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综合体发展模式研究
文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分析

文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分析文体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然而,传统的文体旅游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急需创新发展模式,以提升文体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分析文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融合体验:重塑旅游形态传统的文体旅游模式往往只强调旅游景点的观赏和消费,缺乏与游客的互动体验。
而融合体验则将文体与旅游有机结合,通过开展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的文体活动,使游客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到更加丰富多样的旅行体验。
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精品项目文体旅游产业的融合还需要跨界合作,将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共同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高品质的精品项目。
例如,在知名文化景点举办音乐会、演出等文体活动,将各类资源汇聚起来,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也为文化旅游景区带来更多经济收益。
三、数字化创新:提升服务体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创新成为文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同时,通过电子导览、智能导航等设施,提升游客的服务体验,使其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
四、顺应市场需求:多元化产品开发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是推动文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因此,文体旅游产业需要不断开发多样化的产品。
例如,举办小众文化体验活动、推出特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等,以满足游客对于不同体验的追求。
五、从传统到创新:赋予文化内涵传统的文体旅游形式往往只是以展示景点为主,缺乏对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创新发展模式应当赋予文体旅游更多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活动中,通过讲解、互动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增加旅行的深度和观赏的意义。
六、产业联动:促进互利共赢文体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和产业联动,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文旅融合调研报告

文旅融合调研报告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文旅融合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文旅融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文旅融合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建议。
一、文旅融合的现状。
目前,文旅融合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文旅融合的政策举措,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文化旅游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项目的建设,都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文旅融合的影响。
文旅融合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文旅融合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对文化深度体验的需求;另一方面,文旅融合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品走向市场,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文旅融合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文旅融合将不再局限于景区内的文化表演和展览,而是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旅游过程中,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产品。
四、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一是加强文旅融合的政策支持,提出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二是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三是推动文旅融合的项目合作,鼓励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文旅融合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国文化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于某市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市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景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路线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市政府布置实施“十项行动”,以各项行动方案的扎实实施,推动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就商旅文体融合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商旅文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需要以落实“十项行动”为契机,实现我市商旅文体深度融合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相叠加,达到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彩答卷。
一、我市推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1.开展潮流市集,促进商业繁荣。
截至目前,我市多个区都举办过消费月活动,并在此期间创办集市,每场市集活动都有特色主题,提供非遗、时尚潮玩、老字号等商品。
多个区在街区商场开展音乐表演、手工制作、亲子比赛等活动,并有意识地促进形成综合联动效应。
如:某某区尚河城以品牌展示为主题,其网红商品有很强的品牌带动效应;某某区致力于创办特色市集,星空航天夜市在创意米兰生活广场定期举办;某某区以文化体育结合商场活动为主题,在商场消费月活动中举办能够促进文化发展的艺术画展和增强身体素质的亲子娱乐活动等。
2.打造特色街区,点亮夜市经济。
特色街区的打造是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我市多个区在实践中重视开发特色街区和夜市经济,特别是以优惠套餐的方式吸引消费人群,以特色商业内容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有效促进了商旅文体融合发展。
