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配套课件:1专题讲座 化学计算中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

合集下载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配套课件:选5-4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合物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配套课件:选5-4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合物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提示: 1.④③② 2.(1)不一定。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大多数可用通式Cn(H2O)m表示,n与m可以相同,也可 以是不同的正整数。但并非所有的糖都符合通式 Cn(H2O)m,如鼠李糖(C6H12O5)。 (2)不一定。例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的分子式 可分别改写为C(H2O)、C2(H2O)2,但它们不是糖,而分 别属于醛和羧酸。 3.甲方案实验设计和结论均不正确。加入NaOH溶液 后,再检验淀粉是否水解是不正确的,因为I2与NaOH 反应,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同时如果淀粉部分水解, 未水解的淀粉与碘反应也产生蓝色,所以溶液变蓝并 不能说明淀粉尚未水解。 乙方案实验设计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即使水解 液中有葡萄糖,也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
①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②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 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O、N ③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
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一定不一致 ④用甘氨酸 (
)和丙氨酸
( A.② C.①②
)缩合最多可形成四种二肽 B.②③ D.②④


解析:①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氨基酸不属于 高分子化合物,①错误;②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缩 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都含有C、H、O、N,有 的也含S,正确;③如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形成的 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水解产物相同,③ 错误;④两种物质自身缩合可形成两种二肽,交 叉缩合又可形成两种二肽,故最多能形成四种二 肽,正确。 答案:D
二、油脂 1.油脂 高级脂肪酸 脱水形成的酯。 一分子 甘油 与三分子 2.结构特点 结构通式:
3.分类
油:常温下呈液态 按状态分 脂肪:常温下呈固态 简单甘油酯:R、R′、R″相同 按高级脂肪 酸的种类分混合甘油酯:R、R′、R″不同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配套课件:选2-3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配套课件:选2-3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第三章

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考纲要求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 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2.了解金属材 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 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3.了解用 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4.了解我国 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材料的 发展方向。
(2)已知赤铁矿被还原剂还原时是逐级进行 的,还原时温度及CO、CO2平衡混合气体 中CO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 ①在温度高于570 ℃时,依次发生的还原 反应有________(选用图中的a、b、c、d填 空)。 ②为减少高炉炼铁时CO的尾气排放,下列 研究方向不可取的是________。 a.其他条件不变,增加高炉的高度 b.调节还原时的炉温 c.增加原料中焦炭与赤铁矿的比例


解析: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缺点为质地较脆, 经不起热冲击。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但克服了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还具有能承受高温、 强度大,具有电学、生物学性质等优点。高温结 构材料具有能承受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 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综上所述,A、 C、D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解析:(1)结合题中提示写出 Al2O3和纯碱及 SiO2和纯碱反应的化学 高温 高温 方程式: Al2O3+ Na2CO3=====2NaAlO2+ CO2↑, SiO2+ Na2CO3===== Na2SiO3+ CO2↑; (2)加盐酸酸化后NaAlO2会转化为 AlCl3,而 Na2SiO3 会转化为 H2SiO3沉淀,故最后的沉淀物是硅酸; (3)因本实验中加入纯 碱来熔融高岭土,故不能选用能与纯碱反应的瓷坩埚和氧化铝坩埚,而 应选用铁坩埚。
高温 如WO3+3H2=====W+3H2O;

