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评审规则

附件2竞赛章程(经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3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 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 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 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 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立项指南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立项指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立项指南一、“挑战杯”竞赛简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其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发掘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并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使比赛的成果真正为广大大学生接受和享用。
自1989年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全国所有重点高校在内1000多所内地高校,以及港澳台、新加坡的20多所高校,先后共有200多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此项赛事。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赛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并日渐成为我国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展示主办高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
从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始,邀请全世界的青年大学生共襄盛会,使“挑战杯”走向世界。
“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一项综合性、全国性的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和师生的科研水平,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和理念,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主战略的深入实施,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口号,“挑战杯”赛事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日益突显出来,成为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挑战杯科技创新流程

1. 挑战杯赛事简介 2. 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流程 3. 选题 4. 申报书与附件的写作 5. 参赛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挑战杯赛事简介
1 “挑战杯”简介
“挑战杯” 赛事分为两个部分: “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2011年为第12届;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 2010年为第7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 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 年举办一届。
——科技发明制作B类 十二自由度步行机器人 Cyber Traffic大规模城市交流3D仿 真系统 天体自动定位及跟踪系统 新型微量滴汞仪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综合评价的AHP 模型 内蒙古摹
二、信息技术 ——科技发明制作A类 Windows NT/2000系统中虚拟光驱系 统开发 光电器件弱光敏特性批量测试仪 井下光电成像系统 3A(Ask And Answer)智能问答系统 电子鼻及其在食品质量评定中的应用 研究 基于微机的虚拟战场仿真开发环境 网络行为安全检测系统 防伪装置智能面部识别系统
1 参赛流程
全国“挑战杯”大赛
淘汰
省“挑战杯”大赛
发起高校 可直接选 送3件作品 进决赛
淘汰
校“挑战杯”大赛
2 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流程
2 申报流程
已获得新的研究成果 或先进作品
申报书(或申请书)
附件: 科技发明制作:详细的科学技术内容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报告
3 选题
1 作品的时代性
作品必须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必须与时代发展相一致。因 此,在选题时,可参照《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纲要》和十七大 报告(环境、安全、高新技术、安全培训、绿色可持续发展)。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经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
获得3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挑战杯 具体内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在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开展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
第十二届"挑战杯"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定于2011年3月下旬举行,本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进取迎接挑战”的宗旨,"挑战杯"期待电力学院各位优秀学生的参与和推动。
1.竞赛作品类别及要求: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
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打“√”。
论文及调查报告题目可以参考大赛邮箱上相关项目。
论文类参赛作品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调研报告参考题分类为:一、哲学类二、经济类三、法律类四、社会学类五、教育类六、管理类七、科技类2.各学院组织申报(3月1日——3月9日)3月9日以前,参赛队伍把参赛作品、《参赛作品汇总表》和《作品申报书》等文件压缩发到以下邮箱:dianlitiaozhanbei@(密码:123456)3.书面复审和参展准备阶段(3月10日——3月23日)(1)3月14日至3月19日,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书面复审并评出终审决赛名单。
(2)3月20日至3月23日,各学院按组委会要求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工作。
4.终审、展览阶段(3月24日——3月31日)(1)3月23日前完成各学院作品布展工作(2)3月24日邀请学校有关领导和学院领导、学生代表参加开幕式。
(3)3月26日由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终审,并由作者进行答辩或展示。
(4)3月27日至3月31日为作品展览阶段。
5. 总结、表彰阶段(4月下旬)举行闭幕式,宣布获奖名单,颁发证书和奖金。
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观学习总结

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观学习总结十一届“挑战杯”是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目旳是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增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旳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旳优秀人才。
现将参观学习状况总结如下:一、本次竞赛规格高、规模大10月28日下午,我们一行6人参与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开幕式。
据主办方简介,本届竞赛启动以来,共有全国1000多所高校旳数百万大学生参与其中,1387件作品最终入围全国竞赛,称得上是中国大学生科技旳“奥林匹克”盛会。
通过评审,共有内地432所高校旳1106件作品、港澳地区15所大学旳53件作品进入全国决赛。
最终竞赛评审委员会共评出特等奖作品29件,一等奖作品100件,二等奖作品283件,三等奖作品747件。
本届挑战杯加入了时代元素。
主办方联合上海世博局设置了世博专题竞赛。
共有385件作品入围专题竞赛决赛,最终评出特等奖作品11件,一等奖作品30件,二等奖作品95件,三等奖作品249件。
主办单位将展示会按照天、地、金、木、水、火、土分区,展出了世博类、港澳及海外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信息技术类、大型作品、机械与控制类、数理类、生命科学类、能源和化工类、等七个类别旳385件入围专题竞赛决赛旳作品。
二、参观旳详细状况1.参与了开幕式开幕式于10月28日下午北航大学体育馆举行,来自内地、港澳台及国外旳近500所高校师生代表,社会各界代表4000多人参与了开幕式。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求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卫,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组员、人事教育司长陈小筑,全国学联主席刘凯,竞赛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企业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谭瑞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企业党组组员、副总经理吴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企业党组组员、副总经理方向明等出席了开幕式。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2004年6月10日全国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 第二条?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 第三条?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 第四条? 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 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 第六条? 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 第七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 ??第八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一挑战杯简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

