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0808

合集下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新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新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年5月上总第383期行业资讯北京4月22日电为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便捷高效回应群众关切,减轻基层负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开通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四个方面问题线索或意见建议: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线索;二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线索;三是因政策措施不协调不配套不完善给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带来困扰的问题线索;四是改进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企业和群众可以登录中国政府网()或下载国务院客户端,进入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专栏,也可以关注中国政府网微信公众号,进入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小程序提供线索、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将对收到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督促有关地方、部门处理。

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线索,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直接派员督查。

经查证属实、较为典型的问题,将予以公开曝光、严肃处理。

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部署实施“互联网+督查”,既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改进优化督查方式、减轻基层负担的积极探索,也是深化“开门搞督查”理念、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依托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将有效整合督查力量和信息资源,逐步实现督查线索网上实时收集、云端智能分析、线上分类处理、线下督查整改,形成统筹、规范、便捷、高效的常态化督查新格局。

这既有利于更加全面精准地解决企业和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问题,促进党和政府的利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又有助于压减集中督查次数,提高督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督查增效和基层减负并举。

附: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小程序码(见图)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https:///dc/index.ht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 61号公告,新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将于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O378-2014)同时废止。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及解读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及解读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4.1 控制项:
4.1.1 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
控制要求
条文: 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 适用类型: 各类民用建筑 适用阶段: 设计标识 | 运行标识 条文说明: 本条沿用自本标准 2006 年版控制项第 4.1.1、5.1.1 条,有修改。《城乡规划法》第二条明确:“本 法所 称 城乡 规 划, 包 括城 镇体 系 规划 、 城市 规 划、 镇规 划 、乡 规 划和 村 庄规 划 ”; 第 四十 二 条规 定 :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做出规划许可 ”。因此,任何建设项目的 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
建筑布局不仅要求本项目所有建筑都满足有关日照标准,还应兼顾周边,减少对相邻的 住宅、幼儿园生活用房等有日照标准要求的建筑产生不利的日照遮挡。条文中的“不降低周边建筑的 日照标准”是指: (1)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满足周边建筑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 (2)对于改造项目分两种情况:周边建筑改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应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 标准的要求;周边建筑改造前未满足日照标准的,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与日照环境密切相关,日照环境直接影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我 国对居住建筑以及幼儿园、医院、疗养院等公共建筑都制定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其日 照、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直接影响着建筑布局、间距和设计。
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中第 5.0.2.1 规定了住宅的日照标准,同 时明确: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 2 小时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 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 照 1 小时的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的十三大变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由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变化1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原定义在全寿命期内、*.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新定义2.0.1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影响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2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原版指标评价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2.0.2绿色性能:按“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和“提高与创新”一大加分项。

影响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3变化三: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新标准2.0.5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4变化四: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原标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国标绿色建筑评级

中国国标绿色建筑评级

中国国标绿色建筑评级
中国国标绿色建筑评级是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 9进行评定的,该标准旨在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下是绿色建筑评级的一些关键点:
1.评级目的:绿色建筑评级的目的是确保建筑在全寿命期内实现安全
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等性能的综合评
价。

2.评级原则: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
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进行评估。

3.评级等级:绿色建筑认证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一星级、二星级和三
星级。

评级基于满足控制项要求和评分项得分,每类指标的评分项
得分不应小于40分,总得分达到50分、60分、80分时,分别对
应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的绿色建筑等级。

4.评级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调建筑应与地形地貌、气候条
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对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进
行组织和利用。

5.实施时间: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自2019
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取代了原2014版的标准。

6.修订内容:与2014版相比,新标准重新定义了“绿色建筑”的概念,
并在内容上进行了更新,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的绿色建筑评级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它不仅关注建筑本身的环保和节能特性,还考虑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为人们提供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一评级系统,可以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选择环保住宅的参考依据。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分析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分析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分析作者:胡泊刘冰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年第06期【关键词】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评价标准【中图分类号】TU201.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6-0097-030 引言为深入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3月13日发布了最新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包括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评价内容 [1]。

其中,健康舒适指标包括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4个评分项。

通过对室内空气品质评分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具体要求。

1 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评价标准1.1 氨、甲醛、苯等污染物浓度限值的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规定,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规定限制的10%,可以得到3分;当低于20%时,则得到满分6分。

其中,《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室内多种污染物的限量参数,现以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5种主要污染物为例进行分析。

氨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主要来源于混凝土中的膨胀剂和防冻剂,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从墙体里释放出来。

此外,装修过程中一些家具的添加剂和增白剂也含有氨水。

当室内氨浓度达到一定数值,会使人感受到强烈刺激气味并腐蚀呼吸道,降低人们的免疫能力,氨进入肺泡后会破坏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对人体危害很大 [2]。

甲醛是一种带有较强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主要来源于装饰材料中的胶合剂,能够影响人的嗅觉,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人们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还有可能出现头痛和乏力等症状,高浓度甲醛的危害性更大,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严重影响 [2]。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一、绿色建筑等级划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要求和限制,以满足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1 一级绿色建筑一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具备开放式的技术平台和共有共享的资源配置基础的标志性建筑。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较为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和新材料,以实现更高的节能效果。

同时,一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2 二级绿色建筑二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高效的一个完整的实施体系。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同时,二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3 三级绿色建筑三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具备一定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识,但可能没有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基本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同时,三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建筑判定标准2.1 节地与室外环境绿色建筑在规划和设计中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室外环境的合理规划。

应制定合理的用地指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室外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2 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自给率。

