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体质及养生

合集下载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中医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将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与人体的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等相对应,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系统。

理解并运用五行学说,可以为我们的日常养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在人体中,分别对应着肺、肝、肾、心、脾五脏。

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

同时,五脏又与六腑、五官、五体、五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就拿“金”来说,肺属金。

在季节上,肺与秋季相应。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津,所以秋季养生要注意润肺。

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梨、百合、银耳等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

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寒邪入侵,因为肺在体合皮,主皮毛,寒邪容易通过皮肤侵袭肺部。

同时,要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避免过于干燥。

适当进行一些深呼吸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肺的功能。

“木”对应的是肝。

肝在春季比较活跃。

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

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和抑郁,因为怒伤肝。

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等,绿色入肝,有助于养肝。

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息。

此外,避免过度用眼,因为肝开窍于目,长时间用眼会损伤肝血。

“水”代表肾。

冬季是养肾的季节。

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因为腰为肾之府。

饮食上,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温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避免过度劳累,节制房事,以免损伤肾气。

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温煦肾阳。

“火”对应的是心。

心在夏季较为旺盛。

夏季炎热,容易心火亢盛,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烦躁。

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防助心火。

可以多吃一些苦瓜、莲子心等清心降火的食物。

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防止中暑,伤及心神。

“土”对应的是脾。

脾在长夏季节(即夏季的最后一个月)需要特别关注。

长夏时节,气候潮湿,容易困脾。

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中医五行体质及养生

中医五行体质及养生

中医五行体质养生中医如何看体质?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这种特质可以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质来描述.我们每个生命体中都包含有这五种特质,只是每种特质的数量不同而已.由于不同数量的五种特质排列组合是无限多的,因而形成了我们千差万别的体质类型。

目前所广泛运用的九种体质: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些病理证候,而不是体质;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还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而不是疾病。

这九种体质实质上是我们个体在五行体质的基础上,由于后天环境、饮食、起居、七情、劳逸等因素与之发生共同作用,从而形成的九种不同病理状态.中医眼中的两种人一种是解剖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经络,皮毛肌肉,五官九窍,精血筋骨,和现代医学的人无二般。

一种是时空人,或称天文人。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得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形成了一日一循环、一年一循环.空间上,太阳东升西落,南北分移,阳气升于东降于西,盛于南而衰于北。

这样,阳气便在时空上形成了运动之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天地之气,阳性上升,阴性下降,升降不已,阴阳交合,发生爱力,遂成一个圆运动,形成了一个升—-浮——降——沉的圆运动运动模式,如下图:(引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天人合一,此圆便是中医的时空人模型。

时空决定我们的体质在这个运动圆里,任何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升降性质都是不一样的,也即不同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偏性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天地之间,一花、一木、一虫、一兽、一沙、一石皆有其偏性所在,包括人,正常的人。

同样的病因,既病之后,有人患实证,有人则呈虚证,有人患寒证,有人患热证,就是因为体质之不同,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患病与否和疾病的性质[5]。

那天地之气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体各异的偏性,其又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简而言之,就是阴阳,具体的讲就是五行六气。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健康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健康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健康养生之道中医养生是一种重视平衡人体阴阳、调理五行的传统中医学说。

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体健康的调理和防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以五行为基础,通过调理身体的五脏六腑,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中医养生的原理来调理自身的身体状况,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是五行学说。

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制约和促进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对应五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调理对应的五脏来达到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首先,木对应肝脏。

肝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藏血之官”,它在人体体内起着储藏血液、调节气血运行的重要作用。

在中医养生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例如胡萝卜、苹果等,来养护肝脏健康。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对肝脏的健康有益。

其次,火对应心脏。

心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君主之官”,它主管血脉、控制气血运行。

在中医养生中,保持心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饮食热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例如杏仁、花生等,来保护心脏。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心脏的健康。

接下来,土对应脾脏。

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运化之官”,它主管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运化水湿。

在中医养生中,保护脾脏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例如多吃一些粗粮和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来保养脾脏的健康。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脾脏的功能。

