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焦 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 量。
07 总结与展望
共识成果总结
确立了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标准和评估体系
通过专家讨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针对老年人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标准和评估方 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提出了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策略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特征,制定了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在内 的综合防治策略,旨在降低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的重要性
共识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的必要性,包括心血管内科、血 管外科、老年医学科、影像学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机械性预防措施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通过周期性充气和放气, 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减少 血液淤滞。
梯度压力袜
利用特殊设计的袜子,产 生由下至上的梯度压力, 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足底静脉泵
通过模拟人体行走时足部 肌肉收缩和舒张,促进下 肢静脉血液回流。
介入性治疗手段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 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18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流行病学特
点 • 防治策略与建议 • 药物治疗进展与规范应用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并发症处理及预后评估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 ,且危害严重。
通过加强预防和宣教工作,提高老年人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降低疾病的 发生率和复发率。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疗专家共识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 良反应,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并增加静脉和动脉血栓的风险。
四、制定产科VTE高危因素筛查表,指导预防VTE策略的实施
个人史
妊娠前使用抗凝药物、既往VTE合并血栓高风险、无诱因VTE复发 治疗性抗凝至产后6周 大于等于2次、妊娠合并VTE
家族史
有VTE家族 史
无个人史
大于1项易栓试验检查阳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凝血酶缺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疗性抗凝至产后6周或更长 治疗性抗凝或高剂量预防至产后6周
纯合子(FVL、凝血酶原突变)、FVL及凝血酶原 标准预防至产后6周 杂合突变、蛋白S、C缺乏
抗磷脂抗体阳性、杂合子(FVL、凝血酶原突变) 临床监测,大于等于1个其他危险因素, 予标准预防至产后6周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 症预防和诊疗专家共识
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深静脉血栓(DVT):常发生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 上肢静脉、颈静脉、颅内静脉
脱落
肺栓塞(PE)
2、妊娠期和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明显增加
一、VTE的流行现状
• 妊娠期及产褥期VTE发病率较非孕期增加4-5倍 • 发病率0.6/1000~0.8/1000,其中DVT占75-80%,发生率1.0/1000~1.3/1000,PE发生率
穿刺
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
不通过胎盘、安全有效、产前产后血栓预防首选、肾损害减量或普通肝素替换、抗凝血酶原缺乏加 量、不建议常规测Xa水平、监测血小板计数
普通肝素
半衰期短,出血风险高,非孕期一线用药、出血、HIT、肝素诱导的骨质疏松风险高于低分子肝素钠、 分娩/计划分娩前从LMWH转UFH、考虑血小板计数监测、HIT
老年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05
VTE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与目标
首要原则
缓解患者症状,防止血栓 蔓延及栓塞事件发生。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合 并症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
长期管理
对于老年重症患者,需长 期关注并进行VTE风险评 估与预防。
药物治疗方案及选择
抗凝药物
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 林等,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和蔓延
量以保持适当的抗凝效果。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的衍生物 ,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和更少的 副作用。使用时无需常规监测凝
血功能,但需注意出血风险。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是一种新型的 抗凝药物,具有使用方便、无需 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等优点。但价 格相对较高,且需注意与其他药
物的相互作用。
预防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出血是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 一,严重的出血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 预防和处理出血并发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 影响
其他并发症如肺动脉栓塞等也可能对患者的 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静脉血栓栓塞 症的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预防和处理其他并
