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加减
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川断 10g 伸筋草 10g 牛膝10g
没药 3g 枸杞 10g 菊花10g
粉葛20 g 甘草6g
一天一剂,一剂煎两次,早晚各喝一次,十天、黑芝麻、人参、鹿茸、熟地、黄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适量。
一、用葛根、黑豆、蛇蜕、黑芝麻、人参、鹿茸、熟地、黄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适量。
结合适当按摩理疗,效果会更好。
葛根汤基础配方:葛根12g、麻黄9g、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6g。
我常用此方加减治疗颈椎病、五十肩等。
40岁以后常患的五十肩,主要症状为:后头隐痛、项背牵强、肩臂疼痛酸麻、肩颈有压痛、怕冷、疼痛受寒加重等。组方如下:
葛根15g、麻黄5g、桂枝12g、炙甘草5g、生姜2片、附子6g、姜黄10g、赤勺12g、羌活10g、红花10g、茯苓15g。
处方:粉葛根25克,山茱萸20克,白芍12克,桂枝、独活、天麻各10克,炙甘草、附子、羌活、川芎、川牛膝各9克,生姜6克,大枣6枚。
连服5剂,每剂服后均有微汗出。服后颈部轻松,局部发凉好转,以其体虚,上方去羌活、川芎,加鹿角霜、仙灵脾。服药1个疗程,颈项转动灵活,体质有所好转。再用上方加减调治60余剂,诸症若失而愈。颈椎X线片示生理曲度、骨质增生均好转,随访至今未复发。(原作者焦树德)
相信在现代的社会一般人都用电脑开车上班生活忙碌经常会出现脖子肩膀酸痛严重时还会伴有头痛头晕恶心手指麻木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剂中药药方我的病人用了效果都很好中医是讲究辩证论治因人而治我的药方经多年实践将其加减修改成更大众化适合大多数人方如下
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颈椎疼痛难忍,一侧有些肿,眼睛晕花。给开葛根汤加党参、当归、川芎以补气血,以推病邪。一付,效果明显。
▲●葛根汤--功效与介绍相关48首方

▲●葛根汤--功效与介绍相关48首方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
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葛根汤吗?下面我对中药方剂葛根汤的有关介绍。
01【处方】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功能】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主治】治外感风寒表实,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方解】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摘录方源】《伤寒论》02【别名】葛根龙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九)。
【处方】葛根24克、生姜9克、龙胆草大青叶各1.5克、桂心、甘草(炙)、麻黄(去节)各6克,葳蕤3克,芍药、黄芩各6克,石膏(碎)、升麻各3克【制法】上十二味,切。
【功能主治】治伤寒三四日不愈,热毒内盛,头痛,壮热来解,身体疼痛者。
【用法用量】以水1升,先煮葛根、麻黄取800毫升,掠去沫,后纳余药,再煎至300毫升,分三服,日二夜一。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方源】《外台秘要》卷一引《小品方》03 【处方】葛根、生姜各18克,独活12克,当归9克,甘草、桂心、茯苓、石膏、人参、白术、芎藭、防风各6克【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300毫刀,去滓,每次服100毫升,每日三次。
【摘录方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04 【处方】葛根(锉)300克,甘草(炙)90克,半夏60克,(生姜汁75毫升,浆水500毫升,同煮软,切,焙干),黄连(去须)30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
葛根汤概要及加减运用功用发汗解表,升津舒...