然后,金对应肺脏。

肺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司呼吸之官”,它主管呼吸、控制气机运行。

在中医养生中,保护肺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合理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例如柠檬、橙子等,来保养肺脏的健康。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正确的呼吸方式也有助于肺脏的功能。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与人体的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等相对应,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系统。

这一学说不仅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的日常养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五行中的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

同时,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维持着人体的平衡与健康。

在日常养生中,我们可以根据五行学说来调整饮食。

春季属木,与肝相应。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此时应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如菠菜、芹菜等,因为绿色入肝。

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

夏季属火,与心相应。

心主神明,为阳中之阳脏。

夏季炎热,容易心火旺盛,可多吃一些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红枣等,以养心安神。

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防耗伤心气。

秋季属金,与肺相应。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津,应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百合、雪梨等,以润肺生津。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

冬季属水,与肾相应。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

冬季寒冷,宜补肾壮阳,可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还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损伤肾阳。

除了饮食,五行学说还能指导我们的起居作息。

根据五行的规律,一天之中也有不同的脏腑当令之时。

比如,子时(23 点至 1 点)胆经当令,丑时(1 点至 3 点)肝经当令。

因此,我们应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以保证肝胆的正常排毒和修复。

寅时(3 点至 5 点)肺经当令,此时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若能在此时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有助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在运动方面,五行学说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不同的季节适合不同的运动方式。

春季万物复苏,适合进行一些舒展身体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以促进肝气的疏泄。

中医养生的五行理论如何通过五行平衡身体

中医养生的五行理论如何通过五行平衡身体

中医养生的五行理论如何通过五行平衡身体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五行理论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理论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将事物按照木、火、土、金、水五个要素进行分类,这些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养生中,五行理论被广泛应用,通过平衡五行元素的关系来维护人体健康。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的五行理论如何通过五行平衡身体。

一、木行调节肝脏健康五行理论中的木代表生命的萌发和成长,对应人体的肝脏。

肝脏在中医学中被视为重要的调节器官,与情绪、血液循环等方面有关。

中医养生中,通过木行来平衡肝脏功能,保持肝的健康。

为了保证肝脏的正常运行,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同时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和压力。

二、火行调节心脏健康火对应五行理论中的火,心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在中医养生中,通过火行来调节心脏健康,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平衡。

适当的太阳浴、户外运动和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辣椒等,都有助于促进心脏的健康。

另外,避免过度的兴奋和焦虑情绪也对心脏的平衡很重要。

三、土行调节脾胃健康中医养生中,土代表着稳定和脾胃,脾胃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

通过土行来调节脾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脾胃平衡的关键。

中医建议多食用一些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同时避免过度饮食和过度贪婪。

四、金行调节肺脏健康中医养生中,金代表肺脏,肺脏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金行来调节肺脏健康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保持适度的运动和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和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肺脏功能。

此外,避免烟草和污染物的吸入对肺脏的保护也至关重要。

五、水行调节肾脏健康水行对应五行理论中的肾脏,肾脏在中医学中被视为生命的根源。

通过水行来调节肾脏健康可以增强人体的生命力和免疫力。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适量的运动和足够的休息是保护肾脏健康的关键。

中医五行养生课件ppt

中医五行养生课件ppt
应多吃黄色食物,如玉米、南瓜等,以健脾消食、促进消化。同时要避免过度贪凉,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长夏时节气候潮湿闷热,此时应注重养脾,以顺应长夏的化湿之气。
秋季气候干燥,此时应注重养肺,以顺应秋季的收敛之气。
秋季养肺应多吃白色食物,如梨、银耳等,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同时要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吸入过多干燥空气,以免损伤肺部。
中医认为绿色入肝,因此应多食用绿色食物,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以养肝舒气。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疏肝解郁的药材,如柴胡、香附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黄色入脾,因此应多食用黄色食物,如黄豆、南瓜、香蕉等,以养脾胃。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健脾和胃的药材,如党参、白术等。
总结词
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的方法包括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等。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理。除了饮食调理外,中医还强调针灸、按摩、中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例如,对于消化不良的患者,除了饮食调理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或按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来缓解症状。
总结词
03
CHAPTER
五脏养生法
总结词
养心安神,调畅情志的方法包括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等。
保持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
总结词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调和阴阳就是要使阴阳平衡,使脏腑功能协调。例如,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会导致阴虚火旺,出现失眠、口干等症状,此时应多吃养阴的食物,如百合、枸杞等;而阳虚则表现为怕冷、四肢不温等,此时应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要点一

