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药材储存条件的标准及怎么防潮除湿
中药保存要求

中药的保存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过程,目的是保持药材的质量,防止药材变质、虫蛀、霉变等。
根据中国传统医药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中药保存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干燥通风:中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潮湿导致霉变。
干燥的条件有助于保持药材的药效和防止微生物的生长。
2. 避光防晒:阳光直射会导致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分解,因此中药应存放在避光防晒的地方。
3. 防虫防鼠:药材应远离虫害和鼠害,可使用适当的容器和储存设施来防止害虫和老鼠的侵扰。
4. 低温冷藏:对于某些易挥发、易变质的药材,可以采用低温冷藏的方法来延缓药效的衰减。
5. 密封保存:使用密封容器或真空包装来减少药材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空气中的湿气和污染物进入。
6. 分类存放:不同性质的药材应分开存放,以免相互影响。
例如,挥发性的药材应单独存放,以防挥发油与其他药材混合。
7.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药材,及时发现并处理变质、虫蛀等问题。
8. 避免混淆:储存时应明确标识药材的名称和产地,防止混淆和误用。
9. 遵循医嘱:对于已经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应按照医嘱及时服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药效下降或变质。
草药 仓储标准

草药仓储标准
草药的仓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控制: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和高温环境中。
一般建议保存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
2. 湿度控制:对湿度较为敏感,应防止受潮。
药材的储存环境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3. 光照控制:应避免直接暴露在光线下,可以选择使用不透明的容器或储存柜。
4. 防虫控制:储存时应做好防虫措施,避免虫害对药材的损坏。
可以使用密封包装或放置防虫剂等方法。
5. 建筑设计:草药仓库应位于地势较高、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
建筑结构应符合安全、防火、防潮的要求。
6. 温湿度控制:草药仓库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一般建议温度控制在10-30°C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之间。
7. 防潮防虫措施:草药仓库应进行防潮处理,包括防水处理、设置防潮设施等。
同时,还需要采取防虫措施,如使用防虫剂等。
以上是关于草药的仓储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中药材贮藏中的变质现象及产生原因

1 中药材贮藏中的变质现象及产生原因1.1 霉变及其产生原因温度条件:25℃左右。
湿度条件: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
环境条件:阴暗不通风条件。
1.2 虫蛀及其产生原因采收过程: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而干燥时未能将虫卵消灭。
贮存过程:贮藏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贮藏过程中,害虫由外界进入繁殖。
繁殖时期:5-10月间。
药材成分:一般含脂肪油、淀粉或蛋白质的药材多易虫蛀。
1.3 变色及其产生原因药材所含成分中的结构中具有酚羟基,在酶的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合作用,形成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较易变色。
药材含有糖及糖酸类分解产生糠醛或其他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活泼的羟基能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
药材所含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可能与还原糖作用生成大分子棕色物质。
药材加工火烘时温度过高或发霉、生虫过程中变色。
使用某些杀虫剂也可导致变色。
1.4 走油(泛油)及其产生原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5 自燃及其产生原因富含油脂的药材或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大量成垛堆置,在夏天,药材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局部温度增高,先焦化至燃烧。
2 采取措施2.1 清洁养护法搞好仓库和容器的清洁卫生。
2.2 除湿养护法2.2.1 通风法2.2.2 吸湿防潮法常用干燥剂:生石灰块,又名氧化钙,吸潮率可达20%-25%;无水氯化钙,吸潮率可达100%-120%。
2.2.3 利用阳光的热量或采用加热烘干法。
2.3 低温养护法将药材贮藏于冷库中,温度以2℃-10℃为宜。
2.4 高温养护法将药材爆晒或烘烤,温度应超过40℃,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温度不宜超过60℃。
2.5 密封(密闭)养护法使药材与外界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细菌、害虫等隔离,减少这些因素对药材的影响。
常用容器:缸、罐、坛、瓶、箱、柜、铁桶、塑料薄膜帐、塑料薄膜袋以及密封库、密封小室。
采用此法条件:气温逐渐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大或当各种霉菌、害虫繁殖生长旺季时候采用此法。
中药贮藏的要求

中药贮藏的要求
1. 温度:中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过高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5℃以下。