如:某某区打造留住乡愁的百年风貌看我市、抚今追昔的五大道旅游特色街区、商旅并举的串珠成链融合经济体;某某区津悦城商业街与彩悦城、万象城两大商业综合体以及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自然博物馆等市级重点文化场馆毗邻而立,打造出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时尚商业街。
3.展览展示聚合引领,多种元素融合发展。
通过展览展示能够使多种元素集合并相互作用,内容丰富且联动有效,很好地促进了商旅文体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调研报告

文旅融合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选择的热门方式。
文旅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以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为目的,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文旅融合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本次调研报告对文旅融合进行了详细研究。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文旅融合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其发展现状、特点和挑战,探讨文旅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三、调研方法1. 问卷调研:通过设计问卷并对目标对象进行调查,收集与文旅融合相关数据和意见。
2. 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典型的文旅融合项目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项目的运营情况和效果。
3. 文献资料研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文旅融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调研结果1. 发展现状:文旅融合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目前主要表现为景区开展的文化旅游活动较多,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高,但不同文化资源之间的融合程度较低。
2. 特点:文旅融合具有综合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通过将文化和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可以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3. 挑战:文旅融合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资源整合困难、经营管理问题、文化保护和创新等方面。
由于文旅融合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合作,资源整合和管理问题较为复杂。
4. 发展方向: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深化文化旅游体验,促进文化元素与旅游活动的深度融合。
五、调研结论文旅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可以提供更丰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在我国,发展文旅融合有利于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质和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但同时也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强资源整合和跨部门合作,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赢。
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各地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文旅融合的概念、发展模式和优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文旅融合的概念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有机结合,通过整合资源、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文旅融合旨在通过文化的传播和旅游的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升级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1. 旅游+文化设施建设:通过投资兴建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提升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旅游+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庙会、展览等,吸引游客参与其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 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提升游客的购物体验和消费水平。
4. 旅游+文化传承:通过旅游的方式,推动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线路、景点解说等环节,让游客在旅游中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底蕴。
5. 旅游+文化创新:通过文化的创新与融合,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三、文旅融合的优势1. 促进经济发展:文旅融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增长。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2. 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文旅融合,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形式。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景,还可以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底蕴,提升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3. 提升旅游体验:文旅融合可以让游客在旅游中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旅游不再只是简单的观光,而是一次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4. 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通过旅游的方式,可以推动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沉浸式文旅商业综合体策划:四种开发模式+三个发展趋势

沉浸式文旅商业综合体策划:四种开发模式+三个发展趋势内容导读:一、何谓沉浸产业二、沉浸式文旅商业综合体四种开发模式三、沉浸式文旅商业综合体三个发展趋势沉浸式演艺、沉浸式餐厅、沉浸式展厅、沉浸式实景娱乐应运而生,“沉浸式文旅商业综合体”出现在大众视野,和之前的商业综合体相比,沉浸式文旅商综合体更强调文化的主题性,从概念来看属于体验式商业的高级阶段。