发症,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肺动脉栓塞
对于存在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积极 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可采取下腔 静脉滤器植入等措施。
处理其他并发症
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可能出现的 其他并发症,如疼痛、肿胀等,应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和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影响
出血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 影响
出血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严格掌握抗凝药物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在使用抗凝药物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明确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用 药。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可编辑全文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措施术中环节应用较少, 建议手术室常规准备鱼精蛋白,以便对抗普通肝素的抗凝效应。
低血压
休克
猝死
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术语与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
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 深静脉血栓形成
定义 血液在深静脉内异 常 凝 结 ,导致静 脉 回 流 障 碍 的疾病
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浅静脉扩张、疼痛
肺栓塞
下肢水肿
静脉曲张
皮炎
色素沉着
郁滞性溃疡
深静脉血栓
“两正确” “三尽量”
➢ 选择正确静脉穿刺部位, ➢ 正确固定静脉穿刺部位,防止管路扭曲和移位,保证
静脉通路通畅。
➢ 尽量缩短扎止血带时间 ➢ 尽量避免同一血管反复穿刺 ➢ 尽量避免采取下肢静脉穿刺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基础预防
(1)保护静脉血管 (2)避免血液浓缩
术中应遵医嘱进行补液,
静 脉 输 注 药 物 应 遵 循 现用现配原则。
禁忌症
①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②严重周围神经病变或其他感觉障碍 ③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下肢严重水肿 ④下肢局部情况异常者 ⑤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新发的DVT ⑥下肢存在大的开放或引流伤口 ⑦腿部严重畸形 ⑧对装置/器械材质过敏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
➢ 分类:为膝长型、腿长型和连腰型,通常在术前或手术当天使用。 ➢ 梯度压力的选择:VTE的预防推荐采用压力Ⅰ级的GCS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
➢ 术语与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普通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预防护理的实践应用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知识 ,提高其对预防护理的重视程度和配合度。
个性化护理计划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护 理计划,包括活动、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指导。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预防护理的效果评价
05
挑战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风险评估不足
目前对普通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 塞症的风险评估存在不足,缺乏 统一、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导致风险识别不准确,预防措 施不到位。
护理人员知识匮乏
部分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 的认知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进行风险 评估和预防护理。
建议医院建立普通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标准化评估 流程,包括评估时机、评估工具、评估方法等,确保每位
患者都能得到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护理。
加强多学科合作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建议医 院加强普通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之间
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预防护理措施。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规范VTE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流程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VTE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 评估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和危害
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 形成血栓并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危害
VTE可导致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发 生肺栓塞(PE),危及生命。此外,VTE还可增加患者的医 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对住院病人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识别高危病人,以便采取更有效 的预防措施。
个体化预防方案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方案,包括基础预防 、药物预防等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03