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 光线:中药容易受到光线的影响而变质,应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最好存放在暗处或使用不透光的容器进行包装。
3. 湿度:中药容易受潮而发霉变质,应避免潮湿环境和密封容器,保持干燥通风。
4. 存放方式:中药应该分类存放,按照功效或成分进行分类,避免混杂存放,同时应保持容器密封性和清洁卫生。
5. 避免异味:中药容易吸附异味,应尽量避免与有较强气味的物品放在一起。
6. 避免接触:中药应避免与石膏、酒精等影响其质量的物质接触。
综上所述,中药贮藏的要求主要是控制温度、光线、湿度,避免异味和接触,保持干燥、通风、清洁等条件,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功效。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一、引言中药饮片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药物形式之一,储存管理的规范性对于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二、储存环境要求1. 温度控制中药饮片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20℃~25℃范围内,且不得超过30℃。
储存环境应具备恒温功能,确保温度的稳定性。
2. 相对湿度控制中药饮片的储存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55%之间,且不得超过60%。
储存环境应具备湿度调节功能,确保湿度的稳定性。
3. 光照控制中药饮片应储存在无直射阳光的环境中,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
储存环境应具备遮光功能,确保光照的控制。
三、储存设施要求1. 储存区域划分中药饮片的储存区域应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不同的药材属性和储存条件进行分类存放。
2. 储存容器选择中药饮片应储存在密封性良好的容器中,以防止湿气、异味和虫害的侵入。
容器材质应符合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 储存记录建立中药饮片的储存记录,包括入库记录、出库记录、库存记录等,记录中应包含药材名称、批号、储存时间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
四、储存管理要求1. 定期检查定期对中药饮片的储存环境进行检查,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指标的监测,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2. 防潮防虫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防止湿气滋生,采取防潮措施,如使用除湿机、湿度调节剂等。
同时,采取防虫措施,如使用防虫剂、密封容器等,防止虫害滋生。
3. 药材检查定期对储存的中药饮片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气味、颜色等指标的观察,确保无异常情况。
4. 有效期管理对于中药饮片的有效期,应根据药材属性和储存条件进行评估,并在容器上标注明确的有效期。
过期的中药饮片应及时淘汰和处理。
五、应急措施1. 突发情况处理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如停电、设备故障等,应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中药饮片的储存环境稳定,如备用发电机、备用设备等。
2. 灾害防范建立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水灾等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确保中药饮片的安全。
中药材的储存温度与湿度要求

中药材的储存温度与湿度要求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储存方式可以保持其药效,并延长其保质期。
储存温度与湿度是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将介绍中药材的储存温度与湿度要求,并提供一些储存中药材的实用建议。
一、储存温度要求1. 常温储存大部分中药材适宜在常温下储存,即15-25摄氏度。
常温储存下,中药材可以保持其原有的药效和风味,并可延长其保质期。
选择储存环境时,应避免阳光直射、潮湿和通风不良的地方,以免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2. 低温储存某些中药材,特别是容易受潮的品种,适宜在低温下储存。
一般来说,储存温度在5摄氏度以下比较适合。
低温储存可以有效地减缓中药材的代谢和湿度吸收,延长其保质期。
储存前应将中药材晾干,放入密封性较好的容器中,以避免潮气进入。
同时,在低温储存过程中,需注意防止中药材受冻,可选择适当的包装方式,如采用冰袋或密封袋外包装。
二、储存湿度要求1. 干燥储存中药材储存时,应确保储存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下,以避免中药材吸湿霉变。
特别是一些容易吸湿的中药材,如天麻、川芎、何首乌等,在储存时应特别注意。
在干燥储存中,可以使用除湿剂、密封容器或干燥剂等方法来控制湿度。
2. 适度湿润储存一些中药材在储存时需要一定的湿润环境。
例如,冬虫夏草、花菜、麦冬等,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保持其营养成分和药效。
在湿润储存中,可采取相对湿度在50-70%的储存方式,注意及时更换湿度合适的储存容器,避免中药材过度吸湿或干燥。
三、储存实用建议1. 定期检查中药材状态在储存中药材时,定期检查其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应检查是否有霉变、虫害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若出现潮湿或霉变现象,应迅速更换储存容器,并将患部分割去。
2. 防止异味交叉污染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应分开储存,以防异味交叉污染。
尤其是一些具有强烈气味的中药材,如川椒、党参等,应与其他中药材隔离存放,以避免相互影响。
3. 合理使用包装材料在储存中药材时,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如密封袋、玻璃罐等,以确保其密封性和防潮性。
药品库房防潮规章制度

药品库房防潮规章制度一、目的保障药品库房内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药品受潮而导致损失和污染,确保药品库房环境符合相关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药品库房内的所有药品和相关设施。