同时应考虑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和水资源管理方法,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版与2014年版电气专业条文对比分析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版与2014年版电气专业条文对比分析

-标准解读-规代建览电气No.2Vol.12(Serial No.134)202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版与2014年版电气专业条文对比分析李博才(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208)扌商要:介绍了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版和2014年版的评价方法、评价时间、评价内容的变化,在对比涉及电气专业的条文内容基础上,从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节能型设备、智能化系统、可再生能源和建筑信息模型方面阐述了条文的编制目的、修订内容和施工图表达等,可为电气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供配电系统中图分类号:TU8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8417(2021)02-0063-06 DOI:10.16618/ki.1674-8417.2021.02.015李博才(1986一),男,工程师,从事建筑电气设计。

0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所居住的环境和建筑不断提出更高的需求。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进一步提高建筑环境是满足人们居住和活动需求的主要途径。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绿色建筑领域最重要的国家级标准,第一版于2006年发布,在经历2014年第二版的修订发布后,于2019年再次发布第二次修订版&1-'$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2006年版和2014年版都确定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其对带领我国的绿色建筑实现从无到有,从个别建筑类型扩大到全建筑类型,从单个建筑到建筑群或社区,实现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全面化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新旧标准对比分析随着国内生态建设和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融合新建设技术所带来的对于建筑使用者体验舒适感的提升。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称“旧标准”)考虑是建筑(群)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但未让居民们能真正感受到绿色建筑技术所带来的安全、健康、舒适和宜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虑“以人为本”的技术要求涉及不够。
可感知性不足

建 “四节一环保”性能不能让使用者感知,使用者难以感受到绿色建筑在健康
国 、舒适、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中 对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反映有待提高
随着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健康建
筑等新领域方向和新技术发展并未及时反映在标准中。
筑 建 国 中
2、绿建发展背景
PKPM 存在问题
设计标识多,运行标识少 截至2018年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累计超过1.3万个,建筑面
院 积超过12亿m2,而运行标识项目仅占7%左右。
究 “以人为本” 体现得不够 学研 2006和2014版标准的“四节一环保”更多考虑的是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考
新时期的建筑方针

建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国 (2016年2月6日)的“指导思想”里写道: 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
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
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
• 构建新时代的绿筑色建筑评价技术体系
• 契合新中时代国绿建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需求
一、修订背景
二、总体目标 PKPM
三、工作过程院
目录
四五筑、、科修典学订型研要条究点文
中国建六、主要特点
七、未来计划
1、指导思想
PM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 院PK 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落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究 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战略为方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学研 活 需 要 为 落 脚 点 , 针 对 国 家 标 准 《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 G B / T
源条例中,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内容做了相关规定;福建省等省市将 制定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列入政府立法计划。
2、绿建发展背景
工作成效
PM ü 研究建立了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并朝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 院PK 评价全过程、不同区域和类型全覆盖的方向精细化发展。
设计阶段
究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研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 学 施工阶段 科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 建筑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
★ 2015年,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院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
究 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 研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 科学 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国建 推动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发展。整合健康建筑、可持续建筑、百年建筑、装
中 配式建筑等新理念新成果,扩展绿色建筑内涵,对标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品
质,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绿色建筑产品的需要。
3、新时代新要求
绿色建筑发展新要求
PKPM

• 响应当前建筑科技科新学理研念究新技术发展

建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 ü 主要任务: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量质齐升。 中 ü 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
ü 获得标识项目中,运行标识项目比例超过30%。
2、绿建发展背景
工作成效
PM ü 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发展绿色建筑,已连续列入《国民经济和 PK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国民经济 院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国家中 研究 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国家纲要方案;
运营阶段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 391
改造阶段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 51141 《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 》JGJ/T 425
国 ü GB/T 50378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评估
中 建筑绿色程度、保障绿色建筑质量、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健康
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ü 绿色金融支持。
2、绿建发展背景
PKPM 工作成效
近年来,绿色建筑实践工作稳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效益明显,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理念、
院 认识和需求逐步提高,绿色建筑评价蓬勃开展。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 究 标识项目超过1.3万个,建筑面积超过12亿㎡,全国累计新建绿色建筑面积32.78亿㎡。 研 2018年度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6亿㎡ ,占当年新建城镇建筑面积的56%(“十三五”发 科学 展目标为50%)
3、新时代新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是时代发展的需P要KPM
Ø 大原则:

贯彻--落坚实持“以十人九民大为”中精心科神,学紧研扣社究会主要矛盾变化,

Ø 新--构要建求新:时中代国绿建色建筑评价技术体系
--满足新时代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3、新时代新要求
全面提升建筑全过程绿色化水平
PKP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1、绿色发展
PKPM 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落实途径: 绿色建筑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ü 基本原则:生态文明,绿色低碳。

究 ü 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 研 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 科学 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
学 ü 我国绿色建筑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国范围 筑科 ,从单体到城区、到城市的规模化发展;
建 ü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全面强制执行绿 国 色建筑标准,江苏、浙江、河北、宁夏、辽宁等省市先后发布绿色 中 建筑发展条例;贵州、广西、河南等省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节约能
《绿色建筑评价标PKP准M 》
GB/T 50378 -究2院019介绍

中国建 中国筑国建科城筑学市科孟研科学冲究学院研有究限会公司

2019年8月
一、修订背景
二、总体目标 PKPM
三、工作过程院
目录
四五筑、、科修典学订型研要条究点文
中国建六、主要特点
七、未来计划
1、绿色发展
PKPM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