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共两课时)(教师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点解读及应对方法(一)考点解读:《考纲》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二)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呢?首先,要明白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其次,要认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1、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2、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

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

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2019-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之翻译文句导学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之翻译文句导学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之翻译文句导学案设计《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熟练运用基本方法翻译文言文句。

预习任务:独立完成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

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

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

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以疾告归其政。

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

"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1.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

(3分)2.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3分)3.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

(3分)4.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3分)5.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3分)6.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3分)展示内容:1.挑选一处翻译正确的讲解2.针对本组失分处,分析失分理由3.修改巩固训练第一组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4.大王来何操?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6.群臣百官皆畔.。

7.村人苦猴盗食良田。

(11年广东卷)8.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12年湖南卷)9.值母病笃。

(12年安徽卷)10.将军自度何如也。

(13年湖南卷)11.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

课题材料《文言文翻译与讲评》导学案

课题材料《文言文翻译与讲评》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与讲评》导学案一、导入:湖南近四年高考翻译题的得分情况:2010年湖南高考文言文翻译始设10分,当年得分率42.2%;2011年平均得分为7.08分,得分率70.8%;2012年平均得分为 6.75分,得分率67.5%;2013年平均得分 6.07,得分率60.7%。

2011后得分率逐年下滑。

二、考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晋祠记[清] 朱彝尊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

其曰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

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型母庙,东向。

水从堂下出,经祠前。

又西南有泉曰难老,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溉田千顷,《山海经》所云“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是也。

水下流,会于汾,地卑于祠数丈,《诗》言“彼汾沮洳”是也。

圣母庙不知所自始,土人遇岁旱,有祷辄应,故庙特巍奕,而唐叔祠反若居其偏者。

隋将王威、高君雅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是也。

庙南有台骀祠,子产所云汾神是也。

祠之东有唐太宗晋祠之铭。

又东五十步,有宋太平兴国碑。

环祠古木数本,皆千年物,郦道元谓“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是也。

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晋阳,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汉,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岁在丙午,二月,予游天龙之山,道经祠下,息焉。

逍遥石桥之上,草香泉冽,灌木森沉,僚鱼群游,鸣鸟不已。

故乡山水之胜,若或睹之。

盖予之为客久矣。

自云中历太原七百里而遥,黄沙从风,眼眯不辨山谷,桑乾、滹沱,乱水如沸汤。

无浮桥、舟楫可渡。

马行深淖,左右不相顾。

雁门勾注,坡陀厄隘。

向之所谓山水之胜者,适足以增其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

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由唐叔虞迄今三千年,而台骀者,金天氐之裔,历岁更远。

盖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过而乐之,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不去,岂非理有固然者欤!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后之游者告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句子翻译专题讲评课导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专题讲评课导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专题讲评课导学案
一.错解导读
1.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2. 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3. 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4.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5.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二.错因分析
在知识方面:
1. 实词虚词用法掌握不牢固:尔,斯,咨嗟,属,言,冠
2. 省略成分没有翻译出,省略的主语常被忽视
3. 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能正确判断常见的句式类型比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方法方面:
1.没有结合语境,生搬硬套
2.粗心遗漏要点,不能做到字字落实。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指导一》导学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指导一》导学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指导一》导学案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复习指导一一、研究样卷寻症结[例](201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公[注]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

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注]公:指汤显祖。

[尝试答题][参考答案]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

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评分细则][你来阅卷](得分:2分)减分依据:非自信,为宾语前置句,未调整语序翻译,扣1分;虽,翻译成“虽然”,错误,扣1分;“忻”未翻译,扣1分。

(得分:2分)减分依据:然,译成“虽然”错误,扣1分;虽,译成“虽然”错误,扣1分;“忻”未翻译,扣1分。

二、由失分案例醒醒脑——知失分点文言文翻译常有以下几种失分情形:失误一该留不留,强行翻译[例1]会金左将军昌(完颜昌,人名)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考生翻译][失分评析]官职名“左将军”“通守”“宣抚使”及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作用的“之”,不用翻译,却强行翻译,应保留官职名,删去“之”。

[参考答案]适逢金国左将军完颜昌加紧围困楚州,通守贾敦诗打算交出城投降,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率领部下前往支援。

[总结]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特殊称谓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失误二该换不换,文白混杂[例2]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

(摘自《酉阳杂俎》)[考生翻译][失分评析]“邻居有个王姥”文白掺杂,读者不能明白“王姥”是人名,还是一个老太太,“姥”根据文意应译为“年老的妇人”。

[参考答案]高僧一行,年幼时家庭贫困,邻居有个王老太太,前后接济一行几十万铜钱。

[总结]在翻译时,一定要一一对译,尽量将文言句子中的每个字都拆解成现代汉语的词语,这样就减少了个别词语未翻译或语句翻译不彻底的现象。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课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课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课前导学】一、知识详解:(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要求。

“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意,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达”就是要求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没有语病;例如: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高考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雅”,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考试一般不做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译出。

(三)、掌握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

1、保留:即保留原文中的物品名称、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度量衡单位等,这些不必翻译。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拜相如为上大夫庐陵文天祥2、调整:特殊句式加以调整。