以下是关于沉浸式文旅商业综合体的内容,将从文旅视角出发对商业综合体的沉浸式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可供沉浸式文旅商业综合体开发运营参考。
【一】何谓沉浸产业沉浸产业是沉浸体验的产业化流变。
体验式商业是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一种商业模式,从开发程度上分为三个阶段:合理组合业态的初级阶段;空间质量特异的中级阶段;介入独特文化体验的高级阶段。
近几年,随着VR/AR、虚拟网络等新技术的产生,“沉浸式体验”一词火遍大江南北。
•从狭义上看,沉浸产业是给消费者带来沉浸体验的生产部门,由不同行业组成。
由于构成沉浸产业的企业以体验价值为主要经济来源,沉浸产业被认为是体验产业的一种。
•从广义上看,沉浸产业的市场主体还包括将沉浸体验作为营销手段或产品线扩展(Product-lineex-tension)策略,并以此吸引市场或获取经济报酬的经济组织,甚至包括与之相关的从事“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经济组织,即沉浸产业是与沉浸体验相关的各个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
这两种视角在经营模式、生产方式和流通环节存在差异,其经营对象和范围却都围绕沉浸体验展开。
【二】沉浸式文旅商业综合体四种开发模式通过沉浸式场景营造、沉浸式业态选择、沉浸式服务供给和沉浸式角色设定四大路径打造沉浸式文旅商业综合体。
2.1沉浸式场景营造文化和创意沉浸元素的植入能在内容上丰富商业空间,让原本以购买为目的的商业转换为一个群体创造性高峰体验的空间场所。
从泛旅游视角出发,推动文化IP场景与商业综合体的融合,创新“城市微旅游”商业模式,跳脱传统空间、动线设计,以“移步异景”的思路,推出自由变换的游览动线,改变以往商铺呈现出的规律分布,而是以景观、故事场景为前提设计疏密有序、错落有致的空间,如秦淮·戏院里,还原明代《上元灯彩图》,项目从画中提取出灯彩、商贾、民俗演艺等一系列秦淮文化,打造了一场永不落幕的繁华灯会。
成都市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研究

成都市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研究一、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意义1.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整合各地资源,提高乡村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和资金流入乡村,带动农民致富。
2.增加农民收入融合发展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农民可以参与获得稳定的收入。
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也可以带动农民增收。
3.改善乡村环境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注重乡村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可以提升乡村整体环境品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成都市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1.现状成都市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乡村地区,不少村庄已经建设了农家乐、乡村旅游度假村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览。
农产品加工业也逐渐兴起,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文化演艺、民俗传统等也得到了发扬和传承。
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问题(1)基础设施滞后。
不少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通讯、水电等设施亟待完善,阻碍了农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等产业的发展。
(2)产业单一。
目前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经济产业的支持,乡村振兴方式有待拓展和创新。
(3)人才短缺。
在农村地区,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匮乏,制约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三、建议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道路、通讯、水电等,提高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2.多元化产业支持政府应引导并支持农村地区的多元化产业发展,通过扶持特色农产品、文化创意产业等,提高乡村经济的多样化程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机会。
3.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的人才储备,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成都市农村地区也在逐步实施这一发展模式。
2023年度文旅项目发展研究报告

2023年度文旅项目发展研究报告在2023年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年份,文旅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本报告聚焦年度文旅项目发展,从市场现状、发展趋势、成功案例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为业界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2023年度文旅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旅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2023年,我国文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2.产品多样化:在市场需求驱动下,文旅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包括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亲子旅游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区域发展不平衡:受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文旅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一线城市和热门旅游目的地文旅项目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二、2023年度文旅发展趋势1.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旅产业逐步从单一的观光游向体验式、互动式旅游转变,文化内涵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
2.个性化、定制化旅游兴起: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热点。
3.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4.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文旅项目受到青睐。
三、2023年度文旅项目成功案例1.案例一:某地特色小镇项目,以当地历史文化为底蕴,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成为区域旅游新亮点。
