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

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

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

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 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地方标准研究的相关数据。

编写《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向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单位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车用汽油(GB-17930-2013)前言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1/427—2009《车用汽油》。

DB 31/427—2009《车用汽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 31/427—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正文首页的“警告”内容;——将“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修改为“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将第4章产品分类修改为“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牌号”;——增加 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

车用汽——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改为第7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修改为“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增加第8章根据GB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其危险性警示见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说明;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志良、林荣兴、陈洪德、全轶枫、施慧娟、黄成、沈贤、李新颖、李明亮、王川。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车用汽油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运输、装卸、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危险。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

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

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

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地方标准研究的相关数据。

编写《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向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单位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DIN EN 228 汽车燃料-不加铅汽油

DIN EN 228 汽车燃料-不加铅汽油
2003/17/EG[2]提供的.这些技术要求之间都有严格的区分和明确的表达. e) 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不加铅的标准汽油将一一记载在本标准德文本[NB](标准条
件)附录中,在那以前,表 2 中的技术要求仍然有效.
以前版本 DIN 51607:1984-07,1985-06,1988-01,1989-08 DIN EN 228: 1993-05;1999-02;2000-02
EN 228
共 15 页 第 5 页
汽车燃料/不加铅汽油 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EN 228
共 15 页 第 6 页
前言
该文献 EN 228:2004 标准的起草者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TC 19“矿物油产品,润滑油 和同族产品”,其秘书处在 NEN(荷兰国家标准)
该欧洲标准必须取得本国标准的合法地位,所采取的措施是:或者在 2004 年 6 月以前 出版一份内容相同的标准文本并得到承认,如果这时出现了内容相矛盾的本国标准, 则必须在 2004 年 6 月以前予以取消.
(见表 1)
此外,按表 1 中的规定,关于不加铅高级汽油的技术要求规定如下:
研究辛烷值
98.0
动力汽油辛烷值 88.0
所有其他技术要求与不加铅高级汽油的技术要求是相同的.
NB.4 标准不加铅汽油的技术要求
表 2 中技术要求的有效期到 2004 年 12 月 31 日为止. 表 2 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无效,但对于标准汽油,表 1 的技术要求仍然有效. 在抗爆性方面,标准汽油的技术要求规定如下:
DIN EN ISO 3170 液体矿物油产品/人工取样(ISO 3170:2004);德文本 EN ISO 3170:2004
执行联邦环保条例第 10 号命令 – 关于燃料质量情况和标价的命令.

车用乙醇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

车用乙醇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

车用乙醇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车用乙醇汽油快速筛查阈值、取样和快速筛查方法等内容。

本技术规范仅适用于车用乙醇汽油产品的快速筛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5 石油计量表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5487 汽油辛烷值的测定研究法GB 18351 车用乙醇汽油(E10)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GB/T 28768 车用汽油烃类组成和含氧化合物的测定多维气相色谱法GB/T 29858 分子光谱多元校XX量分析通则GB/T 30519 轻质石油馏分和产品中烃族组成和苯的测定多维气相色谱法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NB/SH/T 0663 汽油中醇类和醚类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SH/T 0689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SH/T 0693 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713 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720 汽油中含氧化合物测定法(气相色谱及氧选择性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阈值threshold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

3.2 定标建立一组样品的质量指标与样品吸收光谱之间关系(模型)的过程。

3.3标准方法standard method用来测定样品质量指标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试验方法,其测XX果参与校正模型建立和验证。

3.4定标模型calibration model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对应质量指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国四汽柴油各指标最详细解析

国四汽柴油各指标最详细解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石油产品标准中质量指标的解读
• 比如,如果发动机是按93号油设计的,而车主用了90号汽油, 发动机就会发生提前燃烧现象,进而产生瞬间的超高温和超 高压,既烧坏火花塞、汽缸等,又会产生无用功,导致汽车 加速、爬坡无力,还会使汽油中的烯烃产生胶质,使汽油中 的硫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一种很强的腐蚀物,造成排气管等 锈蚀。油的标号高低并不是油的质量优劣的标志,它只是相 当于人穿的鞋子的尺码大小,而油的质量不管在什么标号里 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的脚适合穿43码的鞋,你非让它穿40码
《车用燃料甲醇》 GB/T 23510—2009 《车用甲醇汽油(M85)》 GB/T 23799—2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前言
现行汽柴油标准(国家标准)
——《车用柴油》 GB 19147—2013
——《普通柴油》 GB 252—2011
—— 生物柴油
《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00)》GB/T 20828—2007 《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 GB/T 25199—2010
• 增加多环芳烃、生物柴油含量限值
2013年2月
2013年6月
发布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Ⅳ)国家标准
发布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Ⅴ)国家标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2007年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共同申报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满足国家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石油产品标准中质量指标的解读
• 常识了解:选用汽油标号的唯一标准是汽车发动机的压缩比。
压缩比定义: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 积之比。 一般来说,压缩比越高的发动机,可燃性混合气被压缩的体 积越小,动力性越足、油耗也越小。但压缩比得有另一个指 标配合。它就是汽油的抗爆性指标,亦称辛烷值,即汽油标 号。压缩比越高的发动机,要求汽油的抗爆性指标越高,即 汽油的标号也就越高。然而现在车主为了省钱,降标用油的 现象极为普遍,销售人员也不给购车者介绍压缩比.使得许多 买车人忽略了这一重要指标。