管理策略
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
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组成的跨学 科团队,共同负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治疗和 护理。
定期对资源配置进行评估和调整,以满足病人需求和 医院发展需要。
完善护理流程和规范
制定详细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 防护理流程和规范,包括评估 、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 内容。
确保流程和规范的科学性、实 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医护 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参考。
定期对护理流程和规范进行评 估和修订,以适应医学技术的 进步和临床实践的变化。
实践反思
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如部分医护人员对静脉 血栓栓塞症的认知不足,预防措施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等。 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的护理和管理措施,提高预 防效果。
05
结论与展望
对当前工作的评价与反思
01
当前预防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尽管已经采取了多种预防护理措施,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仍然较
02
预防护理措施
基础预防
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
如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 、关节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保持水分摄入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 形成的风险。病人应保持每日足够的水分摄入,避 免脱水。
饮食调节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和血糖等危险 因素,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病人应保持低脂、低 糖、低盐、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2023最新:老年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21条专家共识意见

2023最新:老年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21条专家共识意见重症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危人群,患者年龄越大,VTE发生率越高。
《老年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3)》最终形成21条推荐意见,为老年重症患者VTE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
老年重症患者的VTE风险评估和筛查推荐意见1:推荐CaPrini评分表用于老年重症患者的VTE风险评估。
推荐意见2:推荐老年重症患者入院或转科24h内、术后、病情发生变化时、出院前进行VTE风险评估。
推荐意见3:评估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诊断价值时应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推荐对老年重症患者D-二聚体的正常阈值进行年龄修正。
推荐意见4:推荐老年重症患者至少每周1次超声常规监测DVT e入ICU时间注:A为CUS检杳的解剖点;B为在每个CUS检隹点以毫米为单位测量残余血检厚度;C为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进行CUS检杳的时间点图1标准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加压静脉超声(CUS)检查推荐意见5:推荐采用标准的DVT超声检查流程。
老年重症患者的VTE的药物预防推荐意见6:推荐对所有需要药物预防的老年重症患者动态评估出血风险。
推荐意见7:VTE高危的老年重症患者选择药物预防时,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优于普通肝素)。
推荐意见8: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30mL∕min]的老年重症患者,推荐普通肝素、达肝素用于高危VTE的药物预防。
推荐意见9:对于体重显著异常的老年重症患者建议结合体重等因素综合评估,调整低分子肝素剂量。
推荐意见10:对于口服用药的老年慢性重症患者,推荐新型口服抗凝齐IJ (NOAC)。
推荐意见11:两种抗凝药物需要序贯时,推荐参考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调整。
推荐意见12:不同抗凝药物使用时,推荐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凝血功能监测。
推荐意见13:进行机械预防的老年重症患者,推荐首选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D)。
推荐意见14:老年重症患者使用机械预防VTE时,IPCD推荐首选膝下型。
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培训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对医护人员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实施 、效果评价等,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协作
建立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促进团队协作,共同做好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工作。
多学科合作
与国际指南相比,专家共识更加强调多学科合作在VTE预防中的重要性,并提倡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共 同制定和执行预防措施。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VTE的发病机制
开发更加精准的评估工具
加强多学科合作与培训
探索新的预防措施和药物
尽管目前已经对VTE的发病机 制有了一定了解,但仍需要进 一步深入研究,以发现新的治 疗靶点和预防策略。
与国际指南的对比和差异
风险评估工具
与国际指南相比,专家共识在VTE风险评估方面采用了更加适合中国人群的评估工具,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预防措施