最新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夯实基础考点串讲方法提升真题集训第1章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最新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夯实基础考点串讲方法提升真题集训第1章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2.金属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 NaOH 再与溶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或不反 应,其思考方法如下:
特别提醒:钠与熔化状态的盐反应符合金属置换的基本规律, 但在水溶液中,首先考虑 Na 与 H2O 的反应,因此,看清反应 条件非常重要。
即时应用
1.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_2_N__a_2O__2_+__2_C_O__2=__=_=_2_N_a_2_C_O__3_+__O_2___ (化学方程式)
应用:过氧化钠常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思考感悟 1.实验室中为什么把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钠着火一般用沙子 灭火,而不用水、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来灭火,为什么?
氧化
物性 质及 应用
氧化物 性质
与H2O反应:__N__a_2O__+__H_2_O__=_=_=_2_N__a_O_H__; 2_N_a_2_O__2+__2_H__2_O_=_=__=_4_N_a_O__H_+__O__2_↑ (化
学方程式) 与CO2反应:_N_a_2_O__+__C_O__2_=_=_=_N_a_2_C__O_3____;
体验高考
(2012·高 考 北 京卷 )下 列解 释实 验现 象的 反应 方程 式正 确的 是 () A.切开的金属 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 O2===Na2O2 B.向 AgCl 悬浊液中滴加 Na2S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 +S2-===Ag2S↓+2Cl- C.Na2O2 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 2Na2O2+2CO2===2Na2CO3+O2 D.向 NaHCO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HCO-3 +Ca2++2OH-===CaCO3↓+CO23-+2H2O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配套课件:选5-1认识有机化合物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配套课件:选5-1认识有机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烷烃: ①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②烷烃系统命名三步骤: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 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如果有多个取代基取 代苯环上的氢原子,根据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不同,分别用 “邻”“间”“对”表示。也可对连接取代基的苯环上的碳原子进行 编号,选取最小的位次进行命名。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

9.判断下列有关烷烃的命名是否正确:
(5)(2014年高考浙江卷节选)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名称是2,3,5,5四甲基4,4二乙基己烷( )


答案:(1)√ (2)× (3)√ (4)× (5)×

10.判断下列有关烯烃、卤代烃、醇的命 名是否正确:

答案:(1)× (2)× (3)× (4)× (5)√ (6)×
1.写出下列物质的键线式: (1)CH2CH(CH3)CH(CH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几种常见烷基的结构简式: (1)甲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3H7:________、________。 (4)—C4H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为
答案:C
, C选项不正确。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线( )
,有关其
A.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所有氢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2016版优化方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化学实验基础

2016版优化方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化学实验基础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化学实验基础
AB 。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 过滤 。 ④实验(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 (4)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 碘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w=(20.00 mL×10-3 L· mL-1×0.010 0 mol· L-1×
127 g· mol-1×5)÷20.00 g×100%=0.635%。
(3)①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漏,主要是检验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检查方法: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 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处是否漏水。 ②用CCl4萃取后,CCl4的密度比水大,故有机层在下层,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几乎为无色,下层呈紫 红色。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 2:连接装置 A—D—B,检查气密性,按图示重新加入试 剂。通过 N2 排尽空气后,于 400 ℃加热装置 A 至 (NH4 )2 SO4 完 全分解无残留物,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 N2 。观察到装置 A、 D 之间的导气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经检验,该白色固体 和装置 D 内溶液中有 SO3 ,无 SO4 。进一步研究发现,气体 产物中无氮氧化物。 - 2- (4)检验装置 D 内溶液中有 SO2 3 、无 SO4 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取少量装置D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后沉淀完全溶解,放出无色刺激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H3(或氨气) 。 (5)装置 B 内溶液吸收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__ (6)(NH4 )2 SO4 在 400 ℃ 分 解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400 ℃ 3(NH4)2SO4=====3SO2↑+ 4NH3↑+ N2↑+ 6H2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配套课件:选5-2烃和卤代烃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配套课件:选5-2烃和卤代烃



苯与苯的同系物化学性质的区别 (1)苯的同系物发生卤代反应时,条件不同, 取代的位置不同,一般光照条件下发生烷 基上的取代,铁粉或FeBr3催化时,发生苯 环上的取代。 (2)烷烃不易被氧化,但苯环上的烷基易被 氧化。大多数的苯的同系物都能使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可用此性质 鉴别苯与苯的同系物。

③CH2-CH3-CH2-CH3
④己烷。它们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什么?




