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鱼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总复习《鱼我所欲也》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

《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欲:想要、需要。

舍:放弃。

生:生命。

义:大义,正义。

甚:超过、胜过。

于:比。

苟得:苟且取得。

恶(wù):讨厌,憎恨。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用这样(的手段)。

由,用。

是故:因此。

独:仅。

心:指思想认识。

丧:丧失,丢掉。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呼尔:轻蔑地、呵斥地。

与:给。

蹴(cù):用脚践踏。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通“辨”,辨别,礼义:这里指道德规范。

加:这里指好处。

奉:侍奉。

穷乏:穷困。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放弃。

本心:本性,天良。

【一词多义】而:呼尔而与之:表承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某种办法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表目的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练习题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最新8篇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最新8篇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最新8篇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篇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浏览题一、对联:①君子舍生取义;志士忘生成仁②生与义并举,舍生取义;吉和凶共存,趋吉避凶。

③善取舍才是智者;能割舍弃方为慧人④舍义取利失本性;杀生成仁见品德⑤因求生不择手段;为取义岂能拘泥⑥舍生赴死;取义成仁⑦舍义取利失本;杀生成仁见品德二、填空题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三、理解性默写1、能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课文默写(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这是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死,做出的无悔选择。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参考答案】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二、课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 1~8题。

(7分)(2018年大连市)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呼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分)3、本段主要采用、的句式,使表达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2分)【参考答案】1、(3分)(1)给予(2)对于(3)停止,放弃2、(2分)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着恶之心。

3、(2分)排比反问(二)文言文阅读(15分)(2018年广安市)【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子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篇一:鱼我所欲也试题与答案】xt>1.故患有所不辟也()() 2。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3.(1)万...钟于我何加焉()(2)乡为身死而不受()(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6.故不为苟得也()......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6.此之谓失其本心。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三.简答题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________________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与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与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XX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X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辟:同“避〞。

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方法。

“者〞这里指代方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方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踩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证正题做好了铺垫。

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中考精选试题年级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⑵如使.._________________..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⑸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⑹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⑺蹴.尔而与之。

__________⑻万钟于我何加.______________ ⑼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⑽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⑾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 ⑿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⒀乡为生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⒃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5.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7.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课文1.填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____________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中考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3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或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2009安徽甲文: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

下同)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