专家共识在预防措施方面与国际指南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具体药物选择和使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抗凝药物 的选择上,专家共识推荐的药物种类和使用方法可能与国际指南有所不同。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病人的预防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提供心 理支持等。
质量监测与持续改进
建立质量监测机制
定期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工作进 行质量监测,包括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效果评价等,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不断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水平。
风险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前言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联系,目前已将二者作为统一的疾病。
VTE很常见,在美国和欧洲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并与死亡危险增加有关,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早期死亡率均很高,分别为3.8%和38.9%。
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使VTE的诊断简化,检出率提高。
但致死性PE可以是疾病的首发表现。
此外,高龄是VTE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老龄人口的增加必将导致未来该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增加。
肺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重在预防。
目前中国没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国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国际指南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能有指导临床和规范化治疗的文件来改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
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
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
例如,髋关节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年龄较大、下肢近端损伤、手术修复及术后需制动数周等危险因素,因此这类患者有发生VTE的高度危险。
如同时合并肿瘤则发生VTE的危险更高。
对于住院病人应常规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价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VTE的危险因素,见下表。
表-1 VTE的危险因素内在因素外部因素高龄肥胖吸烟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手术创伤(大的或下肢创伤)中心静脉插管静脉曲张妊娠及产后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卧床、瘫痪恶性肿瘤肿瘤治疗(激素、化疗或放疗)既往VTE病史急性内科疾病心脏或呼吸衰竭肠道感染性疾病肾病综合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危险分层预防VTE首先应该将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分组预防的策略,分层的标准主要包括:年龄、疾病性质和患者自身的因素等。
外科住院病人影响外科手术患者发生VTE的因素主要包括为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见表-2表-2 外科住院病人危险分层危险分层疾病性质其他危险因素*低度危险非骨科小手术单纯下肢损伤良性妇科疾病小手术≤30分钟经尿道手术或其它低危泌尿外科手术膝关节镜无中度危险非骨科、小手术血管外科大手术大型、开放性泌尿科手术大型神经外科手术非大型普外科手术(40-60岁)创伤、烧伤有大型普外科手术(<40岁)大型妇科手术、良性疾病无高度危险大型妇科手术、良性疾病择期脊柱手术有恶性肿瘤扩大手术无极高危险髋或膝关节置换术(TKR或THR)髋部骨折(HFS)择期脊柱手术(多个危险因素)严重创伤脊柱损伤膝关节镜(时间长、复杂)有*危险因素:VTE病史、肿瘤、凝血因子高凝状态。
合并以下危险因素如高龄、恶性肿瘤、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既往VTE史或经前径路手术时。
内科住院病人VTE除了与手术或创伤等有关外,事实上50-70%有症状的血栓栓塞事件和70-80%致命性PE发生在非手术患者。
一般内科住院患者如不预防时有低到中度发生VTE的危险,无症状DVT的发生率5-7%,且大多局限于下肢远端静脉。
但某些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发生VTE的危险明显增加,包括: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III级和IV级)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化)住院的患者,卧床并伴有一个或多个其它危险因素:活动期癌症、静脉血栓栓塞病史、脓毒症、急性神经系统疾病(中风伴下肢活动不便)以及炎性肠疾病等,许多内科患者往往有多种危险因素,也较为复杂。
除住院患者外,其他特殊情况,如长途旅行也会增加VTE的危险,飞行时间超过6小时,无论有无VTE 的危险,应该注意避免下肢和腰部的紧身衣物,避免脱水,并且经常进行腓肠肌伸缩;有VTE危险者应该考虑分级加压袜或行程前应用一剂LMWH或磺达肝癸钠。
药物预防预防血栓策略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出血并发症的顾虑。
然而,大量荟萃分析及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临床研究已证实预防剂量的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低分子量肝素(LMWH)、或维生素K拮抗剂(VKA)几乎不增加有临床意义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新的抗凝药物如戊糖的证据也越来越多。
有很好的证据表明采取正确预防策略能够达到理想的危险/获益和费用/效益。
预防血栓策略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而且还能降低住院总费用。
一、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或高危人群的主要血管事件非常有效。
有证据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对合并VTE危险的住院患者有保护作用,但不建议单独使用阿斯匹林预防VTE,主要的原因是支持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规模小,设计有缺陷,结果不一致,其疗效较其他预防方法差,如低分子肝素。