4.有下列物质:①CH3CH3 ②CH3-CH =CH2 ③CH≡CH ④聚乙烯。其中能使溴水褪色 的有哪些?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有 哪些?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 应的又有哪些? 提示: 1.酸性KMnO4溶液可鉴别烷烃、炔烃, 但不能用来除去烷烃中的炔烃,因为酸性 KMnO4溶液可把炔烃氧化成其他物质,在 除去炔烃的同时,又引入了其他杂质。
B.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有6种
C.含有5个碳原子的某饱和链烃,其一氯取代物可能有3种
D.菲的结构简式为 基取代物
,它与硝酸反应,可生成5种一硝

解析:含3个碳原子的烷基有两种,甲苯 苯环上的氢原子有三种,故产物有6种,A 正确;B项中物质的分子式为C7H8O,与其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中有一种 醇(苯甲醇)、一种醚(苯甲醚)、三种酚(邻 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和对甲基苯酚),总 共有5种,B错;含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有 三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 烷,其一氯代物分别为3、4、1种,C正确;
(2)消去反应: 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乙醇 CH3CH2Br+NaOH――→ △

CH2===CH2+NaBr+H2O 。

【创新方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01章专题讲座(01)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用方法课件新人教版

【创新方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01章专题讲座(01)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用方法课件新人教版
能向任何一个方向进行到底,因此平衡时SO3、O2、SO2 的浓度范围应分别为0<c(SO3)<0.4 mol/L,0<c(O2)<0.2 mol/L,0<c(SO2)<0.4 mol/L。SO2反应转化成SO3,而SO3 分解则生成SO2,那么c(SO3)+c(SO2)=0.2 mol/L+0.2 mol/L=0.4 mol/L。对照各选项,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学一技] 差量法在化学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 生成物按一定的质量比发生反应。在具体的一个反应中, 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某些特定的组合,即反应方程式中某 些项目进行加减组合。如碳酸氢钠固体的分解反应,产物 中的二氧化碳是气体,水是液体,若讨论固体质量的变化, 可以是前后固体质量的差值,也可以是非固体物质质量的 和,将非固体物质中的比例关系合并为一个比例量,与原 方程式中各种量成比例关系。具体如下:
[解析] 依题意,有:
本题可用关系式法求解。 由上述两个反应及电子转移守恒理论,得I-与Cl2之间的 关系式:2I-~Cl2。 设KI的物质的量是x。
2I-~Cl2 21 x 0.025 mol 21=0.025x mol,x=0.05 mol。
c(KI)=00..00525mLol=2 mol/L。 [答案] 2 mol/L
(2)极值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①把可逆反应假设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完全反应。 ②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 ③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成单一反应。
(3)极值法解题的关键: 紧扣题设的可能趋势,选好极端假设的落点。
(4)极值法解题的优点: 极值法解题的优点是将某些复杂的、难以分析清楚的 化学问题假设为极值问题,使解题过程简化,解题思 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简,由难变易,从而提高了解 题速度。
mol/L×0.02 2

优化探究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座一 化学计算中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课时作业

优化探究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座一 化学计算中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三) 化学计算中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一、选择题1.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 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2.8%,含K 2CO 3 37.3%,其余为KOH 。

现取1 g 样品加入到25 mL 2 mol·L -1的盐酸中,多余盐酸用1.0 mol·L -1KOH 溶液33.9 mL 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溶液可得到固体为( )A .1 gB .3.725 gC .0.797 gD .2.836 g解析:将样品加入到盐酸中发生反应①K 2CO 3+2HCl===2KCl +CO 2↑+H 2O 、②KO H +HCl===KCl +H 2O ,反应后盐酸剩余,加入KOH 又发生反应②。

该题虽涉及反应不多,但数据较多,用常规方法很难解答。

据题意反应结束后溶质只有KCl 可知:n (KCl)=n (Cl -)=n (HCl)=0.025 L×2 mol·L -1=0.05 mol m (KCl)=0.05 mol×74.5 g·mol -1=3.725 g 。