中医养生五行养生的日常生活

中医养生五行养生的日常生活

中医养生五行养生的日常生活在中医养生理论中,五行学说是一种重要的观念,它认为自然界和人体的五个基本元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和养生。

根据五行学说,中医提出了一套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方法,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食物、运动、情绪、睡眠和环境等方面探讨中医养生五行的日常生活。

1. 木行(食物):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酸、苦味。

因此,食物选择上应多摄入具有养肝作用的食物,如山楂、苦瓜、柠檬等。

此外,还要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太多肥腻食物,以免给肝脏带来负担。

2. 火行(运动):保持适度运动中医认为火行代表心脏,应保持适度运动以促进心血液循环。

常见的适度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和瑜伽等,以轻柔平缓为主,适宜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

3. 土行(情绪):保持平稳情绪土行代表脾胃,中医强调情绪的平稳对脾胃功能的重要性。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悲伤、愤怒等情绪波动,可以选择一些舒缓情绪的活动,如听音乐、读书或与好友交流等。

4. 金行(睡眠):有规律的作息金行代表肺,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是保障肺健康的重要因素。

尽量保持每天相同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保证身体有足够的休息。

5. 水行(环境):保持清洁环境水行代表肾,中医认为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对肾脏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居室的清洁、通风,定期清洁空调和除湿器,避免潮湿和尘螨等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五行的日常生活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平稳的情绪、有规律的作息和干净的环境,可以改善身体健康,促进养生。

尽管每个人的体质和需求不同,但遵循五行学说的基本原则,都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这份中医养生五行的日常生活建议,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以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守护者,通过正确的养生方式,我们可以享受到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中医养生秘籍五行调理身心健康

中医养生秘籍五行调理身心健康

中医养生秘籍五行调理身心健康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它注重维持人体内外的平衡,通过调整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互关系来促进身心健康。

以下将介绍五行调理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您提升养生效果。

一、金行养生金行代表肺,掌管呼吸与皮肤。

维持金行的健康非常重要。

1. 呼吸调理:鼻腔深呼吸是金行调理的基础。

每天定时进行深呼吸锻炼,让新鲜空气充盈肺部,提高呼吸质量。

2. 皮肤保护:保持皮肤干净清洁,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保持皮肤呼吸通畅。

3. 营养均衡:金行对应白色食物,多摄入一些白色食物,如白菜、花菜等,补充维生素C,增强肺的抵抗力。

二、木行养生木行代表肝脏,负责疏泄与调节气血。

保持肝脏的健康对身体机能的平衡至关重要。

1. 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能促进气血流畅,保护肝脏健康。

2. 调节情绪:木行与情绪关联密切,保持愉快的情绪能有效调节肝脏功能。

可以通过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舒缓压力。

3. 饮食调理:木行对应酸性食物,适量摄入一些酸性食物如柠檬、酸奶等,有助于肝脏代谢。

三、水行养生水行代表肾脏,在体内存储精气、调节水液代谢等。

保护肾脏是维持生命力的重要环节。

1. 足浴保健:经常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有助于肾脏排毒。

2. 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可以促进体内废物排出,维持肾脏正常功能。

3. 睡眠充足:晚上11点之前入睡,可以让肾脏在夜间休息,有效促进调理。

四、火行养生火行代表心脏,是身体的“统帅”。

维持火行的健康对身心平衡至关重要。

1. 心理调节: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益于心脏的健康。

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实现内心的宁静。

2. 饮食护心:火行对应苦味食物,适当摄入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芹菜等,有益于心脏功能。

3.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跳舞、太极拳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体能。

五、土行养生土行代表脾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和代谢。

保护脾胃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五行体质及养生中医五行体质养生中医如何看体质,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这种特质可以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质来描述。