三、定义1. 药品: 指公司所生产或销售的各类药品和药材,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
四、库房环境要求1. 温度要求:药品库房的温度应保持在15℃-25℃之间,特殊要求的药品除外。
2. 相对湿度要求:药品库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60%之间。
3. 通风要求:库房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湿气积聚。
4. 光照要求:库房内应避免阳光直射,使用适当照明设备确保充足的照明。
五、防潮措施1. 墙面处理:库房内墙面应使用防潮、防霉的材料进行装修,确保墙面的平整性和密闭性。
2. 地面处理:库房内地面应选用防滑、防潮的材料,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
3. 防潮装置:在库房内设置合适的除湿设备,定期清洁和维护,保证其正常工作。
4. 提升设备:库房内的药品应储存在干燥的货架或储物柜中,避免接触地面。
5. 装修管理:库房内的装修和维护工作应定期检查,发现湿气泄漏或其他问题应及时修复。
六、巡检和维护1. 巡检频率:药品库房的巡检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至少每天巡检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巡检内容:巡检包括检查除湿设备运行情况、墙面和地面状况、货架和储物柜是否有湿气迹象等。
3. 记录和报告:巡检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上报给相关部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追踪。
七、培训和宣传1. 培训计划:公司应定期组织药品库房防潮相关规章制度的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 宣传措施:公司应通过内部刊物、会议等形式对药品库房防潮规章制度进行宣传,提高员工对防潮工作的重视程度。
八、责任追究1. 员工责任:库房工作人员应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如发生违反规定的情况,将根据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2. 领导责任:负责药品库房的领导应定期检查库房环境和工作情况,对巡检不及时或发现问题不处理的员工进行相应的约谈和处理。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中药饮片是中医药领域中常用的药物形式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
为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储存管理进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介绍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要点。
一、储存环境1.1 温度:中药饮片的储存温度应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避免受潮和受热。
1.2 湿度: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0%之间,避免中药饮片受潮发霉。
1.3 通风:储存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中药饮片受潮、发霉或受到异味污染。
二、储存容器2.1 包装:中药饮片应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采用防潮、防虫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2.2 标识:每批中药饮片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名称、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3 分装:中药饮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装,但分装后应重新做好标识,确保使用时能够准确识别。
三、储存管理3.1 定期检查:对中药饮片的储存环境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温湿度符合规定要求。
3.2 清理整理:定期清理储存室,保持整洁干净,避免灰尘、异物等污染中药饮片。
3.3 防虫防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和潮湿,如放置防虫剂、湿度调节器等。
四、储存期限4.1 保质期:中药饮片的保质期一般为3年,超过保质期的中药饮片应及时淘汰。
4.2 入库管理:对新进的中药饮片进行入库登记和分类管理,确保先进先出原则。
4.3 监测检验:定期对中药饮片进行外观、气味、含水量等指标的监测检验,确保质量安全。
五、应急处理5.1 损坏处理:对发霉、受潮、异味等问题的中药饮片应及时处理,避免对其他药材造成污染。
5.2 报废处理:对超过保质期或质量受损的中药饮片应及时报废处理,避免误用。
5.3 记录备份:对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备份,以备查证和追溯。
综上所述,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规范对于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才能有效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材储存环境的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药材的质量很不利,会使药品变质失效,不仅给国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对病员治疗的效果。
储存环境温度过高,沸点低的液体和容易升华的固体药物会因此而挥发,如乙醇、樟脑等。
酊剂药物受热挥发后,药物的浓度改变,影响疗效。
有些药物会因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而加速其化学变化,使疗效降低,如过氧化氢溶液在高温和过于潮湿的条件下会逐渐分解失效。
对药材储存影响较大的是霉菌,它适宜生长的湿度为80~90%RH,相对湿度低于70% 时,霉菌就不易生长。
湿度过大,许多固体药物容易潮解、液化,片剂则崩解、吸湿成团块,如碘化钾,胃蛋白醉等。
此外,含有蛋白质、淀粉、胶质和糖类的药物,在湿度过大的情况下易霉变变质。
有些液休药物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降低其浓度,造成使用剂不准,如无水醇、醋酸等。