GB 17930

GB 17930
c广东、海南全年执行此项要求。
d也可采用GB/T11140、SH/T0253、ASTMD7039进行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0689方法为准。
e将式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和水分。在有异议时,以GB/T511和GB/T260为准。
f也可采用GB/T28768、GB/T30519和SH/T0693进行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0713方法为准。
e将式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和水分。在有异议时,以GB/T511和GB/T260为准。
f也可采用GB/T28768、GB/T30519和SH/T0693进行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0713方法为准。
g也可采用GB/T11132、GB/T28768进行测定,在有异议时,以GB/T30519方法为准。
GB 17930-2016
表3车用汽油(VIA)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89
92
95
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RON)不小于
抗爆指数(RON+MON)/2不小于
89
84
92
87
95
90
GT/T5487
GT/T503、TB/T 5487
铅含量/(g/L)不小于
0.005
GB/T8020
馏程:
89
84
92
87
95
90
GT/T5487
GT/T503、TB/T 5487
铅含量/(g/L)不小于
0.005
GB/T8020
馏程:
GB/T 6536
10%蒸发温度/℃不高于

我国汽柴油标准

我国汽柴油标准

我国汽柴油标准和试验方法及指标性能讲解1 我国车用汽油标准1.1国Ⅱ和国Ⅲ车用汽油标准1.2 国家标准车用汽油(Ⅳ)GB17930-20111.3 GB/T 17930-2011 附录A 建议性车用汽油技术指标A.1 本附录是根据国外车用汽油的发展趋势,为满足第Ⅴ阶段排放要求而提出的建议性车用汽油技术指标(见表A.1)。

A.2 本附录除对车用汽油中硫含量规定为不大于10mg/kg外,其他技术内容待进行相关研究后,再予以确定。

表A.1 建议性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1)95#汽油可满足压缩比≤10,发动机要求。

2)高辛烷值组分混芳,匹配难度可控。

芳含≤40%。

≤35%。

(高碳对性能、对环保都有不利影响)3)中国汽油生产工艺的特点:FCC+ 重整+MTBE为主。

2 我国轻柴油和车用柴油标准2.1我国轻柴油标准GB 252-2000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制取的或加有添加剂的烃类液体燃料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车、工程机械、船舶和发电机组等压燃式发动机。

轻柴油按凝点分为7个牌号:10号轻柴油:适用于有予热设备的柴油机。

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8℃以上的地区使用。

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以上的地区使用。

-1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地区使用。

-2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14℃以上的地区使用。

-3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29℃以上的地区使用。

-5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4℃以上的地区使用。

表4 我国轻柴油技术要求2.2我国普通柴油标准GB 252-2011普通柴油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运输、装卸、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本标准无意对于本产品有关的所有安全提出建议。

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 /427—2009
2009-10-01实施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09-02-10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3、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欧盟标准EN 228-2004《车用汽油》制定。

本标准与EN 228-2004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一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均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根据上海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研究法辛烷值划分为3个牌号;
——未设马达法辛烷值、VLI指数等项目;
——增加了抗爆指数、铁含量、锰含量、硫醇、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密度按20℃进行规定;
——烯烃指标规定为“不大于25%(体积分数)”,芳烃修改为“芳烃+烯烃”,指标为“不大于60%(体积分数)”;
——氧化物只规定甲醇,指标为“不大于0.3%(质量分数)”;
——馏程指标与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一致。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川、林荣兴、陈洪德、缪文泉、叶志良、沈伟云、唐德寿、黄成。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

车用汽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适用于作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 1792 馏份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4-2000, eqv ISO 3675:1998)
GB/T 1885 石油计量表(GB/T 1885-1998,eqv ISO 912:1991)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4756-1998,neq ISO 3170:1988)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5487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GB/T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GB/T 8018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GB/T 8019 燃料胶质含量的测定喷射蒸发法
GB/T 8020 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GB/T 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 17930-2006 车用汽油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174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SH/T 0253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型振动管法)
SH/T 0663 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689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SH/T 0693 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711 汽油中锰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712 汽油中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713 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741 汽油中烃族组成测定法(多维气相色谱法)
SH/T 0794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微量法
ASTM D7039 用单色波长X荧光光谱法测定汽油和柴油中硫的试验方法
3
分类和标记
3.1
产品分类
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7号三个牌号。

3.2
产品标记
车用汽油加油机的醒目位置应标注:标准号+空格+牌号+车用汽油。

示例:DB31/ XXX 93号车用汽油。

4
要求和试验方法
a
牌号高于97号的汽油,除抗爆性外,其它指标的限值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b
甲醇、铅和铁虽然规定了限值,但是不得人为加入。

c
锰含量是指汽油中以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形式存在的总锰含量,不得加入其他类型的含锰添加剂。

d
密度允许用SH/T 0604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GB/T 1884,GB/T 1885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e
蒸气压允许用SH/T 0794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GB/T 8017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f
硫含量允许用GB/T 11140、SH/T 0253、ASTM D7039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 0689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g
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及水分。

在有异议时,以GB/T 511和GB/T 260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h苯含量允许用SH/T 0693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 0713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i 芳烃含量、烯烃含量允许用SH/T 0741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GB/T 11132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5
取样
按GB/T 4756进行,取4 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如车用汽油中含锰,取样时应避光。

6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运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进行。

如车用汽油中含锰,运输和贮运时应避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