答案:B2.在含有a g HNO 3的稀硝酸中,加入b g 铁粉充分反应,铁全部溶解并生成NO ,有a4 gHNO 3被还原,则a ∶b 不可能为( )A .2∶1B .3∶1C .4∶1D .9∶2解析:Fe 与HNO 3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为两种极端情况。

(1)若Fe 过量,发生反应:3Fe +8HNO 3(稀)===3Fe(NO 3)2+2NO↑+4H 2O ,则有b 56∶a 63=3∶8,解得:a b =31,此为a ∶b 的最小值。

(2)若HNO 3过量,发生反应:Fe +4HNO 3(稀)===Fe(NO 3)3+NO↑+2H 2O ,则有b 56∶a 63=1∶4,解得:a b =92此为a ∶b 的最大值。

所以a ∶b 的取值范围为31≤a b ≤92,即a ∶b 的比值在此范围内均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 单
隐 藏
高考合物类计算的“简化方式”——平均值法
所谓平均值法就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中的一种解 题方法。它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两个数Mr1和 Mr2(Mr1大于 Mr2)的算 术平均值 Mr 一定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只要求出平均值 Mr ,就可以 判断Mr1和Mr2的取值范围,或根据M1和 M2确定 M 的取值范围,再结合 山 东 题给条件即可迅速求出正确答案。常见的平均值有:求平均相对原子质 金 太 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平 阳 书 业 均组成等。 有 限 公 司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解析 设样品中含 NaHCO3x g, △ Na2CO3+ CO2↑+ H2O Δm(固 ) 2NaHCO3===== 2×84 xg 84 w1- w2 x= 31 则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w1- x 84w2- 53w1 ×100%= ×100%。 w1 31w1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练习
4.向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后,将
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到5.8 g固体物质,则该固体的成分是( A.Na2SO3 B.NaHSO3 )
C.Na2SO3、NaHSO3
D.Na2SO3、NaOH
解析: 本题中反应后得到的物质只可能有 Na2SO3 、 NaHSO3 、 Na2SO3+ NaHSO3、 Na2SO3+ NaOH四种情况,其中只有 Na2SO3或只
② 10[KHC2O4·H2C2O4] + 8KMnO4 + 17H2SO4===8MnSO4 +
9K2SO4+40CO2↑+32H2O A.0.008 889 B.0.080 00
C.0.120 0
D.0.240 0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解析:设 KHC2O4· H2C2O4· 2H2O的物质的量为 n1,需 NaOH溶液的 体积为 3V,则需 KMnO4溶液的体积为 V, KMnO4溶液的浓度为 c2。 根据 10[KHC2O4· H2C2O4]+ 8KMnO4+ 17H2SO4===8MnSO4+ 9K2SO4+ 40CO2↑+ 32H2O得关系式: 10[KHC2O4· H2C2O4]~ 8KMnO4~ 30NaOH 10 mol n1 由关系式可得 10× V× c2 0.100 0×3V n1= = , 8 3 则 c2= 0.080 00 mol· L- 1, 故 B项正确。 答案:B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解析:设原混合气共9 L,则含N2、O2、CO2各3 L,反应后气体
减少1 L, 由2CO2+2Na2O2===2Na2CO3+O2 ΔV
2L
1L
1L
知反应时消耗CO2 2 L,生成O2 1 L, 故N2、O2、CO2体积比为3∶4∶1。
6.72 L-5.04 L=1.68 L。
答案:A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2.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 原体积的 ( ) A.3∶ 4∶1 C.6∶ 7∶3 B.3∶3∶2 D.6∶ 9∶0 8 (同温同压 ),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9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题型三
极限思维的妙用:极值法
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技巧。它是
将题目假设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值,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求得正确结论。极值法可以将
某些复杂的难以分析清楚的化学问题假设为极值问题,使解题过程简
答案:A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1)极值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①把可逆反应假设成向左或向右的完全反应。 ②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 ③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成单一反应。 (2)极值法解题的关键: 紧扣题设的可能趋势,选好极端假设的落脚点。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w(CaCO3)= 25aV0V2 %。 WV1
答案 A
V0 2.5aV2×10 × mol×100 g· mol- 1 V1 Wg
-3