(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判断句)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贤哉回也:颜回很贤德啊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3、增补:省略句补充完整。

(成名)审谛之,(蟋蟀)短小,(蟋蟀)黑赤色,顿(觉得它)非前物。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4、替换:单音节换成双音节、偏义复词换成句中义、通假字换成句中义、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句中义。

例:吾性不喜华靡: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

昼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帝位控制天下二、课前知识演练有一人形俯捺履行者,居尚书里①。

文言文翻译指导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指导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学习内容(一)文言文翻译原则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忠于原文,力求准确。

3. 简洁明了,不增不减。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实词翻译:a. 直译:直接翻译词语的表面意义。

b. 意译:根据上下文,翻译词语的深层含义。

c. 换算:将古代度量衡、货币等换算成现代数值。

2. 虚词翻译:a. 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b. 保留虚词的原有用法,如:连词、介词、助词等。

3. 句式翻译:a.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如:“吾友来矣。

”b.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我马良。

”c. 省略:根据上下文,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

(三)文言文翻译步骤1. 理解句意:通读全文,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

2. 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3. 翻译实词:根据上下文,确定实词的意义。

4. 翻译虚词: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5. 翻译句子: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准确、通顺。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

(二)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方法1. 多阅读文言文,积累词汇和句式。

2. 练习翻译,提高翻译能力。

3. 分析文言文中的难点,寻求解答。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总结规律。

3. 收集常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制作笔记。

六、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正确回答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翻译准确、通顺。

3. 考试成绩:文言文翻译成绩良好。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奠定基础。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高三语文二轮针对训练——文言文翻译导学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树立语境意识,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复:知识重温: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三、授新:(一)请你来当答题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2019年全国卷3)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学习目标:1.回顾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方法。

2.结合一模考试文言翻译出现的问题,加强踩点得分意识,掌握解题步骤。

3.进一步勾连、整合文言知识,活用翻译方法,实现知识迁移。

课前预习案一、【课前练习】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

⑥主人下马客在船二、【知识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三、【自我检测】完成自测题中的文言文《张自新传》的翻译题目。

(2009福建卷)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⑤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

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⑦黧黑。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

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

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

议论古今,意气慷慨。

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

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

⑥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

笑骂纷集,殊不为意。

其自信如此。

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

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

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

③儇:轻佻,不庄重。

④弟子员:生员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译:②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译:③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译课堂学习案一、交流预习二、探讨试卷中的两篇文言文《秋灯琐忆》、《张自新传》(一)《秋灯琐忆》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1.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2.圈划得分点,给下列句子打分,找出问题所在,分析失分原因。

第一组: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4分)得分 2 失分原因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没有语境意识,违背直译为主意义为辅的原则。

第二组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

雨霁更行。

(4分)秋芙命雏鬟负琴,放舟两湖荷芰之间。

(2分)得分②0 失分原因对句意把握错误,忽略句式特点,重点词语翻译不准确。

得分③0 失分原因得分点翻译时写错字第三组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2分)失分原因关键得分点写错别字3.根据上面的分析,修改自己的答案题号所缺或者错误得分点订正后的答案123(二)《张自新传》1.通读原文,了解大意,互相答疑解难2.扫清障碍,结合分析,独立完成。

我的问题:①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②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③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①②③订正后的答案①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②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③(自新)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3.展示自我答案4.同学互评【规律点拨】1.归纳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1.通读文言材料,整体理解。

2.结合语境,找得分点,字字落实,理清句式,调整语序,拟定草稿。

3.带回原文,检查矫正,确认无误,写到到答题卡上。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贾谊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②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臵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③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

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汉书·贾谊传》)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译文:凭借能够背诵诗书写文章在郡中闻名。

②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译文: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把他召到门下,很是宠爱他。

③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译文:(吴公)旧时与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课后巩固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 [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课后反思:上完这节课,在实践中对先前的设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做认真反思,以为日后的教学储备足够多的经验。

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首先作为一堂试卷讲评课,从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一轮复习过的方法的指导下,自己给原题找得分点,给考例打分,分析问题所在,分析失分原因。

俗话说的好“最有效的学习是来自自己的失误”,学生经过讨论明确了自己出错的原因,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再次出错。

这个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梳理了文言文翻译题目的解题步骤,这个步骤不需要学生们刻意去记忆,通过分析呢,这些步骤自然而然的就生成了。

在要求、原则方法和步骤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课堂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既是检验,也是巩固。

学生们的表现非常优秀,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能够及时提出疑问,引起大家共同思考,来解决疑难问题,有效的实现了课堂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节课表面看起来能够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对话。

但认真分析,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学生回答答案时的选择余地非常小,也就是说他们的多数回答总在我的预料之中,以至于我能够很流畅的把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引导下去。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主体探索不够积极主动,基本上提不出什么异议来,一节课下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没得到多大的训练,语文学科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就很难实现。

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课堂上提问时,对问题的设置一定要认真思考,尽可能的拓宽答案的范围,让学生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还有,因为学情的差异,可能有的环节的设置时间分配不是特别合理,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