二、抗凝治疗1.普通肝素在静脉血栓的预防中,有大量研究证实了皮下注射普通肝素的疗效,但皮下注射普通肝素较静脉用药生物利用度减少。
皮下注射低剂量的普通肝素适合中、高危的患者,如:普通外科手术、内科住院病人、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手术。
但对于极高危的患者,不适于单独应用,如髋和膝关节置换术的预防,以及其他外科手术伴有多重危险因素的病人等。
剂量:根据患者的危险级别不同,推荐两种剂量,无需监测APTT。
中危剂量:5000U 每天两次,皮下注射。
高危剂量:5000U 每天三次,皮下注射。
治疗开始的时间:内科:没有抗凝禁忌证即可开始用药。
外科:大多数预防研究术前1-2小时给予LDUH 5000U皮下注射,术后开始用药的时间:术后12-24小时,给予5000U Bid或Tid皮下注射。
2.低分子肝素尽管不同LMWH的药理特性有显著区别,而且每种LMWH都应当被当作一种独立的药物,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LMWH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
目前还没有直接比较不同LMWH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疗效的研究,不同制剂需要参照产品说明书中的推荐。
中危剂量:LMWH≤3400U,每天一次高危剂量:LMWH>3400U/天,每天一次表-3 不同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剂量药物中危剂量高危剂量用法依诺肝素20 mg 40 mg每天一次,皮下注射那屈肝素2850 IU(0.3 mL)38 IU/kg每天一次,皮下注射达肝素2500 IU5000 IU每天一次,皮下注射治疗开始时间:治疗开始的时间受患者手术和出血危险的影响。
要充分评估某种抗凝药物的效果、出血风险来确定开始预防的时间,麻醉方式也可能对预防药物的选择和开始时间产生影响。
1.一般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手术,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适宜剂量的肝素,术后每日早晨皮下注射,直到患者可活动,一般需5-7天或更长。
2.创伤:对大多数中危和高危创伤患者,一旦最初的出血控制后,即可开始。
早期应用LMWH预防的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进行性出血、不能控制的出血、无法纠正的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伴可疑或已证明的脊柱周围血肿。
不伴明显出血的头部损伤、内脏器官(如肺脏、肝脏、脾脏或者肾脏)的撕裂伤或挫伤、骨盆骨折后的腹膜后血肿以及完全性脊髓损伤等,在排除可能存在的进行性出血后,不是应用LMWH的禁忌证。
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在创伤后36小时内开始应用LMWH进行预防。
3.矫形外科:LMWH在术前与术后应用的差别不大,这两种方式均可采用。
对于择期THR患者,LMWH术前12小时或术后12-24小时开始使用,或术后4-6小时首次给予较高预防剂量的半量,次日应用较高预防剂量。
4.髋部骨折:如果HFS未立即手术,建议术前即开始采取预防措施,给予短效抗凝剂如LDUH或LMWH,5.对有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首次应用LMWH的时间应延迟到术后12到24小时,直到经检查确认手术部位出血已基本停止。
6.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用LMWH预防,并且一旦成功进行基本的止血就应该开始应用,如果CT扫描或MRI检查提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存在脊髓周围血肿,应该延迟1-3天再开始应用LMWH。
治疗持续时间:●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包括手术和内科住院病人,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最佳疗程没有明确。
●总的原则:中危和高危患者用药直至患者恢复活动或出院即可。
●极高危患者需要出院后继续应用2-4周,根据情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内科患者血栓预防的理想时限尚不清楚,有证据的给药时间一般为2周。
延长治疗:下列情况需要延长抗凝治疗:1.普通外科手术的肿瘤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LMWH 2-3周似乎可以减少无症状DVT的发生率。
2.对接受妇科大手术的患者的高危患者,如接受恶性肿瘤手术、年龄>60岁或既往有VTE病史等,建议出院后继续2-4周。
3.THR或HFS患者建议延长预防时间至28-35天。
矫形外科大手术的患者如有以下因素则易发生VTE,如有VTE史或肥胖、活动较少、高龄或癌症等。
其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COPD病史及女性等。
出院后可选择VKA(INR目标值为2.5,范围:2.0-3.0)代替LMWH进行预防。
4.急性脊髓损伤期后,建议在康复阶段继续用LMWH预防或改用口服全剂量VKA 。
3. 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磺达肝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戊糖,能选择性地抑制凝血因子Xa。
至少有2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使用磺达肝癸钠能有效预防THR患者发生DVT,两项研究均表明与LMWH比较磺达肝癸钠没有增加出血危险,也有关于高危腹部外科手术的一项研究,但尚难以推荐。
●用于择期THR术、TKR术、髋部骨折术的围手术期。
●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注射止痛剂的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
建议连续硬膜外止痛时不使用磺达肝癸钠。
●剂量:每日2.5mg,皮下注射。
●开始时间:择期THR、TKR、HFS术后6-8小时开始应用;●治疗持续时间同低分子肝素。
4.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多项研究对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作用进行评价,此类药物有水蛭素、melagatran和口服制剂如ximelagatran。
3项随机临床研究证明,THR患者术前使用重组复合物水蛭素(15mg皮下注射,每日二次)比LDUH或LMWH更有效,而出血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
Ⅱ期研究证实术前皮下注射melagatran然后改为口服ximelagatran或术后单独口服ximelagatran预防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与LMWH相似。
三项双盲临床研究对ximelagatran与合适剂量华法林的预防效果进行了比较,ximelagatran组于术后次日清晨开始口服24mg,每日二次,与调整剂量华法林比较疗效和安全性相似,死亡率可能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