我们每个生命体中都包含有这五种特质,只是每种特质的数量不同而已。

山于不同数量的五种特质排列组合是无限多的,因而形成了我们千差万别的体质类型。

訂前所广泛运用的九种体质: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些病理证候,而不是体质;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还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而不是疾病。

这九种体质实质上是我们个体在五行体质的基础上,由于后天环境、饮食、起居、七情、劳逸等因素与之发生共同作用,从而形成的九种不同病理状态。

中医眼中的两种人一种是解剖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经络,皮毛肌肉,五官九窍,精血筋骨,和现代医学的人无二般。

一种是时空人,或称天文人。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得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形成了一日一循环、一年一循环。

空间上,太阳东升西落,南北分移,阳气升于东降于西,盛于南而衰于北。

这样,阳气便在时空上形成了运动之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天地之气,阳性上升,阴性下降,升降不已,阴阳交合,发生爱力,遂成一个圆运动,形成了一个升一一浮一一降一一沉的圆运动运动模式,如下图:(引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天人合一,此圆便是中医的时空人模型。

时空决定我们的体质在这个运动圆里,任何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升降性质都是不一样的,也即不同空 间和时间里气的偏性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天地之间,一花、一木、一虫、一兽、 一沙、一石皆有其偏性所在,包括人,正常的人。

同样的病因,既病之后,有人患实证,有人则呈虚证,有人患寒证,有人患热证,就是因为体质之不同,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患[5]病与否和疾病的性质。

那天地之气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体各异的偏性,其乂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简而言之,就是阴阳,具体的讲就是五行六气。

五行六气是天地之间存在的一种综 合能量,受它的影响,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体都随之呈现出节律性的变化。

这 种能量之大、作用之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五行化六气,便繁衍着宇宙 万物。

既然,天地万物皆由五行六气化生,那么探索人的体质便要在这五行六气上 着手。

体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体质包括两方面:一者为遗传因素,是山双亲阴阳先天之精交合而生,也就是决定我们先天体质状况的先天之精。

此精由父母双方结合而成,故其偏性应该是据两者偏性的化合;一者系出生接触大气时该大气的升降状态,即五运六气的情况。

每一个生命, 自其脱离母体,自主呼吸宇宙第一口精气开始,五脏六腑十二经便与天地之气相 通,其身体便获得了跟宁宙大气同样的升降状态。

于是,我们便可以根据每个生命 出生时的五运六气状态来获得其先天体质的状态。

后天体质是以先天素禀之质作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

因为人体五脏六腑与外 之经络、肌勝及面孔五官等相应,故外之气候、地理、环境、人文、食物、颜色、 声音等,都可通过身体所有的外在感官影响内在脏腑的气化。

即人的后天体质可常 随着生活环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

故不同的人因在不同的时空接触不同的 事物从而可形成不同的后天体质。

因此通过改变生活中的环境、习惯是改变后天体 质常用的途径。

五行人的基本特征木行人:肤色偏青白色,长脸型,头型较小,身材四肢长,身材挺拔,肩背宽 大,手足灵巧细长多青筋。

好学勤快。

心高气傲,善隐忍。

火行人:肤色偏红色,易发痊疹,头型较小,尖脸型,浓眉,手足小,脊背宽广而肌肉丰满,行动快,性急,有气魄,讲义气,处事明快。

土行人:肤色偏黄色,头偏大,圆脸型,肩背丰满,腹广大,手足小而丰腴, 腹部容易发胖,行动安稳,性情慵懒,胃口好,不爱操心,知足,乐于助人。

金行人:肤色白晰,方脸型,唇薄,眉线清晰,肩背瘦小,腹小,手足小,精 力充沛,效率高,处事清廉,沉静、果断,清高气傲,不服输,敬感,富有神秘 感。

水行人:肤色偏黑,富有光泽度,头型较大,面易生皱纹,脑门宽,下额卑,肩瘦小,肚腹大,手足好动,背直,詆长,处事灵活变通,亲和,交往力强五行体质养生原则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对我们先、后天体质的辨析,见偏纠偏,尽量保持后天体质的气机升降运动处于圆的状态。