× 100%=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练习 3 . 一 定 体 积 的 KMnO4 溶 液 能 氧 化 一 定 质 量 的 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 质 量 的 KHC2O4·H2C2O4·2H2O , 所 需 NaOH 溶 液 的 体 积 恰 好 为 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8 mol V× c2
30 mol 0.100 0 mol· L- 1×3V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解题关键: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原子守恒规律找出物质变化过 程中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找准关系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有 NaHSO3时计算比较简单,故可先分别假设所得固体中只有 Na2SO3
或NaHSO3。 答案:D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5.(2015年烟台质检)在(NH4)2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 100 mL 1
mol/L的Ba(OH)2溶液,把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质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题型二 解答连续反应类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
多步连续反应计算的特征是化学反应原理中多个反应连续发生, 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定量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依据方程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
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 的关系,列出计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答案 A
106
62 (w1- w2)g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练习
1.标准状况下,6.72 L NO2通入水后,收集到5.04 L气体,则被
氧化的NO2的体积是( A.1.68 L ) B.2.52 L
C.0.56 L
D.1.12 L
解析: 由于 3NO2 + H2O===2HNO3 + NO ,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 出体积差量部分就是被氧化的那一部分,所以被氧化的 NO2的体积是
- 2+ 淀:C2O 2 4 +Ca ===CaC 2O4↓。过滤出CaC2O4后,用稀H2SO4溶解:
CaC2O4+ H2SO4===H2C2O4+CaSO4,再用蒸馏水稀释溶液至 V0 mL,
-1
山 取出 V1 mL,用a mol· L 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此时发生反 东 金 - + 2+ 应:2MnO 4 + 5H2C2O4+ 6H ===2Mn +10CO2↑+8H2O。若达到滴 太 阳 -1 定终点时消耗a mol· L 的酸性 KMnO4溶液 V2 mL,则样品中CaCO3的 书 业 质量分数为( ) 有 限 25aV0V2 25aV1V2 25aV1V0 25aV2 公 A. % B. % C. % D. % WV1 WV0 WV2 W 司
专题讲座一
化学计算中的基本技
能和数学思想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题型一
“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妙用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 (始 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 这种物理 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 应等。 2.使用差量法的注意事项 (1)所选用差值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2)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即“上下一致, 左右相当”。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C.V=33.6n(1-x)
D.11.2n<V≤22.4n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课 作 时 业
化学
思路点拨
Na、Al混合物中没有具体指明Na、Al的物质的量,且
二者相对量的多少与 H2O反应后产生H2的量有关,故需要采用极值法 来确定 V的范围,根据题意求出两个端值,则实际值介于两个端值之
间。
解析 据题意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 nx mol, Al的物质的量为 n(1- x) mol,产生的 H2是溶液中的 H+获得Na、 Al失去的电子而生成的,根据 nx+ 3n1- x 得失电子守恒可得产生 H2的物质的量= 2 mol,根据反应 山 东 金 2Na+ 2H2O===2NaOH+ H2↑、 2Al+ 2NaOH+ 2H2O===2NaAlO2+ 太 阳 3H2↑和题中 “金属没有剩余”可知 n(Na)≥ n(Al),即 0.5 ≤x< 1。当 x 书 业 = 1时,产生 H2的物质的量为 0.5n mol,即 11.2n L;当 x= 0.5时,产生 有 限 H2的物质的量为 n mol,即 22.4n L,故产生 H2的体积的取值范围为11.2n 公 司 < V≤22.4n,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