一挑战杯简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
通过挑战杯,参赛者可以和同学合作,在互相学习中激发灵感;更可能得到名师指导,常常有“茅塞顿开”的欣喜。
“挑战杯”能提供给你尽可能多的便利和资金、物力支持,使你拥有一个更好的陶然书海、求索真知的机会。
通过挑战杯,参赛者可以发掘自己的潜力。
“挑战杯”的宗旨之一就是“挑战自我”,探索过程可能漫长而艰苦,也可能经历坎坷失败,从一次次挫折中吸取教训,完善自我,获得宝贵的科研经验。
当大功告成之时,你会欣喜地发现,除了成功之外,你更大的收获是发掘了自己更多的潜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给我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开拓我们的思维,发挥我们的想象,实践我们的想法,最终,证明我们的价值!让我们一起充满信心,迎接挑战!挑战杯官方网站:二参赛流程1、开题参加“挑战杯”竞赛,你得从选择一个题目入手。
从现在开始,利用你已掌握的知识和你敏锐的头脑,挖掘你感兴趣的学科中有科研价值的课题。
首先,你必须知道“挑战杯”竞赛的参赛作品类别:(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及地球科学等)、工(包括石油、化工、机械、仪器仪表、电工、电子、电信、自动化、计算机、建筑、交通运输、轻工业、手工业、动力、环境、劳动保护、土木工程、能源、材料等)、农、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张全明老师提供)
(一)项目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省级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承办、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
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挑战杯”每两年举办一次。
经过省级初评和组织申报阶段3月至6月,全国复赛和参赛准备阶段7月至10月,全国决赛和表彰阶段10月份。
在第十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诚毅学院团队以《多选熟面自动售货机》经过逐级选拔获得省赛一等奖和国赛三等奖的佳绩。
(二)指导老师
1、皮均:男,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职称教授和高级工程师。
2002年至2015年福建厦门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先进材料精密复合加工技术和液压传动与控制。
迄今为止负责了“高压大流量电液直控液压换向阀系统”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高压、高速液压缸关键设计理论和加工技术”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子课题;“厦门市工程机械产业技术路线图”横向;“超声弯曲振动车削研究”校启动基金。
2、……
(三)参赛对象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四)培养形式
1.辅导讲座:针对赛事具体详细讲解,并且聘请专业参加过“挑战杯”学长作详细的讲解主要事项和整个比赛的历经过程,使我们少走弯路。
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2.实践培训:结合竞赛及课题项目要求,不定期给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小项目,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
3.交流讨论:指导老师每周组织学生集中讨论,总结一周学习中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互相查找自身问题,吸取其他同学出现问题的经验教训。
4.参观交流:定期组织与有“挑战杯”经历的学长进行深入交流,并且参观其作品。
同时参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设计思路。
(五)案例介绍
第十四届“挑战杯”福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黄家锋同学作为队长带领团队通过集美大学的初赛、复赛、决赛最终以校第一名的成绩入围省赛。
他们团队设计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厨房概念的“隐形厨房”,使厨房与餐桌完美地结合为一体。
旨在解决居住在城市中小户型房子的居民的生活难题。
“隐形厨房”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微晶灶、电磁炉等功能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对厨房设备、线路、管道、水源及其散热高度集成化。
“隐形厨房”实现厨电一体化、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的融合,具有广大的市场价值。
比赛过程中队员分工合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选材,修改尺寸。
在既定时间内,顺利实现机构设计和电路控制,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整个过程,完成了赛题的全部要求,最终入围福建省省赛。
(六)获奖情况:
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1年国家三等奖1项;
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2014年省级优秀奖1项。
2015年省级三等奖1项。
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2008年省级银奖1项;
2010年省级金奖3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1项;
2011年校级银奖1项、校级铜奖1项;
2012年省级银奖2项;
2014年省级金奖1项、银奖2项;国家级铜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