只要我们的身体偏盛哪一行,就会遇偏更偏,直到失衡而生病。

为此,我们必须知道自己身体的气机升降状态,随四季更迭而改变生活习性,去盛避衰,保持气机运动之圆,即可免于疾患。

首先是地理。

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东方、南方、中央、西方、北方,不同的方位因五行属性不同,分别有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饮食习惯等,那么生活在不同方位的人后天体质自然不同。

如此,我们便可以根据自身体质的偏性而选择合适的居住地方。

然后是饮食。

五味于人,各应五藏。

肝以酸,心以苦,脾以甘,肺以辛,肾以咸。

五藏者,指分属五脏的五个系统。

只要知道自己哪一藏的盛衰状况,即可通过进食对应的食物来纠正,少则补,过则减。

其次是情绪,即五志。

肝为怒,心为喜,脾为思,肺为忧(悲),肾为恐。

五志各以过之而各伤其藏,伤则通过五行生克以对应悄绪纠之。

其他还有五色、五音等等影响因素,皆按五行分类,对应运用:肝色青,音角;心色赤,音徵;脾色黄,音宫;肺色白,音商;肾色黑,音羽。

当前节令养生食疗方五行平衡之人:当归忘忧汤:当归身10克,黃花菜根15克,瘦猪肉适量。

同煮汤,熟后食肉喝汤。

首乌粥:首乌30克,粳米100克,红枣3枚,冰糖适量。

将首乌加水煎煮半小时后,滤去渣,加入粳米、大枣、冰糖,再添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成粥即成。

强木:酸枣仁粥;酸枣仁3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先将酸枣仁炒熟,加水适量,煎熬20 分钟,取出酸枣仁,留汁,将粳米与药汁一同放入锅内,用武火煮20分钟后,转用文火煮至米开粥稠;加入红糖后调匀,盖紧炯5分钟即可服食。

该粥宜每明临睡询1小时温热服之。

二子茶:决明子50克,枸杞子15克,冰糖50克。

将决明子略炒香后捣碎,与枸杞子、冰糖共放茶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炯1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

弱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

将生姜、羊肉切片或切丝。

共煮汤食。

麦枣补脑汤:小麦30克,红枣10枚,核桃肉15克,猪脑1个。

小麦、红枣、核桃肉洗净,加入猪脑,添水适量,置锅内,隔水炖1小时即可。

强火:玫瑰枣仁心:猪心1个,枣仁20克, 玫瑰花10克。

洗净猪心去脂膜,将枣仁略炒与玫瑰花儿研末,灌入猪心,装碗,隔水蒸或上笼屉蒸至熟透,食用时将猪心内的枣仁与玫瑰花心去掉,把猪心切片,拌调料服用。

欢蓉安神粥肉艾蓉30克,茯神10克。

粳米100克。

先将茯神研为粗粉;再将艾蓉、淘洗干净的粳米、茯神粉一同放入沙锅,加清水1000毫升,用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熬煮成粥即成。

弱火:乌桃汤:乌骨鸡1只,洗净,黃酒500克,胡桃肉100克。

加水煮熟乘热食肉饮汤。

羊肉煲:鲜羊肉100克。

熟附子、山药、当归各10克。

姜、葱、盐适量。

羊肉洗净,切成块,与熟附子、山药、当归一同煲到肉熟后,加姜、葱、盐调味。

强土:大蒜粳米粥:紫皮大蒜30克,梗米100克。

将紫皮大蒜去皮,放在沸水中煮熟捞出;在大蒜汁中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再将大蒜重新放入粥内共煮。

福莲粥:莲肉、粳米各120克(分别炒黄),茯苓60克,共研成细末,每次用30-60 克,加白糖适量,开水调成糊状,每日早晚各服1次。

弱土:山药奶肉羹:山药100克,牛奶250毫升,猪瘦肉500克。

将猪肉与生姜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

取猪瘦肉汤1碗,与洗净的生山药片一起,放入锅内,用文火熬烂。

将锅内加入牛奶、食盐(烧沸即可。

山药蛋黃粥:山药50克,蛋黃2个,粳米150克。

将鸡蛋去白留黃,将黄搅散;山药洗净,切片,将山药、粳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烧开,改文火熬煮至熟,起锅前,将鸡蛋黄倒入粥内,再拌匀烧开即成。