葛根汤概要及加减运用功用发汗解表,升津舒...
葛根汤概要及加减运用
功用
发汗解表,升津舒筋。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禁忌
素有阴虚火甚,上盛下虚的病人不可用。
方解
本方是桂枝汤加入葛根、麻黄而成。
方中葛根解肌散邪,生津通络;辅以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
诸药配伍,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经之功效。
本方配伍特点具有桂枝汤方药配伍关系,桂枝汤者,有调理脾胃和生化阴津,阴津可随营卫和畅,气机升降而运行以濡泽筋脉,并有升清降浊。
运用
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项背拘急不舒为辨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肠炎、菌痢、流脑、乙脑初起,早期,小儿秋季腹泻及发热,内耳眩晕症,三叉神经痛,腓总神经痛,面神经瘫痪,重症肌无力,肩颈肌痉挛,肩凝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眼睑脓肿,麦粒肿等。
化裁
如表邪犯胃呕逆者,加半夏;身热烦渴,加石膏;头痛剧者,加蔓荆子、藁本;咽痛痰粘,加桔梗;伴风疹者,加防风、川芎、蝉蜕;口眼㖞斜,加地龙、川芎、木瓜。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加减运用,桂枝加葛根汤医案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加减运用,桂枝加葛根汤医案【桂枝加葛根汤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组成】葛根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5g 红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使微汗出,病愈停后服,不愈续服之。
【主治】太阳病中风,项背强几几。
【加减】无汗、脉浮紧者加麻黄。
【禁忌】1.口干、口苦、喜冷、思饮者,忌之。
2. 表实无汗者,忌之。
【类方】1.葛根汤:同为治项背强几几之方。
不同者,葛根汤治太阳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者。
2.瓜蒌桂枝汤:均可治表虚证之项背强几几。
不同者,瓜蒌桂枝汤证兼阴虚,故有口干、口渴、脉沉等津液亏损症状。
【桂枝加葛根汤临床运用】1.感冒、肩凝、项背部神经痛、痢疾初起、麻疹、猩红热。
2.落枕。
3. 胃痛。
劳累或进食生冷则痛剧,喜温按,舌淡,脉弦细。
4.中毒性痢疾。
脓血便10〜20次/日,午前寒战,午后高热无汗,舌淡,苔薄白腻。
2. 僵人综合征。
症见头项强直,面色苍白,肌肉紧张,全身汗出。
6.面肌瞤动。
兼自汗、恶风,舌淡红,脉弦。
7.项背拘急。
伴自汗恶风,便溏后重,舌苔白润。
【桂枝加葛根汤浅议】此调和营卫、解肌升津之方也,以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不舒为临床使用目标。
项背强几几,即颈项强急不舒、顾盼俯仰不自如之谓。
为风寒侵袭,经脉不通,津液不能上达,筋肉失养所致。
故用桂枝汤解外,加葛根升达津液。
葛根一药,既有解肌驱邪、宣通经络之力,复有生津濡筋、升液止渴之功,《本经》谓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是以外感内伤皆可用之。
解肌用量宜大,通常为30〜60克。
颈椎骨质增生,落枕多有此症,若兼见恶风,汗出,舌质淡,余常以本方治之。
体弱者,加当归、黄芪;瘀滞者,加王不留行、姜黄,多能消除或缓减症状。
大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二阳合病,即既有麻黄汤证,又见下利,为表邪及里,故用葛根汤解表和里。
葛根汤标准配方与用量

葛根汤标准配方与用量
葛根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方,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的功效。
其配方和用
量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葛根汤的标准配方与用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葛根汤的标准配方包括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
葛根6克,麻黄3克,桂枝3克,芍药6克,甘草3克。
这是葛根汤的基本组成部分,每味药的用量都经
过严格的科学计算和临床验证,能够达到最佳的药效。
葛根汤的用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次服用15克,儿童每次服用7.5克。
如果是煎剂,用水煎煮,每次服用1剂,一日3次。
如果是
颗粒剂,成人每次服用1袋,儿童每次服用半袋,一日3次。
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要遵医嘱,不得随意更改用量和服用频次。
葛根汤的标准配方和用量是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的,具有较高的药
理活性和药效。
在使用葛根汤的过程中,病人应该严格按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用药,不得随意更改用量和服用频次。
同时,病人在服药期间要密切观察自身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总之,葛根汤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方,其标准配方和用量对于病人的治疗效
果至关重要。
在使用葛根汤的过程中,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标准配方和用量进行用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葛根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