有些液体制剂在低温条件下,质量易发生改变,有效成
分减少,如1%盐酸吗啡等。
医院是药品使用的最终环节,药品从进入药库到经由药房发到患者手中或应用于临床,药品质量管理要贯穿始终,才能达到保证药品质量。
保障人体用药安全。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根据所经营药品的储存要求,设置不同温、湿度条件的仓库。
潮湿季节,为了防止药品返潮、受潮而失去药效,必须创造适宜的储存环境。
实践证明,采用除湿机是控制和调节库内湿度行之有效的办法。
现代药品的贮存,药品入库后对温度、湿度和气体条件的控制技术尤为重要,因为药品仓库的空气相对湿度直接影响着药品存储时间的长短和质量的高低。
尤其是南方梅雨季节湿度比较大,药品易滋生霉菌等细菌的快速繁殖,使所存放的
药品变质,所以药品仓库配置除湿机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药品库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0%之间。
药品库房如何防潮保质,药品库房用哪种除湿机好,存放药品的库房湿度要求是多少,该如何控制?湿度控制在药品的生产,储存以及运输过程中对于药品的药效及安全都有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药品在库房贮存过程中湿度管理不当,湿度过高时,药品极易吸湿而受潮,将直接导致药品的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更严重的是发生变质以及副作用增强。
因此,在药品的生产,储存等各个环节都须对湿度予以严格控制,从而确保药品的正常生产和储存安全!药品储存条件中的常温指温度在0~30℃;阴凉处指温度在0~20℃;冷处保存指温度在2~10℃,三者相对湿度都是45%~75%RH。
但凡药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也就是常说的有效期,所谓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储存条件下,能保证其质量合格和治疗效果的期限。
直观一些说,是在规定储存条件下,药品有效成分减少10%所经历的时间。
如果药品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如温、湿度过高、光照等因素,均可加速药品的降解速度,也就是说,使药品的有效期限缩短。
所以,要保证药品质量在有效期内稳定合格,不论是生产厂商、批发企业、零售药店还是患者家庭保存,或是在药品的流通运输过程中,都必须注意药品的环境条件。
药品储存条件的标准
(1)色标管理为了有效控制药品储存质量,应对药品按其质量状态分区管理,为杜绝库存药品的存放差错,必须对在库药品实行色标管理。
药品质量状态的色标区分标准为:合格药品――绿色;不合格药品――红色;质量状态不明确药品――黄色。
按照库房管理的实际需要,库房管理区域色标划
分的统一标准是:待验药品库(或区)、退货药品库(或区)为黄色;合格药品库(或区)、中药饮片零货称取库(或区)、待发药品库(或区)为绿色;不合格药品库(或区)为红色。
三色标牌以底色为准,文字可以白色或黑色表示,防止出现色标混乱。
(2)搬运和堆垛要求应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式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
怕压药品应控制堆放高度,防止造成包装箱挤压变形。
药品应按品种、批号相对集中堆放,并分开堆码,不同品种或同品种不同批号药品不得混垛,防止发生错发混发事故。
(3)药品堆垛距离药品货垛与仓间地面、墙壁、顶棚、散热器之间应有相应的间距或隔离措施,设置足够宽度的货物通道,防止库内设施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保证仓储和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药品垛堆的距离要求为:药品与墙、药品与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
另外仓间主通道宽度应不少于200厘米,辅通道宽度应不少于100厘米。
(4)分类储存管理应有适宜药品分类管理的仓库,按照药品的管理要求、用途、性状等进行分类储存。
可储存于同一仓间,但应分开不同货位的药品有:药品与食品及保健品类的非药品、内用药与外用药。
应专库存放、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存于同一仓间的药品有: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特殊管理药品以及危险品等。
(5)温湿度条件应按药品的温、湿度要求将其存放于相应的库中,药品经营企业各类药品储存库均应保持恒温。
对每种药品,应根据药品标示的贮藏条件要求,分别储存于冷库(2-10℃)、阴凉库(20℃以下)或常温库(0-30℃)
内,各库房的相对湿度均应保持在45%—75%之间。
所设的冷库、阴凉库及常温库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应以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品规定的储存条件为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即所经营药品标明应存放于何种温湿度下,就应当设置相应温湿度范围的库房。
如经营标识为15-25℃储存的药品,就应当设置15-25℃恒温库。
对于标识有两种以上不同温湿度储存条件的药品,一般应存放于相对低温的库中,如某一药品标识的储存条件为: 20℃以下有效期3年, 20-30℃有效期1年,应将该药品存放于阴凉库中。
(6)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应根据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性质设置相应的储存仓库,合理控制温湿度条件。
对于易虫蛀、霉变、泛油、变色的品种,应设置密封、干燥、凉爽、洁净的库房;对于经营量较小且易变色、挥发及融化的品种,应配备避光、避热的储存设备,如冰箱、冷柜。
对于毒麻中药应做到专人、专帐、专库(或柜)、双锁保管。
小资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现场检查1904款的规定:企业要有适宜药品分类保管和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的库房。
其中,常温库温度为0~30℃,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冷库温度为2~10℃;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药品储存必须按照药品包装上标示的储藏条件存放到相应的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柜)中,冷藏药品未按规定在冷库或冷柜储存的,一律按劣药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