强金:三黑粥:黑芝麻9克,黑大枣9个,黑豆20克,大米50克,煮粥,加冰糖适量,每日1—2次百合杏仁粥:百合1大匙,杏仁2小匙,赤小豆半杯,白糖少许。

赤小豆加水用大火煮沸,再转成小火煮至半熟。

再将百合、杏仁加入煮至粥熟。

出锅时撤入少量白糖即成。

弱金:鲫鱼红糖甜杏汤:鲫鱼1条(约500克),甜杏仁12克,红糖适量,先将鲫鱼洗干净,切成儿块。

将鲫鱼与杏仁、红糖一并煮汤,待鱼熟后即可饮汤食肉(可稍拌酱油)山参桂圆银耳汤:山参2克,桂圆30克,银耳10克,冰糖50克。

山参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后,切片,银耳放入清水中浸20分钟。

将山参、银耳、桂圆一同放入瓦罐中,投入冰糖,把浸银耳的水也倒入瓦罐中,隔水炖2小时。

强水:羊肉复元汤。

淮山药50克,肉欢蓉2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2个。

羊肉500克,羊脊骨1具。

将羊脊骨砍成数块,用清水洗净。

羊肉洗净后,入沸水内焯去血水,再洗净切成条块。

以上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扎口,姜、葱洗净拍破。

将备好的药材、羊脊骨、羊肉同时下入沙锅内,加入清水,武火烧沸,去浮沫,再加入适量花椒、八角、绍酒,改用文火继续煲至肉烂骨酥为止。

装碗后,用胡椒、食盐调味即成。

黑豆泥鍬汤:泥瞅250克,黑芝麻、黑豆各50克,枸杞子、盐适量。

泥鍬放冷水锅内加盖,水开后,取出泥瞅洗净,沥干水分后下油锅煎黃,铲起备用。

黑豆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续炖至黑豆将熟时,放入泥瞅、黑芝麻、枸杞子煮至黑豆熟烂,然后放入盐调味即可。

弱水地黃粥:取生地黃捣汁,候粥半熟以下汁。

复用棉包花椒五十粒,生姜一片同煮,粥熟,去棉包,再下熟羊肾一具,碎切成条,如韭叶大,少加盐食之。

麻仁栗子粥:芝麻仁20克,火麻仁20克,栗子粉30克,玉米粉30克,红糖少许。

将芝麻仁淘净,沥去水分;火麻仁研成细末。

将芝麻仁、火麻仁末、玉米粉放入盆内,加清水拌匀,再加栗子粉、红糖、清水调和。

将小锅内加水适量,烧沸,加入准备好的芝麻、火麻仁、玉米粉、栗子粉煮沸成粥。

木1、弱木:木运不及之人体质较差。

肝胆为五脏六腑中最弱。

表现为筋络拘挛,运动障碍,或易于惊骇。

这类人内心感到压抑、郁闷,患病多是从肝郁开始的(是各种肝病的好发人群,2、强木:这类人群性格好动,善变,脾气比较大,如果受教育程度高,追求涵养和过于收敛压抑自己,会山于长期肝气被郁而病肝胆、脾胃。

发生情志方面的疾病,肝胆的炎症,脾胃不适,眼疾、筋拘挛等,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肝胆肿瘤大多出现在40, 50岁左右。

火1、弱火:心血管疾病:心阳不振,气血鼓动无力,易于发生气滞血淤,血脉不通,则发生各种痛症、面瘫、脑梗塞、心肌梗死,极少出血性的疾病发生。

有发生脑出血的机会,先天脑血管畸形是其原因。

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梗阻性疾病。

还有“昏惑悲忘”神志方面的疾病。

2、强火:1(先天脑血管畸形,长期严重头痛,发生脑出血的年龄轻,死亡率高,年轻人以男性为多,在40岁以后发病的则女性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