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辨为寒凝血瘀型。 中医治疗:以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解痉止痛为治。方以葛根汤加减,药取葛 根30g,生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 生姜10g,红枣12枚,炙甘草10g。6剂,每 日1剂,浸泡30分钟,水煎2次,共取药液 9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二诊:服用6剂后,患者诉月经来潮第 1天经行通畅,经量增加,经色转红,小腹 疼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也基本消失。嘱 其在下次来月经前服用葛根汤原方6剂,以 巩固疗效。
桂、小茴香,以温里止痛。 月经量少、血块多、色瘀黯者,加莪
术、川牛膝、红花,以活血化瘀。 腹胀、胸胁、乳房胀痛者,加延胡
索、青皮、川楝子,以行气止痛。 恶心呕吐甚者,加半夏、吴茱萸,以
降逆止呕。 手足冰凉、冷汗淋漓者,加制附子、
细辛,以温经散寒。 血虚夹滞者,加当归、醋香附、川
芎,以养血化滞。 气血虚弱者,加人参、当归、熟地、
黄芪,以益气补血。 肝肾亏损者,加山茱萸、山药、巴戟
天、熟地、枸杞子,以益肾养肝。
注重保健 注意卫生。经期可每晚用温开水擦洗 外阴,以淋浴为佳,避免盆浴或坐浴。卫 生巾、纸要柔软洁净,透气性好,并勤换 内裤。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擦拭,以免脏物 带入阴道,引起阴道或子宫炎症。 劳逸适度。痛经时应卧床休息,保证 充足睡眠;痛经缓解后可适当活动,但应 避免过劳或剧烈运动。 保暖防寒。经期胞宫气血空虚,应注 意保暖,避免淋雨、游泳、用冷水洗头洗 脚、久坐冷地等。 饮食有节。宜进食清淡温和、富有营养 易于消化的食物,不吃生冷、辛辣、香燥伤 津之品。多喝开水,宜吃温性水果、蔬菜。 调控情绪。痛经患者肝气易郁,容易 忧思烦怒,以致气血逆乱,故应保持心情 舒畅,以有利于气血正常运行。■
(发稿编辑:吴王群)
葛根汤加减治疗面神经炎

中医 药
葛根汤加减治疗面神经炎
文/ 杨峰(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面神经炎,俗称“歪嘴巴、吊线 风”,中医称“面瘫、卒口僻”等,属 “中风”范畴。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 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指出: “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 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医家王清 任在《医林改错》中说:“若壮盛之人, 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歪斜,乃受风邪阻 滞经络之症。经络为风邪阻滞,气不上达 于面, 亦能病口眼歪斜。”由此可见,该 病是因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入所致, 又每为寒、热、瘀相加为患。对于风寒袭 络型面神经炎患者,笔者多运用葛根汤加 减治疗。
本例患者是因右侧面部遭受风寒之邪 侵袭所致的卒口僻,故给予葛根汤加牵正 散治疗。方中葛根解肌散邪,生津通络, 以缓肉筋挛急;麻黄疏散风寒;桂枝温通 经脉;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生津养液, 缓急止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白附子 善行头面,祛风化痰止痉;僵蚕去经络之 风,解除面部痉挛;全蝎祛风通络止痉。现 代医学研究表明,全蝎及僵蚕均有抗凝作 用,且促进血液循环,两药配合可达到祛 风通络效果,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 风自灭”。服药后因患者面瘫诸症消失, 故去麻黄、白附子、僵蚕、全蝎等药,加 生黄芪、白术、防风,意在增强身体正 气,以抵御风邪,防范复发。
全蝎6g,生姜10g,大枣12枚,炙甘草6g。 共3剂,每日1剂,浸泡1小时,水煎2次, 共取药液900ml,早、中、晚3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右 侧额纹稍有恢复,右眼睑睑裂缩小,闭合 较前有力,口角未变。效不更方,给予上 方6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患者服药后诸症基本消失,右 眼睑已能闭合,口角已不漏水,上方去麻 黄、白附子、僵蚕、全蝎,加生黄芪30g、白 术15g、防风15g。继服3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巩固疗效。
[转载]葛根汤
![[转载]葛根汤](https://img.taocdn.com/s3/m/9ab685f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a.png)
[转载]葛根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寒论》:葛根汤处方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备注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三五、「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张仲景在太阳篇出了三个代表方,第一是桂枝汤,第二是葛根汤,第三是麻黄汤,为什么会有葛根汤证,所谓的中风,中寒,平常中风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的,中了风或许都不知道,摸脉才知道的,因为风吹的很舒服的。
中寒的时候有感觉,有警戒心的时候,就是麻黄汤证了。
当中风的时候,恰逢汗流很多,津液都伤掉了,就变成葛根汤证了,所以葛根汤可以说是温病的方子,因为只有南方比较热,才会大量流汗,津液才会伤到,这时候感冒的话,项背强几几,人背后是太阳经,几几像鸟羽毛竖起来,背后太阳经整个冰冷的,可以刮痧,或葛根汤就可以了,葛根汤的症状就是无汗,恶风,因为是中风,所以风吹的很难过。
或是用桂枝汤,桂枝汤加一些麻黄再加葛根,称之为葛根汤,这时候重用葛根。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方一。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诸汤皆仿此。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方二。
(用前第一方,一云用后第四方。
)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方三。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方四。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