑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一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它通过对建筑的能源、水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可持续用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为建筑提供绿色认证。
评价标准LEED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和使用情况,分为多个不同的认证等级,包括LEED Certified、LEED Silver、LEED Gold和LEED Platinum。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用地:评估建筑用地是否合理利用,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2.节能与水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用水效率;3.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室内空气质量、照明设计和使用环保材料等;4.材料选择: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材料循环利用;5.创新与设计过程:鼓励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实施创新措施。
BREEAM(英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是英国建筑研究所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它是全球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广泛应用于英国和其他国家。
评价标准BREEAM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评估建筑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2.健康与舒适度:评估室内环境质量、光照和采光;3.能源和水资源: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用水效率;4.材料:评估使用的建筑材料的环保性;5.土地使用和生活质量:评估建筑用地的合理利用和周边环境质量。
中国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和英国BREEAM对比

表 3 B R E E A M 十大评估内容和权重比
采光 、 热舒适度 、 声、 室内空气和水质 、 照明 二氧化碳排放量 、 低或零碳技术 、 能源分项计量 、 建筑节能系统 公交连接 、 非机动车设施 、 市政配套便捷 、 周围配套设施索引 用水量 、 检漏 、 水循环利用 材料的循环利用 、 再利用 、 采购范围 、 高性能材料 建筑垃圾 、 再生骨料 、 回收设施 选址 、 生态功能保护 、 缓解/增强生态价值 制冷剂的使用和泄漏 、 洪水风险 、 氮氧化物排放量 、 河道污染 、 外部光线和噪声污染 出色的管理水平 、 新技术新工艺 B R E E AM A P、
6 0
暖通空调 H V & A C 2 0 1 2 年第 4 2 卷第 1 0期
绿色建筑
中国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和 英国 B R E E AM 对比
上海建筑设计集团现代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李 诚 ☆ 周晓兵
摘要 详细介绍了两个标准 的 评 估 内 容 和 特 点 , 并 进 行 了 对 比 分 析。 武 汉 新 能 源 研 究 院 及配套服务中心工程是国内首座同时申请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和英国 B 结 R E E AM 的实际工程 , 研究了两个标准在实际工程评估中的差异 。 合该工程 , 关键词 绿色建筑 B R E E AM 对比研究 评价 标准
6 2
暖通空调 H V & A C 2 0 1 2 年第 4 2 卷第 1 0期 表 5 B R E E A M 各级别最低要求
类别 分项 通过 好 1 调试 周全的管理者 建立用户指南 最低得分 很好 1 优秀 1 1 1 1 1 1 1 1 1 1 1 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绿色建筑评价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w康舒适8.2.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8.2.3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
38.3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
3 9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
89.1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9.2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级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0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810.1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810.2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1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下表的规则评分。
9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2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3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4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6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1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1.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2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得4分;41.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不少于2条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

2)种植无需永久灌溉的植物
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
2
6.2.7
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处理积水保障水体水质 1)对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
2)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小计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1
控制项
1
7.1.1 不得采用国建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Ⅱ
政策项
1)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
调蓄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Rs
1
4.2.13
2)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 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性设施,并采取相应的流径污染控制措施
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
5.2
评分项
Ⅰ
基本项
1
8.2.2(1)
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构件及相邻房间的空气隔声性能达到现行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标准限值
2 8.2.3(1) 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建筑平面、空间的采光系统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 要求,且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达到一定比例Sc
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
6
5.2.9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照明系统采取分区、 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7
5.2.11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用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2
3.2.5 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
7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Q7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
3.2.6 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3.2.7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w7按表3.2.7取值。
ΣQ=w1Q1+w 2Q2+w3Q3+w4Q4+w5Q5+w6Q6+w7Q7+Q8 (3.2.7)
表3.2.7 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
注:1、表中“——”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
2、对于同时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的单体建筑,各类评价指标权重取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所对应权重的平均值。
3.2.8 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
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评分表