2.案例二:某红色旅游景区,通过创新展示手段,将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3.案例三:某康养旅游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高品质的康养度假产品,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四、结论与建议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2.关注消费者需求,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
3.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文旅产业智能化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原投资顾问部 北京.2013.6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山地度假类Pa旅rt 游2 地产国专内外题典研型案究例分析
北京中原投资顾问部 北京.2013.6
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概况
通过借鉴欧美滑雪小镇的形式,由多种功能设施组成,项目酒店区环绕度 假小镇,均依山而建,充分体现出国际级旅游度假区的高端品质;
北京中原投资顾问部 北京.2013.6
山地度Pa假rt 类1旅游发地展产现状专总题论 研究
北京中原投资顾问部 北京.2013.6
山地度假类旅游地产——概念综述
以山地自然旅游资源为吸引物,山地旅游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设置为载体, 是山地观光旅游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
山地度假类旅游地产专题研究 山地度假旅游,即以山地自然旅游资源为吸引物,
西区滑雪服务中心建筑面积0.43万平方米。
北京中原投资顾问部 北京.2013.6
滑雪场设施:2条八大脱挂式暖厢索道;3条六人脱挂式吊椅索道;2条 四人固定式吊椅索道;10条电动地毯及两条拖牵
加拿大Ecosign公司担纲设计,建成可举办各种国际级冰雪赛事;
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南区功能2
山地度假类旅游地产专题研究 我国山地度假旅游起步较迟,第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只有武夷山一家是山地旅游区,而且随后都没有
发展成严格意义上的度假目的地; 目前,已经初具雏形的山地度假旅游区,一方面是以奇丽山水风光、迷人民族风情为特色的西部知名旅 游胜地,呈现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并驾齐驱的态势,如:云南丽江、泸沽湖、广西桂林阳朔等; 另北一京方中面是原沿投海资发顾达问地部区或大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农家乐和部分山地主题度假区,如:北京、四川、 浙江等北地京的.2农01家3乐.6 旅游就发展很快;
高级度假酒店群(南区)
面积为1平方公里,共布置9个度假酒店,每家酒店平均300间房,客房数量合计为3,000多套。
区内还同时建设了滑雪服务中心、商业步行街、剧院等;
柏悦六星级酒店:建筑面积3,3000㎡
凯悦五星酒店:建筑面积50,000㎡
威斯汀六星级酒店:建筑面积37,000㎡
以山地旅游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设置为载体为旅游者 提供休闲度假为取向的旅游活动方式。
山地度假旅游,是山地观光旅游发展到较高阶段的
产物北,京是中后观原光投旅资游顾时问代部的新型、高端、旅游方式。
北京.2013.6
山地自然旅游资源+山地旅游基础设施+休闲度假设置
山地度假类旅游地产——区域分布
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泸沽湖、广西桂林、阳朔,东北吉林等地,乡村旅 游、农家乐和部分山地主题度假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四川、浙江等地;
紧邻营抚高速和松江河镇火车站,距长 白山机场10公里,距天池20公里
山地度假类旅游地产专题研究
度假小镇位于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的中心,由滑雪服务中心、大剧院、商业街、娱乐中心、温泉洗浴中心、 公寓式酒店及人工湖等设施组成。 通过借鉴欧美滑雪小镇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国际级旅游度假区的高端品质。 项北目京的中酒店原区投环资绕顾度问假部小镇,共同形成旅游度假村的核心区域。酒店区共规划9个酒店,客房数约3000 间蜿。蜒一曲北期折京将,.2建体01设现3包山.6括地六旅星游度级假柏风悦情、。威斯汀酒店,五星级凯悦、喜来登酒店等酒店群。所有酒店将依山而建,
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南区功能1
亚洲最大滑雪场(南区)
南区功能规划——为302省道以西,总用地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规划酒店接待区、度假公寓、滑 雪区、娱雪区、冬季雪上两项赛区等几个功能区
山地度假类旅游地产专亚题洲最研大的究滑雪场 滑雪场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落差达438米。滑雪场包括43条滑雪道, 雪道总长度30公里,索道总长度7.1公里,同时可接纳8,000位滑雪者。
分布相对广泛,自然风光及风景区为基础,呈现观光与度假旅游态势;
山地度假类旅游地产——发展模式
主要分为三种发展模式,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模式,多元驱动共赢模式, 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
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模式 特征:休闲、娱乐、购物、演艺及会议等功能集中的旅 游型城市,游客在选择顶级景区作为旅游直接目的地外, 也选择将景区所在城市作为间接目的地;最终形成游客 与居民“和谐共处:的居游共享模式;
特色化
专业化
快速发展的阶段;
山地度假类旅游地产专题研究 我国山地度假休闲产品正在应对未来发展趋势,需要针对旅游活动及山地度
假区北的京特中点原进投行资科顾学问的部规划 北京.2013.6
快速发展阶段,呈现主题化、 特色化、专业化;
未来 发展 趋势
下面通过典型案例—— 了解国内、外山地旅游度假项目
多元驱动共赢模式 特征:以政府主导及多元化投资为驱动,将各种序 列产品在宏观范畴内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多元投资
山地度假类旅游地产专题研究 多端收益的供应模式,最终形成环山型多组团开发 模式;
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 特征:度假区地块选址围绕核心景区,在其近距离范 围塑内造北, 度京且假中不品属牌原于形投景象资区,顾保后问护期部范通围过,旅引游入地核 产心 等引多擎产项业目链,收 益进北行京风.险20对1冲3.6;
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
山地度假类旅游地产——发展趋势
我国山地旅游度假区面临快速发展阶段,正在呈现主题化、特色化和专业 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现今正处于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度假、 专项旅游并重发展的转折期;山地度假旅游已成为
主题化
我国的主导旅游产品之一,且其比重在不断上升中。 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山地旅游度假区也将面临一个
山地文旅综合体发展模式研究
此份文件是企业内部文件,未经荣禾集团许可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或用于其它目的
第一部分 发展现状总论
第三
第二部分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_ 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律分析 深圳东部华侨城 加拿大Whistler/Black度假区comb度假区
第三部分 发展规律分析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思 路山考径地度发状假展总现论类旅游国典例地内型分外案析产专题研开式律发及研究模 规 究