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
用效率;
3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4 . 2 . 1 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满足4项及
表4.2.2-1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g
得分
新区建设
旧区改建
1.0m2≤ Ag<l. 3m2
0.7m2≤ Ag<0.9m2
3
1.3m2≤ Ag<l. 5m2
0.9m2≤ Ag<l. 0m2
5
Ag≥ l. 5m2
Ag≥ l. 0m2
7
2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绿地率:按表4. 2. 2-2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
小于0.4,得2分。
4 . 2 . 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出人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3分;
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
4 . 2 . 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评价分值为3分。
4 . 2 . 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措
施,得3分;
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
表4. 2. 2 - 2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
绿地率Rg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室内环境指标对比

文章编号:1009 6825(2020)11 0155 02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室内环境指标对比收稿日期:2020 03 20 作者简介:罗 薇(1996 ),女,助教罗 薇(西安欧亚学院人居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摘 要:2019最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加关注用户体验感,即对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性的关注。
对我国新、旧标准中室内环境相关条文要求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并对国内外最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室内环境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对ESGB2019,LEEDV4.0,BREEAM2018中的室内环境部分的指标内容、权重体系的对比。
关键词: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每年产生大量污染。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建筑总量攀升不断加重。
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进步。
发展绿色建筑是应对能源短缺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战略之一[1]。
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系统,其中最为典型的英国BREEAM,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绿色评估标准,相比较其他标准结构层次划分适中,具有适当的标准条目数量并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而美国LEED是在BREEAM基础上进行开发,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标识认证体系之一,成为各个国家用来借鉴的范本。
2006年结合绿色建筑的发展与资源现状,我国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在2014年重新修订,更新为第2版。
并于2019年8月正式实施新版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人们平均每天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2]。
因此,室内环境的质量在人体舒适度、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绿色建筑不仅是节能环保的建筑,还应该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体验空间。
中国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表

中国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表工作室名称:项目名称:4/65/66/6项目序号操纵项专业序号一样项专业序号优选项专业是V否X是V否X是V否X运营治理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治理制度。
建筑业主1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建筑业主1 可对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
建筑业主2 住宅水、电、燃气,采暖与〔或〕空调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建筑业主2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纳的技术先进有用、系统可扩充性强,能较长时刻的满足应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治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差不多配置。
电气业主3 制定垃圾治理的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操纵,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建筑 3 采纳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幸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业主4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采纳袋装化存放,保持垃圾容器清洁、无异味。
建筑业主4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建筑5 物业治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认证。
业主6 垃圾分类回收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
业主7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修理、改造和更换。
水暖电气合计完成分项数目:项完成分项数目:项完成分项数目:项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等级一样项数优选项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运营★ 4 2 3 3 2 4 -★★ 5 3 4 4 3 5 3★★★ 6 4 5 5 4 6 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评判体系2020版〔草稿〕工作室名称:项目名称:1/62/63/64/66/6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
体系表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 (草稿)
工作室名称: 项目名称:
1/6
2/6
2
3
3/6
资源
4/6
4
5/6
35 dB(A)。
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
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
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
板面积的8%,在其它地区不小于5%。
建筑 4 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
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
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建筑
5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
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民用建筑室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
定。
建筑 5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
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
直接进入室内。
建筑
6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
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建筑
合
计
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6/6
项目序
号
控制项专业序
号
一般项专业序
号
优选项专业是 V
否X
是 V
否X
是 V
否X
运营管理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
水、节材与绿化管理
制度。
建筑
业主
1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
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
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建筑
业主
1 可对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
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
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
过程无二次污染。
建筑
业主
2 住宅水、电、燃气,采
暖与(或)空调分户、
分类计量与收费。
建筑
业主
2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
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
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
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
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
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
置。
电气
业主
3 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
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
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
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
倒和二次污染。
建筑 3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
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
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
境的损害。
业主
4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建筑 4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建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